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从《世说新语》看魏晋士人的生命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命意识包括生死意识和生命价值实现意识。《世说新语》中的魏晋士人是历代文人中生命意识最强烈的庞大群体。吊唁死者时的种种怪异行为 ,表现了魏晋士人对死亡的极度厌恶和强烈的求生欲望。他们把人格的自尊视为生命价值实现的终极目标 ,各种相互对立的人格都在这里发展到了极致。但魏晋士人对社会价值的追求却是历代文人中最微弱、最残缺的 相似文献
2.
论魏晋建安时期士人的生命意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杨纪荣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7(6):241-242
魏晋时期,频繁的战争,残酷的政治角逐,饥荒灾难的冲击和此起彼伏的农民起义造成了极度混乱、黑暗的社会现实,这一切都激发了魏晋士人个体生命意识的觉醒。如何实现人生的目标,在短暂的生命瞬间,追求个体生命价值的永恒,成为魏晋士人生命意识的主题。建安时期,这种生命意识更加得到彰显。 相似文献
3.
姜守诚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5(1)
《抱朴子内篇》是东晋著名道士葛洪所撰,是魏晋时期神仙道教的重要典籍之一.该书涉及的内容及议题极为丰富,是研究汉晋时期道教史及道教文献的重要史料.本文以该书《登涉》篇中收录的有关隐身术的文献记载为中心,结合相关道经文献对其术语进行了逐一考释,藉此揭示和复原汉晋之季道家隐身术的基本原理及其程序,并对其隐含的宗教象征意义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4.
甄芸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1):16-18
魏晋之际是中国历史上士人心态发生巨大转变的时期,而<世说新语>作为该时期的语言及人物镜象,反映出魏晋士人以人格、自尊、自我为导向的强烈的生命意识,但对生命价值实现方式的错误选择最终导致了生命意识的残缺. 相似文献
5.
杨纪荣 《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6(1):66-70
魏晋时期,频繁的战争、残酷的政治角逐、饥荒灾难的冲击和此起彼伏的农民起义造成了极度混乱、黑暗的社会现实,乱世杀伐,生命遭受的戕害分外突出,这一切都激发了魏晋士人个体生命意识的觉醒。如何实现人生的目标,在短暂的生命瞬间,追求个体生命价值的永恒,成为魏晋士人生命意识的主题。到了正始时期,玄学思想影响了士人的精神面貌,而且也促使士人生命价值观发生改变,士人追求的是一种“越名教而任自然”的理想人格模式,向往的是挣脱荣名的束缚,超越礼教,高扬自我,寻求一种超现实的生命价值。 相似文献
6.
郑琳 《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3-7
《抱朴子内篇》的复音连词共计41个,按其意义可分为承接、递进、选择、假设、因果、转折、让步等8类连词;按其构词方式,可分为并列式构词、词组凝固式构词、附加式构词、连词加语气词构成式等4类。 相似文献
7.
郑琳 《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1(5)
《抱朴子内篇》是东晋葛洪所著的一部重要道教典籍,保留了较多的魏晋口语成分.连词“而”在《抱朴子内篇》中共1 082例,有的地方单独用为连词,有的地方跟其他词组成“而”字词组做连词,还有的地方与其他连词或副词搭配使用,组成关联词组. 相似文献
8.
9.
郑琳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7):163-166
文章从句法形式和语义关系两方面考察了《抱朴子内篇》连词关联搭配使用情况。《抱朴子内篇》中有连词与连词、连词与副词、副词与副词三种搭配使用,共38组,所构成的意义关系有并列、递进、选择、假设、因果、转折、让步、条件等8类。 相似文献
10.
李松荣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32(4)
《庄子》和《抱朴子内篇》分别是道家学说和早期道教思想的经典,它们在对待生死的问题上存在较大差异:《庄子》从"道"的立场来观照死亡,在精神层面上解决了对死亡的超越问题;而《抱朴子内篇》则把"道"与神仙道教联系起来,认为成仙才是得"道"的标志。二者生死观的差异导致了葛洪对庄子思想的非议和指责。 相似文献
11.
刘玲娣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26(6):69-72,124
葛洪的《抱朴子》外篇自成一家之说,其思想光辉体现在诸多方面,特别是其中的人才思想.本文从人才的重要性、人才的选拔、人才的识别、人才的任用以及人才自身的素质等方面,详细分析了《抱朴子》的人才思想.这些思想反映了汉晋社会的真实状况,对于今天的人才培养仍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陆勇敏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8(6):27-30
除了以反对重德轻文、贵古贱今为主要内容的文学价值论和发展论以外 ,文学创作论也是《抱朴子》文学思想中不容忽视的重要部分。本文从创作思维、文质关系、创作风格三方面阐述了《抱朴子》的文学创作论。 相似文献
13.
孔毅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4)
葛洪<抱朴子·外篇>不仅对汉晋风俗凋敞的情形进行了细致的梳理和归纳,也对当时道微俗弊进行了尖锐的批判,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移风易俗的设计.葛洪<抱朴子·外篇>的社会风俗批判思想揭示了汉晋风俗的发展态势及基本原因,具有特殊的思想和认识价值. 相似文献
14.
李希运 《山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4)
汉末至魏晋,道教从民间蓬勃兴起,并逐步发展为神仙道教。道教信仰的核心是神仙信仰,东晋著名道教学者葛洪,著书立说,对以往的神仙信仰和各种方术作了系统地整理和理论上的阐述,并对民间道教和某些“流俗道士”的言行猛烈攻击,这对道教从原始民间宗教向成熟的以仙道为中心的官方宗教的方向发展,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阮忠勇 《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2004,21(4):18-21,47
<世说新语>频频记载魏晋士人钟情山水、雅好游览的生活.士人这种文化情结生成的主要原因是其生命意识觉醒的结果;隐逸遁世的需要又导致山水田园游风气的兴起;玄学的感召,也促成士人从自然山水中体味人生. 相似文献
16.
姚娟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1):4-7
《抱朴子》是东晋学者葛洪的代表作.它分为《抱朴子·外篇》与《抱朴子·内篇》两部分.《抱朴子·内篇》属于道家,历来毫无争议.《抱朴子·外篇》的归属却不明确.葛洪自认为属于儒家,后人却将其归入杂家或道家.根据书的内容及葛洪的思想倾向来看,《抱朴子·外篇》应该属于儒家. 相似文献
17.
王馨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5(6):53-55
《世说新语》作为志人小说的代表作,全书充满高度艺术性的描绘和妙趣横生的语言,具有高度的美学价值。文章对《世说新语》的世风世貌从魏晋士人任性放诞的行为方式、推崇品鉴的名士风度到纵酒任达的两晋新风、风行朝野的玄谈盛况做了简要分析与归类,再现《世说新语》中的魏晋风度。 相似文献
18.
“道”“玄”“一”均为《抱朴子内篇》的核心概念。葛洪以“一”为桥梁,沟通进而统一“道”与“玄”的“一贯道玄”理论构架,并以此会通道儒思想,构筑了一个兼综道儒的神仙道教哲学体系。据此,葛洪提出了新的道儒关系。 相似文献
19.
赵逵夫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55(4):93-100,169
葛洪生于名门世家,虽青少年时家道中落,仍发愤读儒家经典,以继承家风、做一个正直人士为愿望。然西晋王朝内部争斗不断,仕途险恶,其青年时的入世思想渐去渐淡,不与权豪世俗之人往来,撰《良吏传》、《隐逸传》,希望士人正气不至毁堕不传;撰《抱朴子外篇》以正世风;又两次筛选、缩编医书以济贫救急。其慕巢、许而决不出身,所尊崇的儒家思想非思孟一派而是荀况一派,所接受的道家思想非老庄而是黄老。其四十岁以前以儒家为主,后期以道家为主,又转入道教的理论营构与养炼术的探索,思想转变的原因是:时值乱世,单纯的儒家理论已无法使人心理平衡和行为守正。他一生的作为与探索,都表明了他在乱世中对社会道德与公众责任心的坚守。 相似文献
20.
武锋 《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2010,27(1):15-18,34
宋本《抱朴子外篇》今实物无存。但是,根据相关的史籍我们可以判定,宋本《抱朴子外篇》存在十卷、二十卷、三十卷、五十卷等多种版本,并且有一定佚亡,但是其基本内容应该与今本相差无几。宋本《抱朴子外篇》趋向今本是比较明显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