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从《庄子》的有关记载中,发现《庄子》一书中的孔子既"具有道家思想的儒者形象",又有"道家的反面形象"。进而又从书中"以重言为真"的写作方法等方面探讨了儒道两家之间既互相矛盾又互相渗透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子贡形象比较研究——以《论语》和《庄子》为考察中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孔门众多弟子中,子贡是当之无愧的佼佼者。其形象在分属于儒道两家的经典著作《论语》和《庄子》中均有记载。道家著作中的儒家人物形象常被视为不足为信,但通过比较分析这两部经典著作中关于子贡形象的记载,笔者发现,《庄子》中的子贡形象与《论语》中的子贡形象在诸多方面表现出相似性,因此《庄子》中的子贡形象是真实可信的。  相似文献   

3.
《庄子》一书虽是道家经典著作,但其中关于儒家及其代表人物孔子的记述占了相当大的篇幅。书中孔子的形象颇为复杂,他既是道家批判的对象,又是道家理论的宣扬者。由此可以探讨儒道两家既矛盾又互相渗透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4.
《庄子》是一部哲学著作 ,但为什么用形象思维加以阐释 ,本文以唯物史观从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的关系、《庄子》相对主义的内容、宋楚文化的陶冶、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发展的影响、庄周的文化修养以及先秦文章的表现形式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同时也点出对《庄子》研究的分歧是与《庄子》用形象思维阐释其哲理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5.
通过分析孔子在《庄子》内篇中的多次出场,我们可以看出庄子对孔子儒道兼济思想的肯定,对孔子悲剧命运的理解同情。在《庄子》内篇中庄子并未随性异化孔子,相反地塑造了一个真实丰富的孔子形象。庄子笔下的孔子突破了儒家代言人的形象,多处表现了对道家学说的深刻理解和崇敬。虽然由于天性的不同,孔庄两人最终选择了不同的人生,但庄子深信他们都能彼此理解和尊重。在庄子眼中,孔子是与自己互通心曲、相知相惜的先贤。  相似文献   

6.
在《庄子》中,作者对孔子仁义学说进行了批判,《庄子》因何要批判儒家,学界有关点认为是对当时社会混乱原因的认识产生分歧,但仔细分析可以发现,二者在本质上的追求乃是相同的。儒道乃至先秦诸子有共同的源头——以"道"自任,以及共同的尊崇自然力的哲学基础。  相似文献   

7.
《庄子》一书,以其批判精神在先秦诸子中独树一帜.其尖锐的批判锋芒,几乎遍指社会现实和传统思维的各个领域.执着的理性追求和反思之后的困惑,形成了《庄子》认识论中怀疑主义的特有风格.《庄子》的认识论,可以以这样一个简单的命题加以凝缩——“知止其所不知,至矣.”(《庄子·齐物论》以下引《庄子》,均只注篇目.)也即,确定认识如何成为不可能.  相似文献   

8.
庄子思想中很多地方历来称为难解,如《齐物论》中"莫若以明"、"为是不用而寓诸庸"的思想意蕴,目前学界还没有令人信服的"正解"。之所以出现这种状况,主要在于没有把握庄子独特的思维方式——身体思维。这是一种比通常认识论思维更为源始的,具有自身明证性和确定性以及具体情境性等特征的,与认识论思维完全不同的思维方式。通过对这种思...  相似文献   

9.
《庄子》中的记时词语数量多,词义丰富,用法灵活,是《庄子》词汇系统富有特色的组成部分。对其进行穷尽性统计和比较研究,有助于人们认识《庄子》词汇系统和先秦记时词语状况,同时也有利于推进先秦专书词汇和时间范畴研究。  相似文献   

10.
《周易》取象思维方式对《庄子》寓言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庄子受《周易》的影响,在散文中采用取象思维方式创作了大量寓言。这些寓言意在婉曲地表达深刻的哲理,给人们以某种启示,并具有不确定性、歧义性和跨越时空的特点。所取之“象”较《周易》更加鲜活而独具艺术魅力,其取象艺术对后世的语言和文学发展也有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1.
本文认为,神话之于庄子不仅是任他驱遣的材料,而且更为他提供了写作的思维方式:认识世界(观物)的方式和表达的方式。形成庄子神话思维的原因是商代文化的传承、楚地宗教氛围的滋养、庄子独特个性的影响和黑暗现实的激发。本文的结论是:理想和现实的矛盾作为一种外力促使了庄子对神话思维的自觉选择和运用。  相似文献   

12.
从学术倾向、天道关系、政治学说、人生态度等方面对《庄子》进行了分析梳理,认为《庄子》思想旨趣已发生转变,即从剽剥儒墨到兼融儒法、从天地所法之道到天地之道、从反对无为到主张君无为而臣有为、从全性保真到修德诚己,表明《庄子》中已出现了以道为主,兼采儒、法、墨诸家的综合性思潮,即黄老学。《庄子》视界中的黄老学,一方面表明道家学说顺应时代发展,开始面向现实;另一方面,也表明了道家思维水平高,有能力融合诸家学说。  相似文献   

13.
庄子是我国战国时代的大哲学家、大文学家。历来谈起先秦哲学,就以老、庄并论,谈起先秦文学,则以《庄》、《骚》并称。自魏晋以后,庄子的哲学思想和文学成就一直发挥着重大的影响。在哲学上,其影响基本上是消极的,在文学上,其影响则基本上是积极的。《庄子》一书包含着大量的寓言,在思想性、艺术性方面都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这些寓言是作为优秀文学作品的《庄子》之精华所在。本文即试从文学的角度,对《庄子》中的寓言作一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14.
直觉体悟是《庄子》"三言"艺术思维的基本方式。为增强文章的可信度与艺术感染力,庄子直觉思维中使用了以一统万、以有显无、以物观物、以外托内、正反互见,即"统"、"悟"、"顺"、"衬"、"逆"等方式,使其文章形成了"汪洋自恣以适己"的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古代经典《庄子》曾远播日本,并形成跨领域、多形式的《庄子》诠释传统,近世通俗文学作品《田舍庄子》即是其代表之一。《田舍庄子》无论在思想主旨还是在文学表现方法上,都以《庄子》思想为基础,由此展开其对《庄子》的独特解说。作者佚斋樗山从"造化"这一概念入手来把握《庄子》,将其主旨理解为"任造化"而"安职分",并以此为核心阐发了"至乐"的快乐观和"无心而自然应之"的技艺观。这些解说大体符合《庄子》原意,但也有所改造。佚斋认为庄子是"圣门之别派",试图化庄为儒,这在中国本土有其思想渊源,不过,其实质却走向了引儒合庄。  相似文献   

16.
《庄子》“重言”试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先秦诸子中,《庄子》是重言出现较多的一部书,有些重言还是在《庄子》中最先使用的。现存注解《庄子》的著作,最早的是晋人所作。由于当时距离先秦时代已比较远,语言习惯有了相当大的演变,注者对书中“重言”的解释时见可商兑之处。有些误解在后代已经得到纠正,有些问题则迄未解决妥善。本文打算根据“重言”的特点,以《庄子》原文或其它古籍为参证,对《庄子》中一些“重言”的确解提出自己的看法。所引《庄子》原文,皆以中华书局新编诸子集成本《庄子集释》为据。  相似文献   

17.
从文学价值看,《庄子》是先秦诸子散文的巅峰之作,它的哲学思想与文学特性都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广影响。但从后世文学观之,人们对《庄子》之形与神的吸取,又显然是有选择性的,陶渊明就是最具典型性的一人。他对《庄子》的承传不仅侧重于神的一面,而且在这一侧面上也表现为一种承传、突破与革新的态势。探究陶渊明诗文与《庄子》之间的这种关系,对梳理《庄子》在中国文学中的影响演变历史,有着重要与普遍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从文学价值看,《庄子》是先秦诸子散文的巅峰之作,它的哲学思想与文学特性都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广影响。但从后世文学观之,人们对《庄子》之形与神的吸取,又显然是有选择性的,陶渊明就是最具典型性的一人。他对《庄子》的承传不仅侧重于神的一面,而且在这一侧面上也表现为一种承传、突破与革新的态势。探究陶渊明诗文与《庄子》之间的这种关系,对梳理《庄子》在中国文学中的影响演变历史,有着重要与普遍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四)《庄子》浪漫主义的主要艺术手段《庄子》反映现实、反映生活的方式,显然是属于浪漫主义的范畴,有其独自的个性特色。首先,是有意识地广泛运用寓言的形式,以说明抽象而深奥的哲理。《庄子》一书几乎是篇篇有寓言,节节有寓言,有不少篇则全由寓言连缀而成。运用寓言之广,在先秦诸子之中绝无仅有。《寓言》篇说:“寓言十九,藉外论之。亲父不为其子媒。亲父誉之,  相似文献   

20.
《庄子》与中国小说起源的关系密切,"小说"和"小言"等小说概念出自《庄子》,概括中国古典小说审美精神的"志怪"一词出自《庄子》,《庄子》寓言中含有《山海经》"奇说"式的小说内容,这些使《庄子》成为中国古典小说的重要源头。魏晋南北朝时期以《小说》、《志怪》为名的第一批小说专著,是《庄子》对中国小说起源深远影响的必然结果。从出土的先秦小说可看到《庄子》小说内容的历史背景,也显现出《庄子》的独特之处,它是中国小说的理论源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