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成秀萍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6(5):80-84
网络文学是伴随着西方"后现代化"的诞生而孕育、萌芽、成长和繁荣起来的,因而不可避免地带有后现代主义的特征,诸如认知上的媚俗主义、道德上的犬儒主义和感性上的快乐主义。 相似文献
2.
网络文学的后现代文化逻辑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欧阳友权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26(3):21-26
对网络文学作文化学的本质诠释,需要廓清这种文学与文化之间的"图—底"关系,即后现代主义文化诗学的逻辑背景。网络文学的后现代文化情结和网络对诗学的后现代价值解构,就是这种逻辑关系的耦合方式。前者表现为:网络文学数字化传播的"祛魅"模式,浸润着后现代文化的知识态度;网络文学的消解中心话语模式,坚守了后现代的边缘姿态;后现代主义的平面化理念与网络文学无深度的游戏规则之间,也有着文化逻辑的同构与并置性。后者则表现为:网络化的欲望写作以自况性展示价值替代诗学深度的膜拜价值;网络对诗学信念的技术化演绎如游艺化、超媒体、超文本、链接修辞等,造成了对宏大叙事的能指飘浮和理性逻各斯的消解;网络作品对文字书写的淡化和对图像感觉的强化,抽空了艺术审美体验的心智基础。 相似文献
3.
文化视野中的网络文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正云 《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27(5):54-56,64
网络文学是文化衍进与文学流变联姻的产物。网络文学蕴涵的新的文化精神在网络文学的作者、文本、读者诸要素中均得到了体现。就作者而言 ,他们有着和传统文学作家不同的创作理念和价值观 ;就文本而言 ,网络文学的语言和表现的内容也和传统文学迥然不同 ;就读者而言 ,网络文学的读者也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读者 ,他们的自主权增多、参与性增强 相似文献
4.
石凤珍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80-82
小沈阳现象是一个典型的生发于中国本土的后现代大众消费文化个案。它蕴含着中国后现代大众消费文化自身的逻辑脉络:明星制造,效益为本;娱乐至上,快乐原则。受众研究表明,小沈阳受到热捧,因为其梦想与行动折射出当代青年的亚文化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
5.
已有关于运动型政党产生原因的解释主要集中在社会学习理论、信息不对称理论、进入门槛理论和政党竞争空间模型四个方面。虽然后三种理论都属于结构分析,但这些结构分析都忽视了观念结构对运动型政党形成的影响。本文试图从后现代价值观念和多元主义模式变迁这两条路径对这一问题进行政治文化层面的探讨。英格尔哈特的后现代价值观分析与达尔顿的结盟战略分析相结合,可以更加清晰地描述运动型政党生成的文化背景。而差异多元主义的出现则为社会运动向政党转型提供了理论框架和合法性支撑。 相似文献
6.
论改革开放以来主导文化视野中的流行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占彪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5):72-77
改革开放以来三十年,流行文化迅速崛起并蓬勃发展,然而,在主导文化看来,流行文化的“对私域的发现和重视”、“对娱乐的追求和迷恋”和“对权威的消解和利用”正是流行文化的“低俗化”倾向,而这一“低俗化”问题的实质在于流行文化具有社会属性和政治属性。 相似文献
7.
夏学銮 《武汉交通科技大学学报》2001,14(4):308-312,379
们随着“新新人类”在东方地平线上的凸现,《大话西游》在大陆校园里一下子“火爆”起来,文章以后现代文化为诠释架构,说明《大话西游》在大陆一个变亚文化群体中地位的蹿升和“新新人类”的浮现二之间的关系,并借用《大话西游》中各色人物和自我分裂、至尊宝与普提的话语冲突,批判了现代性理性原则的形而上学,同时对“ 新新文化”的8个特质即世俗、媚性、独立、特行,稚嫩、直觉,同理和自残及局限性进行了解剖,文章力图把学院文化和大众文化、理论研究和世俗时尚结合起来,把严肃的理论工作通俗化。 相似文献
8.
传媒文化的感性欲望叙事——传媒娱乐化现象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放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30(3)
传媒娱乐化是当代大众传媒娱乐功能的重要表现.从文化与欲望叙事的角度来看,这一现象基于感性欲望的存在而生,以感性欲望叙事的方式呈现,并通过感性欲望的满足与再生产而得以延续.所以,传媒娱乐化就是传媒文化形形色色的感性欲望叙事集合于宏观层面的表现,是传媒文化在消费社会与传媒技术发展的条件下作用于感性欲望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石凤珍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31(5):91-93
健美操运动在20世纪90年代中国社会转型期出现与流行,包含着浓厚的社会文化意蕴,体现出特定的时代精神状况,显示出后现代消费文化的一般规律和显著特征,是后现代社会大众文化需求与供给合谋的产物。 相似文献
10.
王钢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6(5):15-18
在现代化、全球化的影响下,少数民族文化不得不置身于"传统、现代、后现代"的文化共时格局中。这样的"共时"格局一方面对少数民族文化的发展提供了融合、创新的机会和途径,但另一方面也会对少数民族文化发展产生碎化的影响。因此,本文指出在"共时"格局中,少数民族文化在坚持"民族的"、"本真的"文化根基上,积极吸收"现代"、"后现代"文化的优秀成分,在动态变迁中实现少数民族文化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11.
朱志先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2009,28(1):124-124
澳大利亚作为一个特殊的多民族国家,其民族文化政策经历了一个由"白澳"转向多元的发展过程,此间充满着非英语移民及土著居民为之奋斗的艰辛历程,同时,也蕴含着政府在民族文化政策方面的痛苦选择. 相似文献
12.
13.
在以往的中国古代小说研究中,我们的关注主要集中在市民视角上,而基本忽视了对乡民故事的考察。南宋洪迈的文言小说集《夷坚志》中乡民人物类型众多,故事题材丰富,可谓中国古代小说乡民描写之集大成者。具体分析这些有关乡民的作品,不仅可以看出在传统农业社会中人口基数最大的这部分人的生存状态,而且可以进一步探讨我国民间社会的教化观、信仰观和道德伦理观。 相似文献
14.
缺失了战争背景的衬托,军人形象的再造成为创作者探讨的热门话题。小说《最青春》把视角聚焦到一群80后、90后军人身上,生活琐事的无聊、官兵之间的智力角逐、网络战的想象构成了当下军人生存和理想的状态。消费文化语境中军人传统价值的断裂与个体欲望的膨胀是作品思考的亮点。 相似文献
15.
南方族群文化的发展,与历史上汉族和其他南方少数民族的交融紧密联系。而在这种族群交融过程中,传说、习俗、仪式等大量的地方性族群记忆也被制造出来。八姓入闽、跑贡王、射梁箭、土酋救皇帝等,都是其中的典型代表。这些地方性族群记忆一般不见于国家正史典籍中,属于族群小叙事文化,其背后往往隐藏着族群本质,体现出一种人类学意义上的本地人视角,真切地表达出历史上族群接触的生动事实。当前的南方民族史研究,很有必要重视上述小叙事文化。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都安瑶族自治县紧紧闹绕“繁荣发展”这个主题,坚持科学发展观、“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全力打造布努瑶密洛陀等民族文化,全面弘扬优秀民族民间传统文化,推进了全县文化“软实力”的蓬勃发展。 相似文献
17.
品牌文化是一个城市、一个企业持续发展的巨大且持久的推动力量。南阳"四圣"品牌文化是南阳独有的、特色最突出的龙头品牌文化,它对于城市的发展是一种积极的力量,这种力量主要表现在:"四圣"品牌文化的凝聚力、竞争力、形象力、可持续发展力。采取措施,充分发挥品牌文化优势,对推动南阳社会经济的发展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8.
蒋晓丽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28(1):136-139
围绕着手机短信本体论、及其给社会生活的影响对中国手机短信研究进行扫描."哥伦比亚号"事件揭开了研究者对手机短信媒介功能的讨论,并以其是不是"第五媒体"形成正反论战两派;以"非典"事件为切入点,研究者关注手机短信在人际传播、心理乃至文化上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变化. 相似文献
19.
陶绍兴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1(5):7-14
中国崛起是中国模式的载体与叙事。作为表征中国崛起的事实的本体论意义论上的中国模式是客观存在的,而作为探求中国崛起之道的认识论意义论上的中国模式仍在建构之中。西方关于认识论意义论上的中国模式的解读差强人意。正如国际性的现象需要国际性的阐释一样,中国模式也需要一种中国的阐释。只有从文化角度切入,才能深入中国模式的内核。从文化视角考量中国模式,中国模式意指一种软实力的崛起。让世人理解中国模式并产生一种新的认同感,中国知识界责无旁贷。 相似文献
20.
汤黎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6):183-187
作为历史编撰元小说的一个次文类,"新维多利亚小说"从主题上和形式上对维多利亚文学进行戏仿,问题化地对维多利亚时代的社会文化景观进行了再现和重构。以A.S.拜厄特和萨拉·沃特斯为首的当代英国女作家所创作的"新维多利亚小说"突出了对女性生存体验的挖掘和描绘,构筑和承载了维多利亚文化记忆。在对文化记忆的构筑过程中,"新维多利亚小说"采取了后现代戏仿的手法,为文化记忆增添了新的维度。"新维多利亚小说"的历史叙事同时也是"幽灵书写",成为建构文化记忆的要素。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