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电影是时空的艺术,空间对电影的意义至关重要。电影中丰富多元的空间结构在推动情节发展的同时,也以其幽微精深的意指深化了叙事效果。电影《过界男女》正是借助空间叙事策略以完成电影艺术的叙事目的,影片不仅围绕"过界"主题建构起二元空间结构的叙事框架,还以空间作为推动故事发展的动力与线索,而且通过具有丰富意指的空间意象展现影片的审美意蕴,传达对现代人类生存的反思与关怀。  相似文献   

2.
华裔导演李安的《卧虎藏龙》让西方人重新认识了中国的武侠电影.影片成功的最重要原因,是将武侠电影从感官层面提升到了文化与人文的层面,将武侠与人文关怀兼容并蓄,从而建立一个新型的武侠电影叙事模式.这种“人文武侠”的叙事模式,为中国武侠电影的转型带来了新的范式.  相似文献   

3.
小人物通过自身抗争并获取胜利是观众喜闻乐见的电影叙事模式。从历史宏大叙事到聚焦个体叙事的过程中,小人物意象的建构在影片基调铺垫、故事叙述推动、主题内核表达等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张艺谋执导的《影》和《满江红》皆讲述了小人物与皇室强权抗争的故事。两部电影中强权下的“刺杀”母题、小人物悲剧命运特征以及人物本体蜕变过程的共同点,以小见大地体现出古装题材电影中小人物意象建构所运用的叙事模式和独特的创作思路。  相似文献   

4.
陈凯歌的电影新作《搜索》是其在个人电影艺术创作上不懈追求不断创新的一个有益尝试。《搜索》体现出的故事题材和思想主题的鲜明时代性与强烈现实性,人物塑造上的群像式反映,镜头语言的快速流畅等特征,一改陈氏电影以往个人标签式的特色,显示出导演的又一次主动突破与转型。  相似文献   

5.
谢晋电影是在新中国的政治意识形态起主导作用的历史条件下的产物。但特殊的是,谢晋电影继承了儒家文化富有生命力的内涵。《红色娘子军》中吴琼花和洪常青之间爱情关系在叙事表层的被删节和在影片深层牢固存在这个事实、谢晋电影中人物形象的内涵、谢晋电影对各个时代的艺术政策的实施,均表现出了一个典型的中国本土导演对儒家文化“仁”和“中庸”思想的理解和应用,这些理解和应用使得谢晋成为一个用电影负载和阐释“中国”文化的导演。  相似文献   

6.
苗宁 《南都学坛》2014,(4):55-58
后现代主义电影不仅颠覆了传统电影的内部形态和结构,而且对电影这一形式和"叙述"本身进行反思、颠覆和创新。美国后现代主义电影导演昆汀·塔伦蒂诺的代表作《低俗小说》以其非常规的叙事、深度模式的消解和拼贴手法的运用等,鲜明地体现了这些特征。  相似文献   

7.
将沈从文小说《边城》改编成电影时,凌子风导演原本构想是将其拍成一部具有原著小说风格的诗电影。从诗电影角度对改编影片《边城》进行深入考察,不难发现,因导演在改编中过于注重叙事的连贯流畅,追求整体风格的真实自然,电影最终呈现的风格带有传统好莱坞特征,纪实倾向突出,缺少原著小说的梦幻、诗性气质。其去诗性求真实的改编手法导致的突破与局限,也反映出侧重叙事的传统电影语言无法驾驭诗电影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论迪士尼电影《奇幻森林》的创造性叛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迪士尼电影《梦幻森林》改编自吉卜林的《丛林故事》,影片在主题、情节与角色塑造上都存在创造性叛逆。这些叛逆由文化传统、导演个人倾向、迪士尼的传统、影片的内部机制以及电影本身的特殊性共同作用而形成。  相似文献   

9.
色彩在电影中的运用经历了艺术化表现、情绪化表意、风格化尝试三个阶段。电影《爱乐之城》融合雅克·德米的色彩设计与好莱坞家庭情节剧的冷暖色调表意方式,让色彩设计参与到电影叙事之中,同时导演通过数字技术对外景进行调色,营造出超现实的视觉效果。  相似文献   

10.
老猫 《北京纪事》2010,(3):86-86
《孔子》这个电影,得分两说着。一说是电影本身,一说是电影的推广。 就电影本身来说,我觉得到不了七十分,及格了。因为故事本身讲清楚了,演员的表演也卖力,导演也营造出了当年那个时候的氛围,至少比《墨攻》之类的春秋电影更靠谱点。  相似文献   

11.
石黑一雄的《被掩埋的巨人》与塔可夫斯基的电影《潜行者》在运用神话方法以及在建构双重叙事上有互文性关联.将小说与电影进行联动叙事解读,能揭露出石黑一雄小说中隐藏的、与表面情节发展轨道所奠定的基本叙事基调相悖的另一层隐性表意轨道及主旨.在小说的表面情节发展轨道上,叙述者以一种宏大叙事式的、对聚焦人物不施评判的客观立场和叙述目光进行叙事;而在小说的隐性表意轨道上,叙述目光又在跟文本外部的电影的互文及共鸣中,透露出一种与读者所认识的故事表面意义相对立的深层反讽意义.  相似文献   

12.
电影《1921》作为建党100周年的献礼影片,讲述了首批中国共产党人,在积贫积弱的旧中国担起了救亡图存的重任,让中国社会焕然一新的故事。不同于以往主旋律电影叙事强调主题化、典型性、历史感等一般策略,该片采用“双维共构”的叙事模式,通过主题叙事情感化、宏大叙事细节化、线性叙事断面化、英雄叙事诗意化等手法,对主旋律电影叙事进行了系列创新,文章运用文本分析法和文献分析法,在整理、归纳相关资料的基础上,对《1921》的叙事策略进行研究,为新时代中国电影“讲好中国故事,传承红色基因”提供了新的路径。  相似文献   

13.
昆汀·塔伦蒂诺是当今世界影坛最受关注的导演之一,他拍摄出了带有鲜明个性风格的电影,也藉此获得了世界性的声誉.昆氏电影的叙事结构在其代表作《落水狗》与《低俗小说》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影片通过这种非线性叙事结构产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也反映了昆汀·塔伦蒂诺独特的人物命运观和暴力观,并发掘了以上观念形成的内驱力--一个后现代主义艺术家的本能.  相似文献   

14.
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对小说《妻妾戍群》的改编首先呈现在电影文本的再创造上:人物冲突的选择性呈现,故事背景的南北转换,小说意象的影像化设置。其次,电 影在视听语言的叙事上,以对比强烈的色彩叙事、音响与环境的交融、典型场景的再现,形成了视觉与听觉上的冲击。最后,电影塑造了不同阶层、个性鲜明的女性形象。  相似文献   

15.
王家卫作为当今世界华语电影杰出导演之一,他独特的电影语言使他的电影风格独树一帜。他导演的《东邪西毒》一度被推为经典。其中大量的旁白就是王家卫电影中几乎不可缺少的一个元素。这些旁白代表着一种记忆和拒绝的符号,自恋、独语、幽怨、恶毒式的语言在他的电影里表现出独特的美感,是零散化后飘泊于表面意象世界中个体的内心独白。  相似文献   

16.
《英雄》是一部打破传统故事电影的桎梏,摆脱线性叙事模式的充满诗情的写意电影。这种写意性分别表现在影片的面画、武打和色彩这三个方面,从而营造了一个朦胧、感性、写意的艺术世界。  相似文献   

17.
文学作品与电影有着质的区别,但两者却有着共同的心理特征:反映人类情感的本质。在现代,文学作品成为电影创作的重要源泉之一。获金麒麟最佳影片大奖的《暖》是导演霍建起根据莫言的小说《白狗秋千架》改编的。《暖》删掉了小说中许多的苦难与残酷,留下了淡淡的惆怅,给人许多甜和涩的回忆,以致使原作犀利尖锐的批判演变为一种温情脉脉的忏悔。  相似文献   

18.
电影<英雄>不同凡响之处在于从古老的刺秦王故事中翻旧出新,表达了一个另类的英雄主题,塑造了一群心中无剑的别样英雄;采用三个整齐的叙事段落来组成影片的叙事结构;运用电影修辞手法,通过一系列精心设计的具像物准确地象征影片深刻的意蕴.  相似文献   

19.
从小说《陆犯焉识》到电影《归来》,是文学到影片的转换。小说以男性立场审视艰苦岁月中人物的命运沉浮。电影在忠于原著的基础上,进行了情节和人物的减法处理,将具有历史性的大故事切换成家庭式的小故事。在叙事视角上,从小说中的三个视角转换为单一的全知全能视角,使电影更加清晰明朗。较之原著,电影更具主题的人文性、视听的符号性和电影实践的文学性,从而也找到了文学与电影的契合点,实现了从政治到情感、从情节到人物、从时间到空间的转换。  相似文献   

20.
现实主义题材电影《我不是潘金莲》和《我不是药神》通过互文叙事和循环叙事分别讲述了主人公李雪莲和程勇对自我存在的求证故事,其聚焦底层小人物,关注小人物的生存状况和社会现实问题,塑造了李雪莲、程勇等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形象;揭示、批判和反思了当下社会存在的诸多问题;扩大了电影的叙事容量,具有多元阐释的可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