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冥币琐争     
冥币作为一种特殊的实体很早就出现,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它成为人们社会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成为了中国特有的风俗。然而冥币究竟产生于何时,冥币存在的形式发生根本性变化即从实物形式向虚拟形式转变的时间在何时,以及冥币在上层社会推广过程中所遭遇了何种斗争等问题都引起学术界长期的论争。  相似文献   

2.
上古、中古和近代语料的道谢比例大幅度增长,说明了礼貌用语的发展和描写的细化.所有道谢对象93%以上是人,对神灵缺少敬畏.对人道谢大部分是针对地位比说话人高的,对君王道谢将近三分之一,对卑贱者的道谢仅占1.4%.人们把王者神化,敬畏君王代替了别的民族对鬼神和宗教的敬畏.发生在"小人物"和身边人中不那么"大"的事不见道谢.中国传统的"谢",主要还是一种适应社会的手段,而自觉的普遍的感激心理也正在发展.  相似文献   

3.
《北方人》2007,(4)
苍天正以越来越难看的脸色注视着人类。人类不怎么敬畏大自然,尤其是中国人,这让人感到矛盾,一边对看不见、摸不着的鬼神极度敬畏,不敢有一丝一毫的怠慢和不恭。而对日日相处、休戚相关的大自然却是漠视。常常做出一些令人不可思议、十分愚蠢、十分残忍的破坏大自然生态的恶劣行为。有这么一个人所共知的现代寓言故事:上帝召集地球上所有的动物,讨论谁是破坏大自然生态的首恶者,并开除它的球  相似文献   

4.
学术界有一种流行的观点,认为孔子思想中存在着理性与宗教性矛盾,这值得商榷.孔子思想的伦理理性和宗教性之间具有内在的统一性.孔子把天看成是道德客观性、普遍性的基础,力图通过对天的敬畏情感来唤醒人们的道德自觉意识;他认为仁德践行是达到天人合一的途径.孔子对周时期的鬼神信仰文化作进一步的理性改良,注重发挥鬼神祭祀活动中的道德教化和陶冶人的道德情感的作用.作为轴心时代的核心人物,孔子在使原始宗教理性化、伦理化过程中起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这一点以往似乎没有充分认识到.  相似文献   

5.
孔子对鬼神的内涵及象征意义予以新的诠释,将鬼神赋予"人文主义"的内涵,也使人们将投向鬼神的目光转向了人自身,实现了"执无鬼而学祭礼",是真正意义上的圣人以神道设教。这实为一种创举,对中国的宗教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为中国的宗教信仰刻下怀疑的烙印,对中国人精神品质中对鬼神信而不虔态度的形成起了关键性作用。  相似文献   

6.
神的人格化是唐代农民信仰中一个十分突出的现象,农民所崇祀人鬼神大多是世间凡人转变而成,它们大都是历代的清官循吏,具有人的身形、人的个性。农民对清官进行神话,加以崇拜祭祀,希望成为神灵的清官循吏能够惠泽于其身,由此形成了一种十分敬畏又有所需索的功利性宗教信仰观。  相似文献   

7.
鬼神观念在中国传统社会思想中源远流长,长期以来成为中国人精神生活中的思想元素之一,它既反映了人们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理解和处理,也反映了人们对自身、对社会生活的理解,蕴涵着对建构稳定的社会关系、社会秩序,实现社会整合、社会控制的思想路径和基本原则。中国的鬼神观念源于原始社会,在中国社会形成儒释道三足鼎立的思想格局中,又具有各自的特征。其中,儒家的鬼神观念具有实用理性的特点,而道家,确切地说是道教的鬼神观念主要是超凡脱俗的神仙思想,而佛教除了佛、菩萨等观念外,宣扬生死轮回,其中轮回中有"阿修罗"和"饿鬼",而禅宗则宣扬一种超脱烦恼的自在佛。  相似文献   

8.
孔子吸取了原始宗教对天的敬畏,又去掉了它原有的神秘、狂热的内容,淡化了其主宰、命定的含义。孔子所有的论鬼神的言论,没有一句能够确切地表明他的看法,模棱两可的态度,导致了有神论者、无神论者,皆能从孔子学说那里找到理论根据。孔子与中国特有的“有神论者多,宗教信徒少”的宗教文化现象和文化实践有着密切的关系,对二千多年来中国人的宗教信仰观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信仰是一种精神现象和精神活动。对中国人的鬼神信仰进行深入批判 ,是鲁迅改造国民性的重要内容之一。他在小说中借鬼神信仰解剖民族灵魂 ,观照社会人生 ,构建了一个奇特的艺术世界  相似文献   

10.
正中国在商朝的时候迷信鬼神,但到了西周以后,就意识到鬼神靠不住了。商朝人一次要祭祀几百头牛,但鬼神并没有保佑他们,所以到周代开始意识到中国人要有德行,这个社会才能朝一个理想的方向发展,才能长治久安。"德行"这么抽象的概念怎么样才能走到每一个人的身体里面  相似文献   

11.
基于宋明儒家敬畏思想的整体梳理可知,敬畏不仅是一种情感,还是一种工夫和心境。敬畏心境是将天之生于人的性理发明为己身主宰,表现为心处于“诚”且“专”的状态。敬畏心境与敬畏情感、敬畏工夫两者之间存在本末、先后以及体用关系,把持和修行敬畏的情感和工夫可以涵育敬畏心境,持守敬畏的心境也可以使敬畏情感得以中正、敬畏工夫得以自然。敬畏心境也有其独特的涵养之道,一方面可以通过“系心于一事”、“一心在理上”以及“必有事”的工夫为己身确立主宰,另一方面又可以通过在格物致知中致以“精一之功”使己身之主既“诚”且“专”。  相似文献   

12.
称"父"为"叔"是黄河三角洲地区一种颇具地方特色的民间亲属称谓制度.结合文化主位与客位的角度,置这种亲属称谓于其产生和存在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中进行深入分析,这种独特的亲属称谓本质上是一种民间巫术;民众创造这种亲属称谓的动机是对生命和家庭安全的渴望,对艰苦的生存环境和动荡的社会环境的应对以及对鬼神的敬畏,是融合了民间信仰观念和地方亲属称谓传统演化而成的一种色彩浓郁的地方性亲属称谓制度.  相似文献   

13.
“烧纸”,即为死者焚烧纸“冥币”,是一种历史悠久而又普遍流行的民俗。这种为死者而制作、抛撒、焚烧“冥币”,是属于什么性质的民俗?它的形成和发展演变情况又如何?我们应该如何对待它?本文拟对此略作论述。一、冥币是货币的畸形变种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随着商品交换的发展,这种形式(按:指一般的或社会的等价形式)就只固定在某些特定种类的商品上,或者说结晶为货币形式。”这表明,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的产物,在本质上是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货币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  相似文献   

14.
沈小平 《中华魂》2012,(9):29-30
"广大干部尤其是主要领导干部要主动接受监督,常怀敬畏之心,敬畏法律、敬畏组织、敬畏人民、敬畏舆论。"这是某市的一位领导同志在全市党员干部大会上说的话。的确,每个领导干部做人做事、修身养性,其人品官德贵在敬畏。常怀敬畏之心,不仅是一种态度、一种理念,更是一种人生智慧,关乎党性修养和作风品行。  相似文献   

15.
清代白话公案小说着力表现超人力因素,这并不是可有可无的装饰品,也不是作者为了创造一种怪异的阅读气氛,故意在小说里极尽全力叙述鬼神之事,而是有其直接的动机,那就是借鬼神调侃讽刺与彰显清官、满足大众好奇传奇之心、以鬼神因果报应扬善惩恶。  相似文献   

16.
魏源对中国传统政治文化有深刻的体察与认知,并提出了一系列相关理念,体现了他对传统政治文化的思考。他尊崇天命,敬畏鬼神,深怀忧患意识,但也相信“人定胜天”,褒扬“造命”君子;魏源还重申王道之治,主张王道纯出乎道德、王道是学古变易之道、王道有近功等,他对王道实施主体提出了严密的执政素养规范;他还重视法之功用,提出治法与治人兼备;魏源还有鲜明的重民思想、富民思想等。其某些理念代表了中国近代化开启的方向,对当代政治文化的建设也许仍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7.
新书导读     
张海英博士专著《先秦道家天命鬼神思想研究》2014年由湖南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针对不少研究者提出的先秦道家不相信天命和鬼神的观点,用大量的具体论据进行了批驳,认为道家相信上帝,也相信天命,道家所言天、命依然具有神性义。道家并没有否认鬼神,也有灵魂不死的观念,但对鬼神的权威表现出一种超越思想。对当时社  相似文献   

18.
儒家思想经过几千年的传承,对中国民众人生哲学的影响深入骨髓.儒家推崇“内圣外王”之道,把效仿水、尊神事鬼作为提高内心修养、实现安邦治国的理想的途径之一.在其影响下,民众既崇尚水之“德”与“智”,又带着功利之心敬畏“鬼神”.同时,将之与自身实践融合起来,在鬼之存在与否,怕水与怕鬼之间,远与近之间,又作了诸多权衡,形成了一种符合自身需求的生存哲学与智慧.俗语“远怕水,近怕鬼”正是这种生存哲学与智慧的体现.  相似文献   

19.
敬畏是一种美德,而无所畏惧常常是破坏的根源,是社会发展和进步的灾难。当代大学生应该大力培养和重塑敬畏意识,尽快形成对法律、规章制度、道德规范、生命等的敬畏之心。其形成、发展、定型和完善,需要借助于对中国传统的敬畏意识的继承,并采取多种途径实施,努力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20.
在朱子学的理论构造中,有关鬼神的论述涉及“鬼神主乎气而言”和“鬼神以祭祀而言”两大论题。朱熹极力主张“两样鬼神”“不是二事”,而这一命题与儒家天人合一之学有密切的理论关联。那么“两样鬼神”何以“不是二事”呢?首先,从《乐记》“明则有礼乐,幽则有鬼神”的观点出发,“鬼神即是礼乐道理”,此点结合《礼记》《易传》的相关论述,可以窥看天道与人道是如何沟通的;其次,就朱熹“鬼神之理,即是此心之理”之说,祭祀之时求阴求阳、诚报气通,人神“合莫”而绝非假设;最后,从东亚儒学视域出发,日本江户儒者对“两样鬼神”“不是二事”之说有所解构。在中国传统儒学中,人道本于天道,人伦基于自然,故“神道设教”被诠释为神妙之道,即礼乐之道,即天地自然之道。然而对于这一观念,自江户中期以来如荻生徂徕,则将其理解为绝对的宗教信仰,而且具有重要的社会教化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