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春节随想     
彭勃 《老友》2010,(2):1-1
在不知不觉中,虎年的春节踏着轻盈的脚步,披着浓浓的中国红向我们走来。虽然现在的春节和儿时记忆中的已大不相同,正如很多都市人抱怨的"年味越来越淡"、  相似文献   

2.
人们都在感慨春节的年味越来越淡,年过得越来越没有意思。可是老北京过大年的内容可丰富了,一进腊月就有了过年的气氛。还是让我们看看老北京是怎么过大年的吧!  相似文献   

3.
《老友》2021,(2):17-17
春节快要到了,年味越来越浓。每当此时,我总会想起那个和学生一起度过的春节。那年,我从师范学校毕业以后被分配到一个偏僻的山村小学当语文老师。那里教学条件艰苦,孩子们的学习成绩一直不是很好,特别是语文成绩,五年级的学生中还有很多人连基本的看图说话都不会写。  相似文献   

4.
王文波 《社区》2013,(1):50-50
过年了!过年了! 如果不是10岁的儿子在鞭炮声中快乐地呐喊,我似乎感觉不到要过年了。年是什么?年怎么过?过了40个年头,“年”的概念更模糊了,特别是爹娘过世后,年好像越来越远,年味越来越淡,因为一直觉得有爹娘在才像过年。  相似文献   

5.
《社区》2008,(24)
电视过年、旅游过年、短信拜年等,正与传统年俗一道,丰富着中国人的年文化。每个春节都有人批评"年味"不足,但不难发现,一些新年俗已经逐步巩固了自己的"江湖地位",它们被演化,被固定,最终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喜爱和理解。在  相似文献   

6.
<正>作为传统节日的“龙头”,春节一直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是辞旧迎新的关键点,更具有团圆的意义。而热闹又盛大的春节背后,不仅有浓烈的年味,还有着蓬勃的消费能力。春节消费的多元化,造就了春节经济,而春节经济更为品牌带来商机,但如何在春节营销中抢占先机,打响“开局之战”,则需要先了解春节营销的底层逻辑。  相似文献   

7.
年味儿好像现在喝的啤酒,越来越淡了。不像以前,人们在过春节的时候总要喝一点包含祝福的浓烈的酒。  相似文献   

8.
陈凤尤 《社区》2012,(6):34-35
过年,是时光流动的标志,是不同风俗和文化的体现,也是老百姓最重要的一个节日。围绕春节,收藏界也逐渐形成一些喜庆的收藏门类。寄予了祥福喜庆主题的“年味收藏”,不需要花太多的钱,照样能够表达祈福之意,收藏喜庆的快乐。在这些特殊的收藏中,人们可以留住祥和而热烈的年味,细品传统文化深厚的内涵。  相似文献   

9.
记者回乡记     
正忘记了阳历的几月几日星期几,只记得农历的大年初几。这意味着,又要过年了。每个人都有故乡。对于在外打拼、漂泊的游子来说,家乡永远是最温馨的港湾。家乡在哪里,亲人在哪里,春节就在哪里。我们生活的经验和记忆,也在那里。2018,新春佳节。本刊四位记者踏上回乡的征途,投入家乡的怀抱。这里是每位记者血脉相连的老家,也是社会具体而微的基层。阔别三日,定当刮目相待。时隔一年,再回首,感受家乡的变迁。是熟悉的大街小巷,是记忆中的热闹喜庆的民风习俗,还是久违的故土气息?是陌生的高楼别墅,是散失在看似繁荣里逐渐变淡的年味,抑或是互联网大潮下的足不出户?阡陌相通的大片麦田依然能够寄  相似文献   

10.
正从汉朝开始至今的传统春节,几千年间经历过许多演变,被增添被删减许多仪式,但可能从未有一个时期像这短短几十年变化之大。如今"年味淡了""过年越来越没劲了"的声音在耳边响起,盛宴不再的春节,消失的鞭炮声等等,让我们失落于一些旧日仪式的泯灭,怀念曾经那因为仪式感而带来的层层叠叠的年味。所有的心情,都带着点"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的怅然。  相似文献   

11.
李蓓 《老友》2010,(2):48-48
春节临近,大街小巷到处弥漫着新年的气氛。这个时候可不要忘记给家营造一点温馨、喜庆的年味。推荐一:中国结"结"与"吉"谐音。古时候,人们在大年三十  相似文献   

12.
正说到春节,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粮票到八十年代的鞭炮、九十年代的春晚,人们过春节的形式在不知不觉中发生了巨变。下面,我们一起来重温春节"年味"的变迁。1970——年货、排队总的来说,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呈现由贫乏走向丰富的趋势。在物资短缺的情形下,人的消费主题是"抢购"。当时,饮食的消费占了国人收入的大部分,所以为了获得丰盛年饭,人们必须付出"起早贪黑"的代价。  相似文献   

13.
正春节越来越近,你准备与家人怎样过大年呢?除了走亲访友,最好能安排一两天的时间找一处地儿游山玩水放松身心,重要的是,还能品味到浓浓的年味。家门口闹新春:印象南塘亲子游湖畔古榕参天,枝头上挂满红红的灯笼;小桥流水人家,河埠头与画舫相映成趣;仿古建筑与中国红的装饰相得益彰……近日去"印象南塘",便能感受到喜庆红火的节日气氛。早上睡到自然醒,中午赴南塘街尝美  相似文献   

14.
小孩小孩你别哭,进了腊八就杀猪;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以前的我们是多么盼望过年,可是随着时代变迁,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年味似乎在慢慢变淡,近日有读者在《新感觉》的读者群里问:年咋过,咋过年?引起了大家一片热议,许多读者争相在群里诉说自己对过虎年的看法,还提出了不少方法,一起来看看哦。  相似文献   

15.
李青 《新天地》2015,(2):22-23
2月,我们迎来乙未羊年春节。在中华民族2000多年的历史典籍中的春节,我们可以看到各种习俗,它们千年相继,或消逝或勃兴,在变或不变中,将上古神州的年味一直延续到我们所处的今天。那些逐渐隐退的流行成书于战国时代的《尔雅》一书有云:"夏曰岁,商曰祀,周曰年。"古人认为,春节从大禹开启的夏朝就已经出现了。当时春节更多是一种腊祭。人们选在腊月将尽春季将来之时,杀猪宰羊祭祀上天与祖先,祈求来年  相似文献   

16.
“你看,这是我84年春节的照片。那时的年味多浓呀?”随着羊年脚步的临近,周末,我和女儿开始打扫房间、筹备年货,准备欢欢喜喜过大年。无意中找出了一本80年代的像册,翻开第一页,一张我穿西服过年的照片映入眼帘。凝视着照片中的人物和往事,80年代过春节的场景像一幕幕电影在脑中浮现。  相似文献   

17.
卢燕明  何诗颖 《源流》2023,(3):56-57
<正>“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是唐朝宰相张九龄的千古名句。一千多年来,在张九龄的故乡韶关始兴清化地区流传着一道中华美食—宰相粉,相传是张九龄最爱吃的宵夜,如今是始兴人过春节必备的年货和传统的送礼佳品。春节临近,在始兴的大街小巷,处处张灯结彩,人流涌动,市民们忙着采办年货、走亲访友,各大商超和特产店里“张九龄宰相粉”最受欢迎,九龄故里年味十足。  相似文献   

18.
姜少勇 《社区》2008,(7):56-57
也许是随着年岁的日益增长,也许是日常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在我的心目中,年味儿是越来越淡了,没有了过去那种每逢春节就兴奋不已的心跳感觉。过去,在物资匮乏的年代,人们辛苦劳作一年,只有在春节时,才能穿上一件新衣,吃上几顿酒肉和水饺,小伙伴们才能由着性子撒着欢儿地疯玩几天。所以,民间才有了“小孩盼过年,大人盼种田”的说法;  相似文献   

19.
正我以古稀之年,第一次在美国过春节。在美国,华裔是少数民族,春节也就成为少数民族的节日,其"年味"断然不能同国内相提并论。农历腊月三十傍晚,作为纽约地标的帝国大厦就亮起红色和金色的彩光,迎接亚裔春节的来临。据说,帝国大厦顶楼(第八十层)每年都在农历春节披上金红色灯光,表示与亚裔居民一同庆祝这个节日,此举成为纽约市的传统,春节成为纽约市的法定节日。亮灯仪式在除夕举行,应邀出席亮灯仪式暨庆祝活动的各界人士,携手拉下电闸,于是帝国大厦顶层1327枚灯泡即刻亮起照耀夜空,持续三个夜晚,向全市恭贺新禧。  相似文献   

20.
宋伯航 《社区》2014,(27):56-57
在山东博山我的老家,有一种传统的菜肴,能使人在寒冷的冬天觉得舒适温暖,它就是酥锅。博山人对于酥锅有一种虔诚的感情,好像没有酥锅就不是冬天,没有酥锅年味就不浓了'生活的滋味也淡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