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有狐》一诗,三叹其“忧”,深忧“之子”无衣。而“无衣”所指向的是战争、行役。《诗经》中写狐的诗歌,“狐”喻指征夫。故而《有狐》为征妇怀远之诗。而“征夫无衣,征妇送衣”这一母题一再被摹写。  相似文献   

2.
人类命运共同体构想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在积极反思人类生存现状的基础之上,对世界未来发展形态的一种前瞻性擘画。总体观之,作为“类”存在的人的主体自觉以及马克思主义“类”思想是人类命运共同体构想的逻辑基点, 现代“人类交往”方式的演进与普遍发展是人类命运共同体构想的现实基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合”理念是人类命运共同体构想的思想源点。逻辑起点、现实基点与思想源点共同构成人类命运共同体构想的生成之源,对其系统、深入的阐释与审思则是我们学习、领悟、实践这一伟大构想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3.
他律·自律·自为─—论人把握自身命运的历程张曙光人是自觉地为自身存在着的存在物;人最关心的是人自身。因而,对人自身命运的求索,便构成了中外思想史的最重要最基本课题。所谓“命”与“力”的关系问题,就是中国传统哲学所探讨的人自身命运的课题。由于中国封建社...  相似文献   

4.
盐城工学院“悦达·梦之声”合唱团成立于2001年,现为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单位和中国合唱协会会员单位,在“世界文化交流基金会(德国)”列出的当今世界1000个有影响力的合唱团中排名427位。  相似文献   

5.
赵永亮教授,1971年生于河北定州,复旦大学金融学博士,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学术带头人,江苏省“333”工程第三层次培养对象。现为盐城工学院经济学教授,硕士生导师,盐城工学院经管学院副院长,盐城金融学会理事,兼任盐城国有资产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战略投资顾问。  相似文献   

6.
盐城名称的由来,存在着“环城皆盐场,故名盐城”的说法,此说出自旧县志,但历代县志对其记载存在舛驳。通过考查历年县志及相关文献资料,结合考古、地理、气候等学科成果,辨析诸说之异同后,对这一历史性争议提出新的看法,认为“环城皆盐城,故名盐城”所言之盐城定名的时代并非东晋而是唐代。  相似文献   

7.
串场河是盐城的“母亲河”,是海盐文化重要发源区域,“因盐而兴”的串场河流域有着较丰富的非遗文化,民间文学就是其中之一。对此流域的民间文学进行了归纳和整理,通过文学、历史学、社会学等理论进行了分析研究,提出了“提炼世遗自然特色,厚植非遗文化优势”文旅发展的思路,以非遗成果赋能世遗效应,运用民间文学相关内容,加强故事性文创的设计,扩大盐城的非遗目录,带动盐城文旅融合和文化建设事业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8.
日本新华侨女作家陈永和以“女扮男装”的“我”叙述历史,通过“身体”书写特殊时期底层人物的命运,审视身体与身份、权力、性的重重纠葛,特别是揭示了从性虐到享虐的女性悲剧。不同于往常灵魂深处闹革命的《一九七九年纪事》,以身体性忏悔的冷静,对当今社会具有现代性意义的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可以说这是日本华文文学对中国文学所奉献的一点“收获”。  相似文献   

9.
灾难是文学永恒的母题,人类历史上每一次灾难的爆发,都会或隐或显地促进文学创作。如今新型冠状病毒发展为席卷全球的疫情,成为新世纪以来全人类共同面临的巨大灾难。面对复杂的“问题化”现实,我们不仅为文学在此刻重返现实、介入现实而感到庆幸,更重要的是,以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观照灾难文学书写传统,思考灾难书写如何在兼顾审美性的同时把握好个体创伤、集体经验和认同构建这三个重要的维度,从而以诗性之思的文学语言艺术地呈现疫情与人类、社会、族群以及个体命运之间的多元隐喻关系。  相似文献   

10.
盐工学人     
董跃进教授,1958年2月出生,江苏淮安人,1981年12月毕业于盐城工业专科学校化学工程专业,198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任盐城工业专科学校学生政治辅导员,盐城市委组织部干事,盐城市监察局科长,盐都县尚庄镇党委书记,盐城电大、职大党委委员、纪委书记,盐城工学院东校区管理委员会主任,党办、院办主任,党委常委、组织部长。董跃进教授忠诚于党的高等教育事业,热爱并深入研究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立足实践大胆创新,提出了“铁的纪律,爱的管理;严在当严处,爱在细微中”的教育管理原则;“四爱教育”即“爱祖国的理想教育、爱家…  相似文献   

11.
盐工学人     
姜煜林研究员,1957年5月生于江苏盐城,1981年7月毕业于盐城工学院机械制造工艺及设备专业并留校任教,同期由学校派往武汉理工大学进修,返校后参与筹办建材机械专业。1988年建材机械教研室成立时任主任,是盐城工学院连续两轮青年骨干教师。1992年被国家建材总局聘任为高等专科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机械类指导小组副组长。多年来,她一直从事教学工作,先后主讲“水泥热工机械”、“机械制造工艺学”、“机械设计基础”等多门课程,  相似文献   

12.
由江苏省台港暨海外华文文学研究会、盐城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办,盐城师范学院文学院、盐城师范学院蔡文甫研究所承办的“蔡文甫创作研讨会”于2010年11月6—7日在盐城师范学院召开。  相似文献   

13.
新时期以来,作为地级市的盐城在现代戏创作方面在全国一直处于前列地位,为每一阶段的戏剧创作、演出都提供了标志性的重要作品,在全国性的戏剧创演大赛和评比活动中多次获得国家级大奖,包括政府文华大奖和曹禺戏剧大奖,实现了由“高原”向“高峰”的历史性突破,以其丰硕而优异的创作实绩,被业内专家誉为现代戏创作的“盐城现象”。  相似文献   

14.
曹文轩关于家乡盐城的生活体验与历史记忆具有十分重要的文学意义。以盐城地方志等历史文献为参照,将曹文轩与其他盐城籍作家的文学作品进行“互文”式解读,可以发现曹文轩的盐城记忆对其文学范式的建构产生了潜在影响,主要表现为:旧时盐城灾害频仍的生活环境强化了曹文轩悲天悯人的文化情怀,扶危济困的道义精神在曹文轩身上催发了重建家园的文学“寻根”意识,从盐城“风车”意象当中能够解读曹文轩别具一格的审美观念。  相似文献   

15.
《太玄》·黄老·蜀学魏启鹏《太玄》拟《易》,自草成之日起,就开始其坎坷的命运。刘歆阅后,谓扬雄曰:“空自苦!今学者有禄利,然尚不能明《易》,又如《玄》何?吾恐后人用覆酱瓿也。”这颇有几分现代人所谓“幽默感”的话,却不幸而言中,此书曾饱经尘世的冷落。知...  相似文献   

16.
《史记·屈原列传》上官大夫夺稿事件,是使屈原一生命运发生转折性变化的重大事件,但这一情节一直没有得到合理的解释。本文认为,“夺稿”当释为“强行改稿”,而“与”字则应释为“允许”。  相似文献   

17.
5月20日下午,中国新四军研究会会长、总后勤部原政委周克玉上将为盐城师范学院陈毅塑像揭幕。共和国元帅陈毅曾在盐城这片热土上留下深深的战斗足迹。1940年下半年,陈毅根据中共中央“发展华北、开辟苏北”的指示,率部北渡长江,东进北上来到盐城。1941年初,“皖南事变”发生,陈毅力挽危局,致电中共中央,提出“在苏北成立新四军军部”;毛泽东迅即签发命令,任命陈毅为新四军代军长。不久,新四军军部在盐城重建,盐城遂成为华中抗战的指挥中心,新四军的铁军精神也渗透进盐城的每一寸热土。盐城师范学院在半个世纪的办学历程中,始终大力弘扬新四军的铁军精神,培育和凝铸了“艰苦奋斗、自强不息、敬业奉献、追求卓越”的校园精神。陈毅元帅十分重视教育。新四军在盐城重建军部后,他戎马倥偬仍不忘教育;在他关心下,抗大五分校、华中党校、鲁艺学院华中分院等相继在盐城建立。1958年,盐城师范学院前身之一的盐城师范专科学校创建时,陈毅元帅欣然为学校题写校名,寄托了他对老区高等教育的殷切希望。陈毅塑像为铜质全身立像,塑像屹立在盐城师范学院通榆校区东进路中部,展示了陈毅元帅叱咤风云、大气若定的儒将风采。简朴而隆重的揭幕仪式由盐城师范学院院长薛家宝主持、院党...  相似文献   

18.
《盐城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是由江苏省教育厅主管,盐城工学院主办的社会科学类学术季刊,国内外公开发行,刊号为:ISSN1008-5092;CN32-1499/C。《学报》主要设置政治、法律、经济管理、文学、语言、历史、高等教育研究等栏目;同时,结合地方实际,学报还设立了“盐海文化”研究专栏,其内容包括海盐文化研究、新四军研究、沿海滩涂与湿地文化研究、地方文化名人如“二乔”(乔冠华、胡乔木)研究、“二戈”(戈公振、戈宝权)研究、与盐城地方相关的《水浒传》及作者施耐庵研究、《镜花缘》与作者李汝珍研究等,竭诚欢迎专家学者、…  相似文献   

19.
《盐城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是由江苏省教育厅主管,盐城工学院主办的社会科学类学术季刊,同内外公开发行,刊号为:ISSN1008-5092;CN32-1499/C。《学报》主要设置政治、法律、经济管理、文学、语言、历史、高等教育研究等栏目;同时,结合地方实际,学报还设立了“盐海文化”研究专栏,其内容包括海盐文化研究、新四军研究、沿海滩涂与湿地文化研究、地方文化名人如“二乔”(乔冠华、胡乔木)研究、“二戈”(戈公振、戈宝权)研究、与盐城地方相关的《水浒传》及作者施耐庵研究、《镜花缘》与作者李汝珍研究等,竭诚欢迎专家学者、…  相似文献   

20.
王充认为人有宿命,而道德高尚、才能卓著的“贤者”的命运几乎必然是困厄的,面对贤者命困的窘境,王充推演出一套关于命定之下个体何以修为的理论。在王充看来,人无法改变“命运”但可以改变“人性”,操行与命运无关,由此他论证了人在命运面前始终辨明“善恶之行”并坚守“胸中之志”的可贵。对“贤者”的建构,是《论衡》阐释“命”的关键点。贤者不合于流俗,未必以富贵、长寿等“好命”为人生理想,相反,其时常因坚守道德和志向而招致不容,陷入窘迫。但贤者生命价值的实现却不受限于命运所规定的名位和寿命。据此《论衡》推演出“素相”之身份论和“文章”之实践论,为命运不济之贤者建立安身之所,提出贤者超越命运的可能性。“贤者命困”论源自以《穷达以时》为代表的“天人有分”儒家境遇观,也是东汉时代初步觉醒的个体主义思潮在命运观念上的呈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