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颜晶 《社区》2015,(15):18-19
2013年初,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围绕快速推进现代化国际化先进城区建设,着力解决一系列制约社区持续健康发展的社会管理问题,在基层治理方面大胆探索,积极创新社区治理体系,经区委常委会审议通过,出台了“1+7”文件,牵住了社区治理改革的“牛鼻子”,全力构建“一核多元共治”新体系,力争实现社区由“传统管理”向“现代治理”的转变。  相似文献   

2.
当下部分学者提出了社区治理的合作—共治模式,其宗旨是要构建政府—社会协商合作的社区治理体系。但随着社区治理向小区治理的纵深拓展,小区治理过程中出现的以业主大会、业主委员会、物业公司为代表的市场主体被忽视,造成了针对其监督的缺失。面对小区治理的失效,以对社区和小区为不同治理背景的服务品提供方式的讨论为基础,必须将市场主体纳入合作—共治的社区治理模式,形成政府—社会—市场三者多元互动的合作—监督—共治的新型大社区治理体系。  相似文献   

3.
共建共治共享视角下我国社区分类治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区分类治理是基于社区异质化和社会问题社区化的现状考察而提出的一种新的社区治理理念。从目标、依据、表现形式等三个方面对社区分类治理的意涵和内容体系进行阐述,社区分类治理要以“共建共治共享”作为逻辑前提。社区分类治理的具体推进路径是治理理念要从行政化逻辑转向以治理需求为中心,治理机制要从“一刀切” 转向“创新引领”,治理资源的整合要从“一元管理” 转向“多元共治”,借助信息科技,实现从标准化到个性化、精细化的转变。  相似文献   

4.
5.
随着教育信息化从1. 0时代进入2. 0时代,以信息化推动高校治理现代化已成为教育善治下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国高校教育治理现代化存在政府角色缺失、高校自治能力弱、社会参与度不足、互联网运用水平偏低等问题。多元共治模式下,搭建大数据技术维度平台、政府顶层设计制度平台、学校自治基础平台、社会参与多元主体平台才能实现以大数据为基础的教育现代化善治模式。  相似文献   

6.
共建共治共享格局下城市社区治理离不开共建的多元参与、共治的联动与共享的目标成效。福建省福州市推进城市社区治理过程中,在党建引领、提升社区居委会治理能力以及社会组织和社工参与等方面取得初步成效,但是在社区自治、治理主体均衡发展、联动共治机制以及法律、人才保障方面还存在制约和瓶颈。推动城市社区治理,需要进一步健全社区自治机制,优化共建结构,建立共治机制,提升社区治理法治化、专业化、智能化水平,从而提升共建共治共享下的城市社区治理水平。  相似文献   

7.
8.
9.
拉萨市确定了党建统市、环境立市、文化兴市、产业强市、民生安市、依法治市六大战略,并探索实践以法治为原则、共治为基础、共享为目标的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模式。在实践过程中,通过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维护各民族全方位平等;发展经济,改善群众生活,畅通各民族交流、交往、交融的畅通渠道;狠抓教育,提高全民综合素质,培养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文化意识;创新治理,加强基层社会组织综合治理服务水平,建立各民族相互嵌入的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的过程;坚持依法治藏,以立法使民族团结成为全市各族人民的法定责任,将民族工作纳入法治轨道,保障各民族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0.
社区自治是目前社区建设的热点话题,然而社区自治在我国当下究竟是否可行却值得深思,因此,我们应该从社区的性质以及我国的特殊国情出发,论证社区自治的缺陷,并将公共治理理论引入社区建设,从而探索一种新的社区治理模式,即多元主体通过协商合作,共同管理社区公共事务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政府、市场、公民社会各司其职,同时又相互依赖。  相似文献   

11.
治理型城市政府行政模式是一种与我国当代城市行政生态相适应的行政模式,它与传统的管理型城市政府行政模式在行政理念、行政架构、行政目标等方面存在着巨大的差异。本文在对我国传统管理型城市政府行政模式及其弊端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指出了它与我国当前城市行政生态不相适应的方面,进而提出了建构治理型城市政府行政模式的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12.
提升城乡基层社区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和服务效能、补齐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短板弱项,是十四五时期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我国城乡基层社区文化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过程中的供给、需求之间的结构性矛盾和体制性困境依然十分突出。本研究从治理动力、治理主体、治理规则以及治理目标等维度提出理论框架;基于苏北地区的实证调查分析基层社区文化治理转型的动因及文化秩序重建的实践逻辑。研究发现,城乡社区结构转型和秩序演化过程中文化主体的多元性、文化治理规则的复杂性以及文化治理目标的引领性等多重社会逻辑共时性运作,使得基层社区文化治理体系转型和治理秩序重建呈现出更加复杂、动态的实践特征。基层社区文化治理转型主要是由农民上楼后的文化饥饿、居民文化自治乏力以及社区文化引领不足等问题引起;同时,在具体文化治理实践过程中必须突破官办文化与送文化思维模式,并基于民办文化与种文化的新思维营造标准化公共文化空间、重塑主体化治理规则及社会化协同机制,实现多元文化融合下的共建、共治、共享。  相似文献   

13.
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入世后,随着对外交流范围的进一步扩大,对各类人才的英语知识与能力将提出更高的要求。如何适应入世要求,改革大学英语教学,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以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创新思维和英语的实际运用能力。  相似文献   

14.
九十年代初期兴起的治理理论,虽被广泛使用,但其内容表述却莫衷一是.尽管"治理"在理论上存在着概念的混乱与含糊和试图掩饰价值取向,在实践上也存在失败的可能,但治理理论对中国政府改革仍有其借鉴意义.应将治理理论与中国国情相结合,使我国的改革朝着"善治"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5.
我国城市社区治理结构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区治理结构研究的主要成果集中体现在单位制理论与社区治理结构转型、社区治理结构模式、社区组织网络中的重要关系等方面。围绕社区治理结构,学术界提出三类模式,即强政府、强社会的政府主导型治理模式、社区主导与政府支持的小政府、大社会的社区自治型治理模式、政府推动与社区自治相结合的合作型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16.
“农超对接”供应链的治理模式和专用性投资激励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目前我国农户加入“农超对接”供应链意愿不足这一现实问题,首先,分析“农超对接”供应链的不完全契约特征;其次,构建了三种不同治理模式的数学模型,对比农户最优专用性投资水平的差异;最后,建立事后再协商的讨价还价动态博弈模型,研究影响农户专业性投资水平的因素。研究表明:以激励农户提高专用性投资水平作为标准,事后再协商模式将比事后不协商模式更具优势;如果农户预期到自己在事后再协商中会面临被“敲竹杠”的风险,将会降低事前的专用性投资水平;可以从改造农超双方不平衡的上下层结构关系入手,来激励农户提高专用性投资水平。  相似文献   

17.
新时期我国社区建设的基本任务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结合当前我国社区建设的实际情况, 论述了社区建设的主要任务。作者认为, 社区建设的主要任务是以拓展社区服务为龙头, 发展社区经济, 改善社区环境, 繁荣社区文化, 努力建设一批管理有序、服务完善、环境优美、治安良好、生活便利、人际关系和谐的新型现代化社区。  相似文献   

18.
基于委托代理理论的代建项目服务报酬模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代建制”是对非经营性政府投资项目的实施过程进行管理的一种制度,是政府投资项目管理的新模式。目前代建项目服务报酬偏低制约了代建制的发展,所以要解决的问题主要是公有制产权下政府投资项目的经济与效率的匹配。本文分析了现行代建报酬状况,根据代建制模式下委托一代理关系的特点,构建代建制框架下的服务报酬模型。  相似文献   

19.
民族互嵌社区是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空间场域延展的实践形态,是对“各民族相互嵌入式的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这一时代命题的现实阐释。现代城市社区功能的集聚和细化为民族互嵌的再造及重释提供了场域空间,由于民族互嵌社区具有公共性、聚合性和互动性的本质特征,从而形成了立体化嵌套结构,催生出精准互嵌理论和实践的“双重愿景”:理论层面,要深刻把握民族互嵌社区精准治理的目标向度、方法向度、内容向度;实践层面,要精准识别民族互嵌社区的场域情境,以智能技术描绘民族互嵌过程的“全景图”和“晴雨表”,通过社区制度体系的精准供给,提升民族互嵌社区精准治理的效能。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理论形态、研究对象、研究方法三个方面对教学论的学科建设进行了解剖与分析,认为教学论研究应该树立整体观、开放观、多元观、层次观,把教学作为一个复杂系统,关心当下的教学生活与实践,研究特定情景下的教学特殊性,建立不同层次的教学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