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区域金融一体化战略研究:以京津冀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京津冀地区金融一体化进程严重滞后,京津冀地区经济与金融发展不协调,金融竞争大于金融合作,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和金融创新滞后。为加快京津冀地区金融一体化进程,本文提出"大小共生,平行站位,独立第三方协调"的发展模式,围绕金融管理、金融市场、金融组织、金融基础设施和金融生态等五个方面的合作,构建京津冀"大金融"发展新格局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是整合地区经济、推进国家经济协调持续发展的基础.利用层次分析法和标准差值法对1989~2007年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三大经济圈区域经济一体化程度进行测度的结果表明:渐进改革、梯度开放的发展策略导致三大区域中,京津冀地区经济一体化程度最高,长三角次之,珠三角最低.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制度创新滞后以及地方政府"利己"策略是区域经济一体化提升的主要障碍.近年来,随着经济基础的增强和发展方式的转变,三大区域经济一体化程度明显提高,三者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小,趋同趋势明显.  相似文献   

3.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以来,京津冀城市群成为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断提升。面对区域内部差异较大的现状,京津冀城市群围绕社会高质量发展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探索协同治理方案,优化区域资源配置,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经过自上而下的制度设计,京津冀三地协同发展水平显著提升,在功能协同、治理协作、利益协调等方面取得了明显的协同效果。为使京津冀迈向更为高效的协同发展新阶段,应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中心城市、加快培育新增长中心、抓住数字经济发展机遇、推进区域市场一体化建设。  相似文献   

4.
交通一体化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先行领域和骨骼系统,实现京津冀交通一体化绿色发展将有助于提升区域社会经济要素的交流效率,降低环境资源成本。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顶层设计、区域公平发展环境现实需要、交通一体化纵深推进以及生态环境保护协作深化实施,均为京津冀交通一体化绿色发展提供了新契机。当前,京津冀交通一体化绿色发展存在制度保障不充分、体制机制壁垒、投融资机制缺失、交通运输结构不合理等问题与矛盾。为此,基于适应区域长远发展、依靠创新动能转换、着眼绿色交通社会再生产体系、发挥多元主体协同共治效用的目标导向,应当从顶层设计完善、体制壁垒破除、信用体系建设、投融资机制创新、运输结构调整等方面提出京津冀交通一体化绿色发展的实现进路。  相似文献   

5.
中原城市群经济一体化发展路径是产业布局集群化、区域市场一体化、规模生产分工化、资源要素合作化、公共设施区域化、规划管理协调化、区域交通快捷化、物流产业高效化等因素协同发展形成的合力指向.中原城市群的经济一体化发展应从制度、基础设施、技术、信息、物流等方面构建支持系统.  相似文献   

6.
∶知识产权制度协调是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必然要求。中国内地与港、澳地区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客观上需要加强对知识产权制度的协调。中国内地与港、澳地区的知识产权制度协调应该根据中国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发展情况,分阶段予以设定。  相似文献   

7.
城市化与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京津冀地区是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最具潜力的区域之一,与珠三角和长三角相比具有比较优势,但目前京津冀区域中的城市化水平较低,已影响了京津冀地区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因此,现阶段应大力推进京津冀区域中的城市化水平.本文就京津冀区域中城市化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8.
区域经济一体化是中部地区崛起这一重大战略实现的必由之路,中部地区经济一体化需要有法制保障.在地方法制统一实现困难和国家统一法制无法充分满足区域经济一体化需要的情况下,法制协调呼之欲出.法制协调是破除地区封锁、平衡各省发展利益、明确各方在经济一体化进程中权责的有效路径.在借鉴长三角、环渤海地区法制协调经验的基础上,结合中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区域特色,中部地区法制协调可以构建中央协调和地方协调相结合的协调模式,建立和完善立法协调、行政执法协调、司法协调等协调机制,为区域经济一体化提供法制保障.  相似文献   

9.
京津冀一体化是区域发展的重大举措,是重大国家战略。水资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和保障,京津冀水资源一体化应当受到格外关注并落实到位。水作为稀缺资源,其一体化需要科学合理规划和安排,受到代际平衡、府际平衡、行业需求平衡、居民消费平衡等多项要素制约,协调各要素之间关系,加快水资源一体化及其保障体系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0.
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基本构想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亭亭  贺文 《河北学刊》2002,22(3):72-75
改革开放以来,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得到了长足发展,但高层面的区域战略目标、管理机制并未真正形成。为推动京津冀区域经济朝着一体化目标迈进,促使该地区经济系统中整体优势的发挥,本文提出了京津冀地区应在四个方面率先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基本构想。  相似文献   

11.
欧盟一体化过程给我们哪些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珠江三角洲经济一体化涉及到不同城市和地区之间的利益分配,涉及到区域资源共享、产业合作、市场开拓、基础设施合作等诸多领域的问题,是我国区域合作与发展中的一个新尝试.也将是东、中、西部经济互联互动、协调发展的新突破,有可能成为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一个新范式.欧盟区域经济一体化是世界上公认的比较成功的发展模式.虽然欧盟经济一体化是在一个超国家的政治格局下进行的.而珠三角一体化是在一个主权国家政治下开展的,但作为"区域经济一体化",两者之间存在着诸多相似之处.欧盟在一体化过程中实施的产业政策、区域政策、基金政策、贸易政策等各项政策和具体做法都有很多值得学习和借鉴的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12.
论区域货币一体化与人民币国际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内容提要 区域货币一体化是那些经济关联度较高的一定范围内的有关国家和地区在货币金融领域中实行的协调与合作,最终实现一个统一的货币体系。本文认为,区域货币一体化的产生和发展有其客观的必然性,但比较区域货币一体化的收益与成本,既有正效益又有负效益;我国人民币国际化需要条件,并需要比较收益与成本。  相似文献   

13.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我国逐渐形成了"珠三角""长三角"和"京津冀"三大经济圈.区域经济一体化成为了拉动经济增长的创新途径.从法律的视角指出作为转型时期的大庆市在参与区域经济合作时可能存在的有关环境保护、地方法制以及主体定位等问题,为在法律框架下更好发展一体化经济夯实基础.  相似文献   

14.
进入新世纪以来,伴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群"作为城镇化的主体形态成为国家发展战略和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京津冀城市群协同治理更上升为国家战略,当下亟须进行顶层设计和制度创新。新区域主义理论突破了传统府际关系中的政府管理思维和管制模式,在顶层设计方面提出了在中央层面成立高级别的区域发展协调机构、地方政府间的行政协议等制度创新。当然,新区域主义理论在京津冀协同创新中的适用性仍有待实践检验,路径优化仍然面临多种可能性。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缓慢的制度性障碍,即地方利益与区域利益协调的障碍、区域一体化过程中市场分割的障碍、地方性公共产品投资发展规划竞争的障碍、长三角人力资源流动的障碍等进行了深入分析,剖析了这些障碍难以克服的深层次因素.本文认为,可以通过中央加大对地方的协调管理,规范地方政府竞争行为,改变官员晋升考核体系等方法来弱化或消除制度障碍对长三角一体化的负面影响,加快推进长三角区域的一体化发展.  相似文献   

16.
近几年来,我国区域发展方兴未艾,如火如茶,但调整区域发展更多的是政策性制度安排.法律法规的制度性安排却严重缺失和滞后,地方为数极少的调整区域发展的地方性法规也还处在不断的探索和试验阶段.如何使区域发展在制度保障中走向和谐与繁荣已经成为一个亟待研究的课题.系统性构建区域发展的法律法规体系乃是当务之急.不但要明确国家与地方区域法制协调的基本原则,而且还要构建不同层级和效力的区域发展实体法律法规制度体系,以及建立和完善区域发展程序法律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17.
一、金融全球化的出现及其特征 90年代以来,经济区域一体化、全球化发展迅速.在经济区域一体化方面形成了欧洲、北美、中南美、亚洲、非洲、大洋洲的经济区域一体化的格局.在各自的区域经济中,各成员国通过合约形式实行趋同甚至统一的贸易、投资、资本转移等规则,使区域经济组织成员国之间的关系日益密切.  相似文献   

18.
东盟各国金融监管发展呈现的区域非均衡态势主要体现为监管机构与政府部门权责分布发展、各收入层次国家监管机构间协调与配合以及各国区域合作发展、自律机制发展、金融监管手段和方式发展等方面的非均衡。东盟国家要加强金融监管的区域合作,应加强区域内不同发展层次国家间金融监管主体的国际合作;加强和完善区域经济金融领域的信息共享和监控;加快区域金融基础设施的建设;重视区域金融监管人才交流、互动和共享,等等。  相似文献   

19.
本文基于我国区域经济利益补偿机制的现状特征及其经济影响,通过探讨区域经济利益补偿机制的经济功能与现实意义,深入分析区域经济利益补偿方式手段、补偿内容、补偿基金筹资渠道、补偿实施机构等内容,并以此构建区域经济合作利益补偿制度体系,为区域经济合作顺利进行提供利益制度基础。  相似文献   

20.
由于受自然资源禀赋、区位优势以及经济基础等因素的影响,我国区域经济发展长期处于不平衡状态,制约着我国总体经济实力的提升和发展.纵观世界经济的发展史,美国、日本和德国等发达国家在处理区域协调发展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它们的主要经验,(1)明确区城开发的目标;(2)完善区域发展的法律制度,建立区域发展管理机构;(3)通过财政税收金融政策支持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4)大力实施基础设施建设优先发展计划;(5)以技术创新和产业结构调整带动落后地区经济发展.通过借鉴欧美发达国家协调区城经济发展的成功经验,中国要走一条具有特色的区域协调发展之路,首先要建立综合性区城协调管理权威机构;其次加强立法,填补区域协调发展的立法空白;再次加强落后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构建纵向和横向的转移支付制度;最后立足主体功能区的互补,加强区域间的经济合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