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建立英汉演讲语料库,采取定量和定性方法,从社会阶层分析话语标记语"so"和"因此"在分布频率、句法特征、搭配模式和语用功能中的社会语言学特征.结果发现,"so"的标准频率高于"因此",领导人和普通大众使用"so"的频率相近,而领导人使用"因此"的频率是普通大众的近3倍.在句法特征上,"so"和"因此"多位于句首,较少在句中,但不在句末使用."so"可与"and"或"now"连用,而"因此"无类似搭配.领导人和普通大众使用"so"和"因此"的句首非搭配模式最为频繁.在语用功能上,领导人最常用"so"和"因此"表示推理,而普通大众则常用来表示推理和唤起关注.由此可知,社会因素对演讲中"so"和"因此"的语言特征和语用功能均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现代汉语中的"大"和"小"都具有修饰动词的能力,但是动词的各小类与"大"和"小"的搭配情况有明显的不对称性,很多动词能够受"大"修饰,但是不能受"小"修饰,即使有些动词能够既受"大"修饰,也受"小"修饰,也具有语义和语用上的不对称.这种现象主要与人们的认知规律及"大"和"小"意义的宽窄有关,"大"具有很多"小"所不具有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已经"和"曾经"的句法功能入手,来考察"已经"和"曾经"与"了"的共现情况、修饰数量成分的情况、与副词"还"的共现情况,以其能明确"已经"和"曾经"的句法功能,并利于对外汉语教学.  相似文献   

4.
本文考证"豚"字的甲骨文形体,并从我国古代文化的角度考释"豚"字,证明其为"阉割后的小肥猪"之意,重新辨析了"豚"字家族中"豚"、"豕"、"彘"和"豬"四字。"魨"和"臋"在音义上和"豚"有密切的联系,"魨"、"臋"和"豚"是同源词。  相似文献   

5.
孔颖达在<毛诗正义>中从"作文"的角度,认为比和兴是两种表现方法,在具体的疏解中,总结了比和兴的形式特征,使用了"象"和"人事"等概念,并一一指出了"象"和"人事"之间的"大义".  相似文献   

6.
"什么"和"what"在汉语和英语中是最基本的疑问词,它们的用法十分灵活,但是,在多项疑问词同现句中"什么"和"what"的用法比其单独使用的情况要更复杂。从同形连用、同形隔用、异形连用和异形隔用四个个方面来分析"什么"和"what"在多项疑问词同现时的使用情况,从而有利于对多项疑问词同现句中"什么"和"what"的语义和语用信息的理解和把握。  相似文献   

7.
从儒家"和"哲学看晚清的"和戎"外交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是儒家文化中的重要哲学范畴,其主要内涵为"和为贵"、"中和"和以礼节制与补充"和".儒家的"和"哲学对晚清外交思想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晚清外交的"和戎"策略就是基于儒家"和"哲学的影响和当时晚清政府面对的形势,最终形成了爱国与误国并存的外交事实.从晚清"和戎"外交策略的制定来看,儒家"和"哲学是其产生的主观条件,但从该策略的实践来看,却又是对儒家"和"哲学真实含义的偏离.  相似文献   

8.
通过新释"整体等于部分和",及论述"整体小于部和"产生的主要原因,强调说明整体与部分和的关系除了"大于"之外,还应包括"等于"和"小于"。从而引起人们需要重视"整体等于部分和"与"整体小于部分和"的存在。  相似文献   

9.
我国大学"世俗化"过程中逐渐出现"庸俗化"趋势.大学的"学术化"和"世俗化"的冲突源自大学逐渐脱离教会控制、出现世俗教育内容和形式之时,主要表现为对大学价值理想的不同认识.大学的发展应由"纯学术化"向"世俗"的"学术化"转变,从而实现"学术化"和"世俗化"的协调,而不是由"学术化"向"庸俗化"的堕落.  相似文献   

10.
传统的"经济人假设"中的"自利"和"理性"都具有不可检验性和非现实性,因而"经济人假设"历来是经济学界一个永久的争论话题.提出用"动态发展的广义经济人假设"来取代传统的"经济人假设",并依然沿用"自利"和"理性"两内核,只不过引入"广义自利"和"广义理性"的概念,而且强调要用动态发展的观点来看待"广义自利人"和"广义理性人",这一新的视角应该说是有一定的启发意义的.  相似文献   

11.
论新时期高校党建工作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1年11月10日,中国加入WTO,这意味着中国的教育从此结束独自经营的局面,将直面来自国际的全方位的挑战。高校作为思想传播、知识创新、文化交流、人才培养的主要阵地,自然比其他教育领域面临更加直接、更多方面的挑战,高校党建更是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主要表现在:经济全球化、价值多元化对高校坚持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的冲击;对高校党组织地位、党务队伍建设的影响;对高校作为“科教兴国”主战场的挑战。面对挑战,高校党建工作的基本对策是:加强高校党建工作创新;以思想建设入手搞好高校党建工作;加强高校党组织的核心作用,增强高校党组织的凝聚力;高校党建要积极面向广大学生开展工作。新时期高校党建要死死咬住“以培养人才为中心”,精心构建“四个平台”。  相似文献   

12.
中国共产党党组制度是党的领导制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制度力量。党组是党对非党组织实施领导的重要载体,通过党组的整合与汲取,实现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党组在中国特色的党政“条块治理结构”中,实现了“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也承载着打破官僚主义的希冀。党组是正确处理党政关系、实现依法执政的组织形式,将党的领导行为转化为执政行为,从而实现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13.
邓小平同志在深刻总结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风雨历程和党的建设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深谋远虑地提出了一系列加强党的制度建设的重要思想:加强党的制度建设至关重要,"关系到党和国家是否改变颜色";加强党的制度建设,要以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为原则,要以贯彻民主集中制为根本,要以强化党内监督为保障.  相似文献   

14.
根据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结合国际国内政治经济形势发展的实际以及高等学校的特点,从思想政治、党员科技文化素质和基层组织建设等方面对高等学校加强党的建设进行了深入分析与阐述,并提出了具有一定探索意义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三个代表"要求是中国共产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就必须推进社会主义的改革,提高人的素质,发展科学技术.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就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开展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反映人民群众的现实生活.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必须处理好党群关系、干群关系,处理好最广大人民群众内部的各种利益关系,处理好先富与后富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为进一步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从而适应学生党建工作的新情况,切实加强学生党员队伍管理和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促进学生党建工作的发展,积极探索学生党支部建设的方法和途径,在努力实现大学本科学生班级“低年级有党员、高年级有党支部”的目标中摸索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方式,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7.
高校党组织在维护校园安全稳定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高校安全稳定的组织保障。广大党员干部要切实加强安全稳定理论的学习,树立“稳定压倒一切”的意识;优化组织的设置,构建覆盖全校的党内维护高校安全稳定的组织体系;大兴求真务实之风,解决好师生所关心的问题;健全和完善高校党内安全稳定制度;把反腐倡廉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从而进一步加强党的建设,不断增强高校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切实雏护好校园的安全稳定。  相似文献   

18.
和谐社会视野中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命题,并且把和谐社会建设放在同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并列的突出位置,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我们党执政能力的主要任务之一,这不但对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实现党的执政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且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指明了新的方向。站在和谐社会的高度审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使我们有了新的思考和认识。  相似文献   

19.
请示报告制度是建党以来一以贯之的优良传统和重要纪律,其历史演变包括初步探索、创立及巩固、重建与强化、突破与创新等四个阶段,其职责与使命旨在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基于新时代世情国情党情,在继承毛泽东建立请示报告制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时,进一步吸收了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提出的加强党的领导是执行请示报告制度的根本目的、发挥领导干部主体作用是执行请示报告制度的重要保证等观点,找准了加强新时代党的全面领导的重要抓手,提出了执行党的民主集中制的有效工作机制,创造性地将“以人民为中心”作为价值引领,坚持以党章为根本遵循,将请示报告制度向党内法规创新转变作为重要切入点,为推动请示报告制度在新时代的发展和创新提供了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20.
中共历史上四次"大错误、大挫折"即"四落"时期均程度不同、不自觉地背离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给国家人民造成重大损失。同时,三个"十三年"即"三起"时期则基本上践行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给党、国家带来福祉。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审视中共党史,并将其作为对我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