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深厚的民间文化根基是越剧的生命之本源,多元文化的有机交汇是越剧的成功之道,而今的越剧正面临着自身文化结构变革和重建的严峻挑战。  相似文献   

2.
新书架     
书名:《中国越剧走向何方——近20年来中国越剧研究》作者:张艳梅定价:38.00元内容简介:本书共六大章节,从当代越剧生存现状和走向探索中提炼出六大问题,梳理和剖析了越剧在进入现代化社会和语境中的诸多困境和种种探索,以及越剧界的前辈和今日不甘寂寞的探索创造者活跃的思考和坚持不懈的努力,深刻地抓住了当代越剧发展的根本性问题。本研究的一个特点是历史观念和美学观点相结合,对越剧的历史和现状的种种问题都有  相似文献   

3.
越剧的根在民间,最初称“落地唱书”,1906年尝试了使用角色妆扮代言体的表演形式,开启了戏曲化道路。1920年艺人闯班进入上海大都市,获得了生存机遇,女子越剧随后风靡一时,越剧中心从浙江农村转向上海。“孤岛”时期又为越剧发展创造了独特的空间和时间。袁雪芬的“新越剧”改革使越剧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上海的新兴达到高峰。越剧的新兴是不断寻找自身艺术特质的变革历程。  相似文献   

4.
在信息时代,越剧作为一个传统剧种,要焕发青春和活力,就必须改革和创新.而越剧与电视媒体的联姻,则是内容和形式创新的一条捷径.文章通过对越剧艺术发展与创新的简单回顾,对越剧艺术电视传播现状的分析,提出了越剧艺术与电视媒体合作时要挖掘的潜力和应该突出的重点.  相似文献   

5.
此文重在再次反思20世纪40年代"新越剧"成功的原因。文中指出前人在评价"新越剧"改革时重视不够的一个问题,即改革的成功借助了海派文化、时代条件、剧种发展铺垫等强大的外驱力。"新越剧"改革的成功脱不开特定历史的造就,是不可复制的辉煌。因此,将"新越剧"改革和茅威涛引领的当代越剧改革进行比较时,应当明确,不该以过去的辉煌来片面否认当下改革的成就、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6.
绍兴这片古老深厚的沃土养育了灿烂辉煌丰厚博大的越文化。越剧作为越文化系统中的一个组成部分,以多种手段、多种形式体现出越文化的丰富内涵,该文从越文化孕育了越剧的产生,越剧对越文化的体现与解读两个方面探讨了越剧与越文化的关系。越剧在越文化深厚的土壤中产生,历经发展、演变都折射出越文化的深刻内涵,并存续、积淀,扩散开来,最终与越文化融为一体。  相似文献   

7.
李愚默 《市民》2006,(7):124-127
“越剧那么美,那么好听,总会有人喜欢的。”百年越剧,让人们总存有一份默默的期待……  相似文献   

8.
赵锐 《金陵瞭望》2007,(7):59-60
今年我市的文化活动亮点纷呈,36集电视剧《夫子庙》将投入拍摄,具有南京特色的话剧《马祥兴传奇》和越剧《云之锦》将与观众见面,而备受世人瞩目的江宁织造府、大报恩寺塔及中华门瓮城复建工作也将揭开神秘的盖头……记者日前获悉.为进一步推进南京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南京市委宣传部新近出台了《2007年“文化南京”行动纲要》。《纲要》将今年的文化工作要点提练为六大工程.并要求全市各有关单位将六大工程明晰化、具体化.让广大市民实实在在感受到和谐文化的魅力.从六大文化工程的建设中得到实惠和享受。市委宣传部文艺处处长章世和对记者说.南京是一个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历史名城.但如何打造南京市民认同的当代城市文化.还是方方面面需要思考和努力的问题。今年出台的《纲要》是在前两年全市文化建设基础上的提升.其总体特点是更实惠、更可行、更具有南京特色。  相似文献   

9.
南京越剧团成立于1956年2月,是与上海越剧院、浙江越剧院齐名的全国三大越剧院团之一。剧团成立五十多年来,先后创作、移植、改编、演出了一大批优秀剧目。8月,精品剧目《柳毅传书》再次上演,带来了一场越剧盛宴。近日,笔者走进南京越剧团,走近这里的名师与高徒。  相似文献   

10.
越剧《冬天的故事》是中国戏曲改编莎士比亚传奇剧的唯一尝试。该剧紧扣传奇这一特点,采用写意性表演,表现出《冬天的故事》中所蕴涵的人文主义精神,以越剧唱腔和程式演绎莎士比亚传奇剧中对封建王朝黑暗现实的批判,对美好爱情的讴歌,以及善恶转化观念,在艺术上借助于越剧的唱腔、程式展现了《冬天的故事》中人物的性格、心理、行动,将越剧唱腔、程式之美拼贴入《冬天的故事》的舞台叙事。在众多的戏曲改编莎剧的剧目中,《冬天的故事》虽然还难以称为是完美的改编,但却是具有一部鲜明美学追求的越剧莎剧。  相似文献   

11.
越剧莎士比亚《马龙将军》实现了越剧与莎剧之间的互文性。这种互文性和改写表现在莎剧《麦克白》的人文主义精神的主题在得到表现的基础上,实现了形式的替换与重构。从而将现代意识灌注于越剧《马龙将军》之中,在"情与理"戏剧观念的转换与音舞对叙事的改写中,形成了内容与形式、演出方式、戏剧观念等新的对话与互文性关系。  相似文献   

12.
从越剧唱词的押韵特点、押韵的方式及节奏等方面谈越剧唱词的节律,以显示越剧唱词由俗趋雅的流变趋势。  相似文献   

13.
越剧早期音乐以“田头说唱”形式逐步衍变成“落地唱书”。该时期“四工合调”、“哀哀调”,吸收了湖州“三跳”(劝世调)的板式和帮腔衬词形式,开创了“呤哦调”调腔,解决了说唱长本书目的困难,“呤哦调”“起、平、落”的曲式结构,使越剧出现了戏曲调腔的初型也是越剧在孕育发展阶段一次重要变革。  相似文献   

14.
她,是上海市政协委员,著名越剧表演艺术家、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越剧徐派艺术的继承人;曾获1984年江、浙、沪越剧青年演员电视大奖赛二等奖,1988年全国中青年演员广播大奖赛优秀演员奖,1994年"宝钢高雅艺术奖",两度获得上海市白玉兰戏剧表演主角奖,中国戏剧梅花奖和第九届文华表演奖;享有"越剧之星"、上海市优秀青年演员"十佳"的荣誉称号……  相似文献   

15.
越剧在博物馆阐释与展示实践方面面临主题博物馆少、展示空间老旧、阐释与展示手段单一、知识传播与文化传承效率低等问题。作为表演艺术的越剧本体在曲调、身体语言、舞台空间等方面具有区别于其他非物质形式的特殊性,其舞台表演本体应成为博物馆阐释与展示的主体。在数字化时代,博物馆应借助技术手段推广和传播越剧艺术本体,构建年轻人喜爱的精神生活新空间。  相似文献   

16.
民营越剧团是已经成为戏剧发展中的一支来自草根的生力军,已成为江南农村文化建设的生力军.它的发展推进了越剧事业的发展,为越剧事业奠定了庞大的观众群基础,同时带动了城镇第三产业和手工业的发展,有力地促进了经济的蓬勃发展.但是,民营越剧团在生存发展中,民营越剧团也难免遇到一些困境.现从越剧发源地嵊州民营越剧团为例,探讨其生存和发展问题.  相似文献   

17.
1987年6月,雨季来得特别早。 15岁的黄缙带着30块钱来到位于王府井小学内的金岳艺校报名学习越剧。在这以前她对越剧前辈徐玉兰老师扮演的宝玉已经钟情很久了。 那个时候她并不能肯定自己对于越剧的兴趣可以持续多长时间。因为这已经是她半年内尝试的第五个课外兴趣班了。 要想参加学习,还要考试。黄缙有些后悔来报名,但还是决定试一试。  相似文献   

18.
黄梅戏与京剧、越剧、评剧、豫剧并称中国五大剧种,是汉族传统戏曲之一。其服装充满了汉族传统色彩,与淳朴流畅的唱腔结合,给人身临其境之感。黄梅戏的服装艺术的来源---中国传统汉服,在黄梅戏的角色服装中有了更为夸张的表现,以配合戏曲意境的表达。  相似文献   

19.
王晨蕾 《国际公关》2023,(20):182-184
越剧具有革故鼎新、兼容并包的属性,集中体现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承接,展现出独有的中国精神、中国创造、中国气魄,蕴含着鲜明的中国特色和更为丰富的文化内涵。将越剧融入国际中文课堂,对于创新中国价值观的国际表达、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国家文化、助推汉语推广、促进中外文化交流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厉恩宝  李林 《金陵瞭望》2010,(14):27-27
5月31日,大型神话越剧《柳毅传书》演出暨“金陵五月风”第四届南京文学艺术节闭幕式在紫金大戏院精彩上演。 作为全市十大文化节庆活动之一.由市文联、市文广新局主办的“金陵五月风”第四届南京文学艺术节,以“相聚世博、喜迎青奥”为主题.自4月24日至5月31日精彩上演,包括58项艺术精品展览、优秀剧目展演、高层学术研讨、文化惠民活动.充分展示了南京地区的特色文艺和精品文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