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而诞生的商品、货币、资本拜物教,使人们将社会物质生产关系理解为一切具体的事物表现,而不是整体物质生产关系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如今,一种基于数字经济时代物联网技术应用场景的新拜物教正在形成。这种技术拜物教促使人们习惯于将企业通过智能设备采集和使用个人数据的行为理解为一种仅在商业上个人隐私被侵犯的法律问题,而忽略其背后资本利用具体的技术设备和服务融入智能生活的产业真相:资本通过将用户的在线活动数据化,并产生“剩余数据”用于推动数据和技术的资本化运营。日常生活中的工具理性与实证主义的认识观进一步固化这种技术拜物教对人们的影响,智能互联的技术体验也让人们的生活方式更加符码化。要批判这种技术拜物教,必须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立场,直面由它带来的现实问题并深度考察数字经济时代的生产关系,以警惕和防止资本无序扩张。  相似文献   

2.
正确理解生活●辛世俊两个文明建设中出现的“一手比较硬、一手比较软”的状况与人们对生活的片面理解有关。一些人把党中央提出的提高生活水平简单地等同于提高物质生活水平,从而导致对“生活”的肤浅追求。物欲化成为一种时尚。在日益浮躁化、功利化世风影响下,一些人...  相似文献   

3.
知识经济作为一种新型经济形态正在引发一场产业革命 ,但人们似乎对其产生一种狂热 ,相反一些人开始认为石油工业已经成为夕阳产业 ,其在世界经济中的作用将越来越低。知识经济“狂热”现象 ,表明人们对破坏环境的工业文明的失望和对具有“绿色文明”特征的知识经济的向往 ;西方发达国家“实物经济”与“虚拟经济”的严重脱节 ,推动人们对世界经济已经转型的研判 ;石油依然是全球性“焦点和热点”商品 ,打破了知识经济的“神话” ;能源 (石油 )产业作为工业经济最重要的代表产业是知识经济的“水源”和“木本” ,脱离能源 (石油 )产业 ,知识经济就会成为无源之水和无本之木。  相似文献   

4.
价值链包括物质空间的物质价值链即传统价值链和网络空间的虚拟价值链。虚拟企业可以理解为一种闭合的价值链,是企业间的以某个特定的市场机会为基础而建立的动态组织结构,虚拟价值链不同于虚拟企业,它将传统的实物价值链以信息的形式反映出来,是信息产品和信息服务的载体。在介绍虚拟企业与虚拟价值链的概念及其理论背景之后,对比分析了虚拟价值链与传统价值链之间以及虚拟企业与价值链之间的区别,并根据各自的特点描述了它们之间的共性、差别与对企业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5.
民法所调整的社会关系根源于社会的物质生活条件,其与人们的生产生活的活动息息相关,不可须臾或离,构成血肉关系。因此,民法始终居于法律体系中的重要地位,经久而不衰。民法本质和作用及其与经济的关系,是民法理论中的主要问题。对于这些问题,马克思、恩格斯在他们的著作中都有涉及,虽不是专门论述,却予以普遍意义的分析,今天仍然具有指导意义。(一) 马克思说过,他学的专业本来是法律,但在主编《莱茵报》时,“第一次遇到要对所谓物质利益发表意见的难事”。这指的是“莱茵省议会关于林木盗窃和地产析分的讨论”,这些引起论战,最后是“关于自由贸易和保护关税的辩论”,是促使他“去研究经济问题的最初动因”。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他研究得出这样的结论:“法的关系正象国家的形式一样,既不能从他们本身来理解,也不能从所谓人类精神的一般发展来理解,相反,它们根源于物质的生活关系,……”他还把研究的总的结果,简单地表述为;“人们在自己生活的社会生产中发生一定  相似文献   

6.
数字化技术的发展既造就了物质生活方式的变革也带来了精神生活方式的变革。人的物质生活不能称为虚拟生存,虚拟生存指称的是以数字化技术特别是虚拟技术为客观物质基础的人的精神活动。虚拟认同不是对数字化技术的功能性认同,而是指对虚拟生存方式的认同,亦即人们对数字化技术的发展所造就的人的虚拟生存活动及其特点所持有的态度和行为选择。虚拟生存活动在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有利于社会价值观念塑造的同时也带来了相应的文化风险,造成了虚拟认同的困境。理论上,既要对虚拟认同的影响给予合理的定位又要对当代虚拟认同的困境给予合理的审视。  相似文献   

7.
邓小平同志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共同富裕。而共同富裕指的是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双富裕。那么同样“贫穷不是社会主义”,这里的“贫穷”不仅仅指物质上的贫穷,它还包括精神上贫穷。但近年来,人们只注重对物质贫穷的理解,于是在抓经济建设方面理直气壮,干劲十足,并取得了很大成  相似文献   

8.
在美学史上,车尔尼雪夫斯基曾提出过“美是生活”的著名命题,向来人们对这一命题的态度偏重于把它引向纯粹物质生活领域来理解。本文认为:“美是生活”中的“美”,应该指“美”是客观事物所具有的特殊属性,这个特殊属性是审美主体——人赋于的,但它的存在本身又是客观的  相似文献   

9.
康德的“绝对命令”是在有所欠缺的经验之上产生的自由意志或善良意志对有所欠缺的经验的“批判” ,其前提和内容都仅仅在于其“善良意志”之中。维特根斯坦前期哲学认为伦理学是超验的 ,求善的愿望只是人们共有的一种值得尊重的倾向 ,关于伦理的命题是无意义的 ,人们的伦理行为有转而追求“非自然倾向”并引向无序发展的可能 ;后期哲学把伦理学问题等同于美学问题 ,伦理学问题变成“如何表述”伦理学命题的问题 ,表述的结果是拒斥形而上学的一劳永逸的答案 ,追求生活形式的多变结局  相似文献   

10.
“春凳”是一种明清流行的家居器物,只是一种宽而长的凳子,并无靠背。凳面多用攒边做法,通常可供两人同坐或一人躺卧,亦可用作摆放器物的家具。但“春凳”又不仅是家居器物,还寄予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有着丰富的社会文化内涵。正因如此,“春凳”频繁出现于明清乃至现当代小说之中。准确理解“春凳”的特征及其特有内涵,才能深刻体味它在小说中除了满足场景描写的需求外,所承载的当时人们特有的家居行为方式和社会文化心理,才能感受到它所渗透着的小说家细腻的情感痕迹与精心的艺术构思。  相似文献   

11.
理群 《社区》2009,(20):51-51
在温饱问题基本解决.人在获得生命所必需的物质以后,我们应该追求简单的物质生活和丰盈的精神生活,做一个“外表生活俭朴.内心世界丰富”的人。安闲与散淡的慢生活安闲与散淡的慢生活.蕴涵着一个生命命题,即“闲暇”对于人的生命健全发展的意义。这也是周作人所鼓吹的“生活之艺术”:“我们于日用必需的东西以外。必须还有一点无用的游戏与享乐.生活才有意思。我们看夕阳,看秋河,看花,  相似文献   

12.
(一)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对我国关于法的本质认识的评价 根据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法是人类历史发展到一定阶段产生的,是基于一定的物质生产方式中各社会主体对利益的追求和人们追求利益的冲突之必然要求的产物。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的,历史上出现的一切法“只能理解了每一个与之相应的时代的物质生活条件,  相似文献   

13.
关于公共行政的目标,有“提供服务”、“提高效率”、“追求公平”等不同的范式。但从本质上来说,这些范式所追求的都只是一种方式或手段,并不足以代表目标,公共行政的目标应定位于满足社会需求。  相似文献   

14.
在合理的经济体制下,社会主义企业应该以追求超额利润为直接动力,这对发展社会生产力和提高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为什么社会主义企业应该以追求超额利润为直接动力呢?因为获得企业经济利益是企业生产和经营的基本动力,而社会主义超额利润能直接而又最大限度地体现企业经济利益。马克思说:“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①物质利益是人们从事一切活动的物质动因。但企业经济利益並不直接体现在自己所生产的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随着社会的演进、商品经济的发展,人们对于精神生产产品如文学艺术产品具有商品属性这一点日趋形成共识。然而,对于精神产品有无价值即有无交换价值却停留在一个不适当的滞后层面。众所周知,确定一种产品是否具有商品属性,必须确定其是否用于交换并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但目前我国理论界乃至教育界仍延用一种与确定精神产品具有商品属性相矛盾的观点即“精神产品无价值”。 我国经济学术界和文化学术界有一些学者认为:创造性精神产品是“有价格而无价值”(无商品价值),其原因是精神产品无法按社会平均必要劳动时间来确定其价值。精神文化产品在流通领域的商品属性,主要是精神产品中的物质生产和服务性劳动的产品。精神文化产品在没有附会于它的物质载体或物质承担之前,无法进入流通领域进行交换。实际上它只是具有使用价值而不具有交换价值  相似文献   

16.
一、糖业在我国经济生活 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糖业作为一种“亚战略”(或“亚基础”)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具有不可替代性。食糖是一种比较特殊的产品,它不同于粮食(处于基础地位),也不同于水果等经济作物产品(具有可替代性),而是一种介于粮食与经济作物之间的一种“亚基础”产品。以糖料种植和食糖生产、加工构成的糖业经济,虽然所形成的工农业总产值只有数百亿元,但由于其性质的特殊性,它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容忽视。只要人们的日常生活与食糖密不可分,糖业的地位和作用就必须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17.
英语中的文化价值观浅析巨积兰任何一种语言都是人们在长期的社会交往中约定俗成的。而文化,是人类所创造的物质产品与精神产品的总和,它包含了人类群体所拥有的价值观念、行为方式、文学艺术、风俗习惯、经济政治体制,生活方式等等。从语言与文化的关系看,文化包含了...  相似文献   

18.
人们几乎理所当然地认为,不发达国家是不创造技术的。此外,“技术”一词在一般人眼中是指原子、火箭和电子计算机。本文试图摆脱这些词语在用法上的限制。我们所说的“技术”一词,不是指这种高级的东西,而只是同十分普通的活动联系在一起。我们把“技术”理解为生产工业产品所需要的技术性的有条理的信息。我们把“技术变革”理解为对这种信息所作的一切修  相似文献   

19.
笔者通过对辽宁省东部山区一户普通农民家庭“种地”的田野调查,揭示了生产技术与民俗文化之间的互融关系。农事生产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并不仅仅表现为技术行为的物质操作过程,同时还逐渐融入民众的文化生活之中,成为一种“生活文化”,传达了丰富的民俗文化内涵,即我们所理解的生产的文化图式。  相似文献   

20.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普及,文学传播已经进入网络传播时代,信息的传播方式由“原子”形式向“比特”形式转变。这里的“原子”,我们可以简单地理解为物质,而“比特”可以理解为数字化虚拟技术。换句话说,文学的传播已经摆脱了报纸、书籍等物质化传播媒介的束缚。向以电视、网络等电子传播媒介转变,那么在这种新的媒介变革和背景下,文学的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