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采用结构VAR方法研究了我国1991年1季度至2008年2季度期间货币政策的传导途径,结果表明:(1)货币增长率的一个正的冲击将导致通货膨胀的上升,并在4个季度后影响达到最大.(2)货币供给增长率的一个正的冲击将导致产出上升,并在3个季度后达到最大值.(3)实际信贷余额波动的一个正的冲击可以引起产出的增加,而人民币有效汇率升值率的增加则可以一定程度上抑制通胀同时增加产出.(4)货币供给增长率的冲击对消费的影响有限,而真实利率的一个正的冲击导致投资下降,实际信贷余额波动的一个正的冲击则导致投资上升.(5)方差分解结果表明在我国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中信贷渠道比货币渠道相对更加重要.  相似文献   

2.
文章通过建立误差修正模型(ECM)模型,研究考察期内名义货币增长率对实际产出的短期与长期影响,结果表明在中国无论短期还是长期,货币超中性均不存在,名义货币增长率的变化对实际产出存在确实无疑的正向影响,但与其他因素(消费、投资等等)对产出的影响而言相对较弱。  相似文献   

3.
本文利用1980-2007年期间的数据对影响中国经济增长的要素进行了实证分析。实证分析结果支持内生增长模型。它表明:(1)总量生产函数表现出规模收益递增;(2)企业投资增加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是巨大、显著的;(3)政府投资增加对经济增长具有正的效应;(4)人力资本在产出扩张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5)物质资本积累与人力资本积累能够产生正的外部性。  相似文献   

4.
财政扩张与通货膨胀:基于中国数据的经验解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财政政策与通货膨胀的关系符合FTPL的结论,财政政策通过影响货币供给、社会总需求以及要素成本对价格水平产生作用。通过对1998年以来中国积极财政政策与通货膨胀变动情况的实证分析,发现通货膨胀对财政支出的变动有较强的反应:通货膨胀率在受到财政支出一个单位正向冲击后,在约1个月的时期内冲击效应为正,通货膨胀率提高约0.03;但影响时间很短,在滞后3期(9个月)的时期内冲击效应转为负向,通货膨胀率下降;3至5.5期(9个月至13.5个月)时期内效应再次转为正向,通货膨胀率上升。这与财政支出对公众预期具有导向性、财政支出的刚性以及财政政策自身执行的滞后性紧密相关。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建立VEC模型,分别采用1980~2010年度数据和1998~2010年的季度数据,从产出效率和资源配置效率两个角度检验了中国政府投资的宏观效率。结果表明:在改革开放的30年中,政府投资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其产出弹性小于私人投资,即政府投资的产出效率低于私人投资;在国际金融危机的短期中,政府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明显大于私人投资,但持续时间较短。政府投资对私人投资的动态影响显示:短期具有挤入效应,长期挤出效应显现并呈增强趋势,过度扩张的政府投资存在效率损失。根据实证分析结论,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之间关联性的计量检验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本文通过定量分析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在规模和活性上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 ,发现虚拟经济对实体经济具有显著的“溢出效应” ,无论是货币供给规模还是价格水平的波动 ,都存在着对实体经济规模和增长的正向作用和影响 ;同时 ,实体经济对虚拟经济也具有显著的反馈影响 ,并且反馈过程具有一定的规则性和灵敏性。这说明扩张货币需求总量和增强价格调整灵活性等名义需求管理政策仍然具有重要的实际作用 ,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协调发展不仅是经济政策有效性的基础 ,而且也是保持经济长期快速稳定增长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7.
文章分析了1949年以来福利分配与中国经济增长质量的特征与事实,总结福利分配影响中国经济增长质量的中介渠道,对福利分配状况与中国经济增长质量关系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中国的经济增长促进了总体福利状况的改善,但是福利分配在阶层之间存在不平等,福利分配状况受制于财政支出与政策选择。通过改善福利分配的平等性,对投资消费需求、人力资本积累和经济社会环境产生正向激励,有利于中国经济增长质量的改善。  相似文献   

8.
刘秀光 《学术论坛》2005,(3):148-151
本应由货币政策决定货币增长率的提高,然而地方政府的"政绩悖论"、企业缺乏"负债责任心"的投资需求和外资流入的"货币供给冲击"等,是货币增长率提高的非政策因素.这些现象的存在,将在很大程度上削弱货币政策的有效性,产生通货膨胀并严重影响经济的稳定增长.  相似文献   

9.
积极财政政策与经济增长效应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回顾了我国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做法 ,从投资、消费、外贸三方面分析该政策与经济增长的效应。认为国债投资对经济增长发挥了正向作用 ,但效应不能过分高估 ;财政支出与社会总需求存在正相关关系 ,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对促进消费增长作用有着重要作用 ;积极财政政策对出口增长有一定作用 ,其效应有一部分是间接的 ,主要是外商直接投资企业所致 ,分析表明 ,积极财政政策不能持久 ,预计有望在 2 0 0 5年以后淡出。据此 ,提出转换积极财政政策模式和扩大其内涵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货币供给冲击、产出与物价--对中国货币政策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货币供给冲击对产出和物价的影响是宏观经济学的重要命题之一。本文采用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数据进行实证分析 ,认为短期内不规则的货币供给冲击是造成我国经济波动的主要原因 ;长期中 ,由于受货币流通速度、经济货币化程度等因素的影响 ,货币供给对物价的影响显著但并非同比例改变价格水平。为了避免经济短期波动和稳定物价 ,应继续施行稳健的货币政策  相似文献   

11.
李路 《兰州学刊》2013,(3):112-117
利用全国31个省市1998-2009的面板数据,构建分省宏观模型证明了:特定的货币供给冲击通过信贷传导渠道对产出的作用显著,信贷渠道作用凸显;而不同的省份如上海、浙江、广东三省在结果上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2.
我国固定资产投资与经济增长的关联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投资波动是导致经济波动的主要原因,对投资需求的管理已经成为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具有显著的"时间累积效应",固定资产投资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正向非对称性关联,且固定资产投资对经济增长产生了正向的"溢出效应",而扩张并未对投资产生显著的"牵拉效应"。  相似文献   

13.
本文基于景气分析的思想,利用动态因子模型构建了综合反映我国物价波动态势的价格指数,发现我国价格波动存在非对称特征,并且,波动幅度在金融危机冲击下增大.通过计算货币供给增速与价格指数在滚动区间相关系数的变化,表明货币供给增速领先于价格波动的时间不稳定,但领先性一直十分显著.因此,为防止出现新一轮通货膨胀并保证我国经济健康增长,控制货币供给适度的增长速度是必要的政策选择.  相似文献   

14.
本文在现有文献研究的基础上,依据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的实际数据,运用内生增长理论构建计量经济模型,对政府的物质资本投资、人力资本投资及研发投资与经济增长的相关性进行了协整检验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结果发现:三种政府投资具有不同程度正向经济增长效应,并且其促进经济增长的路径亦不相同。政府物质资本投资主要是通过资本积累效应拉动经济增长,而公共人力资本投资及研发投资则是通过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及外部性效应促进经济增长。并且,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上,三种政府投资与经济增长的因果关系及驱动机制又有所不同。针对实证结果得出结论及政策建议,进而为优化我国政府投资结构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5.
财政支出的增加提高了本地区公共品的供给水平,进而提升了住宅的价值;城市人口规模的扩张提高了对本地住宅的需求,从而提高了住宅的价格。利用全国28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相关数据所作的实证研究发现,地方财政支出的增长和城市人口规模的扩张对本地住宅价格有着显著地正向促进作用,无论在全国层面还是在区域层面,这一结论都是成立的。  相似文献   

16.
中国经济经历了长期的高速增长,但从经济增长的动力因素的格兰杰非因果分析中可知,经济增长主要由投资拉动.但是对VAR模型的脉冲响应图和方差分解表明,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并没有相应地成为经济增长的误差冲击.而且进一步的分析表明,在货币经济模型的基础上,从投资流量与资本存量的角度来看,中国经济高速增长中的这种投资依赖陷阱导致了中国宏观经济各个方面的结构性失衡.  相似文献   

17.
一、经济增长及其实现方式的变化国民财富的增长历来是经济学研究的主要目标。传统的经济增长理论把经济增长主要地归结为物质资本的投入,从而认为资本积累是经济增长的中心环节。在著名的哈罗德—多马模型中,国民收入增长率与储蓄率呈正相关关系。其经济含义是,只有当国民储蓄率等于资本—产出比率与有效劳动力增长率的乘积,保持厂房设备等存量资产与劳动供给之间的均衡,经济增长才会出现。1经济增长过程表现为储蓄不断地转化为投资,因而在资本系数给定的条件下,国民收入水平将由经济体系中物质资本供给的保障程度及其规模给出。根据这一理…  相似文献   

18.
外国直接投资在中国的经济效应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 90年代以来外国直接投资大量涌入到中国境内 ,对中国经济产生极强的冲击作用。外国资本的进入有效地弥补中国投资和储蓄资金的缺口 ,提高资本产出效率 ,成为中国经济增长新的主导因素。本文采用实证的分析方法 ,研究外国直接投资对中国经济增长的相关性和贡献度 ,以及从外国直接投资的产业结构和行业结构两个方面 ,分析FDI的产业结构效应。  相似文献   

19.
农村金融通过影响资本的边际生产率、影响储蓄率和影响储蓄向投资的转化效率对农村经济发展产生作用,基于内生增长模型和四维向量自回归模型对1978—2010年我国农村金融运行效率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实证分析表明:我国农村金融与农村经济发展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农村储蓄—投资转化率与农村经济发展正相关;农村金融相关比率是农村经济发展的格兰杰原因,并对农村经济发展产生显著的正向冲击作用,而农村储蓄—投资转化率、农村储蓄率对农村经济发展产生负向冲击。因此,我国应在健全农村金融法规制度,完善农村金融市场体系的基础上,努力提高农村储蓄—投资转化速度和农村金融相关比率,增加农村金融机构的贷款数量和质量,培育农村中小型金融机构和农村非正式金融机构,以支持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20.
经济增长过程中的政府公共性财政支出偏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府在经济增长过程中扮演的角色 ,可以通过政府财政支出过程体现出来。在我国经济增长过程中 ,政府有明显的公共投资扩张偏好 ,对社会性支出扩大相对忽视。人均GDP水平与用于社会保障和社会抚恤的支出、支援不发达地区支出、农业和农村发展支出等呈负相关关系 ,与社会性支出中的教育文化卫生支出、公检法司支出等则呈正相关关系。各项政府公共性支出都与财政支出占GDP比重有明显的正相关关系 ,但是农村人口比重对政府社会性公共支出缺乏解释力 ,政府支出中的城乡二元结构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