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现行《专利法》对职务与非职务发明创造的界定不清及专利权统归单位所有的制度设计存在诸多缺陷与不足,一定程度上偏离了保护专利权人的合法利益、鼓励发明创造的立法宗旨。分析对比国内外有关职务发明创造专利权权利归属的相关立法,建立发明人优先、当事人意思自治优先的专利权权利归属制度,明晰和简化构成职务发明的要件理应成为我国专利法律制度的完善路径。  相似文献   

2.
构建以知识共享和团队创新氛围为中介变量的科研团队信任对团队创新绩效影响的概念模型,以89个科研团队中的545名科研人员为研究样本,利用多层线性回归方法对相关假设进行检验。研究发现:科研团队信任能够显著影响团队整体的创新绩效,且知识共享和团队创新氛围在科研团队信任与团队创新绩效间起中介作用。这表明科研团队管理者应当积极关注团队内部科研人员之间的人际互动因素,重视营造和谐、信任的团队创新氛围,实现团队的知识共享,进而促进整个科研团队的创新绩效不断提升。  相似文献   

3.
关于建立职务发明专利权共有制的法律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专利法规定了职务发明创造取得的专利权归单位的原则 ,这在客观上挫伤了发明创造人从事发明创造的积极性。既然职务发明创造的过程主要是以私人活动为其特征 ,就应具有私法的内涵。建议专利法在修订时借鉴外国的经验 ,将职务发明创造取得的专利权改为发明人与其单位双方共有的原则  相似文献   

4.
职务发明创造是受雇人在履行其职务时产生的体现单位意志的智力活动成果,包含劳动关系和职务发明创造关系两个法律关系。职务发明创造关系的产生以劳动关系为基础,以履行职务义务为条件。受雇人利用本单位的物质技术条件,但不受劳动关系的约束,独立于职务义务之外所完成的发明创造成果,申请专利的权利和专利权属于发明人或设计人本人。现行专利法第六条违背了民事主体之间的公平原则,不利于实现专利法的立法目的。本文在比较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对其加以完善的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5.
高等学校职务发明创造专利权的归属问题,往往被忽视。有的学校在科研管理上只注重科研项目的申报和科研成果验收,没有对验收后的科研成果进行跟踪管理,对科研成果是否申报专利、由谁申报专利、专利权的归属等问题关注不够,以致被侵权的现象经常发生。高等学校应加强职务发明创造专利权的认定与管理工作,杜绝将职务发明创造专利申报为非职务发明创造专利,有效保护高等学校的专利权。  相似文献   

6.
科研团队中的信任问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科研团队的组织结构特性和团队人员特性决定了信任在科研团队中具有重要作用。信任在科研团队中能促进知识共享、提高激励水平、增进成员间的沟通与合作。信任在科研团队发展中的动态模型包括声誉型信任、了解型信任和认同型信任。  相似文献   

7.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生科研团队建设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直接关系到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和社会的发展。创新能力的培养与科研团队建设紧密相关,以科研团队为主体进行研究生的培养可以大大提高导师的指导能力,促进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提高。本文在分析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基础上,探讨了团队建设的必要性,以及建设研究生科研团队的措施。  相似文献   

8.
目前,针对我国高校科研团队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国内学者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信息技术也对高校科研团队的建设产生巨大影响,在这种背景下,必须寻求一条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高校科研团队建设新途径。信息技术促进了科研团队管理观和建设观的改革,为科研活动提供了技术支持,提高了团队能效。在信息技术环境下,高校科研团队的建设要打破地域限制和组织壁垒,要以高校信息化发展为导向,要大力加强计算机软硬件及网络资源建设,同时要提高科研人员的信息素养。  相似文献   

9.
现行《专利法》对职务发明的规定有不合理之处,如第六条第一款"主要是利用本单位的物质技术条件所完成的发明创造为职务发明创造"与本条第三款"利用本单位的物质技术条件所完成的发明创造,单位与发明人或设计人订有合同,对申请专利的权利和专利权的归属作出约定的,从其约定",在法律适用方面容易产生歧义;又如将"主要是利用本单位的物质技术条件所完成的发明创造"界定为职务发明,本身就不具合理性。因此笔者建议在第三次修订专利法之时,重新界定职务发明创造的专利申请权及专利权,平衡单位与发明人或设计人之间的利益。  相似文献   

10.
在加工承揽合同中,承揽人在含有专利权的产品上行使留置权时,当事人往往会主张留置权与留置物上存在之专利权产生权利冲突,阻碍留置权的行使.这一冲突的提出似乎使知识产权权利冲突的协调机制更为复杂,文章从专利权性质及权利人商业利益的角度,利用实证的方法,对优先权与专利技术默示许可的理论进行分析与论证,否定了此种情形下专利权与留置权权利冲突之存在.  相似文献   

11.
大学科研创新与科研团队创新能力初探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从个体创新特征和团队创新特征的角度探讨了大学科研创新与科研团队创新能力的关系。认为那些研究背景丰富、热爱事业、激情澎湃、自尊自信、知识面广、基础知识扎实以及善于分析和联想的研究人员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同时认为,科研创新绝不是某个个体独立能够实现的,物色具有创新思想的个体是创新的前提,组建有利于创新的科研团队是实现创新的条件。那些研究方向前瞻、目标明确,团队成员平等自由、合作良好、勇于实践,团队整体推崇创新、强调创新激励,并具有充满激情的文化氛围的科研团队益于创新思想的萌发和实现。  相似文献   

12.
医患强制法律关系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医患强制法律关系中,医疗机构基于法律的授权,除了具有一般医疗的权利和义务外,还可行使一系列医疗强制权利(力)和措施,强制患者接受治疗.这是公权力的行使,大陆法系国家称之为特别权力关系.在这种行政法律关系中,医疗机构处于行政主体(公法人)的地位,与患者之间的权利和义务的规定具有强制性.  相似文献   

13.
为了提高综合国力,我国正在进行科技体制改革,实施国家创新体系工程.现行专利法和合同法对于职务发明创造和职务技术成果的权利归属的规定没有真正反映职务发明创造、职务技术成果产生的客观规律,极大地削弱了广大科技人员进行技术创新的积极性.因此,在修订专利法之际,应确定一个合理的权利归属规则,由科技人员与单位按份共有职务发明创造、职务技术成果,以此激发科技人员进行发明创造的积极性,促进技术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并最终提高中华民族在21世纪世界舞台上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14.
针对目前我国高校专利拥有量大、转化实施不足的现状,西南交通大学率先采用专利权的混合所有制的运营模式,将职务发明创造的专利权由高校与发明人共同所有,促进专利实施效果明显.专利权的混合所有制运营模式在现行的法律框架下,具有合理性和合法性.为了发挥其积极作用,在实际操作层面上,宜采取自愿申请的原则,防止滥用,程序上应规范化、公开化.  相似文献   

15.
专利标识是专利权行使的表征,不是专利权的内容之一,专利标识权是不同于专利权的一项权利。专利标识权是专利权人享有的标记权,正确标示专利标识是权利人行使标记权时应承担的义务。专利标识权利的行使涉及标识主体、标识内容和标注方式。对广告宣传中行使专利标识权的行为应当进一步规范。  相似文献   

16.
浅议高校科研团队的建设与管理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我国的科研环境已发生了重大变化,高校已逐步成为市场竞争的主体之一。在市场经济激烈竞争的今天,高校科研团队的建设与管理十分重要。本文阐述了如何加强高校科研团队的建设和管理,着重阐述了在科研团队建设中必须加强人才建设、科研设备建设、制度建设,并阐明科研团队在管理中应以目标管理为导向,以健全的管理机制为保障,以适当的激励机制与定期评估为动力。  相似文献   

17.
高校科研团队文化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良好的团队文化有利于科研人员自身心理和谐、个群关系和谐、内外环境和谐、共享价值观念。提升高校科研人员和谐心理,应该明确团队共同愿景目标、发挥团队领导主导作用、创建团队和谐心理契约。  相似文献   

18.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高等学校是我国科研的一支重要力量 ,既有学科优势 ,更有人才优势。当今世界科学技术飞速发展 ,科学发展的分支化趋势和综合化趋势加强 ,多学科交叉发展致使传统的学科间界限变得越来越模糊。各学科之间的交叉性和渗透性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 ,科研人员不仅需要独立思考和研究 ,而且需要团队攻关。如何构建高校科研创新团队 ,已成为高等学校人力资源管理和优化配置的重要内容。一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的重要性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 ,科研人员仅凭以往的孤军奋战很难适应新时代的要求 ,组建科研创新团队就突显出其重要意义。1)科研创新团…  相似文献   

19.
高校科研团队可持续发展与建设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科研团队在高校和社会的科技创新工作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其可持续发展与建设问题也受到广泛关注。文章从领导人素质、团队文化、制度建设等三个方面,对高校科研团队的可持续发展与建设等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0.
我国高校创新型科研团队建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创新型科研团队作为国家科学技术发明和科技创新的主力军,已成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最重要力量,受到了国内外研究的关注和重视.高校创新型科研团队具有知识的高度创新性、科研目标的高度明确性和团队成员间高度协作性等特征,同时在团队内部组织构建和内部行为模式方面也存在一些问题.我国高校创新型团队可通过营造支持性的组织环境、培育团体创造力、构建和谐组织来促进科研团队绩效的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