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尼尔·波兹曼的“媒介批评三部曲”,集中体现了波兹曼媒介技术批判的文化立场与理论旨趣。在“媒介批评三部曲”当中,波兹曼对西方当代社会中的唯科学主义、技术垄断主义、媒介帝国主义与商业娱乐主义等文化趋向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并以其人文主义立场对西方当代媒介技术的发展进行了反思与批判。由此,波兹曼的“成人化的儿童”“娱乐至死”“文化绝不向技术投降”等观点中的文化立场与理论旨趣也得到了清晰呈现。  相似文献   

2.
西方媒体在国际新闻报道中并未遵循客观公正的新闻理念,存在大量抹黑、污蔑、攻击报道对象的现象,这种行为其实就是新闻帝国主义。西方国际新闻有一整套话术,如制造冲突报道、新闻专业主义和价值先导等,这些话术表象背后的本质则是新闻帝国主义。新闻帝国主义符合列宁对帝国主义五个特征的描述,是帝国主义的延续,在国际新闻领域总是能看到这五种特征相对应的现象。新闻帝国主义之所以大行其道,是因为背后有西方中心主义、霸权主义等的思想在作祟。对新闻帝国主义必须进行阻击,以此才能维护中国国家利益,维护广大的国际社会利益。  相似文献   

3.
另一种东方主义:超越后殖民主义文化批判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后殖民主义文化批判遮蔽了另一种东方主义。西方文化传统中 ,有两种“东方主义” ,一种是否定的、意识形态性的东方主义 ,一种是肯定的、乌托邦式的东方主义。前者构筑低劣、被动、堕落、邪恶的东方形象 ,成为西方帝国主义意识形态的一种“精心谋划” ;后者却将东方理想化为幸福与智慧的乐园 ,成为超越与批判不同时代西方社会意识形态的乌托邦。后殖民主义文化批判只关注否定的、意识形态性的东方主义 ,但是肯定的、乌托邦式的东方主义 ,在西方文化中历史更悠久、影响更深远 ,涉及的地域也更为广泛。它所表现的西方世界观念中特有的开放与包容性、正义与超越、自我怀疑与自我批判的精神 ,是西方文化创造性的生机所在 ,也是我们在现代化语境中真正值得反思、借鉴的内容  相似文献   

4.
“新闻专业主义”一词于20世纪80年代被引入中国,并在中国学术界引起热议。中国传统传媒语境下的“新闻专业主义”是一套将媒介视为精英式的、垄断的技术,进而构建新闻业专业壁垒的实践性新闻话语体系。在自媒体时代,这一套垄断性话语体系受到了挑战。基于自媒体话语空间实践,将媒介视为一套拥有自身运行方式的逻辑,在中国不断媒介化的社会环境中,面对自媒体结构性“下沉”而重构的新闻业,新闻专业主义已不再是仅属于专业媒体人的规训,因突破了原生新闻专业主义的壁垒,而成为自由表达和公共参与的社会文化,进而成为监督社会的新形态,然而非理性的情绪表达成为新型新闻专业主义的杂质。因此,媒介融合的理念成为政府社会治理的手段和方法,并借此对社会的舆论形成监督和引导。自媒体所创造的新闻生产关系修正了原有新闻专业主义的理念。  相似文献   

5.
批判主义社会理论是西方现代社会科学领域的重要思想流派.它始于马克思的社会批判思想,后经法兰克福学派和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不断发展而日益丰富、壮大.批判理论的话语分析以“意义”和“价值”为中心,将批判的触角伸向社会生活的文化层面,深入至个体的文化心理.经过批评语言学、后结构主义语言学和批判话语分析这几大流派的发展,批判的意义由仅为“求真”拓展到兼顾“求善”.如何将这种更丰富的批判认知旨趣应用于实际的文本中?英国社会语言学家费尔克拉夫提出的以文本为中心的批判话语分析为研究者提供了具体的分析策略与工具.  相似文献   

6.
广告文化批判研究者的身份立场是精英主义的,理论立场是西方文化理论,而在批判的逻辑上则是单一的、先验式的批判思维。此三者与批判对象形成的三大矛盾,即精英主义与大众文化、西方理论与本土语境、批判有余与阐释不足。这些矛盾必须从改变批判研究的方法上得以解决,即逻辑方法与历史方法相结合、整体主义与个体主义相结合。  相似文献   

7.
新闻作为一门职业,新闻实践技能的培养应是新闻教育的题中之意,但是在教学过程,高校新闻教育日益脱离实践,陷入了教师、学生、社会三方均不满意的困境.本文分析了新闻教育脱离新闻实践的主要原因,提出在高校建设一体化的新闻实践平台,以增强高校在实践培训中的主导性,进一步推进独立、批判的新闻专业主义理想.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恩格斯以唯物史观为理论基础和方法论指导,揭示了“物质生活条件”中生产方式在人类社会历史中的决定性作用,批判了黑格尔的唯心史观、资产阶级的阶级自我中心主义以及地理环境决定论的失误,宣告了黑格尔“西方中心论”的破产  相似文献   

9.
西方大众文化批判理论解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长军 《南都学坛》2002,22(2):104-108
西方大众文化批判理论是站在精英主义立场上对大众文化继而对其母体———资本主义社会持激进的批判态度的理论倾向 ,是一种从负面性上阐释大众文化的理论———批评范式。依据历史唯物主义原理可将其视为一定历史文化语境下的产物。奥尔特加、罗兰·巴特、女性主义理论、葛兰西、哈贝马斯、杰姆逊。法兰克福学派等共同书写了西方大众文化批判理论。西方大众文化批判理论规范和引导着西方大众文化实践的发展方向 ,至今仍然是权威性的大众文化理论话语资源 ,对建构中国大众文化理论框架也具有参照和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0.
本雅明在辨析浪漫主义、弥赛亚主义、马克思主义过程中,对艺术生产理论进行深入解读,回到马克思哲学语境中,将唯物主义思想引向了社会文化批判,以此揭示艺术生产的逻辑、主体以及功能问题。本雅明的艺术社会学批判以马克思的唯物主义为方法论原则,试图阐释艺术革新与日常生活之间的理论根源,从而为“图像-视觉”的艺术社会学理论建构提供哲学基础。从视觉文化批判的角度看,本雅明的这一理论既具有阐释社会存在的意义,又重新建构了社会生活与艺术现象的内在关联,并以此为目标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文化现象展开深入的批判,因而体现了一种基于艺术社会学批判的视觉文化思想。  相似文献   

11.
中国新闻传播对宣传之偏重的文化探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近代新闻事业的出现是在当时中国遭受外来先进文化冲击的情况下,向西方学习的结果,不论是新闻实践还是新闻理论都是从西方移植过来。然而新闻事业传入中国后,却形成了自己的特点,其中之一就是“宣传”的变异,从而导致西方新闻事业和我国新闻事业对“宣传”具有不同的价值取向。从宏观的角度看,中西文化的差异是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论西方大众文化研究视角的转换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西方大众文化研究在不同历史时期,对大众文化研究的视角截然不同。20世纪30-50年代,法兰克福学派的“批判理论”占据主导地位。进入到20世纪70年代后,主张“文化主义”的伯明翰学派在对大众文化的研究上,经历了从“批判”到“理解”的视角转换过程。  相似文献   

13.
“汉学主义”讨论有众多学者参与,但以周宁和顾明栋最具代表性。国内学人往往注意到两者理论的相同层面,却鲜见对二人观点之区别做出深入的辨析。实际上,基于对“汉学”概念理解的不同,周宁版本的“汉学主义”基本是对西方汉学研究领域内“汉学主义”现象的展示与批评,兼及对于中国学界盲从西方理论的批判。而顾明栋版本所提出的作为理论范式的“汉学主义”则将一种原本局限于汉学研究领域内的文化现象“超拔”为一种中西文化交互关系的普遍范型。然则顾著的做法却使得其自身的理论建构出现了一种内在危机。这一危机一方面证明作为异质文明对话模式的汉学主义范式的失效,而另一方面则显示出一种对于新型对话模式的需要。  相似文献   

14.
张伟 《东方论坛》2002,(5):78-81
西方左翼蓝领文化理论研究历来相当活跃 ,从马尔库塞敏锐地发现在资本主义社会中 ,现代艺术以审美的方式对异化了的“单向度的人”的揭示和批判 ,到葛兰西提出文化霸权理论、詹姆逊提出政治无意识理论、吉登斯提出中间偏左的第三条道路等 ,都是对西方蓝领文化的集中概括。我国这一领域的研究应当以当代马克思主义为理论资源 ,吸收西方蓝领文化理论精华 ,具体分析蓝领文化文本 ,为深入把握社会中下层文化根基 ,奠定一个扎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深度数字化带来的加速效应导致了新闻业的异化,新闻权威的衰落是其最重要的表征。平台和算法在新闻业的基础设施化是瓦解新闻权威的主要技术动力,其带来的后果是新闻作为“真相标识物”的认识论地位的动摇以及全球性的公共信任危机。包括慢新闻、事实核查和介入性新闻在内的一系列“另类”实践,为探寻对抗数字新闻业异化的策略提供了有价值的启示。在数字时代重建新闻权威的关键在于开辟一条重申新闻真实性、构建人本主义新闻行动方案、塑造新闻公众的素养与智识的专业性路径。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40年代,是美国出现的媒介社会责任理论向传统新闻价值观挑战的开始。也是西方新闻界对传统新闻价值观的不断反思。到了20世纪70年代,西方传统新闻价值观发生了更大的变化,并直接影响新闻媒介特别是报纸。当时,传统新闻价值观的变革带来的最大变化是两种新闻报道的崛起,即“生活方式”报道和深度报道。(一)“生活方式”报道,主要是指导受众怎样生活的报道,最受受众欢迎的生活方式报道就是告诉受众“怎么办”。生活中绝大部分的人几乎每天都要与上司、朋友、丈夫、妻子等打交道。每天的购物、与他人相处、甚至选择哪一家饭店就餐或是看…  相似文献   

17.
作为一种影响到社会各个领域和生活各个层面的文化形态,消费主义带给新闻实践的影响是显著的,由此许多人认为消费主义必将侵蚀专业主义.但在消费社会的语境下,消费社会的逻辑结构是市场民主制.从新闻伦理学角度对专业主义和消费主义重新进行审视,可知新闻专业主义的消解并非是消费主义影响新闻实践的必然结果,新闻实践中呈现出的专业主义或消费主义是政府、媒介、工商界以及公众四种力量博弈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法兰克福学派的意识形态批判理论包括文化心理批判、技术理性批判和大众文化批判三个维度。文化心理批判维度主要是在坚持唯物史观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一原理的基础上,援引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对极权人格、法西斯主义兴起的文化心理根源展开分析,探索了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的中介机制;技术理性批判维度主要揭示了启蒙理性和工具理性的本质与缺陷,探讨了科学技术在当代西方社会异化使用的哲学世界观基础与现实根源,强调科学技术已经沦为一种控制和支配人的意识形态工具;大众文化批判维度主要揭示了以科学技术进步为基础的“文化工业”和大众文化的意识形态功能。法兰克福学派的意识形态批判理论不仅揭示了当代西方社会统治方式的变化,而且反驳了资产阶级学者所宣称的西方社会是一个物质丰裕、无矛盾的理想社会的观点,认为当代西方社会基本矛盾依然存在,不过其危机的表现形式已经从古典资本主义时期的经济危机或者转化为社会发展日益总体化和个人自由发展要求之间的矛盾,或者转化为合法性危机,因而西方社会仍然存在着革命的可能性。革命的前提就是通过对当代西方社会采取“大拒绝”的革命方略,并通过文化意识形态批判唤醒人们内心深处的政治意识和革命意识...  相似文献   

19.
安德鲁·芬伯格是新一代法兰克福学派的重代表,当代西方著名技术批判理论家.他从舌马克思主义的视角,以技术的“设计批判”为基础,批判了技术本质主义,提出了建构主义技术观;借鉴技术的政治学批判,解构了技术霸权,构建了技术转化的徽政治学路径;通过技术的文化批判,颠覆了现代西方文化观,论证了可选择的现代性道路。他所展现的技术批判理论的三个新维度,体现了法兰克福学派批判资本主义的技术批判转向。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对当代中国“主流文化”与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文化指令的观念冲突的阐述出发,认为中国当代文坛的现代主义思潮已发生某种变异,仍然带上中国主流文化的色彩。因而,提出对西方现代主义模仿得越象,越不是中国“真正的现代主义”。中国的“真正的现代主义”应是扎根在中国民族文化土壤上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