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蜈蚣博弈悖论引发的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蜈蚣博弈悖论引发的逆推归纳法困惑进行分析,逆推归纳法悖论的产生其实是源于逆推归纳法的适用范围问题,即逆推归纳法只是在一定的条件下和一定的范围内有效。逆推归纳法适用于完全且完美信息的有限博弈;其有效性与博弈的利益密切相关;博弈的结构与逆推归纳法的方法论特点一致时,逆推归纳法成立;在现实的博弈中,逆推归纳法是否有效受多种非理性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逆推归纳法悖论的产生其实是源于逆推归纳法的适用范围问题,即逆推归纳法只是在一定的条件下和一定的范围内有效;作者分析了逆推归纳法悖论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逆向归纳法是一种求解完全且完美信息下的动态博弈的方法,由于逆向归纳法在逻辑上和现实性方面都是有条件成立的,因此它的分析预测能力就有局限性,它就不可能适用于分析所有完全且完美信息的动态博弈;如果不恰当地运用了逆向归纳法,就会在一些博弈问题中造成矛盾和悖论。逆向归纳法悖论的产生其实是源于逆向归纳法的适用范围问题,即逆向归纳法只是在一定的条件下和一定的范围内有效,正确把握逆向归纳法在动态博弈中的运行特征,可以帮助我们分析悖论或有效地避免悖论。  相似文献   

4.
根据当前祖国大陆、台湾当局、台湾民众三者之间在"九二共识"问题上的互动关系构造动态博弈模型,在此基础上,采用逆推归纳法判断博弈的路径和各博弈方的得益,最终获得三个博弈主体在整场博弈中的策略选择。研究发现,虽然现阶段民进党在台湾实现"全面执政",但是在大陆业已牢牢把握两岸关系发展主导权的情势下,如果蔡英文执政团队真正以台湾民众福祉为念,就势必要承认"九二共识"。当前,祖国大陆对台工作的重点仍然是积极争取台湾民心,进一步夯实"九二共识"在岛内的群众基础,与此同时,应强化不承认"九二共识"将引发严重后果的可置信威胁。  相似文献   

5.
决策逻辑中的悖论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单个或多个理性主体在决策过程中的推理过程的决策逻辑,正越来越被逻辑学家、决策论专家、博弈论专家以及社会科学家所重视。决策逻辑是社会科学的基础,然而在决策逻辑中存在悖论:不确定的概然决策中的期望收益理论面临阿莱斯悖论和“交换悖论”;互动决策(博弈)中存在演绎性的逆向归纳法悖论,以及存在由纽柯姆难题改造而来的盖夫曼—孔斯悖论;群体决策中存在著名的阿罗悖论,等等。对这些悖论的研究和消解将推动社会科学的发展,当然也将推动逻辑学本身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雅各.欣迪卡将博弈理论与语义学直接结合起来,创建了博弈论语义学。欣迪卡用博弈论语义学分析了罗斯悖论,认为该悖论所刻画的情况恰为博弈中的策略选择。通过区分罗斯悖论所构造例句的语形、语义,可以理清博弈中的策略选择与现实人们的选择之间的关系,并由此解决罗斯悖论。欣迪卡对罗斯悖论的分析为逻辑学界解决悖论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7.
基于竞合博弈的参与人行为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今市场博弈参与人的行为已由过去纯粹的竞争型行为转变为竞合型行为,博弈的类型也由个体之间的博弈推展到群体之间的博弈。均衡悖论的实质是个体理性与集体理性的背离,在"过程理性"的推证下,完全理性人的前提假定应该被有限理性人所替代。规则的改变是现实演进的内在要求,参与人特征与博弈境域的影响应被反映在博弈规则的创新改进中。在竞合博弈的关系框架中,企业、用户、敏感竞合人、非随身策略人和替代竞争人有着各具特色的行为个性,但竞合的共性却会导致帕雷托改进。  相似文献   

8.
根据情绪心理学的情绪是生命体行为选择的组织者的研究结果,推得悖论问题的产生源于原有理论将情绪作为不利因素而排斥在外。因此,情绪机制的引入将是一条有效的消解决策悖论途径。在此理念的指导下,基于经济学前景理论主观价值和心理学情绪概念之间逻辑的一致性,建立生命体行为特征函数,获得情绪量化原理,从而形成情绪趋大化消解原理。运用该原理对阿莱斯悖论、两信封悖论(交换悖论)、蜈蚣悖论(逆向归纳法悖论)和圣彼得堡悖论的消解,验证了其合理性,为基于情绪的悖论问题消解机制的建立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9.
我国刑事诉讼法对侦查地域管辖的规定付之阙如,相关内容主要体现在“两高”的司法解释和公安部的程序操作规则之中。学界普遍认为,侦查地域管辖可以也应当通过审判地域管辖逆推而得,现有法律条文也同样秉持逆推的理念和做法。然而,这种逆推模式无论在理论层面还是实践层面都存在一定的缺陷,有必要予以反思并重构侦查地域管辖制度。侦查地域管辖制度的重构涉及效率导向、立法模式选择以及管辖连接点设置等多维面向。同时,对于侦查地域管辖制度重构可能引发的异地侦查成本提高、侦诉审衔接不畅及“择地而诉”等风险,需要运用侦查协作和侦查一体化等机制、强化侦诉审三方协调以及深化“以审判为中心”诉讼制度改革来加以化解。  相似文献   

10.
“斯密悖论”至今仍没有得以解决;“矛盾人”观点在探讨人自身矛盾显著特征的基础上,揭示了“斯密悖论”产生的社会历史根源及其方法论缺陷;通过对人所具有的自然性与社会性、感性与理牲、善与恶、义与利等具体矛盾形式的分析研究,进一步阐明了“斯密悖论”产生的理论和方法论原因,并试图以“矛盾人”解答所谓的“斯密悖论”。  相似文献   

11.
本文基于博弈理论视角利用博弈树法对上市公司管理当局与审计人员的串谋过程进行了分析。并旧事重提,以过去几年来我国上市公司审计失败为例,用归纳法和演绎推理法论证了我国上市公司审计中存在着串谋现象。  相似文献   

12.
智猪博弈模型提供了一个地方政府与公民社会协同治理环境的行动逻辑。以"智猪博弈"模型讨论作为博弈参与人的地方政府和公民社会的环境治理偏好,可以清晰地描述地方政府与公民社会的环保行动逻辑,解释政治晋升锦标赛制度语境下的环境治理悖论。依据博弈"规则制导"的核心启示,破解环境治理悖论需要以"放权"和"赋权"的两手,以位移制度开关设置和扩大预期制度红利增量的协同性制度变迁,督促地方政府和公民社会从"等待"走向环境治理的"行动"。  相似文献   

13.
王充闾先生的散文集《龙墩上的悖论——中国皇帝命运大思考》一书,在对"悖论"的寻找和揭示中也显现着创作主体自身儒家文化与道家文化的矛盾纠缠,理性精神与审美情感的彼此博弈,寻找意义与洞见虚无的相互龃龉。  相似文献   

14.
利用历代传承的各类体裁的韵文材料来研究语音是汉语音韵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唐人首开利用诗文叶韵考察韵字读音的先河,但方法简单,没有系统,仅在考证方法上为后人提供一定的参考;宋人利用诗文进行古音研究,提出许多有价值的观点,但并没有太多方法论上的意义;元人对元曲等韵文材料的整理和运用虽然没有形成理论,但操作程序和研究结果是后人可资借鉴的,其方法已初具归纳法的模型;明人思维开阔,系统利用韵文材料进行语音研究,其方法是近乎完全归纳法的;清代朴学研究目的明确、材料可靠、手段成熟,时至今日,仍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半费之讼”是一个悖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半费之讼”中的两个二难推理是正确而非错误的,它们的推理形式都是简单构成式,符合二难推理的要求,因而是有效的。同时,它们的推论过程并没有偷换概念,因而符合同一律的要求。相反,“半费之讼”是一个悖论,因为它具有悖论的三个基本特征:推理的合逻辑性和结论的矛盾性;自我涉及性和矛盾循环性;客观普遍性和不可避免性  相似文献   

16.
塞尔登连锁店悖论指出了博弈中人们面临的一个理性困境:按照博弈论的理性规则推理得出的合理行为,事实上却是不合理的。从逻辑的角度重新审视了这个疑难。根据悖论标准,塞尔登连锁店悖论可界定为严格的逻辑悖论。学者们对该悖论的形成机理进行了分析。该悖论的消解对博弈论、逻辑学等学科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假设法探讨     
在现代的科学方法论的探索中,假设法作为一种独立的科学发现的方法被提出来,假设法有它特殊的适用范围。它是一种归纳综合,但是它与归纳法不同,传统归纳法是归纳分析,它与传统的演绎法相比也有所不同,它的理论前提捆绑事实,结论只是假设演绎。假设法在科学定律的推测,推动理论范式的更新,补充归纳法的缺陷上有它的作用,它是适用领域非常广泛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将生猪产业链与技术链协同中的主持企业和科研单位之间的知识产权利益分配过程抽象为两者之间的完美信息讨价还价动态博弈,利用逆向归纳法分析了两者之间的博弈策略选择及纳什均衡解,得出:博弈纳什均衡解由双方协调耐心度和期望决定、博弈回合次数与成本成正相关、主持企业在知识产权利益分配中占据优势。基于结论及实况,提出坚持"共赢"理念,扩大知识产权利益;分散目标,避开冲突;换位思考,实现协同建议。  相似文献   

19.
悖论性语句是具有悖论性质的语句,特点是从其真可以推出其为假,从其假可以推出其为真;陈述是陈述句所表达的内容,有一个陈述句就有一个陈述;命题是反映对象事实的思维形式,特点是要么真要么假。悖论性语句构成了陈述与命题的区别之所在。真值承担者的充分必要条件是,任一对象,如果是真值承担者,则它必须(i)’必须或者真或者假,不能既不真又不假;(ii),必须或者不真或者不假,不能既真又假。悖论性语句不能符合真值承担者条件,因而陈述不能作为真值承担者;命题符合该条件,是真正的真值承担者。  相似文献   

20.
针对银行业协会履职行为的激励约束问题,在系统分析银行业协会履职过程中主体间关系的基础上,将会员机构与政府主管部门对银行业协会履职行为的声誉激励与监管威慑制约作用置于同一框架下研究,构建了不完全信息银行业协会履职行为激励约束多方动态博弈模型,并通过求解博弈精炼贝叶斯准分离均衡战略条件,分析并仿真研究了声誉激励与监管威慑两种激励约束机制对银行业协会履职行为的作用原理。研究结果表明,先期声誉、声誉激励、市场识别能力及远期收益贴现为声誉激励的主要构成要素,监管查处能力、监管处罚为监管威慑的主要构成要素;良好的先期声誉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行业自律的形成,但协会负责人的固定任职期限会在一定程度上削弱声誉激励的有效作用;监管威慑在发挥自身约束作用的基础上,能够促进声誉激励作用的有效发挥,但需以畅通有效的信息机制建设为前提。结合研究结果及实际,分别从提升银行业协会内控机制建设,强化银行业信息互通机制建设及适度提升政府主管部门的监督力度等方面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