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城乡之间"的矛盾一直是孙惠芬绕不开的一个写作主题。面对城乡变迁中出现的颠覆传统伦理的变化,作者凭借自我经验与对他人生存状态的体验,并通过把握自己情感反应来对传统生存伦理和现代经济理性之间的纠葛,血脉亲情弱化和孝道伦理变迁,做出关注具体情境的关心关怀式的情感书写。女作家孙惠芬就此亮出了一种具有关怀伦理思想的道德立场。  相似文献   

2.
东北女作家孙惠芬的小说曾引起极大反响,其中篇小说中所描述的“姐妹情谊”,展现了乡村女性努力寻找自我,最后却不得不在现代与传统中失落的悲剧.或许正是这种失落才使其笔下的女性更生动、更具意义.她们的失败注定会激发更多的人去寻找自我.这正是孙惠芬笔下女性存在的意义,也正是孙惠芬写作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可乐》2006,(6)
"恶搞"终于玩上正席了!第12届"CCTV 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赛"开赛,两部将电影《铁道游击队》和《闪闪的红星》"篡改"之后的恶搞版"青歌赛",被作为宣传短片惹眼地出现在大赛的记者联谊会上。《闪闪的红星之潘冬子参赛记》由一名叫"胡倒戈"的网友制作,原来的"八一电影制片厂"的片头变成了"八七电影制片厂",潘冬子的父亲变成了"地产大鳄"潘石屹,潘冬子的母亲一心想参加"非常6 1",梦中情人是主持人李咏。其中,还有一个名字叫做"老贼"的大坏蛋评委,而央视的人都知道,这个"老贼"就是青年歌手大赛总策划秦新民。显然,歌手版"潘冬子"将引发新一轮的全民欢笑、网友追捧、专家批评甚至版权官司。可以肯定的是,恶搞版的"潘冬子参赛记"不是第一个,也不会是最后一个。从小胖的斜眼替  相似文献   

4.
孙惠芬在文学创作中以写"乡下人进城"见长,面对乡村现代化征程上的惨烈与温情,她执着地坚守着自己的民间立场,密切关注着乡下人在乡土与城市的徘徊中的危机与困惑,并在作品里透露出鲜明的态度和情感倾向。城市对乡下人来说具有天堂幻境般的召唤力量,他们渴望这个幻境中的体面与尊严,却在商业社会的舒服与挑战中屡屡感到挫败和落寞,这是存在的悖谬,生存的伤痛。孙惠芬从最初的逃离乡土到现时直面这种伤痛,体现了一个作家在坚守中不断超越自我的过程。  相似文献   

5.
孙惠芬获奖小说《歇马山庄的两个女人》对于现代女性意识中残留的传统文化的阴暗心理进行了细致的剖析和批判,但其创作中全新的女性主义文学表达在文学批评界未能得到应有的认识和肯定。主要原因在于当下文坛普遍地把女性主义狭隘地理解为性、自恋、同性恋,把女性主义文学错误地等同于个人化写作。这种理论前提屏蔽了孙惠芬创作的女性主义立场,忽略了孙惠芬的创作对女性主义文学表现内容和视野拓展的意义。只有消除这种误区,把农村题材纳入女性主义文学创作和批评的视野,才能使已趋式微的女性主义文学重新焕发生机。  相似文献   

6.
袁谨  志文 《华人时刊》2016,(4):46-47
正俗话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在全省饮食界,从事厨师工作的有成千上万之多,然而,像镇江烹饪行业潘镇平这位厨艺精湛、热心传承、锐意创新的"炒菜状元",却不多见。他,从业50余年,经他传授厨艺者达万余人,20多名精英弟子遍布海内外。春节前夕,我们专程前往古城镇江采访了潘镇平这位久负盛名的烹饪大师。交流中,大师精神矍铄;言辞清晰,铿锵有力,让人无法相信他已76岁高龄。  相似文献   

7.
寿山石是福州特有的石头,深受广大收藏家喜爱。寿山石的种类五花八门,现将主要品种做个介绍。一、鲎箕石出于高山石大洞前面,山脚峡谷中。1986年由芹石村潘家挖掘发现石头,以地名命名"鲎箕石"。鲎箕石以块状埋在山  相似文献   

8.
市场经济体制的导入引发了人的精神世界的极大变化。人们潜藏的欲望被激发,失去了往日安宁和谐的心灵平衡。孙惠芬的小说创作对此有着集中的反映。小说透过文本表层的欲望描写,深刻地揭示了人的内心世界,展示了人性的复杂以及人的灵魂在欲望主使下的扭曲、变形、无奈、静美。从而使孙惠芬小说迥别于那些剔除了精神因素的性的沉溺之作,在更广阔的生活背景下表现出对人的精神关怀。  相似文献   

9.
孙惠芬小说涉及许多家族叙事元素,但与许多作家善于通过宏大叙事来创作家族小说不同,其小说没有宏大叙事,没有精心的故事设计,家族意识是通过稍显散淡的作品人物,尤其是以申家家族成员为代表的人物描写而集中体现出来的。这一特点也使得其小说迥异于当代其他同类题材的小说。孙惠芬小说的家族意识主要体现在具有强烈而焦灼的进城心理、家族本位意识和倚重精神取向三个方面的特征。  相似文献   

10.
正2012年是雷锋逝世50周年,全国上下正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对于60年代出生的人,雷锋叔叔是少年儿童成长的"偶像",记忆深刻的当然还有小兵张嘎、小英雄雨来、潘冬子及真实版的刘胡兰、草原英雄小姐妹。《雷锋的故事》是我们这一  相似文献   

11.
<正>济南大学高等教育研究院的前身是1987年成立的山东建筑材料工业学院高等教育研究室,2003年更名为济南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2011年获得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第三届全国优秀高等教育研究机构"称号。2013年高等教育研究所升格为高等教育研究院,研究院是济南大学重点建设的服务于山东省高等教育和济南大学改革与发展的研究机构。聘请潘憋元、别敦荣、睦依凡、刘宝存等20位国内高等教育专家担任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名誉主任、主任和委员。  相似文献   

12.
晚唐体诗派是宋初三大诗派之一,由九僧、著名隐士林逋、魏野、潘阆和宰相寇准等组成。受当时文坛唱和之风的影响,晚唐体诗人喜欢交游唱和,因此酬唱之作甚多,与晚唐体诗人寄赠唱和的主要是僧侣、处士和士大夫阶层三类人物。九僧与寇准、林逋、魏野、潘阆等著名人士的交往,无疑会相互提高声名,扩大整个"晚唐体"诗人在宋初诗坛的影响。对他们的交游情况作进一步的探讨,了解他们的生平事迹、社会地位、生活态度等,对于深入理解晚唐体诗人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13.
朱文龙 《社区》2014,(3):40-41
潘爹姓潘名能震,今年76岁,湖南省安乡县人。1997年12月,潘爹从安乡县安生乡人大主席的位置上退下来后回到了县城,他打算为营造和谐社区做出自己的一分努力。  相似文献   

14.
刘心武 《可乐》2008,(1):25-25
小时候,邻居潘姥姥的嘴很瘪。妈妈让我把刚刚蒸好的蜂糕送给她吃,她高兴得不得了。可是吃糕前,她总把糕上的红枣抠下来,这让我很吃惊。听妈妈说,如果潘姥姥有钱安上假牙,就可以吃她最喜欢吃的红枣。从那时起,我就默默为潘姥姥许愿:等我长大挣钱,一定给她安上假牙。不久,我家搬走。几年后,传来潘姥姥去世的消息。妈妈叹息时,我想:姥姥怎么不等我长大就走呢?  相似文献   

15.
《人生与伴侣》2009,(8):6-7
溺爱无边,慈母要代女试隆胸 今年49岁的施慧芬是武汉市一名税收员,对女儿徐卉从小就十分溺爱,然而,尽管施慧芬处处替女儿着想,可女儿工作两年了,却整日郁郁寡欢,也不愿交男友,这可急坏了施惠芬。  相似文献   

16.
吴超 《东方论坛》2010,(3):100-105
屈大均是清初著名的明遗民之一,早年曾与岭南僧人石濂大汕交往密切。两人后来由于政治理念上的严重分歧及以往积怨的加剧遂反目成仇,分道扬镳。而清初大儒潘耒亦与屈大均为好友,其中年后矢志礼佛。1699年,潘耒忽作《救狂砭语》一书,向石濂发难。双方唇枪舌剑、各执一词。最后由于官府的介入,石濂被逮捕下狱致死。屈、潘二人彼此与石濂的交往关系由于相关史料的阙失而扑朔迷离,通过对一些原始资料的梳理分析,不仅能够使三者交往关系中的一些细节问题得到澄清,而且还可对学术界现有相关研究成果作出一定的补充与修正。  相似文献   

17.
编辑部故事     
《可乐》2006,(7)
5·20主编:"你们今天有约会吗?"主任:"我的稿子还没提完呢。"燕子:"我都 N 久没有约会了,除了上次您约的那次之外。"主编:"不会吧,你们!混得这么惨?知道今天是什么日子吗?"扣儿:"什么日子啊?"主编:"我也是今天参加别人婚礼才知道的,今天是5·20!"小潘:"噢!我爱你!"主编:"你别冲我说啊。我可不是同性恋!"不好意思问某健身中心的肌肉型男来编辑部做健康讲座,其中有一个环节是解答办公室常见的健康问题,大家纷纷提问,多数都是关于鼠标手、腰椎、颈椎的。花花想问怎么减小肚子,又不好意思开口,于是向小潘求助:"你帮我问问吧?"小潘:"自己问!"花花:"帮个忙嘛。我们女士都想知  相似文献   

18.
情绪记忆和孙惠芬小说意象创造关系密切。情绪记忆,是意象创造的资源。她偏于情绪记忆,能记住"感动的情境"与机理,主体情绪时而与意象创造呈现共时性状态。这样的情绪记忆使她擅长在文本中捕捉人物心灵的瞬间,并把微妙作为最崇高的审美追求。小说中的意象多是她情绪记忆的审美对象化,是创作主体与人物主体的精神寄托,是文本欲望世界的敞开,是"乡下人"情绪记忆的回溯与印证。成功的意象创造源于情绪记忆而又超越情绪记忆,在动与静、诗性与哲性、感性与理性、并置与对比中充满张力,又充分统一,体现审美的多义性。  相似文献   

19.
潘阆《酒泉子》十首词常被认为是词史上较早的一组描写杭州山水的作品,但细读文本可以发现这组词并不只是山水题材,更多的是潘阆抒发自己复杂的人生体验和感怀.这组词结构精巧,其语言风格和审美意趣与潘阆的诗作风格很相似,体现了入宋后词的诗化趋势.这组《酒泉子》深受潘阆诗歌清淡、晓畅风格的影响,且潘阆词学观念也深受诗学观念的影响,因此才能创作出这组具有鲜明个性特色、言微旨远的词作.《酒泉子》组词在词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影响.  相似文献   

20.
清史《文苑传》第一次稿是清朝高层对其本朝近二百年文坛的总结,其诗学史论述内容丰富。本文基于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清史《文苑传》钞本,集中讨论其中有关顺康诗坛的记载。文章指出王士祯不仅在本体意义上是顺康诗坛领袖,也在认识论层面上对顺康诗学史的书写发挥了重要作用。《文苑传》第一次稿利用诗坛盟主王士祯来书写和定义了清廷高层意图定位的清代诗学史,将诸多诗学人物联结为一个系统论述。王士祯在清史《文苑传》中的崇高地位,与清国史馆总裁曹振镛以及总纂陈用光、潘锡恩等纂修官的诗学立场有直接的关系。曹振镛、陈用光、潘锡恩等人均是翁方纲门生并受到翁氏诗学观点的影响。王士祯的个案说明清史《文苑传》第一次的诗学论述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