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领导决策信息》2011,(24):16-17
人才战略成京津上半年规划重点 2011上半年,我们共监测到四直辖市出台的重要文件12个,其中,北京、天津都出台了有关人才战略的文件。在北京,中组部等15个中央和国家部委与北京市共同印发《关于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人才特区的若干意见》,欲将中关村建成“人才特区”;  相似文献   

2.
《领导决策信息》2011,(13):19-19
3月4日。中组部、国家发改委等15部委与北京市联合出台《关于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人才特区的若干意见》,决定在中关村全面建设中国特色人才特区。3月30日,北京市委常委会召开会议,  相似文献   

3.
《领导决策信息》2011,(31):19-19
7月2日召开的南京市委十二届二十二次全会上.南京市委作出《关于聚焦“四个第一”、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打造中国人才与科技创新名城的决定》,并出台与之相配套的《人才引领、科技创业,制度先试、园区先行八项计划》,明确提出经过5年左右的努力,把南京建设成为中国人才与科技创新名城。到2015年,人才资源总量超过220万人.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60%以上.建成长三角科技创新中心和国家创新型城市,积极争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人才特区。  相似文献   

4.
《领导决策信息》2011,(30):24-25
我们通过对2011上半年北京、湖北、安徽、重庆、江苏等五省市主要领导参加的调研、考察、会议、会见、协议签署以及出台的文件这六方面的监测发现,北京市工作重点主要放在中关村“人才特区”建设上;湖北着力打造中部地区重要战略支点;安徽重点推动皖江崛起;重庆建设两江新区成为核心;江苏省则是以创新驱动促科技创新,将工作重点加快建设创新省份上。  相似文献   

5.
上海     
建设国际人才高地。在全社会牢固树立人才投入优先保障、人才资源优先开发、人才制度优先创新、人才结构优先调整的理念。坚持以用为本.强化人才在创新驱动、转型发展中的保障和支撑作用。坚持市场导向,大力开发利用国际国内两种人才资源。围绕“四个中心”建设.  相似文献   

6.
《领导决策信息》2014,(21):20-21
2012年,为更加突出创新驱动、人才优先,安徽省委、省政府启动“人才特区”——合芜蚌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建设。两年多来,人力资本在推动试验区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呈现的作用越来越明显,试验区已经成为安徽省最大的“增长极”,形成了人才带动企业、企业聚集产业、产业促进自主创新的“安徽现象”。2013年,安徽省区域创新能力保持全国第9位、中部第1位。  相似文献   

7.
《领导决策信息》2011,(40):19-19
改革胶着状态之下.着眼于要素市场的新一轮“特区”热正在全国多个地市上演.其中尤以人才、科技、资本等成为新一轮城市竞争的“突破口”和制高点。  相似文献   

8.
9月8日.南京市举行公共租赁住房人才住房建设管理大会。市委书记杨卫泽在会上强调.发展公共租赁住房是增进人民幸福的重大惠民工程.是推进人才特区建设的特色创新工程、促进和谐稳定的社会基石工程。杨卫泽提出,发展公共租赁住房要坚持“四个基本方向”,构筑“五个体系”,使城镇中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应保尽保、新就业大学生及各类创业人才住房有保障、外来务工人员租住有支持、高层次人才拎包入住。  相似文献   

9.
《领导决策信息》2011,(21):13-13
自2007年江苏在全国率先启动实施“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引进计划”以来.目前已资助领军人才916人.入选国家“千人计划”124人.其中创业人才63人.占全国的23.8%,列全国第一位。  相似文献   

10.
张国玉 《决策》2023,(8):34-36
<正>越是重大创新,失败的可能性越高。“特区”关键在于鼓励科研人员大胆探索。创新往往在例行管理之外。长期形成的传统科研管理模式,有着较强的路径依赖。在常规科研管理之外,专门设立“基础研究特区”就成为一个很好的破冰之举。2021年以来,上海设立“基础研究特区”并开展了两批试点,首批试点单位是复旦大学、  相似文献   

11.
部委声音     
《领导决策信息》2010,(50):M0002-M0002
李源潮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组部部长 要加快培养造就科技创新创业人才,支持科技创新人才围绕国家发展急需项目开展科技攻关.鼓励科技人员带成果、带项目进行科技创业。要深入实施“千人计划”.积极引进和用好海外高层次人才。要围绕大家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推进人才政策创新.解人才发展之急。  相似文献   

12.
《领导决策信息》2010,(9):14-15
案例背景 2月22目.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了《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抓紧编制省区市、行业系统以及重点领域人才发展规划.形成全国人才发展规划体系。此前,2009年1月。中央出台《关于实施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的意见》,推出“千人计划”.目前。“千人计划”已确定两批共326位海外高层次人才.批准了两批共67个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  相似文献   

13.
《领导决策信息》2011,(39):13-13
2008年.甘肃省印发了《专业技术人才支撑体系建设纲要》,确定了“15项专项人才开发配置计划”和“18项保障措施”.提出力争在三年内建立一支用得上、留得住、充满活力的新型专业技术人才队伍。  相似文献   

14.
根据材料学专业发展特点,结合本校的办学经验和条件,在教学体系创新、建设开放创新实验室、加强实习基地建设、弘扬创新价值观等方面对培养材料学专业创新人才进行了改革与尝试.为材料学专业创新人才的培养探索了一套切实可行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15.
举措     
《领导文萃》2006,(2):10-11
重庆:建设项目审批提速重庆市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率先在建设领域取得突破。从2006年1月1日起,重庆市将在建设领域的行政审批制度上实行“五大环节有限并联审批”,提高行政效率,使建设项目的审批时间从现在的350个工作日左右缩短至150个工作日左右。(《中华工商时报》2005年12月29日)滁州:创新机制突破人才匮乏“瓶颈”针对滁州与沿海发达地区相比条件差、待遇低的实际,滁州市委、市政府立足于创新机制、吸引人才,进行“错位竞争”。滁州不仅建立起引进博士和博士生不受编制、职数限制、特事特办、“一站”调入的人才引进的刚性机制;而且,制定…  相似文献   

16.
正2012年,为更加突出创新驱动、人才优先,安徽省委、省政府启动"人才特区"——合芜蚌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建设。两年多来,人力资本在推动试验区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呈现的作用越来越明显,试验区已经成为安徽省最大的"增长极",形成了人才带动企业、企业聚集产业、产业促进自主创新的"安徽现象"。2013年,安徽省区域创新能力保持全国第9位、中部第1位。  相似文献   

17.
《领导决策信息》2010,(13):12-12
背景资料●2006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工作的意见》。第二年,《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十一五”规划纲要》正式出台.提出实施高技能人才公共实训基地建设、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建设和相关基础开发三大项目。  相似文献   

18.
"十二五"期间的主旋律是创新、转型。宁波杭州湾新区紧紧围绕"转型升级示范区、国际化新城区、秀美和谐生态区、现代科学智能区"建设的总体要求,总结和提炼了"坚持产城联动、建设品质新区"的战略发展模式。坚持产城联动、建设品质新区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在于人才,人才是科学发展的第一资源和第一推动力。今后三年,我们抓住机遇,整合资源,大力推进创业型"人才特区"建设,为坚持产城联动、建设品质新区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19.
《领导决策信息》2011,(42):20-21
将社区建成市民的"幸福港湾" 2011年7月.广州市委九届十一次全会决定全面加强街道、社区服务管理改革创新工作。力争10年将社区建成市民的“幸福港湾”。2008年以来.广州在广东省率先进行社会服务管理体制改革创新.先后在14个街道开展执法、管理、服务“三位一体”改革试点.在20个街道开展家庭综合服务中心建设试点;以街道、社区为突破口,推动城乡基层社会服务管理改革创新.  相似文献   

20.
《领导决策信息》2010,(32):30-31
继《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出台后,陕西、辽宁、北京、海南、湖南等地相继出台了各自的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其中,湖南到2020年全省人才总量将达到840万人左右,确立在中部地区的人才竞争优势。而北京市计划到2020年成为世界一流的“人才之都”.聚集一大批世界级人才队伍和不同领域的世界级大师。此外,各地将通过一系列的重点人才工程引进和培养布局不同、领域各异的人才队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