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政府与NGO信任关系研究——以"合作式治理"模式为视角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公共服务型政府模式下,公共物品的供给主体并非仅限于政府组织,它需要最大限度地吸纳NGO参与公共物品的供给,需要政府与NGO以相互信任为基础实行"合作式治理".在双方利益博弈的过程中,基于理性选择,政府应该通过建立一系列信任机制来监督和约束NGO的运行,而NGO也应该在自身建设、利益追求等方面与政府的社会目标相一致,从而促进我国服务型政府的建设,实现政府的良治与善治,并为社会和公众提供优质高效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 相似文献
2.
3.
政府行为是官员利益、部门利益、公共利益组成的复合利益的反映.三种利益的交叉组合,形成七个区问,政府行为相应可分成七个小类,并归为三种类型.一般而言,利益高度复合区的政府行为可能优先实现,普通复合区次之,单独利益区最后.七种政府行为的可能性大小与优先次序,还与三种利益的力量格局有关.利益的复合状况及力量格局,共同决定着政府的行动.文章以外来工问题为例,对此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4.
大都市环境问题是一个多向度的问题,不仅涉及的部门众多并且连接到不同的地区。因而,大都市环境治理中的地方政府合作成为必然。在分析都市环境治理中的地方政府间合作的动力因素和阻碍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通过建立"问题导向型"的合作机制、建立良好的信息沟通机制、建立有效的约束机制以及构建多元主体参与的网络治理模式完善地方政府间的合作。 相似文献
5.
从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公共服务的实现形式更多的是采用合作供给的模式.从以政府垄断为主的公共服务供给模式,到政府与社会合作供给公共服务格局的形成,表明了公共服务合作供给的历史必然性.相对于以政府垄断为主的公共服务供给模式,公共服务合作供给有着独特的优势,即更加有效、更加经济、更加灵活、更加人性化.从各国的实践来看,公共服务合作供给模式同样会产生一些负面影响,如由公共服务合作供给滋生出的腐败,政府面临着对公共安全失去控制的潜在风险,公共服务质量易受私人部门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影响等.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公共服务合作供给的优势,降低其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有待理论和实践的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6.
农村NGO对黑龙江省农村经济、政治和社会的影响是积极的.不过,由于乡村社会环境的复杂性、农村NGO自身的不完善、政府与非政府组织关系尚未理顺等原因又决定了农村NGO会产生一些负面影响--造成农村社会不稳定.政府应进一步转变职能,拓展农村NGO发展空间;加强导向,大力扶持培育农村NGO建设;完善法律,保障农村NGO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8.
国际NGO在中国——艾滋病合作项目个案的社会人类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越来越多的国际非政府组织(INGO)进入中国,一方面作为海外组织它们须寻求中国政府的合作,才能够进入中国,另一方面自身的宗旨又使得它需要保持独立性和自主性.而两个层面的政府(中央和地方)对待INGO不同的信任和支持程度使项目运行更为复杂.在这一背景下,文章以英国海外志愿服务社(VSO)与云南省PG县艾滋病合作项目为例,通过作者的亲身经历,从社会人类学参与式田野调查的角度,在分析INGO在地方治理的正当性后,从微观的行动层面分析技能援助型NGO在中国是如何具体工作,又如何和地方政府发生联系;引用戴维森的"宽容原则"考察INGO、志愿者与社区间跨文化理解的局限,认为对INGO和志愿者来说,对社区的认同比知识更重要. 相似文献
9.
农村NGO对黑龙江省农村经济、政治和社会的影响是积极的。不过,由于乡村社会环境的复杂性、农村NGO自身的不完善、政府与非政府组织关系尚未理顺等原因又决定了农村NGO会产生一些负面影响——造成农村社会不稳定。政府应进一步转变职能,拓展农村NGO发展空间;加强导向,大力扶持培育农村NGO建设;完善法律,保障农村NGO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政府与私营企业的合作趋势越来越明显,但是由于相关制度的缺失,他们之间的合作面临着许多困境。本文运用制度经济学理论分析政府在委托-代理关系中面临的两难选择以及私营企业面临的行政征收的风险,然后在此基础上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最后对这种合作关系进行展望和总结。 相似文献
11.
在民间组织与政府的关系上,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是一个典范。20世纪30年代它与政府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共同开展县政改革运动。从形成过程上看,这种合作关系是政府政治议程中国家能力和权力合法性建设的需要,也与平教会的现实困境、运动阶段的演进和工作重心的转移有着直接联系。 相似文献
12.
从治理视角看,NGO是实现社会和谐与公义所需要的权力中心多元化、社会结构网络化、运行机制效率化的社会基础,是培育和积聚现代公民型社会资本的必要途径。我国NGO管理体制的主要特征是双重管理、分级控制、排除竞争和限制发展。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结构的变迁,这种体制日益暴露出不利于NGO作为第三部门(the third sector)成长的弊端,甚至可能孕育某些社会危机性因素。为此,政府应充分认识NGO的公共管理价值,进一步转变对NGO的态度,逐步完成从限制性双重分级控制到竞争性多元网络管理的模式转换,为NGO发挥积极的公共管理作用创造更好的体制环境。 相似文献
13.
随着改革开放向纵深推进,政府间关系尤其是横向府际关系受到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并成为理论研究的热点。中央政府在经济上放权和政治上集权,使地方政府之间围绕GDP、财政收入和官员政治晋升展开博弈,而且有愈演愈烈的趋势,甚至出现过度竞争。毫无疑问,在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机遇和挑战面前,竞争助推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但同时带来的跨行政区公共问题也越来越多,相互合作成为地方政府应对共同问题的理性选择。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平衡地方政府竞合关系应规范地方政府竞争,防止竞争过度,加强地方政府合作,促进合作共赢。 相似文献
14.
政府与公民良好合作关系的重塑——新公共服务理论的视角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新公共服务理论由于强调政府的服务职能,成为现代中国政府与公民关系重塑的重要理论依据。但由于中国政府服务理念、公民参与理念、法律和制度的缺失以及第三部门发育的不完善,都成为影响政民关系重塑的重要因素。所以要在新公共服务理念下培育良好的政民关系,就必须对公务员实施美德教育、建立互动的公共决策机制、实行政府管理的法制化、制度化,大力培育和发展第三部门。 相似文献
15.
本文借助福利多元主义的三维分析框架,从递送、融资、规制三个维度对 G 市政府购买服务过程中政府与 NGO 之间互动进行分析。文章指出在目前政府购买服务缺乏竞争的情况下,政府与 NGO 的互动在三个维度分别存在机构异化及服务投机化(递送)、制度缺陷与资源依赖(融资)、合同管理能力不足与行政干预(规制)问题。文章认为要突破这一困局,政府方面:系统内各级政府间应就政府购买服务的目的、理念等重建共识;着力培养作为服务监督方的街道政府的合同管理能力;进一步完善资助制度并考虑将“蛋糕”切细;更重要的是转变观念,给予 NGO 足够空间与信任。 NGO 方面:回归和反思机构的使命,认清社会服务最终要回归人的需要和社会价值;转变观念,参与社会福利服务制度建设;以平等、尊重的态度进行跨专业的合作。 相似文献
16.
政府新闻学是专门研究政府和媒体的关系、培养官员和媒体打交道能力的专门学科.当代社会变革中政府和媒体关系的变化,提高党和政府通过媒体实现信息公开、以此满足公众知情权的能力和水平,已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和现实的要求.政府新闻学理论的依据是传播学中的新闻议程设置理论,并借鉴了西方政治传播学中的精髓,所设置的特定的政府新闻议程,成为新闻传播的政治控制的一种有效方式,显现了优化执政空间、传播主流价值观、塑造政府形象和有效把握国际传播话语权的功能.政府新闻学作为新学科诞生三年来,理论体系不断完善,实践应用越来越广,表明已经实现了该学科建立之初提出的来自于实践再指导实践的学科宗旨. 相似文献
17.
地方NGO作为一种具体制度安排,其生成机制主要是在外在制度环境的作用下,以潜在利益为基本诱因,外在制度需求与内在制度供给相互契合推进,从而激励地方公民合作创设NGO制度安排的复杂过程。这是中国地方NGO生成的简要逻辑。从制度需求与制度供给的视角分析,在中国地方NGO的生成机制中,国家与市场对NGO制度安排的供给、市民集体行动的理性选择、地方制度转型的适应性安排、地方政府之间的制度竞争、地方知识精英的主导性介入与网络等科学技术进步的推动是六个关键性因素。特别是国家与市场的博弈过程与中国地方NGO的发展壮大过程相伴相生。分析中国地方NGO的生成机制,可以窥见中国公民社会的生长与发展轨迹。 相似文献
18.
合作视野下的政府信任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府信任关系源于我国社会从双重转型到"和谐社会"的实践诉求.文章从公众-政府关系的视角出发,阐释了当前政府信任关系所面临的困境和难点所在,并提出构建合作型政府信任关系的构想和路径. 相似文献
19.
近半个世纪以来,以粮食为依托的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几经反复,也备受关注。问题与症结究竟何在?本文借用新制度经济学的路径依赖分析框架,从社会意识的刚性束缚、政府目标的多重性与模糊化、政治的集体本质等三个方面来展开分析粮食流通体制改革中的政府逻辑。本文认为,典型的政府逻辑将粮食流通制度设置锁定在某种状态中,限制了对其进行有创见性的制度创新。换言之,一旦踏上某一特定路径,各利益主体就具有强烈动机沿着这条路径继续走下去。 相似文献
20.
政府购买NGO扶贫服务作为我国当前扶贫机制创新的重要尝试,对消解开发式扶贫弊端具有特殊意义.而基于实践观察,当前该制度在推行中普遍存在模式不契合、合作惯性、非均衡性发展及能力建设滞后障碍.深入剖析其问题,反映出合意的扶贫服务社会化需具备理性取向与有效条件,尤其是实现竞争、激励、互动与制衡、合同治理四大机制的有效整合.据此,化解我国扶贫服务社会化之种种困境,重在培育竞争性市场结构、强化政府合同治理能力与NGO专业能力,以及构建互动与激励机制,从而最终促成一个具有弹性磋商空间的制衡格局.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