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朱熹思想之与陆象山金春峰陆象山哲学思想是心学思想。和王阳明一样,其哲学的基本命师题是“心即理”。朱熹讲“性即理”,不讲“心即理”,故学术界常认为朱陆为理学中两大对立的学派。“朱陆异同”一直是学术界讨论的热门题目。实际上,朱熹的基本观点是心学,不过心学...  相似文献   

2.
试论陆象山的散文风格及其影响□姜陆象山是南宋时期的一位著名的理学家、散育家,同时也是一位散文家。他的散文风格不琢奇巧,正大纯粹。他的文章,内容丰富多彩,形式不拘一格。既有韩愈、欧阳修的散文遗风,又有自己的独特风格。一我们知道,陆象山是一位心学大师,...  相似文献   

3.
陆象山宇宙论漫议□吴定安南宋中早期,江西省金溪县出了一个钦奇磊落天份极高的人物,他便是陆九渊,因后来讲学象山,人称象山先生。他于孔学中另辟天地,独树一帜,创立了“心学”。心学亦属理学范畴,但它与朱熹之“理学”却大异其旨。长期以来,学者多注意陆学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漫谈象山心学的创立过程———读书笔记□张昌琪陆象山是南宋时期的大理学家,与朱熹对垒而立,独树一帜,创立心学。他是一个富有独创精神的儒者,从小读书便与众不同。自谓“讲习岂无乐,钻磨未有涯,书非贵口诵,学必到心斋。”确“比他人读得别些子。”(《象山全集》...  相似文献   

5.
陆九渊做人之学探析刘辉平陆九渊(公元1139──1192年)字子静,江西抚州金溪人。中年以后讲学于贵溪象山,自号象山居土,故世称象山先生。他是宋明理学中“心学”一派的开创者。陆九渊心学的主旨,归根到底就是“做人之学”,其全部学术活动和思想都是围绕着“...  相似文献   

6.
王阳明心学是儒学与佛学交融的杰出代表。阳明心学中“物”的概念很大程度汲取于唯识论“境”的思想,而心学中“心”的含义与佛教中“识”的观念亦有一定渊源。本文结合佛教唯识的思想,以阳明心学中“知觉”观点来探讨“心外无物”、“南镇观花”、“知行合一”等命题,将阳明心学中“物”与“理”统一于知觉观点。在此基础上,对良知学说偏重道德方面的传统解释提出自己的看法,良知本体作用不仅体现在“尊德性”,也体现在“道问学”方面。  相似文献   

7.
1.“尊德性”与“道问学”,“自诚明”与“自明诚”,治学入路之不同,古已有之。自朱陆之争出,学者遂以为“千古不可合之同异”(章学诚《文史通义·朱陆》)。心学与理学分途,学界以为导源于二程;而心学与理学之异,则集中于“心即理”与“性即理”之争。然而儒学精神,本为一原;朱陆之争,亦非势同水火。必于异中见同,方可理解儒学真精神。因此,研究二程心性学说之异同,对于理解儒学精神,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立心为本,为学求源”、“注重践履,反对支离之学”、“家学偏陆,推尊象山”三个方面入手,对包恢及其《敝帚稿略》的心学倾向作了较全面的考察。本文得出的结论是:包恢及其《敝帚稿略》与陆氏心学在主要观点及方向上具有明显的共同点,包恢是象山一派的传人。  相似文献   

9.
陆九渊(1139—1192),字子静,自号存斋,因讲学于贵溪县的象山,又自号象山居士,也称象山先生。他是我国南宋时期一位有影响的哲学家、教育家。1173年秋,他在家乡金溪开办槐堂书院,收徒讲学,从事教育活动,培养了一大批学生,其中著名的有杨简、袁燮、傅子龙等,形成了一套独特的教育思想理论。对这笔宝贵的教育遗产,在今天有必要对它进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0.
作为陆王心学一脉的关键人物,慈湖学术以不起意、知及仁守为修养工夫,以本心之澄澈清明为工夫境界,在承继其师象山“六经注我”诠释特色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出了以心解经的诠释路径。在“克己复礼”诠释问题上,陆象山开心学解释之先河,慈湖一反前儒本孟子心学为说,而以“古圣为的”,从诠释之基、诠释之体、诠释之用三个维度建构了独立完整的心学诠释理路,这一解经路线在廓清理学解经之传统、开启心学解经之新视域新思路新方法以及后世阳明及阳明后学的心学建构等方面均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1.
论章太炎的儒家道德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伦理道德是反映一个民族一个社会文化心理和价值取向的重要方面,在儒家思想中尤其占有重要地位。如,孔子讲“践仁”,便是实现道德之仁,孟子的“道性善”、陆象山的“尊德性”、王阳明的“致良知”,其所“道”、所“尊”、所“致”者,即道德之性、道德之知。宋儒所推崇的《大学》所谓“大学之道”,以“明明德”为起点,以“止于至善”为终点,其所“明”所“止”的过程,就是道德从启发到圆满的过程。儒学讲“内圣”讲“修己”,都是强调道德理性的价值。不可否认,儒家道德对中国封建社会的形成和稳定曾经起到过积极作用,但是,伴随…  相似文献   

12.
爱国教育家张伯苓的体育思想及其实践邢纯贵,江沛张伯苓(1876—1951)是近代中国著名爱国教育家。作为南开学校的创立者,他的名字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占据着显著的地位。一生抱定“教育救国”宗旨的张伯苓,在办学中十分注重体育,是近代中国体育事业的先驱者之...  相似文献   

13.
蔡元培的美育观初探王冬燕蔡元培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思想家和杰出的教育家,他对近代教育发展的一些客观规律,有许多精到之处,尤其是他的美育思想更具特色,可以说是中国现代美育思想史上最显著的理论成就,有着不可低估的思想价值和现实意义。一、蔡元培美育思想的哲学基...  相似文献   

14.
杨简师事陆象山,申述心学之义,为南宋心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杨简精于易学,其解易乃是以心学为路径完成的。杨简心学的特征在于将天地万物归于一心,外在世界不过是人之本心的呈现形式,世界不过是人心建构的结果,从而阐明世界的建构性;他以心学之视野诠释《周易》,以《周易》之架构证成其心学,这是心学思想与经学体系的结合,后世称之为心学易;杨简心学易的建构性特征,与魏晋义理易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在对于本源的连接上,二者却具有本质的差异。  相似文献   

15.
陶行知是中国近代学贯中西的著名教育家,在内忧外患的时代背景下,他在实践中提出了终身教育思想,强调教育在时间上的“终生化”与场所上的“一体化”,陶行知的终生教育思想丰富和发展了其生活教育理论,推动了近代中国的教育改革和发展,对当今我国在新形势下推进终生教育实践,形成终生教育体系,构建学习型社会,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6.
陈白沙作为儒家心学一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他在陆象山和王阳明、湛若水之间起着重要的承上启下的作用,是最负盛名的岭南哲学家之一。本文试通过阐述其为学目的、为学手段、力学境界的思想,从伦理学角度对其基本思维方法作一探究。和绝大部分的儒者一样,陈白沙的哲学活动是以“为学”为中。动的。“为学”在儒家也即是“做人”。忽略这一点,就无法把握陈白沙哲学精神的实质。这一点乃是从伦理学角度理解陈白沙学术精神的核心所在。蔡元培先生说:“我国伦理学者,多实践家,尤当观其行事。”①这入木三分地抓住了包括陈白沙在内的儒者学和…  相似文献   

17.
李玉胜 《理论界》2010,(7):184-186
陶行知是我国现代著名的人民教育家。他将一生都奉献于中国的教育事业,在孜孜不倦的探索实践中创立了许多精辟的教育新理论、新观点和新方法。他的教育理论精辟深邃,其中"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精髓。从陶行知的教育理论和实践所体现的思想、内涵出发,论述了在当今信息社会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研究学习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阳明心学不仅是直指本心的“培根固本”之学,也是面向生活本身的“真切体认”之学。由良知出发,王阳明考察了“志”之于心的意义,将格物的功夫在心上做,提出了“知行合一”的思想方法,将见闻之知与德性之知贯穿于实践。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阳明心学随着时代发展而彰显思想的生命力。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早期传播者运用阳明心学理解实践的思维方式,探究革命理想与意志力的作用。审视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早期传播者对阳明心学的体悟与理解,探究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早期传播中的心学因素,对我们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与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9.
《文史哲》1962,(4)
山东大学历史系华山先生,在《山东大学学报(历史版)》1962年第一期,发表了《从陆象山到王阳明》的论文。华山先生指出南宋思想界朱陆井峙,朱倡理学,陆倡心学。其后朱学日盛,陆学转微。至明代中叶,王阳明接陆学之余绪,发扬而光大之,称为“王学”。从此陆王并称,与程朱派理学成为我国近古唯心主义思想的两大派别。  相似文献   

20.
布鲁纳是美国著名的认知心理学家和教育家,他对人的知觉、动机、思维与儿童教育,作了很多研究,1960年出版的(教育过程》一书曾被列为“最重要的和最有影响的教育著作之一”,并被誉为“教育理论的一个里程碑”①。在《教育过程》一书中,较为集中地反映了布鲁纳的教学思想。作为一个认知学派的心理学家及教育家,布鲁纳十分重视教学过程中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的问题,并强调教学理论中的心理学运用。他认为,教学论必须考虑(l)作为认识者的人的天性;(2)知识的本质;(3)获得知识的过程的性质o。其教学思想具体体现如下:一、关于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