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地处前门地区的琉璃厂是国家级历史文化街区,是北京市文化气息最为浓郁的"京都雅游之所".来北京游玩的人,都喜欢坐着三轮车在琉璃厂街区的胡同和四合院儿转悠转悠,近距离感受一下北京老百姓的日常生活.现在,坐落在琉璃厂铁树斜街的93号院博物馆,是胡同游必去的一个景点.  相似文献   

2.
正前门楼子脚下有条不太显眼儿的胡同——廊房二条,老板崔勇开的正阳书局就坐落在这条胡同中段路南。因为门脸只有一间,又没什么华丽装饰,若不留意,很容易就与其擦肩而过。说起来似是平常无奇,不过您要踏上正阳书店门口的台阶,推开小门,保准会被书店里两个山墙书架子上满满的古旧书籍以及各式砖雕、旧物件惊呆。客观讲,正阳书店的面积不大,只有10平方米左右,可容量非凡,而且尽是"北京题材"。至于  相似文献   

3.
拉客     
张兰芳 《社区》2010,(18):61-61
双休日,我和老婆准备去郊外新开发的旅游景点玩。由于新景点的服务设施还不完善,加上对地理环境不熟,我们下了汽车显得有些不知所措。很快,一帮开着电瓶三轮车的车夫围住了我们,直问我们去哪里,要不要用车。 老婆快人快语,她说要去新开发的景点去玩,而且还兴致勃勃地问起了价格。得知我们的目的地,一伙车夫更来劲了,他们左拉右扯,各自介绍着说自己很熟,而且车费也不贵,大家七嘴八舌,弄得我们很没有主意。  相似文献   

4.
张竞 《社区》2014,(10):51-51
在北京市东城区前门街道大江社区,有这样一位老人,他既是一名摄影爱好者,也是前门地区胡同文化达人;他既是社区活动的参与者,也是为老人服务的志愿者。他用手中的镜头记录胡同的百年沧桑,记录胡同居民生活的点点滴滴。他用相机记录感动,用微电影诉说故事,他就是热心公益的胡同摄影家蔺鑫元。  相似文献   

5.
我和他的冲突是因为一张五元假币。 那天我和小三用他的三轮车拉水果,临走小三付的账。过两天我去上班,听见有人在后面叫我,丫头.你等一会儿。 我下了摩托车,看见他。  相似文献   

6.
我和他的冲突是因为一张五元假币。 那天我和小三用他的三轮车拉水果,临走小三付的账。过两天我去上班,听见有人在后面叫我,丫头.你等一会儿。 我下了摩托车,看见他。  相似文献   

7.
孟谦 《社区》2011,(22):1-1
记得曾在北京大安澜营社区采访过一位社区书记,当时谈起胡同社区的居民情况,他说一两句说不清,你跟我“串个门儿”就清楚了,他管这叫“下户”。大安澜营社区位于北京前门地区,胡同纵横。这位书记在这附近的几个社区都任过职,对这里了如指掌。那次随他人户走访,印象很深,他边走边估计谁可能在家,情况大都被他说中了。  相似文献   

8.
自幼受家父影响,喜欢京剧已有40余年。家父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曾在北京前门外西打磨厂大蒋家胡同恩记糕点厂当学徒。他的老板是东北军张学良手下的一个团长。当时看到蒋介石投敌卖国,致使东北军一枪不发逃离了沈阳,继而把东北四省拱手交给了日本人。他心灰意冷,来到北平脱掉军装做起了生意人。老板酷爱京剧,他除在北平有个糕点总厂,还在河南省、山东省有两个分厂。那时的父亲是个13岁的少年,每天除和师傅学习制作各种槽子糕、绿豆糕、大八件、小八件、萨其马之类的糕点以外,就是用老板的三枪牌自行车去大宅门送糕点,早晚还要为老板和老板娘烧茶、倒水、哄孩子、端尿盆之类的。老板高兴的时候也带父亲去那时候常演京剧的广德楼和吉祥戏院去听戏。耳濡目染,父亲也渐渐喜欢上京剧,这一喜欢便上了一辈子的瘾。哪怕在文化大革命中被批斗时也要唱几句西皮流水,来排遣压抑的心情。  相似文献   

9.
张小娴说那些爱着我们的但我们不能去爱的人,请离开吧。总有些女孩会遇过这样一些男孩——当她选择了别人,他如同中了箭伤的战士,抚着淌血的伤口,勇敢无悔地对她说:“如果他待你不好,一定要告诉我!我决不会放过他。我会一直在你身边保护你。”  相似文献   

10.
王虎林 《社区》2002,(10):26-26
《史记·管晏列传》里有一则“仆御之妻”的故事,说的是:晏子在齐国做宰相时,有一次坐车从街上经过,驾车的车夫满面笑容,洋洋得意,他认为能为宰相驾车,岂是寻常之辈。这一幕正巧被车夫的妻子看到。车夫回了家,妻子突然提出要离他而去,车夫不解,问为什么,他的妻子说:“晏子身为齐国宰相,可谓声名显赫,但他出门在外,却总是一副谦恭谨慎的样子,夫君只是人家的车夫,但却满脸骄傲。我深以为忧,因此我要离开你。”  相似文献   

11.
最近和一些老友聊天,发现有的老友怨气较大,对很多事都看不顺眼,心情比较压抑。于是,我给他们讲了一个故事——西汉宣帝时的丞相叫丙吉,他的车夫好喝酒。有一次,车夫酒后驾车弄脏了车子,丙吉的下官骂了车夫一顿,要赶走车夫。  相似文献   

12.
教师是一种资格.可是,并不是所有人都有这个资格.   有些人有这个资格,比如,他自己快乐,也允许他的学生快乐.有些人没有这个资格,比如,他自己一直过得很苦闷,他也希望他的学生和他一样过得很苦闷.如果哪个学生过得特别开心,他就立刻警觉起来,认定那个学生很可能是个“问题儿童“.你看,这样的人就不适合当老师.有一种人,你只要看看他的那张脸,就知道什么叫做“悲剧“,你说,这样的人要是不幸做了教师,是不是很危险?如果你不幸正好有这么一副比较危险的长相,只要你不介意,我就建议你赶紧改行.……  相似文献   

13.
一个星期六,朋友带着他10岁的儿子来我家,气呼呼地给我看一篇作文。作文上赫然打的是“95”分,老师还写了一大通的评语。正在疑惑之时,没等我开口,朋友便发话了:“你看看,现在小孩子真是的。说写《我的妈妈》,可那写的是我吗?有些情节在我的生活中根本没有。他倒好。还乐颠颠地说自己能干。哎……”“这个……”我刚想说,又被朋友的话语打断。“简直是胡编乱造。这样下去,我真担心他的作文。你说说,能这样虚构作文吗?”  相似文献   

14.
上世纪30年代,著名作家朱湘曾写过一篇很有名的散文《胡 同》,所记述的,特指北京的胡同。这位作家原籍安徽太湖,却 对北京的胡同产生了特殊的印象,足见北京的胡同有一种非同一 般的神韵。 外地人敢于说“我到过北京,而且我了解北京”,如果说得 入实入深,大不易也。在很多时候,无论是外地人还是北京人,  相似文献   

15.
我退休不久就有了孙子,一位老友道喜之后又诙谐地说:“当你的职称晋升为爷爷时,你的职务就变成孙子了。”这是他的经验之谈,我当时没有这种体会。孩子生下不久,他的父母先后到外地读研究生去了。待硕士、博士毕业后,又在外地工作,孩子就全权  相似文献   

16.
传统的语文教学是很少讲授读写方法的,正如鲁迅在《“做古文与做好人”的秘诀》一文中所说的那样:“一天到晚,只是读、做,读、做;做得不好,又读,又做。……一条暗胡同,一任你自己去摸索,走得通与否,大家听天由命。”这种“一任你自己去摸索”的教学,结果当然是相当一部分学子“摸”不出“暗胡同”。 与传统的语文教学相比,今天的语文教学已不再是“一任你自己去摸索”的情状了。经过数代人的不懈努力,“暗胡同”已装上了很多的“电灯”——学生读写时,教师为他们讲授很多的读写方法。按理说,“暗胡同”装上了“电灯”,就应该能很快走出来了,但实际却并不是这样。而是依旧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走不出这条“暗胡同”。张志  相似文献   

17.
开心吧     
《社区》2009,(17):34-35
关掉 西瑞尔去侄子家做客。饭后,侄子给他演奏钢琴。一曲终了,他侄子问:“您觉得怎么样?”西瑞尔答道:“你应该上电视。”他侄子高兴地说:“您认为我弹得很好吗?”“不.”西瑞尔说,“你要是上了电视.我就可以把它关掉了。”  相似文献   

18.
我曾经教过一个学生,智力很好,人也很聪明。但是学习成绩老是上不去。仔细观察过他一段时间,我发现他上课时眼神老是不对劲,自习课上也是眼睛盯着书,半天不翻一页,我在他身后站老半天他都发觉不了。我断定他心里有事,不能把全部心思用到学习上。于是我在他的周记本上写下了这样一句话:“你不认为你和老师是知心朋友吗?能不能把你的心事说给老师听听,看看老师能不能帮你?”  相似文献   

19.
「车夫,你有一粒涂着黑油的心;老人你也从没有恋爱过,所以你不能了解我的心理。这雨点不能熄灭燃烧我灵魂的火焰,更过于消防队之能熄灭太阳。魔鬼,我对我自己的表示是多么富于诗意!但当然你不是诗人,你是么,车夫?」「不,我不是!」「好了,你看这里……」最后寿克夫觉得他袋里的钱囊而预备赏付他的车费了。「我的朋友,我们已同你讲过价钱了,是一卢布又四分之一。这里是你的赁金,一个卢布和三个十钱的铜片——这里又是五个小钱。再会,不要忘记我!慢慢的,把这篮放在阶石上——常心,当心!这篮里是有  相似文献   

20.
《可乐》2007,(11)
暑假已过去二十多天,在妈妈的再三催促下,他才慢悠悠地买了车票往家赶。在车上,他接到妈妈的电话,说要到外地演出,不能等他回来了。他有些生气:"要外出,你早说啊,我都在车上了,你又要走。"妈妈满是歉意:"对不起,我也是刚接到演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