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政治发展道路是关系国家民族兴衰的重大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提出,是对政治发展规律的科学把握,是马克思主义政治发展理论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中国特色政治发展道路目标定位主要体现在民主、法制、稳定、人本.以选举民主为主要标志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以协商民主为主要标志的政治协商制度、以直接民主为主要标志的群众自治制度、以党内民主为主要标志的政党政治制度等四项政治制度,构成了中国特色政治发展道路的制度框架.培育和完善公民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现实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2.
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根本目标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文章主要从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发展党内民主、基层民主自治和实行党政分开等四条基本路径入手,对中国政治体制改革路径进行探析,以不断深化发展。  相似文献   

3.
以参与、制约、监督、制度化和程序化为特征的民主与以权威、稳定、有序和制度化为特征的政治秩序作为政治发展的双重目标,两者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本文从政治状况的合理性出发探讨了中国现代化进程中政治民主与政治秩序的现状.指出应从改善政治环境、深化政治改革、维护政治权威、完善权力制约和监督机制等方面谋求高度的政治民主和有效的政治秩序的统一与和谐。  相似文献   

4.
论民主政治建设与中国国情李明顺我国现在进行的改革,是针对社会主义在实践中出现的种种弊端而进行的革命,是杜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改革要成功,最根本的一条,就是要从我国的国情出发。政治体制改革更是如此。“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目标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  相似文献   

5.
农村基层民主政治能力建设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根基,也是政治体制改革最基础、最关键、最重要的层面。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能力在基层主要体现为7个方面,并着眼于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目标,分析了观念、体制、方式和工作机制与制度层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提出了加强和提高基层民主政治建设能力的4个方面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6.
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根基,也是政治体制改革最基础、最关键、最重要的层面.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能力在基层主要体现为7个方面,并着眼于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目标,分析了观念、体制、方式和工作机制与制度层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提出了加强和提高基层民主政治建设能力的4个方面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7.
长期以来,国内理论界将"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当成是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根本目标,这一看法并不准确。从邓小平对政治体制改革问题的系统论述和中共十六大报告的有关论述来看,实行政治民主化、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根本目标。为了实现政治民主化这一根本目标,我们必须从完善党内民主、扩大基层民主、疏通和拓宽公民政治参与渠道、加快法治进程几个方面选择综合性改革路径;应当采取渐进式改革战略,以实行党内民主改革为关键,首先从外围突破,为促进党内民主改革、全面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创造条件。综合性改革路径选择与渐进式改革战略相结合是政治体制改革积极稳妥推进和民主政治顺利发展的保证。  相似文献   

8.
对民主与政治稳定关系的考量,应当先明确界定民主与政治稳定,将民主区分为国家民主和社会民主两种类型,并从民主制度与政治稳定、民主化与政治稳定两个维度加以考察。在一般原理上,作为一种国家制度的民主存在着若干有利于政治稳定的因素,但民主的多数规则和代议民主易发生的“代理不实”的危险,使民主能否具有政治稳定功能依赖于相应的条件,偏离宪政轨道、缺乏政治文化支持、脱离本国国情以及单纯强调民主性的简单的具体民主制度设计,都有可能成为民主内在的危及政治稳定的因素。由于民主自身的一些特性,条件不成熟下展开的民主化进程几乎必然伴随政治不稳定。  相似文献   

9.
中国共产党在1987年10月召开了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会上提出了全面系统地进行政治体制改革的任务,明确指出进行政治体制改革的基本模式,就是要建设有中国特式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改革的目的是为了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更好地发展社会生产力,充分发挥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在政治上创造比西方国家更高更切实的民主,改革的长远目标,是建立高度民主、完备法制、富有效率、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政治体制。当然,现在离这个目标还很远。改革的近期目标,是在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基础上,建立有利于提高效率、增强活力和调动各方面积极性的领导体制。  相似文献   

10.
科学发展观关注的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这一有别于传统的发展理念将对我国现阶段的政治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从科学发展观视野来看,我国政治发展的价值取向在于坚持以人为本;根本目标是实现民主政治;主要方式在于渐进式改革;基本要求是实行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因此,践行科学的政治发展观,就要进一步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转变政府职能、发展政治协商制度、拓展基层民主、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  相似文献   

11.
在我国新旧体制转轨的背景下,随着现代民主意识和法治意识的增强,尤其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不断推进,建设"责任政府"已成为社会共识与民众的强烈愿望。转变政府的施政理念,鼓励公民参与社会治理,建设新型的政府问责文化,健全严格的责任追究制度等,是建设"责任政府"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2.
加强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建设,关键在于加强党的制度建设。建立健全党内干部职务任期制度;建立健全具有中国特色的政党法律制度;进一步完善党内民主监督制度。真正做到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是中国共产党提高执政能力的关键一环。  相似文献   

13.
社会稳定是任何一个国家现代化建设顺利推进的最基本的前提条件。然而,许多正处在现代化进程中的国家却极易出现社会动荡。其原因是错综复杂的,诸如人们的期望值过高、政治参与渠道不畅等,还有历史的国际的原因。这些国家获得和维持社会稳定的途径主要有:提高政治制度化层次,建立合理而强有力的政党制度,坚定不移地推行全方位的改革政策,强化政府能力和巩固政治权威,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中国也属于正处在现代化进程中的国家,我们党和政府应根据中国国情,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强社会管理,建立健全有中国特色的疏导机制、调控机制、缓冲机制等一整套社会稳定机制。  相似文献   

14.
政治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维度就是民主发展,现阶段我国民主存在利益既得者抵制改革、民主制度不健全、对民主本质认识不清等问题,对政治体制改革形成了阻碍。民主的发展有赖于正确思想的引导,在我国就是马克思主义民主思想。民主制度论、资本主义民主局限论、民主历史范畴论、经济决定民主论、民主主体论是马克思主义民主思想的精髓。要使我国政治体制改革取得显著成效,必须满足人民民主诉求,避免民主极端化;树立社会主义民主观,校正民主价值判断;重视经济基础对政治体制改革的作用;坚持民主历史范畴思想,实现人的全面幸福。  相似文献   

15.
寻求和谐的政治发展路径,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需要在政治观念、政治制度、政治发展道路和运行方式等方面进行改革和创新。社会主义的民主、自由和人权是和谐政治的思想前提。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制度是和谐政治的制度基础。有序民主是现代中国政治发展道路的历史选择。实现民主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是现代中国政治和谐运行的现实途径。  相似文献   

16.
总结我国30余年的改革,经济体制改革和行政体制改革往往走在前面,而政治体制改革却时常处于滞后的状态,究其原因,主要是长期以来,我们对政治体制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或探讨得不到位或抓得不扎实。而对于政治体制改革的突破口则有时选择得不准确,由此使改革往往难以达到预期目的。总结历史经验,我国要继续推进的政治体制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应是: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要使政治体制真正成为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保障,实行社会主义法治,使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当前,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突破点应是:建立健全大部制,健全、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相似文献   

17.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 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有: 理清党政关系, 改革党对国家政权的领导体制; 调整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调动地方政权的积极性; 精简政府机构。主要经验有: 稳定是前提; 社会主义是方向; 市场经济是基础; 逐步推进是方法; 高度民主是目标  相似文献   

18.
论谈判民主的法治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谈判民主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实现形式.谈判民主法治化的理论基础在于政治妥协与契约精神.在中国民主政治实践中,谈判民主常运用于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间的谈判、政府与民众的谈判、非政府间主体的谈判及国际政府间谈判等活动中,且均应受相应法律的规制.谈判民主过程中出现的争端应当通过谈判本身及法律机制来解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