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党的十六大向全国人民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该目标的提出,不仅反映了我党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而且还反映了我们党对小康内涵认识的深化。20世纪90年代惯用的‘小康生活”以及世纪之交的“总体小康水平”已改变为今天的“全面小康社会”,其内涵也增加了“六个更加”(即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要加深对全面小康社会的理解和认识,必须明晰全面小康社会与总体小康水平、小康生活的联系与区别。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六大向全国人民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该目标的提出,不仅反映了我党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而且还反映了我们党对小康内涵认识的深化。20世纪90年代惯用的“小康生活”以及世纪之交的“总体小康水平”已改变为今天的“全面小康社会”,其内涵也增加了“六个更加”(即经济更加发  相似文献   

3.
浅议全面小康社会与总体小康水平小康生活的联系与区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翔 《山西统计》2003,(4):13-13,15
党的十六大向全国人民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该目标的提出,不仅反映了我党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而且还反映了党对小康内涵认识的深化。20世纪90年代惯用的“小康生活”以及世纪之交的“总体小康水平”已改变为今天的“全面小康社会”,其内涵也增加了“六个更加”(即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要加深对全面小康社会的理解和认识,必须明晰全面小康社会与总体小康水平中小康生活的联系与区别。一、传统意义上的“小康”具有小康生活和小康社会双重内涵“小康”是具…  相似文献   

4.
5.
6.
长期以来统计基本理论体系在论述总体与总体单位时,对总体的分类、总体与总体单位的联系等内容,有过不同的意见.对总体与总体单位的意义、总体的分类、总体在统计调查中的二元以及总体与总体单位的转换关系提出一些见解,它们与数学中表述的总体与总体单位定义没有相悖,对总体与总体单位的联系有明确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浅议全面小康社会的内涵和基本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为我们描绘出了本世纪前20年现代化建设的宏伟蓝图,令人鼓舞、催人奋进。全面小康社会是一幅怎样的绚丽画卷、如何认识其丰富内涵、它有哪些基本特征?搞清楚这些问题,不仅可以鼓舞广大干部群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斗志,而且有利于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进行有效监测,从而更好地引导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相似文献   

8.
GDP和GNP是两个非常重要的经济总量指标,但在实际运用中,许多人经常将两个指标看作同一性质的指标,本文详细分析了这两个指标的联系区别。  相似文献   

9.
全面小康社会与全面评价刍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贝虹 《统计研究》2003,20(6):18-3
Some suggestions about the evaluation of the all-round well-off society are put forward in this paper.The author thinks that this kind of evaluation is complicated and the methods should be diversiform.  相似文献   

10.
总体小康与全面小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小康的概念小康的概念最早源于《礼记》。经过千百年的流传,小康概念被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在现代条件下我们所说的小康是介于温饱与富裕之间的一个生活发展阶段。在这个阶段,以国家整体而言,居民生活质量在温饱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达到丰衣足食、安居乐业、生活殷实但还不够富裕的一种状态。邓小平同志于1979年首先提出,到20世纪末使全国人民达到小康生活水平的构想。1987年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三届代表大会把实现小康正式列为我国现代化建设的第二步战略目标,1990年党的十三届七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  相似文献   

11.
本文针对杨仲山同志文《 GDP与 GNP的联系区别》,从收入和生产角度就 GDP和 GNP的联系区别,提出了作者的见解。  相似文献   

12.
13.
本文尝试性地提出将多变量的因子分析与统计过程控制图的原理结合起来设置一种评价与监控全面小康社会过程状态的方法,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全面小康社会的统计测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全面性原则。全面小康是一个广泛、综合、系统的范畴,它包括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环境和人民生活等多个方面。这是一个全方位的指标体系,不仅强调经济因素,也强调社会转型、民主化进程提高和文明层次。因此,全面小康标准必须体现这种综合性与系统性,各个指标之间要形成有机、有序的联系,从多方面反映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进展。以人为本原则。传统的发展观把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在物质财富的增加、速度增长等方面,是以经济增长为中心的。无疑,经济增长是重要的,但是,经济增长的目的是为了人的发展。发展是多元的,既包括经…  相似文献   

15.
全面小康社会的评价指标体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基本依据和原则 (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涵.一个指标体系的确定与所依据的具体理论密切相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定义与实质这是其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基本依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与总体小康相对应的,概括来讲,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是要建立水平较高、较全面的小康社会.  相似文献   

16.
全面小康社会与“三农”问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文章从"大同"、"小康"的原始涵义出发,介绍了总体小康与全面小康的联系与差别,指出实现全面小康是未来十多年我国社会的奋斗目标.要实现这一宏伟计划必须彻底解决"三农"问题,必须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因为"三农"问题已成为实现全面小康的最大障碍和瓶颈,最后给出解决"三农"问题的具体措施和建议,即按照2004年中央一号文件所阐述的"多予、少取、放活"方针政策,全面实现农村的大踏步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从而保证全面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7.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涵与难点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这是全国人民的愿望,是我党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伟大举措。正确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的深刻涵义,对于加强认识和贯彻“十六大”会议的精神实质是极具裨益的。  相似文献   

18.
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过程是一个动态的、综合的过程,全面小康社会这一概念涵盖了一个地区经济、政治、社会的方方面面。因此,对一个地区的小康进程进行监测实际上是一个多指标综合评价的过程。一般而言,在监测系统的框架和指标体系确定之后,综合评价的实施由以下几个步骤组成:监测指标值的标准化处理、各指标及子系统的权重的确定、各指标值的综合合成方法的确定。  相似文献   

19.
对全面小康社会指标体系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党的十六大提出在今后二十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以来,全面小康成为研究的热门课题.但目前相关研究仅局限于对具体指标的设计,缺乏对整个指标体系设计的理论来源及理论体系的研究.笔者对此进行了思考,在此对其中的一些理论问题作一总结.  相似文献   

20.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党的十六大确立的我国在本世纪头二十年的奋斗目标.这一目标提出到建党100年时,全面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这是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必经的承上启下的发展阶段,也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关键阶段.经过这个阶段的建设,到本世纪中叶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就有了坚实的基础,有了可靠的保证.怎样来实现这一目标,它有哪些推动因素?搞清这一问题,有助于因地制宜,科学合理地制定相应的发展思路.笔者认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的推动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