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儒家思想与构建和谐社会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璐 《理论界》2007,(11):28-29
本文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论述了儒家思想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关系,探讨儒家思想文化,将饱经历史考验的儒家文化与中国的实际成功相结合,对于促进当今社会祥和稳定,构建和谐社会有着重要的借鉴作用和现实意义。儒家的和谐思想不仅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源头活水,也是博大精深的民族精神,因此,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我们不但要继承和发扬它,而且要赋予它新的时代精神。  相似文献   

2.
胡芮 《天府新论》2018,(6):52-61
近代中国道德意识的转化是在外力作用下的被动反应。在新与旧、中与西的紧张和纠结中,儒家思想传统历经沉浮。主要体现在几个阶段:晚清士大夫群体建制化儒教努力的失败带来传统政教关系的破裂,儒家思想从政治中剥离出来,失去“中心”思想地位。接着,在取法于西的“道德革命”中,儒家伦理思想遭遇到从具体规范到形而上学领域的全面否定。然而,在由“天下”到“国家”的转变中,儒家思想却又从失去制度支撑的“边缘”、“游魂”发展为重新纽结民族精神认同之基石。在“中心”与“边缘”的嬗变轨迹中,道德哲学体系经历了从“理学”到“伦理学”再到“新儒学”的发展。在走向现代文明的历程中,重审近代以来儒家伦理精神之嬗变过程,发掘儒家思想传统的精神价值,是理解现代新儒学产生的历史基础,也能为实现民族伦理复兴提供重要的精神资源。  相似文献   

3.
每个社会都需要一个主导意义系统,它作为一条精神纽带,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思想基础和精神动力。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中西文化的相互交流与渗透,长期以来一直作为中国传统社会主导意义系统的儒家思想亦由精神领航员的地位转而滑向边缘。社会主导意义系统的衰落,导致了人们精神世界的无序和混乱。重构社会主导意义系统,促进精神世界的和谐就成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4.
社会经济的发展、民族复兴意识的增强、信仰的失落和儒家思想对中国伦理的深刻影响,引发了当今中国的尊孔读经潮和所谓的"儒学复兴"潮。探讨儒家思想与中国社会现代性改造的关系变得尤为迫切和重要。学界对儒家思想的现代价值评说迥然殊异,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着眼点落在了儒家思想的不同组成部分上。以农本经济为基础的儒家政治伦理,在经济层面上不利于现代市场经济的建设;在政治层面上,不利于现代民主制度的建立;在思想文化层面,其思维方式对科学文化的发展有阻碍作用。但儒家思想中所包含的以"仁"为核心的人道博爱精神、重视个人修养的道德观念和好学精神,具有普适价值,可以实现其现代转化。研究儒家思想,应当具备世界眼光、全球视野。  相似文献   

5.
《理论界》2015,(11)
汉代儒家思想法律化是指儒家思想立法化或法律条文化,引经注律本身并不能说明儒家思想的法律化;春秋决狱也不能说明儒家思想的法律化;汉代儒家思想法律化尚有其他途径;汉代儒家思想法律化在程度上是有限的。  相似文献   

6.
民族精神的振兴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民族精神是指渗透于一个民族绝大多数社会成员的思想和行为中的被高度浓缩的各种精神特质,是民族文化的内核。民族精神对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这已为各个民族的历史发展所充分证明。一个民族如果缺乏具有鲜明特点的民族精神,那么,这个民族也就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正如江泽民同志在国庆四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所指出的:“不能设想,一个没有强大精神支柱的民族,可以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从这个意义上说,民族精神是民族的灵魂和支柱,民族精神与民族共存亡。  相似文献   

7.
<正> 两千多年来,儒家思想以一种无可遏止的力量渗透到我们民族的情感和心理深处,形成了一种固定的潜意识,这应是一个无可置疑的历史事实了。今天,我们对这种力量进行细致深刻的反省,从而全面认识它的价值所在,进而更准确地认识我们自身,当是不无意义的。儒家思想的代表者是以冷静的乐观精神和崇高的责任感作为其精神支柱(即人生观)而生存的,并且他们又以此凝成了独具特色的儒士人格。随后,这些精神产品又以一种积淀的文化形态出现,成为感染并最终塑就整个中华民族(尤其是知识分子)全部外在面貌和内在性  相似文献   

8.
儒学艺术精神与中国书法刘宗超儒家思想是中国封建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思想,它自上而下地灌输、渗透到社会意识形态的各个领域。中国书法作为一门历史悠久的民族艺术,也毫不例外地受到儒学艺术精神的重要影响。儒学艺术精神是中国书法创作和书法赏评的重要美学原则,从而...  相似文献   

9.
继承中国优秀文化传统 弘扬当代中国民族精神刘培华在中国近代史上.曾出现过三次全盘否定(以儒家思想为代表的)传统文化的大规模批判运动。第一次发生在五四前后的新文化运动中,知识界提出了“打倒孔家店”的口号,对传统文化进行了极其猛烈的批判;第二次发生在文革...  相似文献   

10.
儒家思想建立在一元论世界模式之中,将宇宙的时间与空间的各个部分视为一个有机系统,因而这个宇宙整体中的任何一部分出现无序的情况都将会影响到这个整体的状态,这就必然产生一种忧患意识。这种忧患意识推动着历史主体积极参与明道救世的历史进程。儒家的救世精神是入世的,又是超越的,是一种以神圣的生命反响为目标的内在超越,所以儒家的救世精神是我们民族文化的宝贵财富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历史上延续了几千年的儒家思想,以其独特的行为规范和思想内涵,与封建时代的其它思想,共同塑造了中华民族的性格。有优秀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我们要进行实事求是的评价和筛选,经过认真反思,采撷和扬弃,根据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需要,冶炼我们的民族性格,创造新的现代化的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12.
儒家思想在中国近代外交战略实施中的成与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儒家思想在中国近代外交战略实施中的成与败陈显泗(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历史系教授)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体思想。它的遭遇,或褒或贬,历来不断。当国家和民族面临着不幸或灾难时,有人会起而攻之“此乃孔家店之过”;在欣逢发展或兴旺时,差不多又众口一词:托...  相似文献   

13.
以弘扬传统文化、塑造现代文明为主题,通过对文化精神、文化智慧和道德精华三个层次的分析,着重论述应如何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儒家思想进行挖掘和萃取,塑造出既代表民族秉性和独卓精神又体现时代特征和现实要求的现代先进文化之“魂”这一现实而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4.
我们认为,生生不已、自强有为、尚义崇公、包容存异、关怀济世等五大精神是儒家思想的基本精神;这五大精神是我们当今弘扬儒家思想的基本内容;此五大精神对于当今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一、青海高原精神的涵义青海高原精神顾名思义就是青海各族人民的精神。民族精神是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精髓和积淀,是内化于民族心理意识之中、深藏于民族文化和民族生活之中的灵魂。由于青海地处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自古以来是中华民族聚居的地区,各民族在这里世世代代创造了绚烂多彩的民族文化,这就为我们全面深刻认识青海高原精神提供了广阔的历史背景和丰富的史料依据。青海高原精神是一个涵义十分广阔的集合概念。从它的内涵来看.应艺括古代高原精神、近现代高原精神和当代高原精神等三大组成部分,且每个组成部分都有其丰富的内容…  相似文献   

16.
在我国古代思想文化中,“道”是个广泛使用的概念。从文与道的关系看,道就是文的思想内容。由于儒家思想在封建社会中占统治地位,道和儒家思想往往有着密切联系。但儒家思想不仅不能概括文的一切内容,还和文存在着尖锐的矛盾。这就形成古代文学发展中错综复杂的情形:有内容和形式的矛盾,有儒家思想和所谓“异端”思想的矛盾,有儒家思想和文辞采饰的矛盾,更有儒家思想和文学艺术的矛盾等等。本文只图通过对文与道的发展轮廓的清理,考察儒家思想在古代文学发展中所起的作用,所以,侧重于探讨古代儒家思想和文学艺术的矛盾统一问题,与向来论文与道者略异。  相似文献   

17.
以孔子和孟子为杰出代表的中国儒家思想中 ,包括着“仁者爱人”、“民贵君轻”的人本精神 ,“杀身成仁”、“舍生取义”的人生价值追求和人格理想 ,“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的处世哲学等 ,对于中华民族的思想境界、行为规范、民族精神都有着深厚的影响。挖掘并发现其积极的思想因子 ,汲取其精神养份 ,将给我们以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陈远宁 《船山学刊》1994,(2):161-173
自西汉以后,一部中国古代思想史,就它的基本内容和基本特征来说,是一部以儒家思想为主体,儒释道三家既相互对立,又相互融会的历史。因此,研究中国古代思想史便不能只孤立地研究儒家思想,还要同时研究佛道思想。否则,不能把握中国古代思想史的全貌,也无法了解儒家思想的发展。而由于与道家思想相比,佛教思想具有更丰富的理论内容和更精致的思辨结构,对封建社会中后期儒家思想的发展影响更大,所以,对佛教思想的研究,特别是对佛儒两家思想既相互汲取又相互排斥关系的研究,便显得更为重要了。  相似文献   

19.
论民族精神的可说与不可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韩东屏 《河北学刊》2004,24(6):20-23
民族精神的话题有可说与不可说之分。一般民族精神是可说的 ,特定民族精神是否可说则不能一概而论。特定民族精神有实然层面的谈法与应然层面的谈法。在实然层面谈论特定民族精神既是不可证的 ,也是不利的。在应然层面谈论特定民族精神则没有以上问题和顾虑 ,既是可说的 ,也是有利的。所以 ,我们最好只在应然层面谈论特定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20.
韩国语“()”体现了儒家思想文化形态,具体表现为具有排他性,还有自谦意识、集团意识和表敬意识.由此可见,该词与中国传统儒家文化有着割不断的“情缘”,在本民族文化推动的外力和语言制约的内力作用下,始终不失民族本色,体现着韩民族的“团结、集体主义感强、彬彬有礼、勇于创新”的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