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金融企业文化建设——我国商业银行发展的新突破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融企业文化带给商业银行以有形和无形的、经济的和社会的双重效益,不仅仅是一种管理方法,而且是一种象征企业灵魂的价值导向,其核心是群体的"企业精神"。它包含物质、制度和精神文化三个层面。塑造我国商业银行的企业文化就是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树立体现行业特色的商业银行经营理念,并在实践中从教育培训、制度安排等方面加强我国金融企业文化的建设。  相似文献   

2.
民生公司的企业精神与现代企业文化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卢作孚作为解放前民族资本中最大的航运组织的创始人,其管理思想最集中地表现为一种企业精神———民生精神。这对我国现代企业文化建设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企业文化建设应以人为本促进管理的现代化;以文化为引导树立企业共同价值观;以激励机制倡导刚健自强、吃苦耐劳的企业精神;有民族的、时代的及鲜明的个性特色  相似文献   

3.
新时期高校图书馆工作者的整体素质包括政治思想素质、文化业务素质、身体心理素质三方面,培养和提高须从四方面着手:(一)学习贯彻党的十五大精神,加强学习邓小平理论;(二)增强领导的图书馆意识,树立人才观;(三)继续教育和人才培训;(四)稳定高校图书馆干部队伍,提高图书馆工作者的整体形象  相似文献   

4.
毛泽东诗词的文化精神包括四个方面:第一,早期诗词表现了三种精神,即豪迈的“雄气”、高尚的理想和大公无私的“孝”的精神;第二,描写战争内容的诗词主要表现了团结战斗、人定胜天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第三,新中国成立后诗词的主调是歌颂人民的无私奉献精神;第四,毛泽东诗词最博大的人文精神是不断进取的精神。  相似文献   

5.
高小平 《山西老年》2011,(11):62-62
晋中市委老干部局在自身建设中以“三个三”为标准,通过抓素质树形象,抓班子带队伍,确保工作扎实、深入、有效地开展。“三个三”即树立“三种意识”,坚持“三种作风”,发扬“三种精神”。“三种意识”,即进取意识,服务意识,大局意识;“三种作风”,即雷厉风行的作风,一丝不苟的作风,精益求精的作风;“三种精神”,即勇于担当的精神,敢干敢争的精神,乐于实干的精神。  相似文献   

6.
审美素养是人的综合素质的组成部分 ,属于文化范畴 ,是人的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因此 ,本着与时俱进的精神 ,为建设先进文化和“三个文明” ,提高审美素养是现代学校教育不可忽视的任务 ,其途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树立健康的审美观、培养审美能力、增强立美意识、发展形象思维。  相似文献   

7.
优秀的企业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生长点,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支撑力量。胜利油田在4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不仅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而且发展了与时俱进的“胜利文化”。胜利文化在观念形态、制度行为、物质形态三个层次上全面推进,为建设和谐油田提供了不竭动力源泉和坚实理念基础,促进了企业的改革发展稳定,树立了胜利油田良好的品牌形象。  相似文献   

8.
所谓文化精神,是指思想文化中带有普遍性、指导性和内在性的一些观念。在文化精神上,曹国藩迈出了由传统走向近代的蹒跚步履,开始了由古代文化精神向近代文化精神的转变,这种转变表现在五个方面:(一)不尚独尊,博取众长;(二)经世致用,务实变通;(三)理势并审,思御强敌;(四)师夷长技,谋求自强;(五)立足实践,重视人为。作者最后分析了曹国藩这种转变的原因和局限性。  相似文献   

9.
论大学校园体育文化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大学校园体育文化的理论探讨,认为大学校园体育文化的灵魂与核心是校园精神;其特点主要体现在传承性和独特性、时代性和动态性、健身性和娱乐性等方面;其组织结构主要是由精神、制度和物质等三个层面组成来实现教育、健身、促进、凝聚和调节等功能。论述了大学校园体育文化构建的基本途径为校园体育意识文化建设(体育价值观),体育组织管理制度建设,体育物质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0.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为了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企业必须大力发展自己的软实力企业文化。而延安精神是在特定环境下形成的一种精神,这种精神对于企业的发展有借鉴作用,企业通过学习延安精神,把树立服务的意识、团队的意识、奋斗的意识、创新的意识、创业的意识运用到企业文化之中,推动企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企业要实现有效的管理,创造良好的效益,必须树立品牌,提高竞争力.而品牌的建立需用良好的品质来打造,品质文化形成过程是长久的,复杂的,需要员工强烈的品质意识,乃至品质文化的形成.品质文化的形成需要在横向与纵向两个角度进行,在横向上,包括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的设计研究与开发、生产过程的控制以及营销服务三大环节的相互传递及支持。在纵向上,包括营销决策、组织指挥、工序控制三大质量层面。全体员工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形成共同的品质价值观,用充满文化魅力和人情味的管理来潜移默化地影响员工,通过追求完美产品品质来形成品质文化。  相似文献   

12.
文章提出从树立科学人才观、推进高等教育改革、构建高技能人才培养新机制、发挥政府在高技能人才培养中的主导作用、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加强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建设和发挥企业培养高技能人才的主体性等几个方面着手,建立和完善安徽崛起中的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3.
我国的文化安全与文化应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化安全是国家安全战略中一个重要方面,文化作为国家安全的一环倍受人们关注。在文化全球化浪潮的冲击下,我国文化安全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在我国文化融入世界文化的过程中,必须采取强有力措施来维护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让中国文化进一步走向世界,让世界进一步了解中国文化。  相似文献   

14.
中国应当发展企业集团。发现企业集团是新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需要,是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和优化资源配置的需要,也是实现国有经济发挥主导作用的前提条件。发展企业集团应解决以下问题:首先,要加快现代企业制度的建设,培养独立的市场主体。其次,必须进一步发展资本市场。再次,建立资本为纽带、以股权控制为主体的企业集团。应加强企业集团的组织与管理。应更加地采用M公司结构,作为我国现代企业集团的组织管理模式。要处理好集  相似文献   

15.
文化走出去战略,首先是文化内在质量和蕴含的提升,必须在既有民族传统的基础上体现出时代特征,产生出有值得走出去的优秀民族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其次是实现文化思想和文化产品的传播流转,必须找准能够促使文化走出去的渠道;再次,是要在科学认知和技术应用的基础上形成先进的文化管理制度,从而保证文化和文化产品在创新创造、传播流转过程中的成本最低、运行顺畅。  相似文献   

16.
中国企业诚信缺失与诚信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目前的企业诚信缺失,主要是由于现代社会转型、精神文明建设滞后、企业经营经验不足以及整个社会对企业不诚信的漠视容忍等原因所致。企业诚信的缺失,给我国造成了极大损失,不仅严重影响了企业自身的发展,也给我们的社会、国家和大众带来严重危害。中国要走出企业失信的泥沼,改变目前的局面,必须加强企业失信防范,强化失信的事前预防,提高企业失信成本,加大对失信的惩罚力度,只有这样,一种崭新的企业诚信才可望在不久的将来重新建立在中华大地。  相似文献   

17.
湖北文化建设事业取得较大成绩,但还存在波动性、不协调等问题,必须正视现状,明确和谐文化建设的目标。要充分发挥各地优势,加快县域经济、农村经济、旅游经济的发展,夯实和谐文化的物质基础;要充分发挥政府在构建和谐文化中的主导作用;要加快文化体制改革,大力发展文化产业。  相似文献   

18.
民营企业在发展中遇到的人力资源困境,是由家族式管理方式的制度障碍、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缺乏创新和品牌意识、企业文化氛围不浓等原因造成的。要走出民营企业人力资源困境,就必须改进家族式管理方式、完善企业的公司治理结构、树立创新和品牌意识、营造积极的企业文化氛围。  相似文献   

19.
中国铁建二十局集团公司是中国特大型施工企业,具有铁路工程总承包特级和公路工程、水利水电工程、市政公用工程施工总承包一级资质,以及桥梁、隧道等多项专业工程施工承包资质。其前身为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第十师,始建于1948年,参加过抗美援朝及解放战争,为新中国的解放和建设做出了卓越的贡献。集团公司秉承优秀的军队传统和铁道兵敢打硬仗的优良作风,弘扬“不畏艰险、勇攀高峰、领先行业、创誉中外”的企业精神,以市场需要为导向,以科技创新为依托,以人为本,锐意进取,努力打造现代企业形象。尤其在企业文化的创新理念、实施办法和实施效果等方面值得借鉴。我们对中铁二十局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周富书记围绕现代企业文化建设进行了访谈,并整理成文,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20.
重庆国有企业技术创新模式选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国有企业技术创新体系是使国有企业摆脱困中所面临的和需要加以解决的紧迫问题.文章研究了技术创新的重要性,分析了重庆市国有大中型企业技术创新现状及其存在的有代表性的问题,确立了重庆市国有大中型企业技术创新的"引进消化吸收 自主创新"战略模式选择.而重庆市政府应该做的首先是着眼于国家及重庆市的经济和国家安全战略,主导国家及重庆市战略产业及战略性产品的技术创新过程;其次是理顺与国有企业之间的关系,将政府的国有资产管理职能和一般的社会管理职能区分开来,正确、充分行使国家作为所有者的权利,引导非战略性国有企业的技术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