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发展政治学原理认为 ,处在现代化进程中的国家 ,其腐败程度较之传统和现代时期更为严重。我国新旧体制转型过程中滋生的腐败现象有其特殊性。腐败的实质是公共权力的异化。要有效地防止和反对腐败 ,关键在于建立一套权力制约机制。  相似文献   

2.
腐败是我国国家工作人员在行使行政权的过程中使行政权力异化的极端表现形式。行政权力异化及其危害以及对其在法律上的治理已成为当今世界各国面临的极具挑战的大课题。反行政权力异化的法律对策应为:1.监督行政权力行使的运行过程,建立制约监督机制;2.事先防范、事中制约、事后惩戒的法律措施;3.建立健全反行政权力异化的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3.
腐败是我国国家工作人员在行使行政权的过程中使行政权力异化的极端表现形式。行政权力异化及其危害以及对其在法律上的治理已成为当今世界各国面临的极具挑战的大课题。反行政权力异化的法律对策应为:1.监督行政权力行使的运行过程,建立制约监督机制;2.事先防范、事中制约、事后惩戒的法律措施;3.建立健全反行政权力异化的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4.
对权力进行了较为深刻的论述,提出了"权力的二重性"和"权力异化"的观点,认为"权力的二重性"是权力腐败的基础,"权力异化"是权力腐败的条件。  相似文献   

5.
腐败是国家工作人员在行使行政权的过程中使行政权力异化的极端表现形式.行政权力异化的滋生条件在于乘把持行政自由裁量权之机,在行使上的恣意、滥用公共权威及谋取公共资源私利,依据我国出台的<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构想出反行政权力异化的基本法律理念、加速完善反行政权力异化运行程序的规范化、建立健全监督体系等一系列法律制约机制.  相似文献   

6.
公共权力异化是公共权力主体运用公共权力谋取私人利益,从而背离了公共目的,其行为表现实质是腐败。公共权力异化是人类进入政治社会以来的一大病态,其危害令人担忧。为此,研究公共权力异化,结合我国现实探讨对策,这对于防止或遏制当前的腐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腐败的因素有许多 ,关键的一点在于权力异化。权力尤其是政府权力的变异产生腐败 ,要从权力的角度来抑制腐败的产生。  相似文献   

8.
政府权力异化是客观存在的现象。政府权力异化的结果是公共政策偏离公共行政的目标以及政府行政管理人员的腐败。政府权力异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政府与社会之间的利益冲突原因,也有制度的缺失、无效以及行政管理人员的道德原因。防范政府权力异化,重要的是避免利益冲突。为此,首先要加强民主制度建设,其次要规范政府行为,最后要提高政府行政管理人员的道德责任意识。  相似文献   

9.
随着中共中央反腐力度的加大,权力寻租呈现出新载体、新形式和宽领域的特点.从权力寻租的概念人手,即政府部门或个人以公共权力为筹码获取自身利益的非生产性活动,结合权力寻租异化引发的社会热点,如“神木房姐”“学术腐败”“教育腐败”,深刻剖析权力寻租异化的原因,如制度建设缺失、公共资源垄断、社会监督乏力和文化建设滞后等原因,期望为进一步深入研究预防、治理权力腐败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0.
公共权力的强制性使其具有扩张和被滥用的可能性,从而出现公共权力异化,并在社会生活中直接表现为权力腐败。社会转型时期,利益结构的调整是公共权力异化的经济根源,集权政治遗风的影响是公共权力异化的政治根源,法律制度和监督机制的缺位是公共权力异化的法制根源,政治伦理建设的滞后是公共权力异化的道德根源。有鉴于此,应通过建立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实现公共管理者的利益最大化;加快权力结构调整,完善权力运行机制;加快法制建设,实现依法行政;构建新的政治文化,加强政治伦理建设。  相似文献   

11.
公权力异化与腐败是权力滥用的两面,而遏制公权力异化和腐败也是人类历史的难题。近年来人们普遍地强调以教育、制度和监督并重的综合治理模式来解决固然重要,但是,从制度伦理视角来分析和遏制公权力异化与腐败问题则是更为清晰和有效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积极构建中国特色的国家廉政制度体系,这个国家廉政制度体系在监督和制约权力、预防和惩治腐败方面发挥了一定的作用,我国的腐败程度经历了一个从低到高再到有所降低的曲折发展过程。但总体来看,我国腐败的程度仍然处于居高不下的状态,反腐败的成效不容乐观。究其原因在于,我国目前的廉政制度体系还带有传统集权政治体制中廉政制度体系的色彩,政治体制改革的滞后限制了我国目前的国家廉政制度体系功效的发挥。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实现国家廉政制度体系的现代转型,完善横向的公民选举问责和纵向的分权制衡机制。应当成为我国下一阶段反腐败和权力监督的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13.
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社会就一直处于深刻的转型过程中。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引起了社会各个方面的深刻变化。这种体制转型的顺利进行 ,加速了我国现代化的进程 ,促进了我国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但不容否认 ,在转型过程中也出现了严重的腐败问题。腐败影响资源的有效配置、腐败的猖獗使经济制度劣变并使经济绩效恶化、腐败影响分配制度的公平和效率  相似文献   

14.
异化劳动理论和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在马克思主义体系中占有核心的地位。马克思从考察人的本质入手 ,以实现一个人人能够得到自由、平等、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为目标 ,站在无产阶级的立场上 ,阐述了异化劳动的涵义以及扬弃异化、达到人的全面发展的途径。这一理论对于中国这样一个正在进行现代化建设的社会主义国家 ,如何正确对待异化现象 ,努力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我国的腐败治理体系是在国家治理体系框架下,从治理的具体对象角度衍生出的一个次级系统概念,是我国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受到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进程的推动,也影响着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成效。因此,腐败治理体系要素的内涵结构必然在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过程中,从治理机制、治理主体、治理理念、治理手段以及治理的运行方式上实现进一步的转变与发展,才能有效实现腐败治理的功能和目的。同时,我国根本的社会主义制度、公民主体意识的发展、纪检监察机关反腐效能的提升以及反腐败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也在为我国腐败治理体系的完善与发展提供着强大的动力基础。  相似文献   

16.
腐败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历史性的难题,它正在或已经渗入各国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领域。腐败的根源,正如腐败的产生,是极其复杂的。以往我们在解释腐败的原因时,都归结为两方面,一是剥削阶级的影响,二是制度尚未完善。但是,随着反腐败斗争的深入开展和对腐败现象的深入研究,关于腐败成因的主要理论观点也越来越多,权力寻租、权力失监和现代化都会导致腐败,价值失范、道德约束乏力和强国家弱公民社会也会造成腐败,薪俸过低容易导致腐败在国际上已经成为共识,历史因素和外来因素可以诱发腐败,德治思想和清官崇拜意识导致腐败,腐败成本过低也是导致腐败的根源。  相似文献   

17.
晚清以降,国家内忧外患频发,社会激荡突变.社会处于严重脱序状态,贪污腐化趁机滋生蔓长.影响到吏治腐败的原因很多,其中皇权至上、专制独裁,缺乏严格的法律监督机制是吏治腐败的根源.此外奢靡之风盛行、俸禄制度与现实脱节、以及因捐纳制度泛滥都在清末的吏治腐败中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以史为鉴,对晚清吏治腐败产生的根源进行全面探讨,有助于我们深刻吸取历史教训,在全面进行现代化改革和建设中提高警惕,使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