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91 毫秒
1.
英汉两种语言中,词汇的文化内涵极为丰富,但由于英汉两种语言分别属于不同的语系,存在很大的差异.有很多词在两种语言中找不到相对应的词,有些词虽然可以在两种语言中找到相对应的词,但在语义与文化层面上有很大的不同.从语义学角度出发,就英汉词汇的概念意义和文化内涵方面存在的差异所造成的英汉词义的非对应关系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
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都是多民族、多文化的,在全球化背景下,人口流动日益频繁,不同文化群体之间的交往与合作增多,这导致双文化现象越来越普遍,即身上同时拥有两种文化特征的人越来越多,双文化个体如何处理母体文化和新获得的文化则涉及到两种文化身份的认同整合问题。心理学相关研究发现,双文化认同整合具有广泛性特征,它影响着个体在多文化背景当中的心理调适、文化框架转换、认知加工方式和认知复杂性,以及个体的创造性等,同时对群际关系也有重要影响。促进积极的双文化认同整合,在个体层面和群体层面均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英语和汉语各自丰富的文化内涵在这两种语言之间产生了诸多的文化差异,其中一个方面的差异表现在词汇层面上。文章通过对英汉两种语言的文化进行比较,分析了两种语言词的文化意义,并且针对词的文化意义的差异,提出了四种翻译方法,即:直译、替换、增益、意译。  相似文献   

4.
语言是传播文化的载体,文化是语言的土壤,两者密不可分。一个民族的文化特征必然反映在其语言的各个层面上,尤其是在词汇层面上。语言中某些特殊词汇除本身固有的意义外,还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不同民族由于文化背景不同,所指事物的词汇的内涵未必相同。文章从社会学、语义学的角度出发,通过对英汉两种语言中特殊词语的文化内涵的对比,揭示了中西文化间的一些差异。  相似文献   

5.
文化认同、文化自觉与和谐文化的构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对西方文化的认知经历了从器物层面到制度层面再到观念层面的转变,在面对西方文化的强烈冲击下中国面临着文化认同危机,解决这种文化认同危机的理论表现即为中国如何处理"古今中西"关系问题.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和中国发展的备受瞩目,中国逐渐走出文化危机开始真正意义的文化自觉,有了这种文化自觉才得以应对文明冲突,实现文明的对话,最终构建一种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的和谐文化.  相似文献   

6.
英汉词汇中"狗"所包含的文化差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英汉文化的差异,西方人与中国人对狗的态度迥然不同.文章通过对英语"狗"的词汇的研究,论述了"狗"在英汉两种文化间的差异以及在语言这一层面上的具体表现形式的不同.  相似文献   

7.
什么是民俗?不同国家、不同学者有不同看法。就中日民俗中的民族性差异进行分析,认为从生活层面看,民俗是一种生活相,从文化的层面看,民俗是一种文化模式;从哲学的层面看,民俗就是一个族群独特的、特有的、思想文化的起点和思考的原型。  相似文献   

8.
齐鲁文化在先秦时期,实际由齐、鲁两支不同特色的文化构成。周初,周王室对齐鲁分封动因、政策、封主及对土著政策的巨大差异,奠定了齐文化与鲁文化不同特色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基础。而正是这两支文化既特色不同又密切联系,既相互对立又相互交融的"杂交"优势,使齐鲁地区成为先秦时期的最高文化区,使齐鲁文化在中华文明早期发展中,发挥了核心和主干作用。  相似文献   

9.
动物与人类社会关系紧密。动物词汇是最早进入人类词汇系统的词类之一。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动物词汇逐渐具有了文化色彩,反映着不同民族的文化特征,表现为动物词汇文化内涵意义间的巨大差异。论文通过对英汉动物词汇进行对比研究,从概念意义和文化内涵意义两个宏观层面讨论动物词汇之间概念意义和文化内涵意义的关系,指出对动物词汇的理解需要建立在对不同文化认知的基础之上。对不同文化的相似性和差异性的认知,有助于避免不同文化间差异所引发的交际障碍,保证跨文化交际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0.
“文化的唯物主义”是美国的马克思主义文化哲学形态。它是沿着两种不同的思路建构起来的 :一种是借助于文化人类学的成果 ,在经济和日常生活层面上 ,建立经验的文化哲学 ;一种是汲取欧洲“批判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成果 ,在语言意义和意识形态层面上 ,建立批判的文化哲学。本文着重考察这两种思路在研究范式、马克思主义文化哲学传统和对马克思实践范畴的文化阐释上的不同观点 ,揭示美国马克思主义文化哲学的多元理论走向。  相似文献   

11.
英汉翻译中的思维与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英民族分属东、西两大不同文化体系,因此汉英两种语言的差异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语言层面问题,还涉及到两民族深层次的思维方式和审美意识.文章旨在从中西思维方式的差异入手,分析和探讨汉英语言在词语使用和句式结构安排等表达方式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12.
高、低语境文化交际差异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人类学家霍尔从文化的角度把语境分为高、低语境文化,高语境文化里的交际是高语境交际,而低语境文化里的交际是低语境交际,两种语境文化的交际存在着不同的特点和明显的差异。本文对两种语境文化交际的特点和差异进行了对比分析,并提出了对话式交际模式是解决其跨文化交际冲突的最有效的交际模式。  相似文献   

13.
中国传统文化几千年来一直延续一种崇德重义、重个人修养的伦理传统,西方文化则具有浓厚的崇科学、重客观的理性色彩,文章从修身、齐家、治国三个层面的比较分析,呈现出中西方文化精神--"德性"文化与"智性"文化在个体、群体乃至整个民族精神层面的显著差异.中西两大文化体系各具特色,互有优势,都对各自民族的历史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在当代,以一种开放的心态彼此相互交流,取长补短,将有助于各自文明与社会的更好发展.  相似文献   

14.
民国初年,随着中国社会结构的剧变和西方现代价值观念的涌入,儒学价值的主导性地位开始失落,近代儒学的发展陷入困境。面对这种困境,康有为试图推动儒学宗教化由理论走向实践,重建儒学价值体系。这最终发展为两种不同的结果:在政治意识形态层面,为专制制度提供理论依据的孔教,被为共和制度提供理论依据的民主与科学所取代;在民族文化认同层面,原来的主导性儒学价值观变成了一种文化符号,在寻求新的组织制度依托的努力中进行新的民族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5.
“文化的唯物主义”是美国的马克思主义文化哲学形态。它是沿着两种不同的思路建构起来的:一种是借助于文化人类学的成果,在经济和日常生活层面上,建立经验的文化哲学;一种是汲取欧洲“批判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成果,在语言意义和意识形态层面上,建立批判的文化哲学。本文着重考察这两种思路在研究范式、马克思主义文化哲学传统和对马克思实践范畴的文化阐释上的不同观点.揭示美国马克思主义文化哲学的多元理论走向。  相似文献   

16.
由于英汉两种语言所承栽的民族文化差异巨大,中国菜名在文化层面表现为较强的不可译性.这些文化差异有饮食文化方面的差异,也有非饮食文化方面的差异,在翻译实践中,对这些文化层面的处理大多可采用直接切入、同构处理与写实化方法处理.  相似文献   

17.
城市和乡村作为两种不同的地理区域,在发展融合的过程中存在着文化和心理方面的差异.城乡一体化的加快能促进城乡文化的交流和融合,但城乡居民长久的文化心理也塑造了城乡居民不同的人格、思想和情感,因而在价值体系与思维方式上也存在着极大的差异,这种差异必然会影响到城乡文化交流.城市与乡村是两种不同的文化,各自有着自身的文化进化,从文化进化中寻求一条城乡文化交流的最佳途径来实现城乡文化的融合.  相似文献   

18.
汉语和英语分属两种不同的语系,虽然有其作为人类交际工具的共性,但由于各自独特的地理环境、历史进程、文化传统等因素而具有显著的差异。这些差异往往构成我国学习者学习英语的障碍。为此从语言形式和语言表达的角度,对汉语和英语的字词、句子表达、语篇表达等层面进行了剖析,力图多方位地揭示出两种语言的差异。  相似文献   

19.
《南都学坛》2016,(4):111-112
中西方影视广告创意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这些差异存在的原因错综复杂、相互交织。深究其原因,不同的历史文化发展背景,造就了两种不同的哲学体系。中西方文化在宇宙哲学、人生哲学及价值观念等方面的不同观点,体现在影视广告领域内,从而使中西方影视广告作品产生了不同的创意表现。  相似文献   

20.
从英汉数词看中西数字文化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论是在人类文明的发展过程中还是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数词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许多数词在语言的发展过程中获得了十分丰富的语言意义和文化意义,本文从哲学、政治、宗教、语言、文化层面,通过英汉对比的方法,探讨了英汉两民族不同的数字文化观,并揭示了一些特殊数词的深层文化内涵,数词既是一种语言现象,又是一种文化现象,这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