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蒋维崧教授,字峻斋,1915年生于江苏省常州市。1938年毕业于中央大学中文系。1955年来山东大学中文系,任副教授、教授,曾兼任中文系副主任、文史哲研究所副所长。现任中国语言学会理事、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中国训诂学会学术委员、《汉语大词典》副主编、山东省语言学会副理事长、山东省书法协会副主席、《文史哲》编委。  相似文献   

2.
<正> 孟广来教授,1926年生于天津,1952年于山东大学中文系毕业留校任教。后为山东大学中文系教授,兼任中国老舍研究会副会长、中国话剧研究会理事、中国戏曲学会理事、中国戏剧家协会山东分会理事、山东省郭沫若研究会会长等职。盂先生学识渊博  相似文献   

3.
曹正义教授与汉语音韵学研究曹正义先生,山东安丘人,生于1938年。1959年毕业于山东大学中文系,留校任教至今。现为中文系教授,汉语史专业硕士生导师,山东省语言学会理事,中国音韵学研究会理事。多年来,首先生主攻素称“玄奥”的音韵学,兼及汉语史相关门类...  相似文献   

4.
<正> 董治安教授,江苏徐州人。1934年生,1956年毕业于山东大学中文系,留校工作至今。曾任山东大学助教、讲师、副教授、中文系主任兼古籍整理研究所副所长;现任山东大学教授、古籍整理研究所所长、校学术委员会委员、《文史哲》编委、山东省古典文学学会副理事长、山东省孔子研究会常务理事、山东省古籍整理规划小组成员兼办公室主任、全国高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委员。董先生治学严谨,学识渊博,功底  相似文献   

5.
苏宝荣教授所著《词义研究与辞书释义》一书商务印书馆2000年10月出版,是作者承担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汉语词义研究与语文辞书释义”的终期成果。该书注重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的有机结合,在汉语词汇理论研究与汉语辞书编纂理论研究上均有新的开拓,体现了近年来汉语词义学与词典学研究的新成果。一选题有明显针对性。当前语文辞书编纂颇多,却欠规范,词汇、词义理论研究亦嫌滞后。有人还主张词汇研究与词书编纂研究分离,尤难免影响对辞书编纂的理论指导。这些无疑是词义研究和辞书编纂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通过开展词汇理论研…  相似文献   

6.
<正> 孔范今教授,1942年生于古城曲阜,1967年毕业于山东大学中文系。现为山东大学中文系主任、教授,兼任山东省现代文学学会副会长、山东省当代文学学会常务理事等。孔教授学识渊博,著述甚丰。先后出版有《柳青创作论》(与人合作)、《悖论与选择》等专著,编注了《鲁迅选集·小说散文卷》,主编出版了大型丛书《中国现代文学补遗书系》(4卷14册,800余万字)。发表了一系列在全国学界产生广泛影响的论文。开设的课程除基础课外,还有《中国现当代文学思潮史论》、《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中国现代文学历史  相似文献   

7.
<正> 张可礼教授,山东荣成人,1935年生,1962年毕业于山东大学中文系,同年考取著名文学史专家陆侃如先生的研究生,1965年毕业留校任教至今。曾任中文系副主任、主任等职务。现任中文系教授、全国《文心雕龙》学会理事、全国《文选》研究会理事、全国李清照辛弃疾学会常务理事、山东省古典文学学会常务理事等职务。  相似文献   

8.
梁一儒教授,生于1936年,山东省淄博市人。1959年毕业于山东大学中文系。曾在内蒙古从事民族文学研究和高校教学多年。现为山东大学文学院文艺学专业博士生导师,山大威海分校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中文系教授。先后兼任内蒙古文艺理论研究会会长、全国马列文论研究...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词汇进行穷尽性考察,可以透彻地分析研究现代汉语修辞造词中的镶嵌造词,并将其分为镶数字类、镶同一字类及拼词类镶嵌造词三种类型。同时,在考察镶嵌造词的过程中对其存在及分布状况进行了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0.
杜书瀛先生     
杜书瀛(笔名田中木),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当代文艺理论家,山东省宁津县人,汉族。1938年7月19日出生于抗日干部家庭。1958年被保送入山东大学中文系学习。1964年大学毕业,并考取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现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著名美学家蔡仪教授的美学研究生,毕业后留所工作至今。 杜书瀛主要致力于文艺学特别是文艺美学的研究,兼及中国古典美学。主要著作有(以出版时间为序):《论李渔的戏剧美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2)、《论艺术典型》…  相似文献   

11.
以《红楼梦》为基本语料库,对比不同时代的其他文学作品中的相同范例,可以发现:修辞造词其实是一个漫长的动态演变过程。同常规词语比较起来,修辞造词有着不同寻常的表达效果,即在表达词的概念义的同时,还鲜明地传达出词的附加义——由修辞背景所带来的附加形象色彩、情感色彩等。从个性、偶发的修辞格到群体、常用的普遍修辞文本,最后到打破规则却又创造规则的新词语,对《红楼梦》修辞造词动态过程的解析可以有效揭示:汉语中的修辞造词,正是在这种长期的、历时的演变中将最初的个性化修辞效果,最终固化在静态的普遍词义(色彩义)中,从而呈现出奇崛美的。  相似文献   

12.
训诂学与现代词汇学在词汇词义研究方面的差异与互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端志 《文史哲》2003,(6):52-57
训诂学是我国古代学者从认知方面研究汉语语义的传统学科,词汇词义是其核心。词汇学是近百年来在西方语言学影响下形成的新学科,其研究中心也是词汇词义。但是,这两个学科产生的条件不同,哲学基础不同,研究汉语的历史阶段也不同。因此,对词汇词义的认识无论在理论体系上还是在研究方法上,都有很大差别。但是,由于研究的都是词汇词义,它们又有一定的内同性。差别和内同都反映了这两个学科的互补性,而互补性当中就包含了汉语词汇词义研究的原创性。其重点在于汉语语言单位、汉"字"的性质、汉语词汇的单位、结构和理据以及词汇系统等问题。  相似文献   

13.
本刊作者     
张立文1935年生。1984年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特批为教授。现任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孔子研究院院长、学术委员会主席,中国人民大学和合文化研究所所长,中国周易研究会副会长。主要从事中国哲学和中国文化研究。主要著作有:《中国哲学逻辑结构论》、《传统学  相似文献   

14.
著名美学家、文艺学家周来祥教授,山东省高青县人,1929年生,1953年毕业于山东大学中文系。周来祥教授现任山东大学美学研究所所长,校学术委员会委员,《文史哲》常务编委,中华全国美学学会理事,全国高校美学学会理事,山东省美学学会会长等职,文艺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导师。  相似文献   

15.
林杏光教授是一位饮誉海内外的汉语研究专家和著名的词典编纂家。他于1937年出生于广东省兴宁县一个偏僻山村。1959年广州中山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语言专门化毕业后,被分配到北京外国语学院汉语教研室任教,先后讲授《现代汉语》、《语法》、《词汇》、《写作》、《古典文选》、《现代文选》等课程。1971—1978年他参加了《汉英词典》(商务印书馆1978年出版)的编纂工作,担任汉语编辑组组长,参与汉语词条和汉语例证的选编以及修改汉语例证等工作,并审读了全书的汉语虚词解释。  相似文献   

16.
研究形象思维问题,如果不研究它的思维形式和逻辑规律,就不能算是把问题搞深搞透了。恰好在这个方面,朱丰顺同志的文章《形象思维逻辑论》(见本刊1981年第5期),把问题的研究引向了深入。现将我的一些不同看法也谈出来,以就正于学术界的同志们。  相似文献   

17.
也说仿词     
语言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 ,词汇作为语言中最敏感的成分 ,其新陈代谢、吐故纳新是不断发生的规律。仿拟造词不仅是现代汉语的一种修辞方法 ,同时也是汉语词汇系统完善自己的表达功能 ,提高自己表现力的有效途径。仿词的出现既是一种文化现象 ,又是一种语言现象 ,因此成为文化语言学研究者们关注的视点。  相似文献   

18.
<正> 山东大学中文系关德栋教授,北京人,满族。一九二○年生。毕业于北京大学。曾先后在北京佛教学院、兰州大学、福建师范学院、福州大学任教。一九五三年调山东大学,讲授“敦煌文学”、“明清文学”、“民间文学”、“中国曲艺史”和“梵文”等课程,并从事有关的研究工作。现任山东大学中文系民间文学教研室主任、中国民间文学研究会山东分会副主席、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理事等职。关德栋教授知识渊博,学术研究涉及领域广阔。他既重视学术理论研究和史料整理,又注意有关学科的相互影响、渗透和研究方法的不断更新,并能运用满文、藏文及外文的有关文献资料于中国戏曲、小说、曲艺、民间文学及民族语文等方面的研究,多有建树。他特别重视与人民群众密切相关的通俗文学的研究,早年就得到郭沫若、郑振铎、向达、王重民、赵景深等著名学者的赞许,近有“曲艺、民间文学理论家”之称(见《中国戏曲曲艺辞典》“关德栋”条)。一九五八年出版的《曲艺论集》颇为中外学  相似文献   

19.
《世说新语》(以下简称《世》)是南朝宋临川刘义庆撰,梁刘孝标注的一部小说集,在我国文学史上占有一定地位.另外,它产生的时代,在汉语史上正是由上古到中古的过渡阶段,其书又是比较接近口语的作品,在词汇与语法方面对上古汉语均有继承和发展,因而这部书是我们研究汉语发展变迁的珍贵材料,也是研究魏晋南北朝时期汉语特点的难得作品.本文试图以《世》中的复音词为基础,探索一下魏晋南北朝时期汉语复音词的特点.汉语复音词分为合成词、单纯词,其构成方式又分为复合、附加、重叠三大类.我们先谈一下合成词.先秦时期,汉语中占统治地位的是单音词,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复音词已有一定的数量,但合成词还是少数,汉代以后,合成词逐渐多了起来,其构成方式也逐渐完备.(一)复合式合成词先秦时期,复合式合成词的构词方式只具备两种:并列型和偏正型.虽然我们可以找到动宾型,但这种类型还处在萌芽阶段,到了两汉时期,动宾型有所发展,但所反映的事物的范围却不大,在《世》中.动宾型有所补充,同时又出现了主谓型和动补型,这  相似文献   

20.
谈"百足之虫,死而不僵"之辞书误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小华 《学术研究》2007,(5):158-158
关于成语“百足之虫,死而不僵”之“僵”,有的辞书注为“仆倒”(《汉语成语大词典》中华书局2002年版第34页);有的则释作“僵硬”(《汉语大字典》湖北、四川辞书出版社1992年版缩印本第94页)。究竟何解为确,我们先考察“僵”的词义演变过程再作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