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广西高校构建涉海学科专业群是对广西海洋产业群的提出所作出的必然反应,是对广西海洋产业群形成发展的主动适应,是海洋经济人才供需的统一.广西海洋产业群发展与涉海学科专业群构建契合发展,可以实现双赢,提升区域创新能力,有效推进区域经济与高等教育发展互动.要实现涉海学科专业群构建与海洋产业群发展的契合,应统筹规划,科学设置;合理布局,全面对接;抓住重点,积极构建;服务产业,合作共建;加大投入,保障建设.  相似文献   

2.
生产性服务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越来越大,成为区域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欠发达地区与东部发达地区相比人力资源丰富,劳动生产率低,服务业比重不高,没有区位优势,利用外商投资相对困难。欠发达地区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应积极探索以现有主导产业为基础形成区域产业集群,发展现代服务外包方式,基于产业动力机制,发挥产业群集成创新潜力。针对产业发展方式创新存在的困难,欠发达地区应建立健全产业创新的政策体系,处理好与本区域主导产业的关系,引导园区产业发展,建立区域创新网络,提高产业的市场化程度与劳动者的知识技能水平。  相似文献   

3.
世界经济发展表明,现代经济的成长过程一般都从主导部门开始,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抓好带头产业,山区经济作为区域经济也不例外。根据山区的地理环境、自然资源、产业结构、生产力水平以及人才、技术、资金、交通条件等等,选择适当的主导产业以及与之相关的产业群,对带动山区经济的发展具有战略意义。 山区经济长期受“以粮为纲”等纯农型经济政策的影响,一度造成林木过伐,水土流  相似文献   

4.
产业集群是一种世界性的经济现象.产业集群能产生区域竞争力,集群之所以能够产生较强的区域国际竞争力关键在于集群创新优势.本文从区域层面建立在集群创新优势基础上的区域创新网络入手,构建区域国际竞争力的产业群分析框架,在理论上探索一种培育和提升区域国际竞争力的新研究思路;在应用上寻求一条培育和提升区域国际竞争力的新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5.
在分析湖南城市群与产业群协同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借鉴国内外城市群规划建设理论与产业群协同发展理论,提出了城市群圈层结构体系并探讨了其与产业群的协同发展的内在关系,构建了湖南“3+5+6”绿色”城市群与四大“绿色”产业群协同区,建立了产业结构多目标动态随机优化模型.  相似文献   

6.
区域产业经济分析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试图从经济分析的角度创立新的研究思路─—区域产业经济分析论,把着眼点集中在区域产业经济活动问题上,即集中在一种非“微”非“宏”、亦“微”亦“宏”中介状态的经济活动与经济结构上,并相应地建立起新的理论分析体系,旨在对区域资源有效配量、区域主导产业群评选以及区域产业政策等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进行更深入的探究,为进一步探讨我国区域产业经济发展问题奠定新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通识教育既是大学的一种办学理念,也是一种人才培养模式.本文简述了西方通识教育理念与实践的历史演进,分析了影响我国大学通识教育的因素,概括了对通识教育的理解,提出了在我国大学中实施通识教育、强化文化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路径.  相似文献   

8.
大学与区域发展共生系统的建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宋宏  程雁雷  夏焰 《学术界》2008,(2):176-187
大学与区域经济发展关系是教育经济学、发展经济学和高等教育学等多学科所一直关注的学术命题,也是当下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型跃升为大众化之际有关大学改革的实践命题.从方法论考察,以往的研究大都是把既有的大学和区域经济状态作为给定的静态基础,就高等教育作为经济发展"要素"的效应、区域经济对高等教育的支持程度等视角展开的,缺乏从动态的、系统的相对关系模式及其效率和制度环境上的研究,因此需要在方法论上创新.而以共生理论的视域和范式来观察和研究大学与区域发展的关系,大学的生存发展取决于与区域发展共生程度和共生效率.我国的大学与区域发展共生系统的建构,需要从再造共生单元、创新共生模式、完善共生界面三个环节着力,尤其需要以具有系统性的战略思路和方案加以推动.  相似文献   

9.
周婷婷  仇学霞 《兰州学刊》2004,(2):85-86,79
产业群作为一种产业空间组织形式 ,其外部规模经济、范围经济、城市集聚效应等竞争优势已经引起学界的广泛关注。中国现有的产业群大多属于传统产业群 ,面对外部竞争 ,考察如何提升传统集群的创新能力 ,对保持其竞争优势及集群的持续发展 ,具有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首先界定传统产业群 ,并以温州柳市低压电器业集群为例 ,考察传统集群创新系统 ,以求对如何加速传统集群的创新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0.
开放大学:应对学习型社会需求的高等教育平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开放大学起源于国外,经过50多年的运行与发展,已成为许多国家高等教育的重要力量。在我国,创办开放大学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需要,同时也是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的重大历史任务。因此,研究和借鉴国外开放大学的办学经验,从中国区域发展不平衡的实际现状出发,重点建设省级区域开放大学,对推进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应对学习型社会的需求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物流业是一个朝阳产业,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对各层次物流人才需求的急速增长,我国物流教育得到了快速发展,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国绝大多数高等院校开始开设了物流管理和物流工程专业,目前教育部备案和批准设置物流本科专业的高等院校已达500所以上,为社会输出大量的各层次物流管理操作人才。根据三亚的区位特点和物流产业的现状,以琼州学院为例,对物流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2.
县域有其不同于其它区域的能够对经济发展起重要作用,甚至基础性作用的积极因素。在县域经济发展中,如何发挥优势、凸显特色,是地方政府需要深入研究,并在实践中认真把握的。胶南市立足独特的山海资源优势、靠近青岛的良好区位优势和长期以来形成的基础产业优势,科学制定并实施了以临港经济为重心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逐步培育起特色鲜明、支撑带动作用强的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特色现代农业等优势、强势产业,促进了全市经济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13.
郑宇  杜星梅 《学术探索》2014,(12):89-94
本文以云南省马关县苗族“踩花山”为例,在分析该节庆分布与产业格局、细分消费者市场的基础上,提出应当构建一种区域产业中心-过渡次中心-传统传承中心的,经济、社会与文化要素交相互补、有机连接的三重区域节庆产业结构,以解决目前我国民族节庆的开发普遍存在的模式化、同质化、功利化等不良趋向,及其衍生的资源运用不充分、功能分区不明确、内部无序竞争等结构性难题。  相似文献   

14.
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现状与对策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主要是根据目前高校体育教学的现状,提出高校体育改革的教学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模式、评价体系和体育教师知识结构更新的相关问题,旨在为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张春超 《阴山学刊》2011,25(1):72-74
采用文献资料、录像观察、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参照当前网坛职业运动员发球技术影像,通过分析无下摆引拍发球技术的基本技术动作原理,提出高校网球专业选项课发球教学中适合推广无下摆引拍发球技术。  相似文献   

16.
基于产业集群的区域创新体系构建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产业集群是区域竞争力的重要标志。通过要素之间和生产环节之间的整合建立以专业化分工网络为基础的产业集群,能强化地区经济增长核心能力。区域创新体系与产业集群存在着地域、结构、功能和目标等多项关联。建设区域创新体系的关键是促成产业集群形成和发展的制度条件。政府可以通过实施积极的集群创导,制定促进产业集群与区域创新体系相融合的发展政策,不断优化区域创新环境,提升区域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7.
区域文化产业发展的比较优势是指在区域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特定的区域和其他区域相比较在文化资源、产业基础、技术支撑、市场环境、以及政策等方面所表现出来的有利的条件、因素和活动过程。在区域文化产业发展的潜在比较优势转变为现实优势的机制中,文化产业资源的开发、技术创新和市场开发是最关键的环节。只有充分发挥各个环节和因素的比较优势,区域文化产业发展的综合比较优势才能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18.
一个地区的旅游业发展与该地的人文、地理、环境等有很大联系。近年来,随着长治旅游业的不断发展,上党神话作为长治地区特有的人文内涵与长治旅游业之间逐渐形成了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相互合作和相互依赖的共生关系。上党神话在长治旅游业的旅游景区方面赋予了神秘的色彩,在旅游产品方面丰富了本地旅游产品的内涵,在旅游需求方面扩展了长治旅游消费市场;同时,长治旅游业对上党神话的普及、发展及延伸也发挥了补充作用。  相似文献   

19.
本文认为切实提升独立学院大学生的就业能力,掌握择业技巧,努力培养以实践能力为核心大学生就业能力,已成为民办高校工作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20.
职教师资的培养是师范院校的一种新的培养模式。这种模式的构建就是在“双师型”教师保障下,引入职业资格标准,优化整合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以“三证”融通人才为培养目标。打造新型的师范培养模式,它不仅为师范院校提供了新的发展契机,更为学生提供了广泛的就业渠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