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谚语是蕴涵着丰富的民族文化的语言符号。谚语的英汉互译不仅涉及到语言的转换,还涉及到文化的转换。本质上看,翻译是一种以语言为载体的文化内涵转换为另一种文化形式的广义的文化翻译。归化和异化是文化翻译中的两个重要的概念和处理翻译中文化因素的具体策略。本文就这两策略进了分析和探索,以便促进不同文化间的交流。  相似文献   

2.
谚语是蕴涵着丰富的民族文化的语言符号。谚语的英汉互译不仅涉及到语言的转换,还涉及到文化的转换。本质上看,翻译是一种以语言为载体的文化内涵转换为另一种文化形式的广义的文化翻译。归化和异化是文化翻译中的两个重要的概念和处理翻译中文化因素的具体策略。本文就这两策略进了分析和探索,以便促进不同文化间的交流。  相似文献   

3.
关联翻译理论和英汉谚语跨文化翻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谚语蕴藏着丰富的民族文化,英汉谚语的成功翻译不仅涉及到语义的转换,还涉及到文化的转换。关联翻译理论强调"交际信息"的传达,为解决英汉谚语跨文化翻译提供了最佳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4.
英汉歇后语互译文化意蕴问题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汉歇后语承载着不同的文化特色和文化信息,互译中需要克服的语言和文化双重障碍尤为明显,如何在目的语中准确地译出源语的文化意蕴,是一个很值得探讨的问题。以英汉歇后语的互译为论题,借用"转换生成语法"这一语言学理论,探讨文化意蕴互译的技巧与方法。在分析源语深层结构的基础上,以译语的语言文化为归宿,首要译出歇后语的深层结构意义。  相似文献   

5.
成语是语言的精华,是文化的结晶,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英汉成语各自承载着不同的文化信息,体现不同的文化特色,这使得其在互译时易因不当的转换造成语用失误。本文从英汉成语的特点入手,分析了造成英汉成语互译中语用失误的原因并提出了一定的处理策略。  相似文献   

6.
成语是社会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英语和汉语这两种语言中都有着丰富的成语,因此,在英汉互译时, 对其文化内涵进行分析和研究是十分必要的。通过对比分析,可以找出这两种语言成语之间的跨文化共性和差异,从而采取一些行之有效的翻译方法,在英汉成语的互译过程中实现令人满意的语际转换  相似文献   

7.
在英汉互译的过程中 ,我们总要涉及两种语言的比较 ,而语言的比较总离不开文化的比较。本文旨在通过英汉基本颜色词的文化内涵的对比说明翻译中了解文化伴随意义的重要性和应采用的正确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8.
谚语是语言中的精品。英汉谚语极大地丰富了英汉两国的语言文化。本文试图对英汉两种语言在不同文化中的谚语进行对比,把谚语当作窥探文化的窗口,使学生更深入地领会两种语言的奥秘,帮助他们从新的角度了解两个民族文化的异同。本文试图借助语用学的观点,对英汉谚语的翻译方法作一些探索。  相似文献   

9.
英汉互译不仅是英汉两种语言之间的转换,从深层次上讲更是两种文化之间的交流和变通。在进行英汉互译的时候译者要具有双语文化意识,并参照功能派翻译理论,必要时要进行文化因素方面的调整,以便使译文能被目的语读者理解和接受,从而达到译文与原文的功能对等,使语际交流取得成功。  相似文献   

10.
英汉互译在现代中西方文化交流过程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而因为中西方文化在很多方面存在差异的原因使得两种语言拥有各自的文化特色,所以在英汉互译的内容上存在很多不同。因此语言翻译的成功与否将会直接影响到中西方社会的信息交流与传递。本文将通过对英汉互译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研究,比较中西方文化在价值观、思维方式、习俗以及宗教信仰等多方面的差异,从而找到合适的方法,尽量消除语言差异。  相似文献   

11.
浅析归化与异化在谚语翻译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谚语作为习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族语言文化的精髓,它包含着深刻的文化意蕴与民族内涵,因此,基于文化的背景采考察英汉谚语的翻译,将文化差异的考量融汇于英汉谚语互译之中,会给谚语翻译提供一个崭新的视角,而归化翻译法与异化翻译法正是针对翻译中文化异同因素的处理所提出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2.
汉、英文化之间存在空缺是很多译者苦苦思索的问题。后殖民杂合理论主张颠覆和反抗西方文化霸权,在译文中多保留原语的异质文化成分,这对粗俗语的翻译有切实的指导作用。粗俗语的翻译无论在语言文化上还是在翻译策略上,其杂合都是必然而必要的。《水浒传》赛译本和沙译本中粗俗语的翻译都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杂合。在全球化的今天,粗俗语的翻译应当根据其文化空缺程度的不同,在借助归化策略清除阅读障碍的基础上对原文进行更多的异化处理,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两种语言和文化的平等交流,保持文化差异性和混杂性的对立统一。  相似文献   

13.
谚语是用简单通俗的话语,通过类比的方式反映深刻的道理。谚语翻译传递源语谚语中的喻义和文化信息。There’s no smoke without fire与"无风不起浪"看似相同,但二者在概念意义和联想意义上都有所不同。为更有效地传递源语谚语所表达的联想意义,谚语翻译应采用以异化为主、以归化为辅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4.
功能对等视域中的新闻导语词汇英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功能对等视域中的新闻导语的词汇英译策略应该以归化策略为主,异化策略为辅:通过使用归化策略,可以将词汇译得更加符合英语的表达习惯;运用异化策略,可以保留汉语中的语言文化特点.二者有机结合,尽最大限度地达到奈达翻译观中的“最贴切最自然的对等”,从而促进信息的交流与传播.  相似文献   

15.
归化和异化是文学翻译中的两大基本翻译策略。制约译者对上述两种翻译策略进行选择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文化资本因素就是其中之一。为了促进文化资本在译文中的充分传递以及保持源语文化的独立性。译者毫无疑问会选择异化。异化策略在跨文化翻译中有积极意义,同时也具有局限性。为此,以Moss Roberts的《三国演义》英译本为例,探索异化策略在处理文化资本翻译时的优化手段。  相似文献   

16.
意象是文化记录的语言符号,具有丰富的寓意,是各民族文化的历史沉淀和结晶。当今全球化的文化语境中,文化意象的翻译和传递成为文化交流和传播的重要彰式。译者在文化意象的移植过程中,应以文化翻译观为指导,以异化策略为主,必要时适度变通,从而将汉文化意蕴深长的文化意象元素展现给译语的读者,将中国文化向世界传播。  相似文献   

17.
通过定性定量相结合的方法,经对《水浒传》赛译本的分析,发现汉英隐喻翻译无论在语言文化层面上还是翻译策略上,其杂合都是必然而必要的。隐喻翻译应尽量保留原文的文化意象,在归化基础上对原文进行更多的异化处理,以此促进文化的多元发展。  相似文献   

18.
语际翻译与文化翻译——兼论中国传统典籍翻译策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语际翻译不只是两种语言之间的转换,更是两种文化之间的交流。只有深谙的语和原语两种文化的译者,才能在译文中准确地表达出原语的文化意蕴。就中国传统典籍的对外翻译而言,只有交互使用异化和归化两种翻译方法,更多地保留中国文化的色彩,才能使世人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一个准确而全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19.
由于负载着特殊的民族文化内涵,中国文化负载词往往成为信息传递的障碍,也构成了翻译中的难点。在翻译文化负载词的过程中,力求实现文化等值已成为翻译界的更高标准,也是翻译文化负载词时归化和异化策略选择的依据。归化和异化策略各有侧重,它们不是互相矛盾,而是相辅相成的。灵活适当的归化和异化不仅能够很好地将源语中的文化信息传递到目的语中,而且更易于被读者接受。  相似文献   

20.
归化和异化这两种翻译文化立场,向来在翻译界引起激烈争论。翻译实质上是两个文化之间的转换,并非局限于符号学或者文字内部。普遍观点认为翻译过程中应更多的考虑把原语的文化,风俗和内涵传达给目的语读者。因此,在翻译过程中我们主张采用异化为主归化为辅的翻译策略。这可从三方面进行阐释:一是异化策略符合翻译标准中"信"的要求;二是翻译中采用异化手段能够更好地传达原语文化,满足译文读者了解原语国家的好奇心;三是翻译中采用异化手段可以丰富目的语语言的词汇和表达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