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新时期,由于部分汉语贬义词语增加了积极的理性意义,这使得附着其上的感情色彩义也随之褒义化。贬义词语褒义化的程度体现出明显的层次性:有偶一为之的,有相对固定使用的,也有已完成了贬义词语褒义化过程的。这些词语转化的动态过程包括其感情色彩的历时演变过程和在人群中的共时扩散过程,其转化机制在于褒义义素的显化,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与当下人们观念的变化、娱乐时代语言符号的意义不在场、使用该类语言形式的人群的特殊心理以及他源性文化的影响密不可分。汉语贬义词语褒义化过程中体现的层次性也决定了规范该类词语时的层次性。  相似文献   

2.
在汉语发展的历史过程中,有些词的词义同时或异时呈现出两种截然相反的感情色彩,非常特殊:有的具有互为反义的褒贬两义,如“徂”字,既有“死”义,又有“存”义。有的由褒义变为贬义,如“大放厥辞”,由“铺张辞藻,大展文才”义变为“夸夸其谈,大发议论”义;或由贬义变为褒义,如“客气”,由“行为虚矫,不是出自真诚”义变成“谦虚而有礼貌”义。还有的由褒义变为兼有贬义而后来又只用褒义,或者由贬义变为兼有褒义而后来又只用贬义。  相似文献   

3.
"X哥"是一个词语模,其语义可概括为媒体上有一定影响事件中的人或动物。该词语模在语法上是一个偏正结构,模槽"X"以名词和动词为主;语义上"X哥"以褒义为主,也有一些贬义的情况;语音上该结构主要是三音节词语。"X哥"词语模形成的原因有社会文化因素、心理因素和语言自身内部因素和认知上的突显作用。  相似文献   

4.
<文心雕龙·辨骚篇>历来是"龙学"研究的热点之一.该篇把楚辞与经书比较,认为有四同与四异.学术界一致认为四同应是褒义,而四异则有褒、贬二说,至今仍针锋相对.笔者认为,从四异本身、该篇篇旨和该书的理论体系去辨析,应为褒义.  相似文献   

5.
固有词语的时尚用法是语言发展变化中一种值得注意的现象。词语的色彩意义对词语的用法起一定的决定作用。"遭遇"一般用于贬义,近来,它的非贬义用法、褒义用法在报刊、书名中屡有出现。而"感冒""自我感觉良好"的时尚用法也突破了词语本身感情色彩的限制,既有贬义用法,也有褒义用法,即"褒贬同形"。  相似文献   

6.
在汉语发展的历史过程中,有些词的词义同时或异时呈现出两种截然相反的感情色彩,非常特殊: 有的具有互为反义的褒贬两义,如“徂”字,既有“死”义,又有“存”义。有的由褒义变为贬义,如“大放厥辞”,由“铺张辞藻,大展文才”义变为“夸夸其谈,大发议论”义;或由贬义变为褒义,如“客气”,由“行为虚矫,不是出自真诚”义变成“谦虚而有礼貌”义。还有的由褒义变为兼有贬义而后来又只用褒义,或者由贬义变为兼有褒义而后来又只用贬义。现对最后两种复杂变化情况,各举一例: 独立原是“不依靠他人而自立”义。《易·大过》:“君子以独立不惧。”后有“孤立无依”义。晋李密《陈情表》:“煢煢独立,形影相吊。”而《现代汉语词典》仅释为:国家或政权自主地存在;不依靠他人。横行原是“不循正道而行”义。《周礼·秋官·野庐氏》:“禁野之横行径逾者。”《注》:“皆为防奸也。”后有“纵横驰骋,所向无阻”义。《史记·季布传》:“上将军樊哙曰:‘臣愿得十万众,横行匈奴中。’”而  相似文献   

7.
“门庭若市”一语,出自《战国策·齐策一》:“群臣进谏,门庭若市”。在当时是个褒义词,大约是说民主空气浓,大家敢上门提意见罢。到了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说谁家“门庭若市”仍含褒义:群众有事常到领导家串串门,反映情况,谈心交心,是领导和群众打成一片的意思。 但是到了近年,“门庭若  相似文献   

8.
日化用品的说明语是典型的说明语体,它在语言方面有多使用短句、使用第二人称、在词语使用上求新求异、多用省略表达法以及大量使用褒义色彩强的词语等特点。  相似文献   

9.
尊重老百姓     
晓阳 《淮海文汇》2004,(1):48-48
“尊重”这个词儿,在我们这个国度里是很有分量的。尊而敬之,敬而重之,褒义十分鲜明。同“尊重”这个词相搭配最多的名词是什么呢?也是一个很有分量的词:领导。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以2000年阮智富、郭忠新主编的《现代汉语大词典》为语料库,通过对汉语"上/下"的空间隐喻归纳分析,指出"上"除了趋向于表示地位高的、品质好的,"下"除了趋向于表示地位低的、品质低的之外,还存在:(1)"上"含有贬义的意思,"下"含有褒义的意思;(2)上下还存在共为褒义的现象;(3)上、下还可以为中性词。文章提出光从语义方面解释隐喻是不够的,必须认识到语境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1.
"中华"探源     
通过纳西族象形文字"中"字与原始陶器上的刻划符号、甲骨文的"中"字对比研究,可以认为"中"字最早起源于新石器时代,是以"木矛"一类的东西投中物体之义;"华"为"粟花",与黄河中下游流域的远古居民主要以粟作农业为主有关;"粟花"为华,有大而美、光明之褒义。春秋时诸夏取"华"之美意,形容享有礼乐文明的诸夏人,"华"遂成为族称,与夏同义。"中华"称谓源于中国诸华,与中国同义,最早出现于西晋武帝初期。  相似文献   

12.
“真有你的”是一个表评价的情态构式,带有较为强烈的情绪色彩。该结构式来源于“你有N”,其产生是一个形式和意义整合的过程。作为一个情态构式,“真有你的”在话语中的分布相当灵活,但倾向居于话轮开头。该构式兼具两极情感义,总体上经历了由褒到贬的语义演变,目前以表褒义为主,它的形成丰富了现代汉语感叹句的来源。  相似文献   

13.
1930年代的国民党政府企图控制文学生产,以“合法”的形式建立起对作家的专制控制,这属于严格意义上的文学审查范围.国民党的审查制度,是正式审查的一个例子,是出版前审查和出版后审查的某种混合.1934年成立于上海的中央图书杂志审查委员会,似乎并没有改变1930年代中国文学场内部主要权力关系.与其它地区的审查和压制比起来,国民党文学审查在一定程度上尊重文学场的法则.  相似文献   

14.
虽然普通话认知称谓名词的研究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但是社会语言学历史上对它们的研究实属凤毛麟角。通过定量分析的研究方法对普通话中的认知称谓名词做出分析,发现其特点是:总数量大,贬义类的数量大于褒义类的数量,能力、品性、职业技术等是其词义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15.
玛土撒拉和彭祖是西方和中国最具长寿意味的两个文化符号。玛土撒拉在西方文化中既有中性,也有贬义和褒义色彩,而彭祖在华夏文明中尽管发生了从道教先驱到儒家先贤的转移,却始终保持受人尊崇的地位。二者境遇差异之根源在于中西文明传承和发展的方式之异:西方以斗争和解构推动文明的发展;中国偏好以承袭与扩展延续文明的血脉。  相似文献   

16.
李春碧 《山西老年》2013,(10):51-51
不负众望:没辜负大家的期望,褒义。 不孚众望:孚,使信服。未符合大家的期望,贬义。  相似文献   

17.
国庆节     
子言 《社区》2013,(27):F0003-F0003
上世纪60~70年代初.在全国中等以上城市。似乎每年国庆节都要举行庆祝游行活动。许多机关、企事业单位都是国庆庆典游行的主力军.而人人参与使节日的气氛更有感染力。家住在城市中的人,“十一”这天的主要活动就是观看国庆大游行.一大早游行队伍经过的马路两旁就会聚满人群。  相似文献   

18.
蒙古语言研究在韩国只是到了50年代才开始以现代语言学方法来进行。至今,韩国的蒙古语言研究尚属乏善可陈,主要是由各种环境条件的原因所致,如缺乏普遍的兴趣和相关资料。尽管如此,在蒙古学研究上,韩国人还是表现出很大的兴趣。而现在,我们似乎又在向蒙古语言研究回归了。本文将对韩国的蒙古语研究进行全面的考查。虽然现代意义上的蒙古语言研究在韩国是从本世纪50年代开始的,但韩国和蒙古的联系却有很长的历史。这方面的史料现存有所谓《蒙学三书》(Monghaksamsǒ),其中两本书为蒙语会话课本《蒙语老乞大》(mongǒnogǒldae)和《…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五六十年代弗洛伊德主义在美国有广泛的市场,心理分析似乎成了美国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对自白派诗人来说,精神分析是他们非常乐意借助的分析自我的方法,有时他们甚至在按精神分析的模式写作。  相似文献   

20.
非范畴化指在某种条件下范畴成员逐渐失去范畴中典型特征的过程。网络流行语"×哥"是一种典型的非范畴化现象,其非范畴化包括三个方面:结构的非范畴化、语体的非范畴化和语义的非范畴化。"×哥"族词语中,其结构出现多样化、搭配不稳定等特征。从情感意义来看,原有的亲属称谓中的褒义、尊敬之意已经弱化,出现褒义、贬义和中性意义。"×哥"其亲属属性特征已经脱落,而且其年长的特性也不稳定,而且随着"×哥"意义的丰富,其语义的男性特征也有脱落的迹象,可以指女性,也可以指物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