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江珊  陈诗 《决策与信息》2011,(2):187-188
本文选取经济增长率、通货膨胀差异、利率差异、外汇储备四个因素作为人民币汇率影响因素,通过构建VAR模型分析其他4个因素对人民币汇率的影响。通过实证得到:以上5个因素之间存在协整关系;通货膨胀率和利率对汇率的影响较大并且持续时间长;经济增长率对汇率存在两个方向相反的影响。国家外汇储备对汇率的影响非常有限,仅在短期内有影响。  相似文献   

2.
相对购买力平价与人民币均衡汇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阳 《管理评论》2004,16(6):28-33,15
本文简单回顾了购买力平价理论及其实证研究的发展,并用单位根检验和协整检验两种方法对人民币汇率进行了相对购买力平价检验,结果证明人民币与美元之间的相对购买力平价是成立的。在此基础上按照相对购买力平价均衡汇率模型计算了人民币均衡汇率,结论为用这种方法求解均衡汇率是根本不可取的。  相似文献   

3.
本文依据协整理论和误差修正模型,测定了人民币汇率与美债收益率之间的长期均衡关系和短期波动效应。研究发现,人民币汇率升值对美债收益率有较显著的负面影响,从长期来看,人民币汇率升值1%,会带动美债收益率下降1.872%;从短期来看人民币汇率升值1%,会使得美债收益率下降1.638%;当美债收益率偏离其长期均衡时,经济的内在运行机制会以0.163的速度调整美债收益率向长期均衡靠近。  相似文献   

4.
本文利用1994-2013年全国制造业的利润总额和人民币的实际汇率数据,综合采用一系列时间序列的处理方法,包括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和格兰杰因果检验,系统考察了人民币汇率波动与我国制造业企业经营绩效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人民币汇率波动会对我国制造业的经营绩效产生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5.
为了量化人民币汇率和累计FDI对我国出口的影响,笔者运用计量模型分析方法,采用LM检验和协整检验进行实证研究。结果发现:累计FDI增长和汇率的变动都对我国出口有所影响,但作用形式大不相同。累计FDI每增长10%,可带动出口增长1.02%,FDI的变动对出口的变动影响不大;汇率每增长1%,出口减少4.27%,也就是说人民币升值会带动出口的增长,而且汇率的变动对出口的变动有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汇率被认为是影响对外贸易重要的宏观变量.本文采用协整分析方法探讨人民币汇率改革以来的实际有效汇率变动对江西省机电产品进出口的影响.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汇率与机电产品进出口贸易额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但对进口的影响作用更大;马歇尔·勒纳条件成立,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波动对机电产品进出口贸易的影响存在J曲线效应.  相似文献   

7.
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后的股价和汇率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协整检定、向量误差修正模型和VEC格兰杰因果检定,使用2005年7月22日~2007年4月27日的日交易数据,实证考察了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之后,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与我国国内股价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与上证综合指数间存在协整关系,达到了长期均衡;股票价格和汇率间存在着由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到上证综合指数单向的长期和短期因果关系,不存在由上证综合指数到人民币兑美元汇率长期的或者短期的因果关系,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是上证综合指数变化长期的和短期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8.
基于外商直接投资的期权特性,本文运用实物期权理论就汇率对外商直接投资之间的关系进行建模,理论上证明人民币汇率水平、汇率预期和汇率波动对中国吸收外商直接投资存在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运用中国的数据对模型得出的结论进行了实证分析,考虑到2005年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改革对汇率水平及汇率预期有很大影响,本文将样本分为汇改前和汇改后两段.分段样本的实证研究表明,2005年汇改前人民币汇率的预期一直是影响中国FDI的主要因素,但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及其波动性对FDI的影响不显著;2005年汇改后,人民币汇率预期对FDI的影响变得更大,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对FDI的影响变得显著,但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的波动性对中国FDI的影响仍不显著.基于此,本文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本文探讨在资本账户逐步开放条件下,影响资本跨境流动的主要因素。本文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2月香港银行同业人民币拆息利率和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以及香港人民币存量为分析数据,采用协整检验和格兰杰检验分析法,对香港人民币存量与人民币离岸在岸利差与汇差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RMB存量与离岸在岸利差间不存在长期协整关系,两岸即期汇差与人民币存量保持着长期均衡关系,但不存在相互引导机制。  相似文献   

10.
宋旺  钟正生 《管理科学》2003,16(6):26-30
首先阐述了贸易回滞产生的根源在于贸易市场结构的变化,然后对 1981年~2001 年我国净出口和汇率的时间序列数据分别进行增广迪基-富勒检验,检验结果表明两者都有单位根,即均为随机游走序列,这样净出口就可能存在回滞.再对净出口和汇率进行协整检验,检验结果表明这两个变量之间不存在协整,这进一步证实了两者之间确实不存在函数关系,由此得出我国存在贸易回滞的结论并据此提出人民币不应贬值等几项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引入结构性政策转变虚拟变量,构建了反映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效应的MDV-TARCH-M模型,分析了国内外差值变量和货币政策调控指标对汇率长期和短期变动的影响,得到如下结论:首先,历次改革中,只有中间价形成机制调整对促进汇率双向浮动产生显著效果;其次,人民币汇率浮动区间扩大是我国经济结构调整、技术进步速度放缓与国际经贸关联日趋紧密的交互效应的具体表现;第三,国内利率主要调节实体经济,对汇率的影响被阻断,但过高国际利差不利于人民币升值;最后,建立在贸易生产与货币政策之上的两组变量反馈机制通过宏观经济调控准则相互关联。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货币政策理论出发,构建以稳定国际资本流动与人民币汇率的“多目标”货币政策规则理论模型,并采用1998年1月至2019年11月的月度数据,建立开放经济下的TVP-SV-VAR模型,实证检验不同货币政策规则下货币供应冲击、利率冲击对国际资本流动与人民币汇率的时变与动态影响。结果表明:(1)不同时间阶段,货币政策冲击对国际资本流动和人民币汇率的影响存在较强的时变特征。(2)等间隔脉冲响应表明,货币政策冲击对国际资本流动的短期影响效应要高于中长期,而对人民币汇率的影响却存在一定滞后性和扩散性,且价格型规则更有利于熨平外部冲击对国际资本流动与人民币汇率的影响。(3)时点脉冲响应表明,利率冲击对国际资本流动和人民币汇率的影响弱于货币供应冲击,且利率冲击对国际资本流动的影响回到稳态均衡的速度更快。总体来看,在调节国际资本流动和稳定人民币汇率的效果上,价格型规则优于数量型规则,我国央行货币政策选择应逐步从数量型规则向价格型规则转变。  相似文献   

13.
金融市场存在结构突变现象是发生金融风险传染的关键所在,而风险传染又是投资组合研究中亟需解决的难点。本文以9种国际主要货币对美元汇率为研究对象,先构建隐马尔科夫模型来对汇率资产进行结构突变预测,并基于结构突变刻画的结果,构建动态R-Vine Copula模型来预测汇率资产的风险传染关系;最后,基于结构突变与风险传染的研究结果,筛选出适合的组合汇率资产,构建时变投资组合预测模型。实证结果表明:HMM模型能够有效地刻画出汇率资产中的结构突变;动态R-Vine Copula模型能够更加有效地刻画出汇率资产间的风险传染关系;基于结构突变与风险传染关系下的动态投资组合预测模型,具有降低投资组合风险与提升投资组合预测收益的优越性,能够为金融风险管理和投资组合研究提供模型参考。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中国投资者视角出发,运用汇改前后数据考察了对发达国家股票投资组合实施货币套保策略的绩效,包括选择性和大升水两个基于远期溢价原则的条件套保策略、以及不套保和完全套保两个基本策略。研究结果发现:自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以来,无论是从各国投资的单位风险收益指标、还是从投资组合的效率前沿分布来看,基于远期溢价原则的条件套保策略均显著优于不套保和完全套保策略。上述结果表明,在人民币持续升值背景下,随着即期外汇市场有效性的增强,应用远期溢价条件套保策略管理国际化投资的汇率风险是一种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解析人民币钉住美元制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1994年中国实行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外汇管理体制改革 ,建立了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确立了最终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下可兑换的目标。直到亚洲金融危机前 ,中国的汇率政策是以实际目标为导向的 (realtargetsapproach) ,汇率政策目标是促进出口和获得外汇 ,这种汇率制度在汇率安排上是浮动汇率制度。学术界认为 ,在亚洲金融危机期间和金融危机之后 ,人民币汇率制度从实际目标法转向名义锚钉住 (nominalanchorapproach) ,即 ,事实上的单一钉住美元制 ,这是人民币汇率制度的巨大转变。那么 ,在亚洲…  相似文献   

16.
冯玲  金延 《管理评论》2012,(2):45-52
随着海峡两岸"三通"的正式启动以及两岸金融监管谅解备忘录(MOU)的生效,两岸的经贸交流日趋紧密,因此人民币与新台币之间尽快实现双向直接兑换就显得更加迫切。本文采用直接定价和间接定价两种方法对人民币与新台币的汇率做出定价,直接定价法是根据购买力平价理论和货币模型,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得到两地汇率与我国大陆和台湾地区产出水平、货币供应量和利率的关系。而间接定价法是根据利率平价理论,通过对人民币兑美元的NDF汇率、远期汇率和即期汇率以及新台币兑美元的NDF汇率和即期汇率分别做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后,发现人民币与新台币各自的汇率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因此我们利用NDF汇率替代利率平价公式中的远期汇率,计算出人民币与新台币的即期汇率,通过比较发现:间接定价法更适合于人民币与新台币汇率的决定。  相似文献   

17.
A systems cointegration rank test is proposed that is applicable for vector autoregressive (VAR) processes with a structural shift at unknown time. The structural shift is modeled as a simple shift in the level of the process. It is proposed to estimate the break date first on the basis of a full unrestricted VAR model. Two alternative estimators are considered and their asymptotic properties are derived. In the next step the deterministic part of the process including the shift size is estimated and the series are adjusted by subtracting the estimated deterministic part. A Johansen type test for the cointegrating rank is applied to the adjusted series. The test statistic is shown to have a well‐known asymptotic null distribution that does not depend on the break date. The performance of the procedure in small samples is investigated by simulations.  相似文献   

18.
人民币汇率与股票市场波动溢出效应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BVGARCH-BEKK模型,结合LR似然比检验和Wald检验,实证研究人民币汇率与股票市场之间的波动溢出效应.采用1997年1月1日~2008年12月31日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和上证A股指数的日交易数据,并考虑到2005年7月21日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这一事件可能产生的结构性影响.划分为汇改前和汇改后两个子样本区间,深入分析人民币汇率与上证A股之间的波动溢出效应.实证结果表明,人民币汇率与股票市场之间存在波动溢出效应,且在汇改前和汇改后的表现不同;汇改前表现为显著的从汇率到股市收益率的波动溢出,汇改后主要表现为显著的从股市收益率到汇率变动率的波动溢出,汇改后汇率与股票市场之间的联系有所增强.针对实证结论,分析其背后的经济制度因素,并且得出一些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9.
本文采用深度门控循环单元(GRU)神经网络探讨三种汇率货币模型(弹性价格、前瞻性和实际利率差模型)的非线性协整关系。GRU技术在深度学习中具有智能记忆、自主学习和强逼近能力等优点。为此,本文运用该技术对6组典型浮动汇率制国别数据进行了非线性Johansen协整检验。结果表明,汇率与宏观经济基本面之间存在非线性协整关系,从而说明了货币模型在非线性条件下的有效性,以及先进的深度学习工具在检验经济理论中的优势。  相似文献   

20.
外汇储备通过传导机制对国内金融部门产生影响,研究外汇储备变化对金融稳定的影响是国家金融安全的重要内容。本文选取中国、巴西、俄罗斯、印度和南非五个"金砖国家"作为新兴市场国家的典型代表,采用Johansen协整检验和Bayesian向量自回归建模方法,实证研究外汇储备变化与金融脆弱性的关系。研究表明,不管从长期还是短期来看,外汇储备变化量增加会提高金融脆弱性指数,帮助国家应对短期经济波动,因此,增加外汇储备有助于国内金融部门稳定,抵御经济危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