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作文是一种私人化活动,它离不开学生自已对生活的体验、感悟和思考,是学生生命历程的记录。倡导体验式作文教学,改变传统应试作文教学忽视甚至遗忘学生体验的教学现状,让学生回归到生活,用全部的心智去感受、关注、欣赏、评价某一事件、人物、事物及思想,在生活体验中实现生命的自我关怀和生命的自我提升,真正实现学生的自主作文,说童真的话,写童趣的事,抒重心的情。  相似文献   

2.
杨秀福 《新天地》2011,(7):69-69
作文是为了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而我们教师往往情不自禁地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学生,指导时不是让他们表现自己的世界,而是极力牵引他们去表达成人的世界,用成人的语言来表达成人的思想感情。虽然主题深刻了,语言规范了,可是内容单调而雷同了,思维僵死而模式化了,情感虚假而造作了,再没有天真烂漫,能感染人,打动人的童真童趣了。  相似文献   

3.
作文,本应顺其自然,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悉心体味,用我手写我口,我手写我心。但在传统的作文教学中,最富有个性的作文变成虚假的、机械的应训练习。学生作文千人一面,缺乏童真童趣、真话真情。如何开掘学生的写作源泉,使学生作文言之有物,说真  相似文献   

4.
目前,农村小学作文难主要表现在有些学生无话可说.没有事写,于是有的学生就胡编一气,就是“造文”,有的东拼西凑,就是“凑文”,如此的作文,脱离生活,脱离实际。童年的生活本来就充满着七色阳光,儿时天真烂漫的情趣。是丰富多彩的童真、童趣,理应就是写作的源泉,作为小学教师应该积极地正面引导,使之尽快步人写作的正确轨道。  相似文献   

5.
师生关系是否融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作文的个性化发展。有些教师恪守"师道尊严"的信条,使学生在自己的高压和威严下生活和学习,学生当然有话不敢直说,有事不敢真写,致使作文中假话、套话连篇,从而失去了鲜明的个性,失去了童真童趣。  相似文献   

6.
立意是作者的“文心”,立意是作文的“灵魂”,立意是作者通过语言文字表达内心的意愿,是作者透过语言文字传达精神的需求。立意更是一种思想的外化,智慧的内证,价值的判断。传统作文教学中格外注重对学生立意的指导,强调立意要新、准、明。也就是要求学生习作中心要明确,思想要鲜明,立意要标新。不过,由于过于强调立意,学生受老师过多的思想束缚,导致他们失去了作文的自由,成了完成他人言说的习作工具。因此,这样的作文内容空洞,言之无物,语言成人化,缺乏童真童趣,没有真情实感,没有个人独特的精神体验。  相似文献   

7.
鼓励自由表达,这是课程标准对小学习作的要求。它的实施,让小学生的习作充满了童真、童趣,充满了孩子的灵性。正当我们庆幸作文教学"放飞思想,挣脱束缚,尽展个性"的时候,一次调查中的学生习作,却让我们目瞪口呆,哭笑不得。  相似文献   

8.
童趣、童心、童性和童语多方面地建构了李白的童真。童真的李白,在他的诗歌里创造了丰富多彩的童话世界。只有在解读了李白的童真以后才能真正走近李白  相似文献   

9.
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思维特点,决定了他们说话时字里行间充满了童真童趣,别具韵味。但书面表达能力弱,写话时会遇到许多障碍。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活用教材,挖掘教材之源,优化写化训练是一个好办法。近几年来,我在教学过程中做了一些尝试和探索:  相似文献   

10.
语文教育家黄光硕说:“学生的语文学得怎么样,作文可以作为衡量的重要尺度。”可见作文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占据很重要的地位,那么如何使作文教学更具成效呢?为此,笔者在作文教学中正努力做到还作文教学以生命本色,使得每一位学生都能最大限度地从中获得积极因素,从而促进他们更充分地发展。  相似文献   

11.
题材雷同、内容老套,脱离儿童现实生活,是目前小学生作文的一个通病。应该提倡让学生的作文回归他们真实的生活,让学生的作文写自己的生活,抒发真实感情;要引领学生观察生活,启发学生的想象力;老师要学会赏识学生幼稚的想法,肯定充满童真的语言。  相似文献   

12.
“生命化教育以成全所有的价值为导向,执守教育的真善美的崇高理想,使教育沐浴于人性的光辉之中,它关注生命的差异,努力去成全所有生命各不相同的发展目标。”从关注每个学生开始,从尊重每个学生开始……我陷入了思索,每个孩子留下的是什么样的童真时代呢?我们日常总在书本与教室  相似文献   

13.
作文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也是语文教师最头痛的一个问题。农村学生的作文往往缺乏新鲜真实的题材,作文中胡编乱造的甚多,生活中许多真实的素材没有被发掘出来。因此,我们在作文指导中,要为学生创造更多走进自然、走进生活的机会,让他们在玩中观察生活,体会生活,寻找生活的亮点。生活是文章的源泉,真情是文章的生命。对于作者来说,总是先有生活,再有作文;先有生命的体验,然后才能有感而发,有为而作。丰富的生活实践,  相似文献   

14.
教师辛辛苦苦的批改,学生却马马虎虎地把作文一翻了之。作文批改的事倍功半乃至徒劳无功严重影响了作文教学质量的提高,更不利于学生主体地位的确立。布卢姆曾在《教育评价》一书中指出,教育评价是在师生间形成一个反馈——矫正系统。作为评价手段的作文批改要增强实效性,必须及时帮助学生找到作文中的得与失,想方设法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他们认真严谨的写作态度和良好的修改能力,让每个人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这几年,我就如何增强作文批发实效性作了如下探索:  相似文献   

15.
如果说兴趣是作文的关键,评价是学生作文的助推器,可能长期以来我们更多地关注作文指导的“外作用”;而忽略了作文的另一个核心的问题,那就是我们和家长都忽略了对孩子的“心智”开发,忽视了他们诗性心灵的培植。德国诗人荷尔德林曾说,“人生充满了劳绩,但仍可以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由此可见,诗性心灵的培植,也是一个关系生命质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星期天的巨人》是一部充满童真童趣的作品,与传统意义上的儿童文学作品以塑造儿童形象为第一要义有所不同,这部作品中约拿丹叔叔的形象格外夺目。这个童心未泯的“大孩子头儿”无时无刻不在带领我们制造快乐。  相似文献   

17.
作文教学一直以来是语文教师颇为头痛的难题,关于作文评价的研究更是少之又少。为什么学生对作文不感兴趣?为什么学生的作文会千篇一律?为什么能神采飞扬地反映儿童童真的作文极为少见?究其原因,我觉得与我们教学中作文评价的导向不当有重要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每一个儿童就其天资来说,都是“诗人”,只要在教学方法上“打开创作的源泉”,就能使诗人的琴弦发出美妙的乐声。也就是说每个学生都有创作的天赋,学生写不出好的作文,是因为教师没有找到恰当的教学方法。于是,作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最大限度地激活学生的“诗人”潜能,使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异彩纷呈的作文世界中,创造性地体验、感受、想象与表达。  相似文献   

19.
2003年9月,我校率先进入课改,我主动请缨,投入到课改第一线,于是,我听到了天簌之声:没有浮华绮丽的词藻/没有极尽雕饰的描绘/宛若玻璃一样透明/在姹紫嫣红的世界里/透过童真和童趣于须臾间感动/童心/如花般绚烂/因为有你我的期待/所以生命得以绽放。“老师,我知道!”  相似文献   

20.
作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的独特魅力在于它向读者展示了一个丰富斑斓的多重世界.小说中不仅有天真童趣的童话王国,还有生动可亲的世俗生活,更有深刻玄妙的人生哲理.童真、俗世和哲理,构成《西游记》小说的三重境界.文章从童真、俗世、哲理这三个方面入手,深入解读了《西游记》的多重境界和文学魅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