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钟俊 《决策与信息》2011,(10):145-145
岩寨村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农民创业为动力:以生态平衡为“警戒线”,以科学规划为龙头;创先争优,成功打造产业、宜居、和谐、活力岩寨,被评为湖南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村。  相似文献   

2.
盛娅农 《决策导刊》2006,(12):25-26
重庆市新农村建设“千百工程”全面启动以来,石柱县紧紧围绕“小康农村、生态农村、和谐农村、文明农村”的新农村建设目标,找准农民的“盼点”和工作的“干点”,以实施“特色产业培育、基础设施完善、农民培训转移、公共服务共享、村治民主管理”五大工程为抓手,以“建设有规划、推进有示范、村村有指导、投入有保障”四项上作措施为保障,因地制宜地推进全县新农村建设,取得了新农村建设的初步成效。  相似文献   

3.
书屋     
《决策》2008,(12):70-70
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祖国大地上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积水成渊,蛟龙生焉”。新农村这只巨龙的腾飞,必须有资金这个源头活水作为保障。初步测算,到2020年,我国新农村建设在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医疗卫生、教育、文化、社会保障等六个方面的资金问题,也是我们工作的重点问题和亟待破解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4.
继2005年11月5日“2005‘一村一品’”国际研讨会在陕西杨凌召开后,2006年5月25日,全国发展“一村一品”经验交流会在江西南昌举行。农业部部长杜青林强调,在当前新的形势下,发展“一村一品”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战略举措,是各级农业部门建设新农村的重要抓手,也是把工作重心下沉到村、确保新农村建设取得实效的战略基点。  相似文献   

5.
早在2005年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中央就提出了我国总体上已经到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强调“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又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而且还提出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点。这是中央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的科学判断和战略决策。现在,各级党委、政府和相关部门,尤其是农村党委、政府和涉农部门已经行动起来,做调查、作规划、下措施、定政策,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出谋划策。我们坚信,一个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热潮,将在全国农村扎实兴起和有序推进。这是广大农民世世代代的期盼和最大的福祉。笔者认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功夫要下在“新”上。  相似文献   

6.
2005年10月11日闭幕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20字方针,为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破题。2005年11月12日在江西省召开的全国村庄整治工作会议上,建设部提出要树立为农民服务的思想,因地制宜、扎实稳步推进村庄整治工作。2005年12月29日,中央农村工作会议闭幕。会议指出,2006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一定要开好头、起好步。  相似文献   

7.
《决策导刊》2006,(11):I0007-I0007
近年来,荣昌县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为把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建成一项名符其实的“民心工程”,“富民工程”和新农村建设的示范工程,立足于农业综合开发的主要任务和荣昌的基本县情,提出了荣昌第六期(2005-2007年度)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头年开好局,三年创一流”的新目标,确立了结合新县情,实现新突破,服务新农村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8.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重大战略部署,既是中央统筹发展全局、遵循发展规律的科学把握,也是中央对新阶段“三农”工作发展思路的深化和升华,它与统筹城乡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市委、市政府提出了既快又好地推进全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并对主城区新农村建设提出了“要在全市走在前列,要在全国瞄准东部,要在近期赶超成都”的目标,我们深感使命光荣、任务艰巨。为此,我们必须以新农村建设统领全区“三农”工作全局,做到“四个必须”:必须把握新农村建设“五个新”的精髓实质,即产业发展要形成新格局,农民生活要实现新提高,乡风文明要倡导新风尚,乡村面貌要呈现新变化,乡村治理要健全新机制。必须明确我国“新三农”的基本定位,即要着力发展都市农业、建设和谐农村、造就新型农民;必须坚持新农村建设的地位要特别凸显,投入要大幅攀升、思路要全面创新、举措要坚强有力;必须使各方面的“三农”工作始终围绕新农村建设这个主旋律来展开、来推进、来深化。  相似文献   

9.
扶贫开发工作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对于贫困地区而言,脱贫是农村发展的首要任务。结合城口县情和扶贫工作体会,我认为,应采取“2+4”的扶贫开发模式,从硬件建设和软件培育人手,标本兼治,破解城口“三农”难题,为城口的新农村建设开好头,起好步。“2+4”的扶贫开发模式,即基建扶贫、产业扶贫+智力扶贫、教育扶贫、科技扶贫、救济扶贫的模式。  相似文献   

10.
永川市经过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征求意见,初步确立了以新农村建设为“三农”工作的统领,以市场为导向,以农业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提高农民收入和生活质量为核心,以示范村、推进村为带动,以“两建两改一培育”(建致富产业、建基础设施,改善人居环境、改革服务机制,培育新型农民)为重点的“445355”新农村建设的总体思路。  相似文献   

11.
《咨询与决策》2011,(5):20-21
林业在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具有重要地位。发展林业产业,建设现代林业,对加强生态建设、构建和谐社会,对解决“三农”问题,推进新农村建设,对推动湖北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都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希望全省各级党委、政府和林业部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实施生态立省战略,坚持走“产业兴林”之路,充分发挥林业产业促进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领导决策信息》2011,(21):23-23
为实现中央提出的新农村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20字方针,北京市从2006年开始实施新农村建设“折子工程”。日前.《2011年北京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折子工程》正式印发。从“坚持双轮驱动。全面推进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13.
随着中央“一号文件”的颁布,各地新农村建设正式拉开帷幕。2005年新科全国百强县的河北迁安市是目前全国涌出现的一个新农村建设的新典型。总结迁安市的新农村建设经验,最突出的亮点是该市创造出“四个一点”筹资模式,并构建了一套完善的新农村建设长效机制,比较成功地破解了钱从哪里来和机制怎么建的难题,很值得各地借鉴。  相似文献   

14.
自2003年以来,公安县农村信用社坚持从强化信贷风险管理入手,推行增量贷款集中管理,信贷资产质量不断提高,取得了“四赢”的效果。三年来,该社累放各类贷款10.7亿元。平均到期贷款回收率为99.2%。新增贷款不良率仅为O.8%;内部效益不断提升,2005年盈利321万元,比2002年增长3.6倍;员工收入不断增加,2003年至2005年员工人均年收入分别为1.4万元、2.1万元、2.5万元,呈逐年增长态势;社会效益不断提高,该社连续三年被中共公安县县委、县政府评为支农先进单位。在湖北省新农村建设资金普遍比较困难的情况下,公安县农村信用社为该县新农村建设输送了10多亿元资金,为推动湖北省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15.
决策资讯     
《决策与信息》2006,(4):70-73
财政支农蒂到实处;我国新农村投资建设重点;中国产业警惕“空心化”陷阱;全国审批助学贷款172亿元;因乱收费全国撤掉395名校长;大学学赞20年上涨25倍。  相似文献   

16.
《新世纪领导者》2007,(1):52-53
近年来,我们丁庄乡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咬定发展不放松,努力在财源建设、群众增收上下功夫,全乡经济保持了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2005年全乡实现财政收入124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640元。站在新起点、面对新任务,我们坚持“强乡富民,整体推进”的思路,以加快发展为主线,以农民增收为重点,以基层组织建设为保障,强化措施,狠抓落实,快速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步伐。力争到2015年,把全乡建设成为富裕、文明、和谐、民主的新农村。  相似文献   

17.
2005年是“十五”计划的最后一年,也是衔接“十一五”规划的关键之年,盘点南川市这一年的农村工作,不乏亮点闪烁。2005年南川市实现粮食播种面积98.75万亩,总产34.73万吨,现价农业总产值20.3亿元,农业增加值13.7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2915元。全市呈现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的良好局面,为开足马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周勇 《决策导刊》2006,(9):36-37
荣昌是重庆市畜牧大县、畜禽品种资源大县和中国重庆畜牧科技城所在地,畜牧业毫无疑义是支柱产业、优势产业,而畜牧业优势又在生猪产业,其在活跃城乡经济、增加农民收入、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等方面具有其它产业不可替代的优势和作用。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必须紧紧抓住这一优势产业不放,把其作为推进荣昌新农村建设各项工作的产业支撑,抓好抓实。  相似文献   

19.
万州区委、区府把“十一五”开局之年确定为“产业发展年”,并明确了产业发展的奋斗目标、指导思想、工作重点和发展举措。作为三峡库区的城市金融法人机构,必须认真落实好“产业发展年”要求,发挥地方银行优势,加大信贷支持力度,服务三峡库区经济建设,从而实现“库区经济发展我发展”的“双赢”目标。为此,我们就城市商业银行支持三峡库区产业发展提出六点对策。  相似文献   

20.
本文分析我国天然色素产业195家企业的市场结构、行为的现状及其变化趋势,总结产业布局到企业经营绩效,从而更清晰判断我国新农村建设进程中天然色素产业发展的规律和模式,以期为企业的发展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