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西部大开发的新形势下,榆林市的经济进入“跨越式”的发展阶段。但要使各行业协调发展,构建“和谐”榆林,如何增加农民收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实现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应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着重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党提出的新时期解决“三农”问题的全新战略。这一战略能否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因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离不开广大农村社会和谐的建设,而农村和谐社会建设的基础和前提正是“三农”问题的破解。从这个意义上讲,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就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性工程。因此,探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框架下如何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就具有重大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构建和谐农村权力格局是有效农村治理的关键环节。作为一种理论架构,善治理论打破了"国家-社会"两分法的传统思维,追求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有机耦合。以"善治"为分析框架和目标追求,从价值性、目的性、战略性三个维度厘清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和谐农村权力格局的内涵,可以为实现国家与农村社会之间的良性互动提供理念支撑和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4.
社会主义和谐农村社会生活方式的构建理论基础有“生产/生活互构论”、“物质/精神互作论”和“农村/村社本位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应该是在社会主义和谐农村社会生活方式构建理论指导下,协调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的自觉过程。  相似文献   

5.
和谐的"两委"模式,有利于加强和改进农村基层政治工作,有利于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的建设。由于"两委"关系涉及国家宪政层面的问题,涉及政党与国家、社会的关系问题,在目前情况下,国家不大可能对此做出重大调整,所以我们在探讨和谐"两委"的构建时,针对性较强的就是在现有的政治框架内,通过修改相关的法律、条例,制定有关实施细则,优化"两委"职权配置,健全村民自治运行机制,使其更具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6.
论生态文明村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本质是通过促进农村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生态文明的和谐发展,更好地探索加快解决“三农”问题的发展战略,实现社会主义社会的和谐发展。“和谐”在内涵上包括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自身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而创建生态文明村正是落实党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政策的重大探索,也是农村发展史上的重大创举,是建设社会主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农村中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7.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党和政府在新世纪制定的一项基本公共政策,它大大强化了新农村建设中的国家责任,它以让广大农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为价值取向,以扶农惠农强农、建设和谐新农村为奋斗目标。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决“三农”问题、缩小城乡差距、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社会和谐发展,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重大历史任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在新的社会历史背景和经济发展条件下,用系统思想和全新理念指导的一次农村综合变革和跨越式发展,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涉及面广,周期性长,任务艰巨。因此,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需要正确处理各种关系,以保证新农村建设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9.
本文阐述了重新提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背景及必然性,并分析了什么是“和谐”及“和谐”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并以“和谐”作为新农村建设的基本指导思想.用模型方法分析影响经济发展的因素,从X村存在的问题出发,把经济建设作为当务之急,重中之重来抓.利用优势资源,结合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和谐社会的目标,从生态旅游业、生态农业和生态建筑等方面来建设新农村.  相似文献   

10.
农村社区外部权力结构:演进与现代重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的农村外部权力结构的发展经历了“二元——一元——二元”阶段的演变,文章以农村社区外部权力结构为视角,以国家行政权力和农村社会权力为分析工具,探讨了我国农村权力结构的这一演变历程及其发展规律。在此基础上,文章提出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时代背景下,合理重塑农村社区权力结构的关键环节:政府治理理念和职能的转变,农民自治意识和自组织能力的提升,以及制度建设的完善和权力的制衡。  相似文献   

11.
文章主要围绕“和谐”进行论述,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和内在要求两个方面阐述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能够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任务和措施进一步细化落实,有助于构建一个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和谐社会.构建和谐新农村要准确把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特征,要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载体解决当前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不和谐因素,从而实现农村的和谐稳定,进而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12.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夯实和谐社会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农”问题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课题,中央针对此问题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并作为2006年经济工作的重点。本论文归纳了我国农村目前的整体现状,结合中央建设和谐社会的方略,论述了新农村建设对于社会和谐的意义,并论述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内容和要求。  相似文献   

13.
新农村的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涵和任务目标,大学生“村官”是新农村文化建设的生力军.有关部门应当将新农村文化建设纳入大学生“村官”的培训内容,大学生“村官”要在新农村文化建设中确立好自身定位和工作角色.  相似文献   

14.
农村劳动力转移是破解“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在不同国家及同一国家不同地区之间存在不同模式。文章以浙江省为研究对象,对农村劳动力转移模式进行了划分,分析了浙江省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特点,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伴随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不断发展,愈来愈多的大学生通过参加“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走入农村,服务农村,投身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伟大实践。本文在概述了“三下乡”活动十年发展历程的基础上,结合时代背景,从科技文化卫生方面,就活动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意义进行了深入分析,并进一步探讨新形势下大学生“三下乡”活动如何在新农村的建设中发挥更突出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论增加农民收入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现实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们党带领全国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构建社会主义和谐农村的一项重大战略举措。而增加农民收入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第一,能够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必要的经济基础;第二,能够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第三,能够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高素质的劳动力。  相似文献   

17.
试论建设新农村与推进城市化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三年来,中共中央制定出台了关于“三农”问题的三个一号文件,开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局面。特别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阐述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意义,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要求和重大方针政策。其中一些重大理论和政策问题需要研讨,为此,本刊组织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研究笔谈。张淑敏认为,十一五”时期是我国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我国农业和农村发展的一个重要机遇期,政府必须拿出更多的投入,采取更有效的政策和措施,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李长健、张锋认为新农村建设的关键是农村社会利益的协调问题,而利益的协调必须依托一定的社会组织。传统的村民自治组织的功能机制不能满足新农村建设的需要,必须建立村民自治组织功能发挥的利益机制,通过村民自治组织的参与机制、动力机制、整合机制和保障机制,来实现我国新农村建设中农村政治、经济、文化的和谐发展。刘展宏认为,“三农问题”存在的主要原因是“城乡二元结构”,要解决这一问题,要求国家在深化农村改革的同时,消除对城乡关系认识中的一些误区,强调城乡统筹发展,充分发挥城市对农村的带动作用和农村对城市的促进作用,实现城乡经济一体化。杨风认为,表面看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与推进城市化进程相互矛盾,但从深层来看,由于两者的宗旨和目的都是为解决中国长期以来积重难返的“三农问题”,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所以两者之间并行不悖。  相似文献   

18.
近三年来,中共中央制定出台了关于“三农”问题的三个一号文件,开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局面。特别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阐述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意义,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要求和重大方针政策。其中一些重大理论和政策问题需要研讨,为此,本刊组织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研究笔谈。张淑敏认为,十一五”时期是我国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我国农业和农村发展的一个重要机遇期,政府必须拿出更多的投入,采取更有效的政策和措施,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李长健、张锋认为新农村建设的关键是农村社会利益的协调问题,而利益的协调必须依托一定的社会组织。传统的村民自治组织的功能机制不能满足新农村建设的需要,必须建立村民自治组织功能发挥的利益机制,通过村民自治组织的参与机制、动力机制、整合机制和保障机制,来实现我国新农村建设中农村政治、经济、文化的和谐发展。刘展宏认为,“三农问题”存在的主要原因是“城乡二元结构”,要解决这一问题,要求国家在深化农村改革的同时,消除对城乡关系认识中的一些误区,强调城乡统筹发展,充分发挥城市对农村的带动作用和农村对城市的促进作用,实现城乡经济一体化。杨风认为,表面看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与推进城市化进程相互矛盾,但从深层来看,由于两者的宗旨和目的都是为解决中国长期以来积重难返的“三农问题”,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所以两者之间并行不悖。  相似文献   

19.
近三年来,中共中央制定出台了关于“三农”问题的三个一号文件,开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局面。特别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阐述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意义,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要求和重大方针政策。其中一些重大理论和政策问题需要研讨,为此,本刊组织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研究笔谈。张淑敏认为,十一五”时期是我国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我国农业和农村发展的一个重要机遇期,政府必须拿出更多的投入,采取更有效的政策和措施,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李长健、张锋认为新农村建设的关键是农村社会利益的协调问题,而利益的协调必须依托一定的社会组织。传统的村民自治组织的功能机制不能满足新农村建设的需要,必须建立村民自治组织功能发挥的利益机制,通过村民自治组织的参与机制、动力机制、整合机制和保障机制,来实现我国新农村建设中农村政治、经济、文化的和谐发展。刘展宏认为,“三农问题”存在的主要原因是“城乡二元结构”,要解决这一问题,要求国家在深化农村改革的同时,消除对城乡关系认识中的一些误区,强调城乡统筹发展,充分发挥城市对农村的带动作用和农村对城市的促进作用,实现城乡经济一体化。杨风认为,表面看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与推进城市化进程相互矛盾,但从深层来看,由于两者的宗旨和目的都是为解决中国长期以来积重难返的“三农问题”,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所以两者之间并行不悖。  相似文献   

20.
在日新月异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乡村留守儿童的科学文化水平和思想政治素养如何,直接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繁荣和新农村建设的生命进程。因此,大力加强乡村留守儿童的思想政治教育,努力提升其文化道德素养,对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