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宏观调控下的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博弈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政府至今仍然在资源配置中居于举足轻重的位置。放权让利和分灶吃饭财政的改革,使地方政府具有了与中央政府不同的效用函数。地方政府为了自己的发展目标和政绩需要,与当地企业形成利益集团,在宏观调控中与中央政府进行利益博弈。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关系应建立在法治的基础上,确定中央与地方事权的划分规则,规范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行为,构建中央与地方的新型关系,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确保宏观调控的有效实施。  相似文献   

2.
市场经济条件下,既保证中央权威的相对集中,又能扩大地方自主权,必须理顺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明确二者的职能范围,为此,要改革行政区域的划分,转变政府职能;要实现事权划分法制化;要加强中央的权威性,同时扩大地方的自主权,使二者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实现良性互动,以确保我国长期繁荣与稳定。  相似文献   

3.
我国金融领域的制度变迁中,中央与地方政府的行为选择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央政府在金融权力领域的选择性政策制定与动态调适,主要基于中央内部政策目标的冲突与平衡、金融分权的政治需求、金融事权中央主导性坚持的行为逻辑。地方政府对金融发展、金融监管的态度及行为选择亦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例如地方政府官员的个人因素,地方政治传统的影响,地方制度环境与改革舆论压力,地方政府谈判资本的多寡,地方政策选择的政治风险与试错风险权衡等。多重因素之下,中央与地方在金融领域的关系变得更为复杂,呈现出分权、合作、互补关系,以及地方的灵活性执行与中央的选择性控制的博弈状况。因此,法律规范之外,政府间行事规则、惯例和非正式协调活动组合应对央地金融权力关系调整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4.
科学界定中央与地方政府之间的事权范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政府职能转变不到位、财政理论更新不及时、分税制体制又仓促出台,目前我国中央与地方政府之间有些事务尚未明确界定,有些在文件上虽已明确但在执行中相互推诿,这种状况严重阻碍财政体制的进一步改革。本文主张以政府职能分工标准和公共物品层次性标准为理论依据,首先界定政府事务与非政府事务的范围,然后再明确中央与地方各自承办的事务和中央承办地方出资或地方承办中央出资的事务。论文还就实现这一构想的途径和措施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宏观调控体系,必须明确政府的职能范围和经济职责,合理划分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职责与权限,正确处理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在行使经济职能和宏观调控中的关系,这是一个具有十分重要意义的问题.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在关于中央的宏观调控和地方的经济调节关系问题上,不少经济管理人员甚至一些政府官员都存在一些模糊的认识:要么把地方政府对区域经济运行和发展所进行的调节等同于中央政府的宏观调控;要么把中  相似文献   

6.
中央与地方金融权力关系是金融制度建设中无法回避的理论和实践问题。从我国中央与地方金融权力关系的演变来看,地方政府金融权力呈现出的扩张态势、金融权力关系变迁中的政策主导性以及金融权力结构关系的失衡是其主要特征。这与金融发展的地方化趋势、中央与地方利益博弈、法律调整的"空缺"有紧密关联。优化中央与地方金融权力结构,应统筹协调中央与地方金融权力关系,实现中央统一监管下的差异化授权;平衡兼顾地方政府多重角色利益诉求,形成权责明确、权责相称的地方金融管理体制;健全完善立法,填补中央与地方金融权力关系的法律"空缺"。  相似文献   

7.
论强化省级地方学位委员会职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明确提出了我国高等教育实行中央、省级政府两级管理,以省级政府为主的管理体制,但在我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过程中,省级地方学位委员会的作用并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回顾省级学位委员会职能划分的历史与现状,分析了存在的主要问题,就强化省级学位委员会职能提出了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8.
在现代国家治理体系中,中央与地方关系是极其重要的结构框架。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中央对地方的分权化改革,中央与地方关系及其发展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产生了大量的学术成果。通过梳理近十年相关研究文献发现,研究涉及中央与地方关系的发展趋势、中央与地方关系存在的问题、中央与地方关系模式、中央与地方之间财权与事权合理界定以及中央与地方关系的运行机制构建等,基本涵盖了中央与地方关系的方方面面,但是,在中央与地方关系的研究上,新理论工具的引入仍是一个薄弱环节,从国家治理结构转型角度探讨中央与地方关系发展是一个需要加以开拓的创新空间。  相似文献   

9.
从分析我国地方政府制度创新的动因入手,着重从三个方面讨论了我国地方政府制度创新的路径,即地方政府应履行自己的产权职能,以制度创新促进产权的多元化,并通过产权保护,解决微观主体的动力激励问题;以制度化规范中央与地方的制度创新关系;退出市场职能领域,实现制度创新的范式转换。  相似文献   

10.
政府间关系主要是指中央和地方政府间事权的界定与划分,以及由事权划分而产生的财权划分、财政转移支付、财政管理体制等方面,而其中最主要的则是中央与地方政府间事权的界定和划分问题。众所周知,财政管理体制的改革与调整离不开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职能的划分,政府职能的有效行使和转变以及各级政府间的税收结构包括税制改革和调整都离不开政府间职能的界定,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的建立同样要依赖于政府间职能的科学界定。显然,政府间职能界定与划分是财税理论研究和财税管理中必须解决的核心问题,是政府间财权配置的科学依据,也是科学建立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前提条件,更是有效制定财政政策和预算管理体制的关键问题。在中央与地方政府的关系中,激励问题十分重要。在我国,中央政府为了管理全国事务而制定全国性法律、法规和政策,但中央政府缺乏执行自己政策的工具,执行工作则几乎全部依靠地方政府。在政策制定与执行相分离的体制下,从中央政府到基层政府漫长的执行控制与监督链条,可能使执行效率不断衰减。因此,必须有一套激励约束机制,督促地方政府执行中央政府的法律与政令。中央应该怎样对地方政府进行激励,使地方政府的效用达到Pareto最优,是众多经济学家一直关注的论题。基于政府间职能关系的重要性和复杂性,本文认为,有必要根据我国政府间财政体制结构的特点,用机制设计理论对政府间职能关系进行研究。200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莱昂尼德.赫维奇、埃里克.马斯金和罗杰.迈尔森等自上个世纪70年代以来在创立和发展"机制设计理论"方面作出了开创性贡献。该理论研究成果的现实意义在于,将高度复杂的社会经济问题之解决大为简化。因此,将机制设计理论引入政府间关系的研究是一个新的研究思路。作为公共政策的制定者,中央政府面对的是一个由各级地方政府组成的行政体系。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存在一种委托—代理关系,存在着非对称信息的博弈行为以及动态调整的关系。中央政府是委托人,将一部分权力下放给地方政府,由地方政府执行;地方政府是中央政府的代理人,比中央政府拥有更多的信息,两者的行为相互影响。所以政府间最优关系问题也是一个激励机制的设计问题,它关系到如何诱使地方政府揭示私人信息和在非对称信息的情况下如何设计最优职能关系。职能分配的核心是利益分配问题,也即各方主体能否达成协议的问题。博弈论和信息经济学从理论上为解决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以及地方各级政府之间多主体利益协调问题提供了技术可行性。近百年来,我国在现代公共财政建设过程中于划分政府间财政关系方面时常遇到难以破解的"困境"问题。不过,按照"机制设计理论"的基本原理,摆脱这种困境,从而实现可持续的财政分权体制目标是可能的。为此,南开大学张志超教授组织一些青年学人围绕这个问题发表书面见解,以期对我国政府间财政关系优化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以来,地方各级公共权力机关及其领导人发起实施的大量政府创新实践,成为当代中国政治改革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央—地方地关系与国家—社会关系的权力结构中,官僚制受双重制约,在横向与纵向的结构关系方面体现出控制、封闭与依附等特征。三者构成分析地方治理行为的一种分析框架。地方政府行为受到具备上述特征的制度激励,而在创新过程中有短期效益,但长远效益堪忧。  相似文献   

12.
在我国宪政的建设过程中,中央与民族自治地方关系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深入探讨和正确处理中央与民族自治地方和谐关系对我国的宪政建设、民族自治地方的快速发展尤为重要。本文从中央与民族自治地方和谐关系的内涵出发,通过对中央与民族自治地方权力和谐关系、党政和谐关系、民族和谐关系、组织和人事和谐关系、制度和谐关系以及行政和谐关系的研究,阐释中央与民族自治地方和谐关系内容。  相似文献   

13.
建国以来,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我国中央与地方的关系经历了多次调整,由建国初的中央高度集权,到20世纪50年代末70年代初的放权又收权,再到改革开放后的扩大地方自主权,中央与地方关系的调整在不同阶段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在社会转型期,必须进一步依法规范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实现纵向分权与横向分权、经济放权与政治放权有机结合,逐步实现中央政府向地方政府平等放权,健全完善中央与地方权力运行的监督制约机制。  相似文献   

14.
地方政府社会管理职能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地方政府公共管理职能的社会管理职能的探讨,提出地方政府机构改革是体制、管理和技术诸层面改革的统一,改革的突破口放在体制层面上,这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然而管理和技术层面的改革不到位,地方政府的机构改革难以成功。机构精简必须与职能转变相互支持才能产生高效益,以有益于当前地方政府机构改革。  相似文献   

15.
市场经济与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戚珩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间的关系原本属于国家结构形式问题。我国是一个中央集权的单一制国家,相对而言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比较简单,很长一段时间里,这一点几乎不构成中国政治的基本问题。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一文中虽然把中央与地方关系...  相似文献   

16.
1991年11月,世界银行亚洲地区问题考察团以《中国:改革政府间的财政关系》为题,对我国财政体制改革的状况进行了评估。报告着重分析了税收分享制试行中对于经济增长、资源配置和区域平衡的影响,并根据德、加、印、日等国在各级政府间财政安排的经验,提出了进一步理顺我国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的对策和建议。现摘要如下:  相似文献   

17.
政府职能的问题 ,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的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 ,政府的经济角色定位 :一是充当市场经济运行的调节与干预主体 ,二是充当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有力推动者。转型期我国政府经济角色有其特殊性 ,政府是市场缺陷的校正者、市场化的推动者和市场经济体制确立进程中的制度创新者。地方政府经济职能主要是 :制定和实施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规划和计划 ;创造良好的区域发展环境 ;保证地方性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建立和培育市场 ;实现充分就业 ;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 ;为经济发展提供相应的条件。地方政府在履行经济职能过程中 ,必须妥善处理好局部与全局、“管”与“放”、“统”与“松”三个方面的关系 ,加大政府机构改革的力度 ,建立高效廉洁的公务员队伍 ,推动政府法制化。  相似文献   

18.
政府间关系主要是指中央和地方政府间事权的界定与划分,以及由事权划分而产生的财权划分、财政转移支付、财政管理体制等方面,而其中最主要的则是中央与地方政府间事权的界定和划分问题。众所周知,财政管理体制的改革与调整离不开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职能的划分,政府职能的有效行使和转变以及各级政府间的税收结构包括税制改革和调整都离不开政府间职能的界定,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的建立同样要依赖于政府间职能的科学界定。显然,政府间职能界定与划分是财税理论研究和财税管理中必须解决的核心问题,是政府间财权配置的科学依据,也是科学建立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前提条件,更是有效制定财政政策和预算管理体制的关键问题。在中央与地方政府的关系中,激励问题十分重要。在我国,中央政府为了管理全国事务而制定全国性法律、法规和政策,但中央政府缺乏执行自己政策的工具,执行工作则几乎全部依靠地方政府。在政策制定与执行相分离的体制下,从中央政府到基层政府漫长的执行控制与监督链条,可能使执行效率不断衰减。因此,必须有一套激励约束机制,督促地方政府执行中央政府的法律与政令。中央应该怎样对地方政府进行激励,使地方政府的效用达到Pareto最优,是众多经济学家一直关注的论题。基于政府间职能关系的重要性和复杂性,本文认为,有必要根据我国政府间财政体制结构的特点,用机制设计理论对政府间职能关系进行研究。200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莱昂尼德.赫维奇、埃里克.马斯金和罗杰.迈尔森等自上个世纪70年代以来在创立和发展"机制设计理论"方面作出了开创性贡献。该理论研究成果的现实意义在于,将高度复杂的社会经济问题之解决大为简化。因此,将机制设计理论引入政府间关系的研究是一个新的研究思路。作为公共政策的制定者,中央政府面对的是一个由各级地方政府组成的行政体系。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存在一种委托—代理关系,存在着非对称信息的博弈行为以及动态调整的关系。中央政府是委托人,将一部分权力下放给地方政府,由地方政府执行;地方政府是中央政府的代理人,比中央政府拥有更多的信息,两者的行为相互影响。所以政府间最优关系问题也是一个激励机制的设计问题,它关系到如何诱使地方政府揭示私人信息和在非对称信息的情况下如何设计最优职能关系。职能分配的核心是利益分配问题,也即各方主体能否达成协议的问题。博弈论和信息经济学从理论上为解决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以及地方各级政府之间多主体利益协调问题提供了技术可行性。近百年来,我国在现代公共财政建设过程中于划分政府间财政关系方面时常遇到难以破解的"困境"问题。不过,按照"机制设计理论"的基本原理,摆脱这种困境,从而实现可持续的财政分权体制目标是可能的。为此,南开大学张志超教授组织一些青年学人围绕这个问题发表书面见解,以期对我国政府间财政关系优化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9.
中央与地方关系的实质是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政治利益和经济利益的分配关系。长期以来,我国中央与地方关系没有进入一种制度化、法制化的轨道,使中央与地方政府之间无法形成一种制度化、稳定化的利益均衡分配模式。因此必须革除中央与地方利益分配时缺乏民主、缺乏规范、缺乏地区公平等弊端,实现中央与地方利益分配的相对均衡,从而建立起新的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关系的体制框架。  相似文献   

20.
作者提出:实现中央与地方关系的现代化是进一步改革与完善中央与地方关系的目标与途径。首先,阐述了实现中央与地方关系现代化的含义与基本内容;接着,对实现中央与地方关系现代化的现实意义从四个方面进行了分析;然后探讨了我国实现中央与地方关系现代化的基本思路;最后又强调指出,实现中央与地方关系的现代化应从国情出发,逐步进行,不能从理想出发或照搬外国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