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罗丽艳 《学术研究》2005,1(2):49-54
对自然资源价值的正确认识是协调人与自然关系的基础,本文通过对劳动价值论的逻辑推 理,印证了如果自然资源是无偿的和共有的,那么劳动就是价值的唯一源泉这一正确结论。对这一结论进 一步深层追问可以发现,当自然资源是“无偿的”这一前提条件不复存在的时候,自然资源就与人类劳动 一样,也是价值的源泉,替代和补偿生产过程中两个基本要素———人类劳动与自然资源———的耗费所必须 投入的物质和能量是价值的本质属性,这就是代偿价值论的基本思想。  相似文献   

2.
从价值的涵义看价值理论的争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明 《江汉论坛》2004,(1):33-35
本文着重阐明经济学理论中价值应有的涵义,价值是对效用(使用价值)的抽象,反映的是商品的一种社会效用,而非个别效用;价值量的大小反映了社会财富的多少,两者成正比关系。进而分析价值的源泉,说明生产要素价值论、劳动价值论和知识价值论三者之间并不矛盾,劳动价值论和知识价值论本质上也是一种要素价值论,即劳动要素主体价值论和知识要素主体价值论,但最全面也是最有说服力的还是生产要素价值理论。理论界应当解放思想,承认和坚持生产要素价值论,同时对传统劳动价值论的理论缺陷作了一些说明。  相似文献   

3.
经济思想史上普遍认为亚当·斯密的价值理论是二元或多元的,一方面,他提出耗费的劳动决定价值的单要素价值论;另一方面,他又指出购买的劳动和三种收入决定价值,形成了多要素价值论。由此,到底是耗费的劳动还是购买的劳动决定价值便成为经济学家长期争论的一个焦点。基于在全面准确理解斯密的耗费劳动说与购买劳动说的基础上,并对经济思想史上有关经济学家的观点和误解进行评析,力求在广义价值论框架下,对斯密的耗费劳动和购买劳动在价值决定和价值度量中的不同作用做进一步讨论。研究发现:(1)从个量微观的角度看,耗费的劳动与购买的劳动之比等于部门综合生产力之比;(2)从总量宏观的角度看,总价值=耗费的劳动总量=购买的劳动总量;(3)总价值等于总劳动这一命题也仅仅是就价值尺度而言的,并不能以此证明价值是单纯由劳动创造的。  相似文献   

4.
杨圣明 《学术探索》2005,1(4):19-26
资本具有自然性和社会性、自然形态和社会形态的两重性。从自然性和自然形态来说,资本是一种有用物,是一种财富。价值的源泉是一元的,即劳动;财富的源泉是多元的。不仅劳动是财富的源泉,资本、自然资源等非劳动生产要素也是财富的源泉。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劳动产品是财富的主要形式,在一切财富的源泉中,最根本、最核心的是人的劳动能力、创造能力。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财富观的基本点。要在全社会树立正确的财富观,创造条件让创造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从资本的社会性来说,资本是一种社会关系;从资本的社会形态来说,资本是一定量的价值,或者说是一种能够使价值增值的价值,这种价值是劳动创造的。劳动是资本价值的唯一源泉,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基石。在当代,劳动的外延已经大大拓展,除了直接的生产劳动外,科技劳动、管理劳动和服务劳动成为新的重要劳动形态,不仅直接在企业就业的人员属于生产劳动者,那些直接或间接为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提供科研、服务的人员也成为生产劳动者,劳动者群体已经大大扩展了。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但并不是所有的劳动都创造价值,只有生产劳动才创造价值,而非生产劳动不创造价值。凡是直接参与社会经济活动而又生产商品的劳动都是生产劳动,否则便是非生产劳动。不创造价值的劳动不等于剥削劳动,更不等于无用劳动,只要是符合社会道德、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劳动,都是人类社会的有益劳动,如国防、外交、公共卫生等。社会主义条件下的资本与资本主义条件下的资本相比,既有共性的一面,又有自己新的特征。社会主义资本是能够带来“净增价值”的价值。私营企业主的收入中有一部分是无偿占有的剥削收入。我国今天的生产力水平决定了剥削仍将在一定程度上长期存在。  相似文献   

5.
在深化劳动价值论的研究和认识中 ,“价值源泉”问题 ,特别是对创造新价值的源泉的认识问题 ,是一个智者相见 ,各有其说 ,而又难成共识的理论焦点。但愿本文的探新见解 ,能对这一问题的讨论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和作用。一、“价值源泉”问题上理论与实践的关系是彼此不断接近的“两条渐进线”在深化对劳动和劳动价值论的研究和认识中 ,特别是在活劳动究竟是不是创造新价值和剩余价值的“唯一源泉” ,而其他要素是否也是创造新价值和剩余价值的源泉问题上 ,首先碰到的一个理论难题 ,就是如何认识“价值源泉”问题上理论与实践的关系 ,以及如何…  相似文献   

6.
劳动价值论是近年来理论界争论的热点问题之一。就如何深化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认识 ,理论界主要有以下观点 :体力劳动创造价值、物化劳动创造价值、活劳动 (包括科技劳动、管理劳动等 )创造价值。在如何发展劳动价值论问题上 ,有生产要素价值论、知识技术价值论、服务劳动价值论等观点  相似文献   

7.
国民财富与价值——论经济学的基础刘骏民张朝中财富观念和价值观念不但是经济学的基础,而且渗入到人们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对社会发展产生着巨大的影响。在我国,人们长期坚持着劳动价值论,认为一切财富都是劳动创造的,劳动是国民财富的唯一源泉。但是,当人们研究我...  相似文献   

8.
在商品经济中,商品的价值由什么创造,怎样实现,一直是经济学界争论的一个基本理论问题,不同流派的经济学家有其不同的理解与解释。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认为劳动价值的一元,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其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石。在本文,笔者赞同卫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的一元论,并对此作了简要浅析。  相似文献   

9.
劳动价值论所说的“劳动”与现代经济活动中的“劳动”有很大差别 ,这是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受到挑战的主要原因。劳动价值论中认为不创造价值的劳动 ,现在不仅成为创造价值的劳动 ,而且比过去认为的创造价值的物质生产劳动更加重要、更有意义、创造的价值更多。第三产业劳动、知识劳动、信息业劳动、管理劳动都是创造价值的源泉。  相似文献   

10.
学术界广为流行的观点认为,复杂劳动比简单劳动能在相同时间创造更高的价值,实际上是误解了马克思复杂劳动还原为简单劳动的思想.使其陷入"循环论证"的困境.复杂程度不同的劳动并不是创造价值的抽象劳动,而是生产力特别高的具体劳动;它不属于价值源泉的问题,而是属于劳动力价值的生产、再生产问题.与此同时,科技劳动也不是创造高价值的劳动,而是创造高使用价值的劳动,不能以科技劳动所创造的价值为依据来确定科技和管理人员获得报酬的多少.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劳动财富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认为使用价值或财富是劳动和生产资料共同创造的,这是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重大误解.其本来的观点是:价值和使用价值都是劳动一个要素创造的;劳动制造出来的生产资料不是财富的源泉;非劳动要素所有者能够参与分配,仅仅在于非劳动生产要素--价值资本、生产资料、社会资本是价值形成与使用价值创造的条件.劳动是财富唯一创造者的真理,是一切财富(有所有权的静态财富即财产)由全体劳动人民所占有的伦理性基础,或要求把资产者的利益限制在引致投资所必要的范围内.  相似文献   

12.
科学技术及其进步创造了巨大的社会财富 ,于是 ,有人就提出科技价值论、知识价值论 ,以代替劳动价值论 ,还有人把科学技术纳入活劳动的范畴 ,以说明科学技术是商品价值的源泉 ,从科学技术的存在形式、发挥作用的途径及其在价值创造中的作用三方面来审视科学技术的生产力性质并不能说明它就是商品价值的源泉。商品价值的源泉来自于创造科学技术的人的劳动。  相似文献   

13.
黄平 《兰州学刊》2003,(4):43-46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科学地揭示了人类的活劳动是创造新价值的惟一源泉 ,物化劳动只是借助于活劳动转移自身的价值 ,它本身不创造价值 ,增加价值量。科学技术是科学劳动的物化 ,属于物化劳动 ,不创造新价值 ,不是价值的源泉 ,但是现代科学技术在生产过程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科学工作者的劳动即科技劳动作为活劳动的一种特殊形态 ,不仅创造新价值 ,而且能创造巨大的价值。  相似文献   

14.
劳动创造价值是马克思主义科学大厦的基石。研究劳动价值理论,要坚持马克思唯物辩证法的抽象法,要坚持马克思创造价值财富的源泉只能是投入的活劳动(抽象劳动)的基本观点;要坚持马克思关于多种新活劳动因素不是创造价值的现实泉源但具有价值增值可能性的观点;要把握好劳动二重性学说。劳动的含义在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科技劳动体现了人类独具的创造力,管理劳动体现了人类独具的组织力,服务劳动已具有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劳动价值论新探方华劳动价值论的新命题价值作为经济学的一个基本范畴,它是对人们的社会必需、有效劳动作出的一种社会评价。劳动价值论是把这种社会评价标准归于人类社会劳动的价值论,其实质是把价值的源泉、本质、实体等都归于人类劳动。诚然,西方经济学的生产要素价...  相似文献   

16.
劳动价值论在"终极"意义上有其天然合理性,引入将来时态及潜劳动概念,可以解决科学技术和生产资料"创造"价值等等难题;商品价值不是单方面确定的先验的实体,而是不同主体之间交换劳动的关系,只存在于商品交换之中,可以用社会劳动量(有效劳动量)来评定或表现。要确立劳动表现为商品价值的科学提法,摈弃劳动"创造"价值的不科学说法,强调商品交换的本质是劳动交换,这样可扩展商品的范围,为交换而进行的劳动及其结果就都是商品,都可表现为商品价值,这样有关商品价值源泉、价值决定等等争论可迎刃而解。  相似文献   

17.
一、分配论是否一定以价值论为理论依据 ?从生产决定分配的关系来讲 ,产品的分配要以产品的生产为基础 ,价值的分配要以价值的生产为基础 ,剩余价值生产与剩余价值的分配也是密切相关的。但这里讨论价值论和分配论的关系 ,是指分配制度或分配方式与价值理论即价值源泉理论的关系而言。社会主义实行按劳分配 ,是否以劳动价值论即劳动是价值的源泉为依据 ?资本主义实行以按资分配为核心的按要素分配 ,是否必然要以资本价值论或要素价值论即资本和一切要素都创造价值为依据 ?我持否定的见解。社会主义实行按劳分配并不是以劳动价值论为依据。理…  相似文献   

18.
西方经济学把价值混同于使用价值,从货币出发去理解价值,把生产要素当作价值的源泉,形成了要素价值论。就价值的源泉而言,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是更科学和客观的。在西方经济学中,劳动和资本仅仅成了生产要素,这不仅消解了人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主体地位,而且也导致西方经济学内部对资本定义的莫衰一是。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避免了要素价值论的缺陷。  相似文献   

19.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创造财富的同时,也是创造价值的唯一源泉。社会化大生产的不断发展,劳动创造价值愈加体现在人的智力和劳动的组织程度上。价值分配与价值创造的关系是现代社会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矛盾决定的,生产关系直接制约价值分配关系。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生产力发展本身存在着否定价值分配与价值创造的背离现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现代科技进步,人的智能创造充分挖掘,价值分配将越来越真实地反映价值创造。  相似文献   

20.
劳动是价值的实体和源泉。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基石。由于时代的发展,劳动的内涵与外延都发生了变化。于是有人就认为劳动价值论已经过时,必须修正。为了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重新认识创造价值的劳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