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古代诗史上拥有“诗佛”称号的诗人并非王维一人,然而只有王维成为现代研究视野中唯一的”诗佛”.王维被令人视为“诗佛”不是出于“诗中之佛”的宗教膜拜心理,而是由于其“诗中有佛”的独特审美境界.现代学者对王维诗歌艺术的体认建立在明清诗论的基础之上.古今论者共同参与了王维“诗佛”说的建构,当今的王维“诗佛”说进一步确立了王维诗歌的美学意义和诗学地位.  相似文献   

2.
“朝廷左相笔,天下右丞诗”左相是王维的老弟王缙,代宗时的宰相。从这当时流传的两句话来看,王维的诗名确实是很大的,虽然这个“天下”得打上引号。王维之所以能取得这样高的诗名,原因虽颇为复杂,比如和王公们交游、善于写应制诗等(王维的应制诗前后期都有),  相似文献   

3.
《酬场比部员外暮宿琴堂朝跻书阁率尔见赠之作》作者考《全唐诗》卷四十二卢照邻有《酬杨比部员外暮宿琴堂朝跻书阁率尔见赠之作》一诗,题下注:“一作王维诗。”同书卷一百二十六王维名下有此诗。诗题“酬杨比部员外”作“酬比部杨员外”,诗之首句“闲檐拂尘看”作“旧简拂尘看”,结句“遥望在云端”作“遥望白云端”。收苑英华》卷三百一十四亦作王维诗。此诗确为王维作。《全唐诗》卷一百二十五王维还有《同比部杨员外十五夜有怀静者季卜诗,两诗中之比部杨员外当属同一人。据诗题,杨此时正任比部员外。此诗首朕云:“承明少休沐,建…  相似文献   

4.
王维是唐代著名山水诗人 ,他的诗歌受佛教禅宗的影响很显著 ,因此得到了“当代诗匠 ,又精禅理”① 的赞誉和“诗佛”的称号。王维在创作中不仅把宗教观念与感情化为诗的语言来表现 ,而且借鉴了禅宗的认识方法来丰富诗的表现手法 ,从而在诗歌艺术上开创了一个新局面。禅宗影响于王维的山水诗歌创作艺术 ,可分为三种类型 :以禅语入诗 ,以禅趣入诗 ,以禅法助诗。这三类形式 ,从中国传统的文学批评标准来看 ,具有不同的价值。“以禅语入诗”一般被排除在艺术性的诗歌传统之外 ;而后两者 ,尤其是“以禅法助诗”被认为取得了较高的艺术成就 ,甚至…  相似文献   

5.
王维是唐代一位多才多艺的作家。他诗、画、音乐三者兼长,山水诗更有独特的艺术成就。殷璠《河岳英灵集》中说:“维诗,嗣秀调雅,意新理惬,在泉成珠,着壁成繪。”苏轼在《东坡志林》中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最近在关于山水诗的对論中,也有不少人谈到王维的山水诗。虽然大家对  相似文献   

6.
王维“闲”“空”意趣的禅学再确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傅绍良 《文史哲》2002,1(3):98-102
追求“闲”、“空”之趣是中国传统自然诗的一般特征,陶渊明和王维是典范作家。但由于王维深受禅宗义理的影响,其“闲”、“空”之趣的生成方式较陶渊明还是有所不同。其一,在对自然和社会的审美观照方面,王维突玻了陶渊明“非A即B”的模式,形成了一种由“非A非B”到“即A即B”的模式。其二,在这种模式的引导下,王维诗歌也一改陶诗的“去俗”之趣,以“合俗”的姿态来对待自然和社会生活,进而表达一种“不言言”、“不物物”的真意。  相似文献   

7.
由于世界观、人生观的不同,“月”在杜甫、李白和王维的诗中所体现的艺术境界就表现出很大的差异。以王夫之的“情景论”为依据,杜甫、李白和王维月趣诗的意境当分别属于“景中情”、“情中景”和“情景妙合无垠”的审美范畴。  相似文献   

8.
王维隐居与其诗的关系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隐居”,是王维一生中一个特殊而重要的方面。说它重要,是因为隐居与王维的诗有着极紧密的联系;即他得以名世的优秀山水田园诗几乎全与隐居相关,甚至可以说“隐居”使王维成为唐代和我国文学史上著名的大诗人。隐居的时期与原因,都直接关系着对王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及诗史贡献的研究,而学术界对其隐居的研究却欠深入。因此,我们很有必要专题对王维的隐居与其诗创作进行一次认真细致的探讨,澄清是非,帮助人们重新正确认识和评价王维生平思想与诗歌成就,并重新确定王维及其诗在文学史上的形象和地位。以往,人们多认为王维于晚年隐居,其原因是受佛禅出世思想影响,羡慕山水田园隐居  相似文献   

9.
唐代的王维是诗人又是画家。他常融合画法作诗、融合诗法作画,所以苏东坡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味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确是王维作品的艺术特色。但我们不可把这两句话看煞,以为前句只能评他的诗,后句只能评他的画。其实,“好的诗不仅要‘诗中有画’,而这诗中的‘画’同时也应该是诗。”《终南山》就是一篇诗画兼美的佳作。  相似文献   

10.
《西江诗话》卷二载: “山色有无中”王维诗也,欧公《平山堂词》用此一句。东坡爱之,作《水调歌头》,乃云“认取醉翁语,山色有无中。”这是以诗句入词的显明例证之一。王维的《汉江临眺》全诗是:  相似文献   

11.
浅谈王维诗的用色方法张岩绘画离不开色彩,画家常常运用不同色彩的相互搭配,赋予色彩以自身的思想感情,直观地再现色彩;有些诗人也往往“以画法为诗法”,采用富有色彩美的语言,间接地再现色彩。王维历来被推崇为是善写山水诗的大家,在许多山水诗中,诗人都借助了含...  相似文献   

12.
王维诗歌与儒家文化精神赵海菱在灿若繁星的盛唐诗人中,王维是十分引人注目的一颗,他的诗,意境空灵,格调清新,宛若空谷足音,超凡脱俗。他平生皈心释门,其诗作常常流露出镜花水月的禅意,故其本人被推崇为“诗佛”。然而,诗人都是文化的产物,在儒、释、道合流的盛...  相似文献   

13.
唐代诗人李群玉的诗“多登山临水 ,怀人送归之制”。他的诗是以屈原宋玉的《楚辞》为宗 ,兼有陶诗与谢诗的风格 ,尤其“登山临水”的写景诗 ,展现出独特的艺术风格 ,成为盛唐诗佛王维之后山水诗派的一盏传灯。  相似文献   

14.
杨吉华 《中州学刊》2024,(1):143-151
在唐宋审美转型背景下,王维与苏轼诗词中对于佛禅“空”境书写的新变,从写作手法、审美意蕴和内在精神追求三个层面,折射出佛禅“空”境文化气质的唐宋变化。王维通过以画入诗方式形成的“空”境,自我与宇宙万象浑然天成,圆融无碍,蕴含着一种空灵蕴藉的灵动之美,充满对宇宙自然世界美的发现的一往情深,是王维诗歌禅意盎然的重要体现。苏轼采用以禅入诗方式形成的“空”境,则大多于世事沧桑的自我人生经历中,伴随着对宇宙人生空幻寂灭的持久体验,始终关注对自我个体生命的内在超越,从而使其诗词中的“空”境,在具有形而上意义的空幻寂灭之悲剧色彩的同时,也蕴含着性命自得的内在精神追求,具有较强的禅理意味。  相似文献   

15.
关于王维《使至塞上》诗中“属国”一词,各家选本异解纷呈。唐汝洵《唐诗解》、王友怀《王维诗选注》等都认为属国即“典属国”,因苏武曾任此职,指代人。袁行霈主编《历代名篇赏析集成》、陶文鹏《王维诗歌赏析》、霍松林《唐诗精选》等认为属国既可指地,又可指人,同时又言指人  相似文献   

16.
在以往的研究中,不少学者、专家认为,王维的山水田园诗创作于他的晚年厌倦了官场政治生活消极遁世隐居之时,因而将这类诗与佛禅紧密联系起来。说这些诗宣扬隐士生活和佛教禅宗;更有甚者,一厢情愿地把禅宗理论与王维的山水田园诗进行“对号入座”式分析评论。这些说法。高校有关教材甚至新近发行的《唐诗鉴赏词典》都予以沿袭,其影响之广泛值得我们给予足够的重视。其实,王维的大多数山水田园诗集中创作于他的青中年早期(三十岁前后),诗所反映的思想内容和艺术风格总体倾向及其主要受什么影响的问题很有必要重新研究。  相似文献   

17.
<正> 王维在《积雨辋川庄作》一诗中,把自己幽雅清淡的禅寂生活与辋川恬静优美的田园风光结合起来描写,创造了一个物我相惬、情景交融的意境。这首诗形象鲜明,兴味深远,表现了诗人隐居山林、脱离尘俗的闲情逸致,是王维田园诗的代表作。《王右丞诗集笺注》清赵殿成按:“吴江周篆之则谓,冠冕庄丽,无如嘉州《早朝》;澹雅幽寂,莫过右丞《积雨》。澹斋翁以二诗得廊庙山林之神髓,取以压卷,真足空古准今。”然而诗中“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两句诗的创作权究属何  相似文献   

18.
王维是中国山水田园诗的集大成者,悟禅和禅境是王维诗歌意境生成的基本途径和主要特色。“玄妙空灵、清淡悠远”的意境的生成是王维由精神宇宙到艺术宇宙的自我完善自我超越过程。  相似文献   

19.
“诗中有画”这是北宋苏轼对盛唐诗人王维诗歌艺术特色的总结和概括。王维究竟用什么手法写成“诗中有画”的效果,笔者试式王维山水田园诗里,运用光线、取景范围的变化和构图的精巧与趣味性这三个方面来探讨诗人的取景艺术。运用光线光线是表现物体立体感、空间感和色彩美所必须具备的重要条件。在光线照射上,景物  相似文献   

20.
王维《使至塞上》一诗,抒发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学术界有两种意见:一曰“爱国热忱”,一曰“自豪”感。陈贻焮先生在《山水诗人王维》一文主前说,(《唐诗论丛》第89页)他是指开元二十五年“河西节度使崔希逸自凉州南率众入吐蕃界二千余里”,“大破之,斩首二千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