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53年,中国科学家代表团出国考察,团长是著名物理学家钱三强。路上,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忽然风趣地吟出一联:“三强韩魏赵”。“三强”双关战国七雄中的三个强国。  相似文献   

2.
韩功应 《老友》2011,(6):47-47
清代戏曲理论家、诗人李调元,小时候聪明好学,才思敏捷。有一年端午节他回家,进厨房发现一锅粽子,刚要拿起来吃,却被他的三嫂拦住。三嫂深知五弟文思敏捷,就随口说了一句上联:“五月五日五弟厨房讨粽子。”她声称若对不出下联,就不能吃粽子。这上联连用3个“五”字,加之有个“讨”字含有贬意。  相似文献   

3.
孔府五奇     
孔府是我国现存最大的封建贵族府第。孔府有五奇。 奇联 孔府大门的对联是清代纪晓岚撰写,上联“与国咸休安富尊荣公府第”,下联“同天并老文章道德圣人家”,工整对称,意韵不凡。妙中之奇在于,纪氏写上联的“富”字时故意少了顶上的那“点”,写下联的“章”字时,又将下面的“早”一竖一直通到上面的“立”。他有意笔误的良苦用心是,借寓孔府的富贵没有“顶点”,圣人的文章学说“破日通天”。 奇碑 孔府二道门内东侧,有块其貌平平的碑石,上面镌着明太祖朱元璋对孔子五十五代孙孔克坚的当面戒谕。这碑  相似文献   

4.
清代著名画家郑板桥曾为他的书斋题联:“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上联主张以最简练的笔墨表现最丰富的内容,以少胜多。下联主张要创造与众不同的新格调。“删繁就简”、“领异标新”是艺术创作的规律,对我们写作也是很有借鉴意义的。中考作文要想“突出重围”,在立意上“领异标新”是首要一环。  相似文献   

5.
“老婆”,妻子也。何以称“老婆”?据说还有一段故事。相传很久以前,有个人叫麦爱新,他见其妻年老色衰,便产生了嫌弃老妻,欲纳新娇的念头,遂写了副上联放在案头:“荷败莲残,落叶归根成老藕。”其妻看后,提笔续写了下联:“禾黄稻熟,吹糠见米现新粮。”这下联中,以“禾稻”对“荷莲”、“新粮”对“老藕”,不仅对仗工整,比喻贴切,形象通俗新颖,而且“新粮”与“新娘”谐音。麦爱新读了,不禁拍案叫绝,深佩其妻才思敏捷,终于打消了弃原配娶新妻的念头。妻子见丈夫有悔改之意,乃挥笔写道:“老公十分公道。”麦爱新也随之续了下联:“老婆一片婆心…  相似文献   

6.
据传,苏州进士顾麟出任湖北巡抚时,恰巧遇见参加童子试的张居正,他见张居正乖巧伶俐,就有心试试他的文才,顾麟一字一顿地说出上联:"雏凤学飞,万里风云从此始;"联中把张居正比作学飞的小凤凰,非常贴切。只听小张居正不慌不忙地朗声诵出下联:"潜龙奋起,九天雷雨及时来。"  相似文献   

7.
泽川 《山西老年》2014,(5):42-42
传说明太祖朱元璋尚未称帝时,有一天,他来到一个戏班子的练艺场门前,见两扇大门上贴了一副奇怪的对联。这对联只有两个字,上联写了个“行”字,下联写了个“盛”字。  相似文献   

8.
一个字的社论 1968年4月,美国《明星晚报》上发表一篇题为“约翰逊认输”的社论,全篇只有一个字“妙”。它把该报及其所代表的阶层之态度鲜明表达出来,颇耐人寻味。 两个字的挽联 1931年,有人为“九·一八”遇难烈士写下了这样一副挽联:上联是“死”,下联是倒写的“生”。上下联只有两个字,寓意是,宁肯站着死,不愿倒着生,颂扬宁死不屈的高尚情操和英勇气概。  相似文献   

9.
课桌文化     
两分、一分、五十秒、三十秒、……十、九、八……千万,千万给我留着那位置。焦急的心促动着双腿急促运动,铃响之前,终于冲到了自修室。谢天谢地,那位置还在。真的有了留言……前几天,到自修室学习。不经意扫过桌面,发现桌上留着一张纸条,内容蛮有意思的:一位私塾先生路过铁匠铺门口时,吟了一句对联的上联:“书生读书,严冬酷暑读春秋。”铁匠听了,随口对出下联……。找来找去,我没找着铁匠对的下联。真扫兴。忽然,诗兴大发,我来对,好歹我也被同学称为“才女!”手里不停地转着笔,搔头托腮,灵感降临。挥笔留下自认为绝世佳句的下联:铁匠打铁,…  相似文献   

10.
1975年和1977年的三四月间,华罗庚教授曾两次率国家推优小分队来阳泉进行推广应用优选法的工作。当时我在阳泉市总工会任生产组长,兼任市推优小分队队长,有幸同华罗庚同志接触,亲自聆听他的教诲并跟随他到工厂、农村推广应用优选法,受益匪浅。1975年3月11日,我受市领导委托,前往山西省总工会,参加华老来晋推广应用优选法的首次培训。翌日,在湖滨会堂,第一次聆听了华老讲解的统筹法和优选法。他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恰当的比喻,深入浅出地讲解了0.618法、对分法、分数法等优选办法,使我基本学会了使用这些方法,为日后的推优工作奠定了基础。14日,华老又和我省著名劳动模范以及各地市小分队领队进行了座谈,会上,华老就优选法的推广谈了他的意见,接着,省领  相似文献   

11.
请进     
宋朝时,有一位好客的富翁,他在自己家的大门两边贴了一副对联。上联是3个字":话不老",下联也是3个字:"镜中人",横批还是3  相似文献   

12.
月到中秋分外明。古往今来,我国许多文人墨客中秋赏月,给我们留下了不少佳联,而今读来,令人赏心悦目。四川巫峡瑶台有一联:“月月月明,八月月明明分外;山山山秀,万山山秀秀非常。”此联不但描写每月特别是八月的月色,勾画每个山和千万个山的景致,而且“月”字和“山”字重叠出现五次、“明”字和“秀”字也重叠三次,用此叠字描写景观,工整自然,别具特色。相传粤东才子宋湘,中秋之夜,仰望明月,吟得一句上联:“天上月圆,人间月半,月月月圆逢月半。”抓住了月到十五便团圆的特点。但他冥思苦想,拟不出相媲美的下联,直到除夕晚上,想到明天是新年,触动灵感,才写出下联:“今夜年尾,明日年头,年年年尾接年头。”结构严谨,浅显明快,堪称佳对。  相似文献   

13.
王尔烈联话     
员淑芳 《可乐》2010,(3):63-63
传说宋朝时,苏东坡有一次在集市上闲逛,正巧有个渔翁在卖龟、鳖和螃蟹。渔翁很想见识见识这位学者的学识。等苏东坡走到面前,他微笑施礼,指着卖的东西说:“龟圆鳖扁蟹无头.三般有壳。”没想到,这个上联竞把苏东坡给难住了,而且一直没有对出下联.  相似文献   

14.
上联:二二三三四四五下联:六六七七八八九横批是:二四七三这是一副特殊的对联,它是由数字组成的,而且百一副隐字联,上联缺"一"、下联少"十",利用数字谐音连起来是"缺衣少食",而横批则是:"儿(2)死(4)妻(7)散(3)"。原来这户人家在利用数字对联向人们诉说社会的黑暗!  相似文献   

15.
对联小故事     
一、华罗庚的妙对据说上世纪初,在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它的嫡系安徽督军倪嗣冲有一个女儿名叫倪妙。倪妙读过书,也懂得古诗与对联。她要找一个才貌双全的夫婿,经过许多人的介绍,都不合心意。于是她出了个"妙人儿,倪家少女"的上联,声称"只要有人能对出下联,不论家世,均可作配偶。"这下子引得安庆及  相似文献   

16.
杭州西湖岳王庙有一副楹联云:“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人。”上联颂岳飞,下联斥秦桧。“铸佞人”。指栏内有铁铸的秦桧及其妻王氏。  相似文献   

17.
皓首红颜,精神矍铄。如果不是亲眼所见,真的难以相信眼前这位老人就是年逾九秩的钱伟长院士。早在上世纪60年代,他就被周恩来总理称为中国科学家中成就卓越的“三钱”之一(另两位是钱学森、钱三强)。今天,这位世界上目前在位的最年长的大学校长,虽年事已高,但他仍然头脑清晰、思维活跃,精神仍处于相当年轻的状态。  相似文献   

18.
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端午节,又称端阳节。现采撷一些与端午(端阳)有关的佳联妙对,与读者共赏。明太祖朱元璋擅长对联,一年端午节,他赐宴群臣,席间出一上联,联云:"端门北,午门南,朝廷赐宴于端午。"上联中的"端门北"中的"端"和"午门南"中的"午"合在一起,恰巧为"朝廷赐宴于端午"中的"端午",要续下联有一定难度。此时,群臣中的沈应思索片刻,对道:"春榜先,秋榜后,科场取士在春秋。"明代时,春榜,也叫甲榜,甲榜取进士;秋榜,亦称乙榜,乙榜取举人。下联以春秋两榜对上联端午两门,同时"春"、"秋"合成"春秋",与上联"端"、"午"合  相似文献   

19.
对于“大雪满弓刀”句之我见李文有华罗庚在世时,以一个数学家的求实精神,对唐朝卢纶的一首《塞下曲》“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提出质疑,华老认为雪夜不会有雁飞。后来有人引证唐诗说在我国西北高原地带,唐朝时雪雁可以并存,因为“胡天...  相似文献   

20.
巧改对联     
从前有个老进士,他的儿子也中了进士。于是他好得意,准备第二天大宴宾客,进行庆祝,并亲自撰写了一副对联,贴于大门外。上联是"父进士,子进士,父子进士",下联为"婆夫人,媳夫人,婆媳夫人"。由于这老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