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某些语言成分比其他成分更基本、更自然、更常见,在“标记理论”中被称为是无标记的;而其他成分被称为是有标记的。名词临时作为形容词使用就是有标记的语言现象。本文在英汉对比基础上分析了汉语中临时用做形容词使用的五类名词表达式:抽象名词、指物名词、指人名词、专有名词以及成语和四字及四字以上词组,并认定它们的标记等级。文章最后分析了这类创造性活用现象的经济性以及陌生化效应。  相似文献   

2.
上古汉语中,产生了一些新的语法手段来表示谓词性成分的转指,从而使谓词性成分的转指呈现出分化的趋势,并从隐性走向显性.本文从四个方面进行了论述:1.用"者"和"所"指代转指对象.2.转指的对象用名词具体化.3.语音的分化.4.文字的衍形.  相似文献   

3.
上古汉语在发展过程中在较早的一段时间里是没有鼻音韵尾的,只存在阴声韵,还没有出现阳声韵。从古典文献、形声字、方言三个方面对上古汉语中的阴阳对转现象进行考察,笔者认为,上古汉语中阴声韵、阳声韵不是随意对转的,而是先出现阴声韵,后出现阳声韵。  相似文献   

4.
汉语学界对于汉语时态的存在与否及其体现方式已进行了广泛的探讨,但其角度主要是传统语法。文章从系统功能视角对汉语时态系统及体现方式进行探讨,旨在呈现一个全面而系统的描述。研究表明:汉语中存在有标记和无标记即零形式的时态;有标记时态主要通过语法化手段、准语法化手段和词汇化手段来体现;而无标记时态的判断主要依据小句中谓体本身的意义,另外,语境也对时态的确立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标题中的语词标记面面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词标记是一种重要的篇章化手段,汉语标题的语词标记从词性的角度可以分为动词性标记和名词性标记两类。从结构的角度可以把标题标记分为偏正式标记、动宾式标记和并列式标记三类。从位置的角度可以把标题标记分为前标记、后标记和中标记。从频率的角度可以把标题标记分为专用型标记、兼用型标记和借用型标记三类。  相似文献   

6.
上古汉语“NP是VP”结构早在春秋以前就出现了,该结构依据“是”的不同性质,可分为“主谓式”“主宾谓式”“宾谓式”三种。对上古汉语文献分层比较后发现,“主谓式”只存在于春秋前,而“主宾谓式”存在于战国以前,“宾谓式”一直保存到东汉。上古汉语中的“NP是VP”结构是不同质的三种结构,但它们都不是语法上的结构,而是语用上的表达结构,其形成机制是由不同语用手段制约的。由于“NP是VP”结构的不同质,其中“是”的语法性质和功能也不同,“主谓式”中“是”为衬音助词,其功能为补充音节;“主宾谓式”中“是”为代词,其功能为复指;“宾谓式”中“是”为结构助词,起着标记词的功能。  相似文献   

7.
汉语中,数词和名词之间需要一个特殊的补充成分---量词,数词、量词和名词组成了Num+CL+N的结构。量词作为一个特殊的功能性成分在学界受到了普遍关注,对量词的研究不仅有助于为探索汉藏语系的特点提供依据,也有助于深入探讨量词语言使用者认知其范畴化过程。本文一方面从量词短语结构的变化和语义的演变来论述汉语中量词的语法化现象;另一方面,从认知的角度考察了汉语中量词与名词的选择性共现问题。  相似文献   

8.
助动词“可以”来源于非结构形式“助动词+介词”的“可以”,在非结构形式“可以”中,“可”是助动词,“以”是介词,二者不在同一个层次上。当介词“以”后不出现显性宾语,造成功能悬空,其词性弱化;如果前文找不到与“以”零形式宾语同指的成分时,“以”的介词功能丧失,从而引起构式语法化,“可”和“以”进而发生重新分析,词汇化为助动词。词汇话的动因是上古汉语介词宾语可不用代词复指而话题化;介词零形式宾语可以用于回指。这些特点是汉语作为话题优先型的语言类型决定的。  相似文献   

9.
古汉语主谓间"而"字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法学者对古汉语主谓间的“而”字有多种解释 ,虽都有一定道理 ,但都存在不足。从历史发展看 ,这种“而”原是个复指代词 ,在上古汉语右行结构和复指淡化的作用下 ,逐渐变成单纯的不承载任何意义的连词。由于“主 +而 +谓”可以使用于多种句法位置 ,一部分“而”分化为假设、转折、承接等连词 ,也有一部分仍是单纯连词 ,成为上古汉语中的一种特殊现象  相似文献   

10.
词性转译是常见的翻译技巧之一。在汉日翻译实践中,常见各种词性转译现象,如形容词转译为副词、副词转译为名词、名词转译为动词等等。在各种转译现象中,本文仅就汉语动词转译为日语名词的现象展开考察,并从汉日两语表达差异、日语自身语法隐喻现象两个方面对其成因进行解释。  相似文献   

11.
动词的名词化既有有形式标志的名词化 ,也有零形式的名词化。动词的零形式名词化经历了不同的演变阶段 ,动词和其零形式化名词之间具有多种语义联系 ,能够零形式名词化的动词以双音节的自主动词为主。动词零形式名词化具有多方面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致使型无标记受事前置句含有两个表述, 它们之间存在着原因与结果的关系, 其中结果是主事件, 原因是次事件, 表述重心由主事件表达。致使型无标记受事前置句的致使源由一个指物名词性成分充当, 它转喻了复杂事件中的原因事件, 句式致使意义来源于古代汉语的使动式。致使型无标记受事前置句可以变换为把字句, 是因为该类句式中施事宾语具有受事的性质; 致使型无标记受事前置句主宾语换位情况不一致, 其原因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3.
名词化是语言形式化或语法化的过程之一。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来看,名词化是语法隐喻的主要来源,体现了语义和语法关系的转化。英汉两种语言名词化的手段及程度不一样。探讨名词化与语法隐喻的关系,以及英汉两种语言的名词化的不同,旨在使译者更加明确两者的区别不同,从而更好地进行英汉互译。  相似文献   

14.
大量名词化结构的使用是科技英语语篇词汇语法层最典型的特点之一。名词化结构同时又体现了英汉两种语言和思维方面的差异。这种差异成为英汉翻译不可忽视的问题。现从英语名词化结构的句法和功能入手,分析这类词语在汉译时的困难,提出了归化处理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5.
词类范畴典型概念与动词名词化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动词名词化现象位于名词和动词之间,要确定三者间的关系,首先得确定典型名词和动词,再根据它们各自的特征来讨论名词化的特点,文章比较了英、汉语名词化现象在典型性方面的差异.  相似文献   

16.
动词、形容词在使用过程中,常常会带上名词的色彩,这种语法现象叫名词化。名词化在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里都有非常明显的表现。本文回顾了名词化的历史,在与名词化的现状对比后发现,古汉语名词化在词法、句法两个层面都有体现,而现代汉语的名词化则基本上都直接体现在词法层面上。在此基础上,本文试着分析了名词化的规律,重点是现代汉语里名词化的规律。此外,本文还对名词化所带来的歧义现象也作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7.
将古文中无反问语气标志的反问句当作陈述句进行标点的情况时有所见 ,给正确理解文意带来负面影响。中国古典文献中的一些实例 ,说明充分注意无标志反问语气对正确标点古文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8.
英语和汉语在意念和形态上存在诸多不同,因此在名词化现象中,这两种语言也表现出了较大的差异。本文首先从整体上对两者名词化形态的异同进行了比较,再分别从词法和句法层面上对两者在构成、语法功能上的异同进行了分析,以期对外语教学和翻译以及语言交际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9.
汉语声母系统在由中古向近代的发展过程中,一个突出的变化就是简化。这种简化主要是由于全浊声母的清化造成的。全浊声母的清化,虽然具有很强的规律性,却并没有影响同样具有浊音特征的次浊声母。通过标记理论和区别特征理论分析,可以看出,全浊音清化只涉及阻塞音中的f+浊音】特征,而不涉及响音中的【+浊音】特征,即全浊声母清化的实质是由有标记项向无标记项的转变。  相似文献   

20.
无标记被动是相对于标记被动而言的。英语中的无标记被动可以通过动词的主动形式或其他方式来表现;在汉语中,无标记被动可以通过词序的变换和词汇方式来表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