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刘庆云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5)
《云巢诗存》一卷,先师刘永济弘度先生手定其诗之一部也。起自一九三九年,已卯,春;止于一九六二年,壬寅,秋。凡二十三年。所历重要时期有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社会主义改造与建设。此二十三年中,神州大地所发生之变化,诚可谓地覆天翻。其规模之大,程度之深,实非以往数千年中任何时期之变革所能比。先生诗,于其所经历之种种变故,从许多不同侧面,写其心灵深处之感受。歌哭笑啼,声发楮墨。读之,如亲其人,如履其境。《诗存》共收诗一百五十五首。此次付梓,删去四言诗五首,五言古诗一首,先生遗意也。计存五古十四首,七古十一首,五绝三首,七绝七十七首,五律十九首,七律二十五首。亦可谓无体不备矣。诗之大家,固不仅能为一体而已。 相似文献
2.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4)
刘永济先生字弘度,又名济生,又以诵帚、云巢、微啤名其室,湖南邵阳新宁县人。1887年12月25日(光绪十三年十一月十一日)诞生,1966年10月2日逝世,享年79岁。先生出生于书香门第,从小就在祖父、父亲身边读书。19岁离乡,先到长沙明德中学,后去上海复旦公学学习。1910年考入天津高等工业学校,次年考入北京清华留美预备学校。1917年,应师长之邀,先生回长沙明德中学执教,时达10年。1928年应聘为东北大学教授。东北沦陷后,1932年先生改任武汉大学教授。自此至1966年文革中被迫害致死,这期间除了在浙江大学和湖南大学作过短期讲学外… 相似文献
3.
刘永济先生的《文学论》是其在明德中学的文学课的讲义,体现古代文论现代性转化的客观需要,符合了当时学科教学之需。其对于碰撞交流中的中西文化采取积极应对的方法,既不盲目排外而固步自封,也不全盘西化而失掉了传统,用力很深,多有创见。主张采取务实的态度做好学术该做的事情,应对西方文化的挑战。吸收了西方进化论的文论观以及西方科学研究方法,尝试完成古代文论现代性的转化。虽然在理论的运用上还存在“以西律中”的倾向。但是其用西方科学方法,来探究古代文论存在问题的源头,正本清源的做法,给后学提供了很好的榜样。 相似文献
4.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5,68(1)
刘永济的《十四朝文学要略》围绕着文学之名、之实、之事,建构了近现代文学学科的基本理念.刘永济从中国传统的名实论、体用论着手,辨析了“文学”的概念、本体以及功用.他还从中国本土的学术传统中提炼、总结出文学封域以及四纲、经纬、三准、三训、二义等概念,从语汇统系、理论统系等层面上为近现代文学学科确立了严密的理论框架.《十四朝文学要略》的学科理念,对探寻新的文学研究方法具有重要的典范性意义. 相似文献
5.
6.
黄海章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0,(1)
际遇先生字任初,早岁沉酣经史,学养精深。值晚清政治腐烂,内忧外患,相迫而来,思有以拯溺救焚,乃东渡日本,穷探数天之学,以期施诸实际。旋赴美国,益事深研。学成归国,曾任武昌高等师范学校、河南大学、山东大学、中山大学数天(数学、天文学)系教授,作育英才,声誉卓著。暇则仍穷探中国古籍,以存国学之精微。在武汉时,与黄侃先生为深交。商榷古今,所治日进。黄侃先生殁,曾为文致悼,情词深挚,动人心腑。先生平昔长于骈文,仰容甫、北江之遗风,拚弃齐梁之浮丽,吐词典雅,气象雍容,当日号为作手。除在中大数天系任教外,兼任中文系教授。讲授《骈文研究》、《说文研究》。沟通文理之邮,除先生外,校中无第二人。平昔治学甚勤,为 相似文献
7.
耿云志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1995,(1)
《闻一多先生年谱长编》是闻黎明同志积年努力的成果。这本内容十分丰富而翔实的书,足可以令读者对闻一多其人和他的时代有比较清楚的了解。 闻一多先生既是一位卓越的爱国者,又是一位知识渊博的学者和充满激情的诗人。他从一个脱离人民群众的知识分子,转变为同人民一起奋斗的战士;从一位接受美式教育的民主个人主义者,转变为坚定的革命者。他所走的道路,以及他为民主革命而牺牲,对今天乃至今后的几代人——特别是青年知识分子——仍会发生很大的教育与感召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5,68(1)
刘永济的《唐人绝句精华》编选于1959至1963年间.就学术宗旨而言,刘永济认为,清代王士祯的神韵说是特殊时代背景下的产物,王士祯所编选的《唐人万首绝句选》,其不足显而易见,《唐人绝句精华》就是为了弥补其不足而编选的.《唐人绝句精华》的贡献主要在三个方面:刘永济对清代神韵说在诗学发展脉络中的地位及诗学背后的社会人生境况做了言简意赅的阐释;所选唐人绝句兼顾了具有神韵美感的诗和虽不符合神韵旨趣但却有其独特长处的作品,例如杜甫、杜荀鹤的许多绝句;刘永济的“释”即作品解读不仅有助于读者了解所选作品,而且有助于读者认识中国文学和中国文化的许多层面. 相似文献
9.
刘启林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19(6):40-46
从20世纪60年代在书法界发起的“兰亭论争”,一直围绕着《兰亭序》的真伪展开。1990年施蛰存先生《批〈兰亭序〉》一文从文章结构及语意角度对《兰亭序》做了彻底的否定,从而有意无意地从文学作品评价的角度否定了《兰亭序》的真实性。兹从东晋的历史文化背景及王羲之的思想与人生观入手对《兰亭序》一文详加剖析,反驳施文在对《兰亭序》文理分析中的种种错误观点,以期给《兰亭序》这篇名文以一个公正的评价。 相似文献
10.
吴龙辉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0(1)
吴龙东坡屡和陶元亮,荆公倾心俞紫芝。赏音当赏言行合,莫迷妖妇弄仙姿。真仙杳杳觅何处,衡东氵米曲有西溪。西溪不是桃源水,溪边芳草识秦灰。秦灰本出诗书祸,传经世业祸相宜。天真即是书生罪,匹夫怀璧有危机。亲老六旬充城旦,遗逸加年转可悲。身遭炼狱十八载,未许深山赋采薇。志洁行廉穷益固,不食嗟来燕雀嗤。屈原废逐因清直,李广无功岂数奇!人各有乐从吾好,独抱冰心写楚辞。谁编丛残惊海内?江东高士罗慎思。谁鸣沉冤达天听?湘上完人胡遐之。谁持明镜还公道?吏部文章水部诗。吾生也晚亦何幸,孤怀曾受胡公知。胡公终前无别语,赠我斯编疗我饥… 相似文献
11.
陈奇猷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5,(4)
《吕氏春秋》是秦相吕不韦使其宾客人著所闻,集论而成(见《史记·吕不韦列传》)就是说,这部书是吕不韦使他的门客,这个写一篇,那个写一篇汇集而成,共十余万字。 此书分为三大部分,即《十二纪》《八览》《六论》。排列很整齐。《十二纪》,每纪五篇,附《序意》一篇,共六十一篇。《八览》,每览应该是八篇,今《有始览》亡佚一篇,所以《八览》只存六十三篇。《六论》,每论六篇,共三十六篇。今全书共一百六十篇。 相似文献
12.
孙中田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0,(2)
前几天,在《战地·增刊》上读到费在山的《<蜕龛印遇>题记》(1979年4期)。文章说,“读了鲁迅先生的《蜕龛印存序(代)》,总想看看蜕龛印刻的印章”。我这次见到了蜕龛手刻的艺术,却想谈谈鲁迅对《蜕龛印存序(代)》的改定过程。鲁迅一生写下的序、跋等文字是很多的。据《鲁迅全集》粗粗的统计就有百余篇。这些序、跋、小引,甚而广告、说明,都是经过认真考究的。因此,常常是在短短的篇幅里,却包容着深切见地。它要言不繁,会以精辟的见解,把读者引向体验的深处。 相似文献
13.
许菊芳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4(6):142-145
刘永济《唐五代两宋词简析》一书作为词史型选本,它不仅完整地勾勒了唐宋词史的发展轮廓,而且明确提出并完善了唐宋词体派,体现了融通、宏大的文学史观与发展的学术眼光,并将滑稽派作为唐宋词史上不可忽视的一派进行了认定,为词选史上确立了以选为史、史选结合的词选范本。 相似文献
14.
石建宇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6)
刘天华是我国民族器乐的一代宗师,在二胡曲的创作方面的贡献尤为突出,其运用中西结合的音乐创作技法谱写的10首二胡曲,使得二胡这种曾被"鄙视"的乐器焕发出新的光芒,并从此被搬上了独奏的舞台,为二胡艺术的飞速发展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道路,《良宵》与《月夜》就是其创作的具有"东方式的小夜曲"称号的两首二胡独奏曲。 相似文献
15.
吴志达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3,56(6):737-743
刘永济、程千帆两代国学大师的治学之道 ,其特点是由博返约、厚积薄发 ,文献考据与理论批评相结合 ,“知”与“能”相统一 ;他们人格高尚 ,忠诚教育事业 ,尊师重教 ,奖掖后进 相似文献
16.
王希隆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7(3)
张维先生出身清末拔贡,朝考得中,任职学部;辛亥革命前后,参加同盟会;民国初年任国会参议院议员;后服务家乡,三度出任甘肃省议会议长等职.先生于诗、文皆有成就,尤于史学有很高之造诣、卓著之成就,曾三度受聘兰州大学(兰州中山大学、甘肃学院、国立兰州大学)讲授史学,其著作<陇右金石录>诸书,被列为中央研究院国际交流书籍,为当时国内著名学者.本文是<还读我书楼文存>一书的序言,是在整理点校先生诗、文、史诸学遗书基础上,对其学术造诣、成就的介绍评述. 相似文献
17.
蒋礼鸿 《杭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2,(1)
常德钱剑夫先生撰《中国古代字典辞典概论》,于《说文》、《尔雅》、《广韵》诸系之书咸所论列,明其体制,究厥由绪,衡彼得失,其规模宏远而论断精审,足为字典辞书之学导夫先路,洵盛事哉!余得受读卒业,承命并言,既不克辞,乃尘其简曰:盖语言之质,在乎义理,而声音是寄,欲其行远,伊文字是赖,于是有训诂、音韵、文字之书.究其业者,为训诂、音韵、文字之学,三不相离而各有偏重,斯语言文字之学之大较也.先生是书,以明用适今为归,故于收字收词则欲其该洽而无遗漏,于解义则取其详确而不繁芜,于检寻则课其便易而无梗涩.斯为通识,夫岂间然?惟是先生注意所在,于古人著书之意或未暇致详.如以部首分类检字法为《说文》之创造性发明,此盖以后世之《字汇》、《康熙字典》检字之法发耑于许书言之也.愚窃谓许书分 相似文献
18.
罗卫平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4(4):117-121
赫西俄德在《神谱》的序诗中讲到诗神缪斯与赫西俄德“我”的相遇。在此序诗中,可以看出赫西俄德首次确认了诗人的自我意识和权力;也可以看出诗人的职责和使命就是歌唱《神谱》,歌唱宙斯神族的统治秩序。 相似文献
19.
不久前,南通市作家协会,给我寄来了一本新颖漂亮、透着墨香,由作家出版社隆重推出的,在江海大地颇有影响的诗人仇红先生的诗集新著《驿站》。大作捧在手里仔细端详,发现封面设计能给人一种冷艳、淡雅、宁静的氛围和美感,除署有书名与作者仇红先生的大名外,就是凸显高高耸立、顶天立地的古色古香、透明通亮的一杆双式磨砂路灯。作者诠释暗示一种意向、一种召唤、一种怀念;封底用工笔画着一幅精巧别致、耐人寻味的双人坐椅。作者说是寓意坐在别人坐过的椅子上,欣赏属于自己的风景,很富艺术情思和独特风韵。 相似文献
20.
大凡谈论死亡都是需要智慧和勇气的,因为在我们的生活中,人们越来越倾向于回避忌讳谈论死亡,总想远远的逃离死亡,于是谈死色变,生怕一语成谶。然而宇宙万物,哪个生命能逃脱回到零,回到来处?对于世俗之人来说,人生最大的事莫过于自身死亡之事了,它是人类一切激情欲望内驱力创造力的发端,也是人间一切不公邪恶的肇源地。生死大于天。因而古今中外那些先哲、先圣,那些文人墨客在谈论人生无法回避的生死问题时,无不表现了自己的智慧和勇气。与死亡对话不像花前月下漫步时向情侣倾吐爱意那样轻松和愉悦,与死亡对话,意味着与死神亲近,并与它同行。…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