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社会主义生产中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特别是由于王张江姚“四人帮”严重干扰破坏,这个问题被弄得混乱不堪。为了拨乱反正,搞清楚社会主义生产中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系的形成、性质及其运动规律问题,本文谈谈自己的一些粗浅看法,求教于经济学界专家们及广大读者。  相似文献   

2.
论人的需要     
需要范畴应该是历史唯物论中的一个重要范畴.在马克思看来,"任何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无疑是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而"他们的需要就是他们的本性",又说,"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而社会实践赖以进行的内在动因则是人的需要的产生和外化.因此,对于揭示社会历史发展普遍规律的历史唯物论,是不能无视需要范畴在这一科学理论体系中的基础地位的.什么是人的需要?它有什么特征?需要的运动规律是什么?对于这些问题的科学回答,将有助于深化我们对社会发展普遍规律的认识. 一、需要的内涵和特征通常,需要是心理学所关注的问题,哲学长期把人的需  相似文献   

3.
近年,文化市场在我国呈现了蓬勃发展的趋势。为什么近几年来我国的文化市场得以长足发展呢?原因固然多种多样,然而,从社会心理角度来考察,人类需要层次的提高,无疑是一种起着相当重要作用的主观因素。要探讨这个问题,我们首先应该明确什么是文化市场。所谓文化市场,即文化艺术产品交换的场所。凡是以商品形式进入流通领域的一切文化经营活动,都是属于文化市场的范畴。例如营利性的文艺表演,录像录音带的发行销售,报刊书摊、各类文化知识讲座等等。因此,它既包括经过专门训练的高层次的文艺经营活动,也包括普通群众自娱自乐式的低层次的文艺演出。  相似文献   

4.
任何实践都是主体在一定的时空条件下运用一定的手段能动地改变客观对象的活动。实践的主体及其目的、实践的客体(客观对象)、实践的手段和方法、实践的结果,是实践活动的基本要素或基本环节,它们之间的必然联系,构成实践规律的内容和机制。 主体是实践活动的首要前提,实践规律发生作用的必要条件。实践活动能否发生、能否成功,都离  相似文献   

5.
6.
人的发展必须满足人的正常需要.人的需要和动物的需要有本质的区别;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由于劳动的异化导致人的需要的异化,而在未来社会条件下,人的需要将会日益展示出它的丰富性和全面性,人也由此将会得到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7.
从价值论的角度看,人的需要分为合理需要和不合理需要。合理需要具有相对性,是社会的、历史的,是处于变化发展之中的,是有利于人的生成和发展的,是合乎规律的需要,是各种需要的内在统一。随着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人民的需要已经从物质文化需要转化为美好生活需要。新时代人的美好生活需要是更加丰富和全面的需要,它遵循合理需要的尺度,是人的合理需要在新时代的具体内涵。在此意义上的需要,不仅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还是社会全面进步的内生动力,是我们在新时代要竭力去满足的人的合理需要。  相似文献   

8.
(一) 思维对存在、精神对自然界的关系问题,毫无疑问是全部哲学的最高问题。但是,这个关系实际上不仅是精神和自然界两者之间的关系,而且是自然界、人、精神三者之间的关系。在这三者当中,人是这个关系的基础,离开人,自然界和精神之间的关系就成为神秘的,不可理解的东西。这是因为,精神、意识仅仅是人的精神意识,无论是自然界产生精神、意识还是精神、意识作用于自然界,都必须以人为中介。从这个意义上说,自然界和精神的关系,也就是自然界和人之间的关系。即使在创世说一类的唯心主义哲学那里,虽然尽力排除人的中心地位,但它仍然无法把人完全驱赶出去,而且它没想出来的,作为世界本源的东西,也不外是人的异化而已。  相似文献   

9.
钱玄同一生用过许多名字。他的不少名字与新文化运动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我们了解他几个有代表性的名字,联系其当时的思想、经历和功过影响等等,可以从一个侧面温习一下新文化运动的有关情况。一、盛名一时在五四新文化发轫时期,作为新文化运动的著名倡导者,反封建的英勇战上,钱玄同这个名字曾经非常响亮。另一个新文化的倡导者刘半农在其《我之文学改良观》一文中,谈及钱玄同当时身负盛名:“文学改良之议,既是胡君适之提倡于前,复由陈君独秀钱君玄同赞成之于后。”事实上,当胡适和陈独秀奋起向旧文化发难以后,首先起来响应的战友中,最突出的是同为北大教授的钱玄同和刘半农。  相似文献   

10.
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基本条件。在抗日战争中由国民党领导的正面战场和由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游击战场,一直保持着既相对独立又相互配合的关系。两个战场相对独立的关系,主要表现为国共两党独立指挥所属武装力量,按照各自政党所确定的抗战路线、军事战略及作战原则实施作战。两个战场在保持相对独立关系的同时,还始终保持着相互配合的关系,这种相互配合,主要表现为战略配合,也有战役、战斗的配合。然而,各个层次的相互配合,有积极主动的配合,也有消极客观上的配合。  相似文献   

11.
毛泽东的知行观──中国知行学说的科学总结马志生知行关系问题,即人类认识和实践这两种能动的活动之间的关系问题,是中国优秀文化宝库中一个古老而常新的问题。从孔夫子到孙中山历代哲学家对这一人类认识史上带根本性的问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刻的探讨。知行关系问题的争论...  相似文献   

12.
人的生态需要本质是指人在生存、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对自身与自然环境之间平衡、和谐关系的需要,具有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的二重性特征。人的生态需要的满足,是人维持生存的基础,也是人实现发展的条件,人的生态需要的满足状况决定着人的生存和发展状况。生态文明建设是满足人的生态需要的现实途径,对于促进人的生存和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人的需要与激励管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论述如何根据人的需要进行有效的激励管理。指出管理过程应当以人为本、以满足人的需要为导向 ,调动人的积极性为出发点 ,提高效率、效益为目标。  相似文献   

14.
宗教在人的生存状态的改善、人生痛苦的根本消除及人的终极幸福的获得上满足着人的需要。同时,宗教在人的"二元"思维的消除,人的"重生"的获得等方面为人们提供了满足这些需要的方法。基于教义的宣扬与方法的应用实践,宗教使人们由信仰者变成践行者,并将终极需要的满足变成了主体不断追求的过程。  相似文献   

15.
源于人的本性的需要具有天然的合理性,但人的需要须通过欲望或利益的形式而实现,因此要把握需要合理性,对真实需要与被欲望扭曲的需要进行区分,并对利益的社会合理性进行考察.人的需要具有结构性、生产性和社会性,实现需要自身结构的合理性,要坚持其基础性、全面性和发展性;实现生产实践的合理性,要解决技术合理性与社会合理性的矛盾;而实现需要的合理性,则要解决需要主体之间利益关系的合理性和消费方式的合理性问题.  相似文献   

16.
现代化的人需要合理宣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波 《理论界》2004,(4):80-81
现代化是不可抗拒的,怎样现代化才是最为重要的,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追求效率与追求理想,传统与现代如何在全球化中重新整合,宣泄作为沟通两者的手段是不能被忽视的,宣泄已成为我们重新认识现代化的人的本质的一个重要范畴。  相似文献   

17.
人的需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核心范畴,在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可以找到丰厚的理论滋养。需要是人的本质,它在自身力量和生产力发展的驱使下不断向前演化,自由而全面发展是人的需要的最高境界。人的需要是经济、科技、政治、文化、社会发展的最终动力源,是人类所拥有的、可持续发掘的最宝贵财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人民的需要发生了深刻变化,高品质的物质生活、人与自然的和解、公平正义、社会和政治参与等已成为"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因素。要加快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市场经济体制,借助现代市场经济建立起社会生产与人民需要的有机衔接,实现选择自由和生活品质提升;同时加快政治、文化、社会等体制建设,以满足人民全方位的需要。  相似文献   

18.
审美需要与人的发展史可扬,班秀萍一、定义问题美,作为审美需要的对象,确证着审美需要的性质和涵义。因此,对审美需要的界定,要从什么是美入手。对美是什么的讨论,在美学史上是争论不休的。在我国美学界,也因此而分成主观派、客观派、主客观统一派、客观社会派(实...  相似文献   

19.
美育与人的审美需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审美教育的切入点不在审美兴趣的培养上 ,而是在于审美需要的唤起。审美需要是审美活动的内在动机。审美需要属于人的社会需要 ,属于高级层次的需要 ,不可能不学而获。审美需要产生于审美活动。审美需要的满足是审美活动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人的需要与社会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人的需要与社会发展兰泽明人的需要是主体在自身生存和发展过程中由于同客体的矛盾引起自身匾乏而产生的对某种或某些客体有所要求的状态。人的需要是一种自觉的、具有社会性的需要;人的需要不仅有物质需要,而且还有精神需要;人的需要是通过有目的的生产劳动来满足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