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秦是中国社会思想的滥觞时期,这一局面的形成与当时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是分不开的,尤其是与当时的“士”的自觉分不开的。本文主要循着知识社会学的理路,从知识、思想产生和存在的基础— 一士人的价值取向、文化自觉等内在原因和经济、政治、自然科学的发展等外在条件方面对周秦社会思想早熟的原因作些探析。  相似文献   

2.
周秦养生文化是中国传统养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探讨周秦时期养生思想的发展动力、产生的理论基础,寻求周秦养生思想与现代社会健身理念的挈合点:遵循良好生活规律,适可而止、适度及循序渐进的思想;养生、养心、养性、养情、养神协调平衡发展思想,注重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思想等健身的理念。  相似文献   

3.
周秦诸子作为密切关注现实的思想家,以现实为思想的立足点与出发点,以历史为智慧的源泉与立论的依据。他们立足今天而反思过去,古今联系而相互比照,换位思考而得出结论,以史为据而抨击时弊。周秦诸子之书虽然成书年代不同,语言风格各异,政治主张有别,论述内容各有侧重;但多为论议时政而发,"博古"与"通今"紧密结合,于现实的批判中隐含对历史的批判,于历史的批判中贯穿对现实的批判,把现实批判与历史批判融为一体。我们探讨周秦诸子的现实批判与历史批判,把握其思想大义与理论精髓,对于认识社会现实与体察历史大势,有着重要启示与鉴戒意义。  相似文献   

4.
远在周秦时代,体育活动已经初具规模。只不过当时的体育还是融知识和技能学习、身体训练、游戏娱乐、共同感情及习惯等为一体的多功能的活动。诸如射箭、击剑、摔跤、田径、足球、游泳、举重、六博、围棋、投壶、导引、赛马、斗鸡、走火、拔河、龙舟竞渡等体育活动或游戏,在周秦时代已经十分活跃,而且自成体系。  相似文献   

5.
周秦伦理文化是中华文化的正宗根脉和古老源泉,周秦伦理文化为中华民族奠定了悠久文明社会和政治国家的基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理论渊源.周秦伦理文化德目涵盖了中国伦理文化的"轴心范畴",周人的"天命德性"信念伦理以及秦人的"志业理性"责任伦理建构了中国伦理文化的基本架构.中华民族需要"富强"崛起,同时,还需要"文明"崛起.如果中华民族陷入信念迷茫,德性沦丧,责任缺失,理性异化,那就是五千年中华文明的"现代化悲剧"."建国君民,教学为先"——让我们回到周秦伦理文化的源头那里去,寻找开启智慧之门的钥匙.通过研究周秦伦理文化中"天命德性"信念伦理、"志业理性"责任伦理的德目,确立大学美德的理论基石,重建大学美德价值观,才能建设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倡导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美好社会.  相似文献   

6.
相沿1000余年的“官工商”格局,在周秦之际终被打破。其时私营工商业破土而出,与根深蒂固、一统天下的官办官营工商业几经较量,终于获得立足之地,顽强发展,巧妙经营,涌现出一批自由大商人,并迫使一部分官营产业向私营产业转化,从而扩大了城乡商品市场,促进社会经济飞跃发展,孕育出人类经济史上最早的资本主义因素,为后世提供了丰富的产业经济思想  相似文献   

7.
2006年对周秦伦理的研究不仅在内容上更加丰富,而且在原有的基础上更加深入,呈现两个特点:第一,周秦伦理研究仍以儒家的理论为主要基础,但已向诸子延伸.其二,研究的新视角扩大,如:生态伦理的研究内容较之以往更详实;家庭伦理的研究也在一定程度上有所增加.从周秦伦理文化中寻找和挖掘古人的道德价值的精髓,为我们构建和谐社会提供科学的借鉴和启迪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8.
周秦伦理化与现代道德价值研究中心是陕西省教育厅批准建设的人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属于相对独立的学术研究组织。周秦伦理化与现代道德价值研究中心的宗旨是:研究周秦伦理价值谱系,进行现代道德价值的重建和创新。通过学术研究为中国经济的繁荣发展,为中国社会的持续进步,为中华民族的化复兴提供一种哲学伦理理论资源,提高现代化中国的软实力。[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石鼓歌"探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石鼓文是我国现存最古的石刻文字,记载了周秦时代的社会生活与文学发展,在文化史上有重要意义.历代为石鼓文题写的许多华章美词,或述其产生之由以及发现、认识和揭开石鼓文之秘的前后过程;或赞石鼓文笔势之飞扬生动,字体之庄重古朴;或诉对石鼓的渴慕之情,通过颂扬石鼓之气节操守,表达对社会人生的感悟.  相似文献   

10.
陕西宝鸡是周秦文化发祥地,在这块土地上周人创造了以德治为核心的信念伦理体系,秦人创造了以法治为核心的责任伦理体系。传承周秦伦理文化优良传统,对大学生进行传统美德教育是大学教育义不容辞的义务。宝鸡文理学院周秦伦理文化与现代道德价值研究中心是陕西省教育厅2005年首批立项建设的陕西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之一。基地建立以来,取得了一批重要成果,在校内外产生了很大反响,在国内外获得了一定的学术声誉。同时,用周秦伦理文化的精髓与有益营养对大学生进行传统美德教育,取得了公认的良好效果,曾受到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专家的一致认可与肯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