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论宋词中的"感士不遇"主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宋代完善了科考制度 ,广开才路 ,士人的政治出路较之前朝要好得多 ,总起来看 ,文人士大夫“感士不遇”的情绪并不怎么强烈 ,传统的“感士不遇”主题在宋代 (特别是北宋 )文学中并无突出的表现。又由于词一向被看作是花间尊前聊佐清欢的工具 ,因此在整个北宋时期 ,表现“感士不遇”情绪的词作不多。宋室南渡后 ,在特殊的社会、政治环境中 ,文人士大夫 (特别是抗战志士 )“感士不遇”的情绪暴涨 ,并进一步转化为潜气回转、沉郁顿挫的“英雄失路”的悲慨。词也由佐欢的工具变成了“陶写之具”和服务于抗战恢复的武器 ,承载了厚重的“感士不遇”情绪  相似文献   

2.
文章认为深沉的忧患是唐代咏史诗一以贯之的精神内核,它包含了双重意蕴:一个指向外部世界,表现为“忧世之思”,一个指向内在生命,表现为“忧生之嗟”。“忧世之思”的生成是以时代使命感的自觉为前提的,集中表现在以忧君为主的忧君、忧国、忧民的三位一体。“忧生之嗟”在初、盛唐表现出来的多是忧世者的忧生,在中、晚唐咏史诗中则多为对自我人生价值、人类终极意义的忧郁。   相似文献   

3.
“南唐范式”是唐宋词中有别于“花间范式”“东坡范式”“清真范式”三大创作范式的一种抒情范式,它起源于五代时期词人韦庄,定型于南唐李煜,而造极于北宋之世,对词体发展的进程产生了极大影响,是真正意义上的文人士大夫之词。“南唐范式”善于书写人生痛苦,善于书写自我的真情实感,常书写怀旧、离别、相思、漂泊等有关内心感受的题材,同时还具备深情美、质朴美、真切美、悲剧美等审美价值。唐宋词的“南唐范式”成就了宋词一代之文学,在词史上有着极为关键的地位。  相似文献   

4.
论古代士人的忧患意识与立言传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古代士人的忧患意识,主要通过其作品表现在对国事的忧虑、对民生的关注和个人抱负无法实现的苦闷三个方面。忧世之音、家国之思表达了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关心民瘼,忧民之忧,表达了悲天悯人的人文情怀;怀才不遇,忧生之嗟,充满了岁月不居的无奈和功名未就的忧患。这种忧患意识源自于儒家心忧天下、民惟邦本等思想。在儒家文化的长期整合下,忧患意识在古代文人中凝聚了巨大的心理能量和内驱力。当他们在“立德立功”之途不顺畅时,主要是以“立言”的方式,表达了对社会和人生的思考,从而实现了人生价值的追求和精神上的永存。  相似文献   

5.
中唐以还,文人填词者渐众,然大都仍须顾及调名,所谓“唐词多缘题,所赋《临江仙》则言仙事,《女冠子》则述道情,《河渎神》则吟祠庙,大概不失本题之意”。迨《花间集》出,文人词作业已成熟,嗣后“填词以从调,故赋咏可离原唱也”。但考自唐至宋之文人词作,吟咏全属词调本意者仍存有例,此即始于张志和、止于张炎之《渔父》词,前人已见到这点:“凡赋《渔父》词者,多作高隐之语”,“专赋本题”。再考,吟咏渔隐事,在唐宋词坛上迭唱不衰,用调不特《渔父》,令词、中长调皆有选用。以词作呈渔隐乐事似为时士大夫之偏好。逐一(尔见)缕这一文学现象的原委,或可窥见词史上的一种独特词风及宋代士大夫的一种生活旨趣。一  相似文献   

6.
文学的忧患意识,是作家对现实人生、社会现状的深邃思考,是历代进步作家对国家兴亡、人民苦难深切关怀的艺术表现。中国文人自古就有强烈的忧患意识,瞿秋白的忧患意识不仅仅是对中国文学传统的继承,更来自俄罗斯文学的影响。在俄罗斯文学作品中,表现的往往是忧世之思的大忧患,与其不同,瞿秋白散文集《饿乡纪程》中表现的是个人之忧的小忧患向忧世之思的大忧患的转化。  相似文献   

7.
“碧山词颉颃双白,揖让二窗,实为南渡之杰。” (王鹏运《花外集跋》)王沂孙确实是南宋末年一位著名的词人,他的词直可与白石、玉田相媲美,又与梦窗、草窗相比肩。而其词最受人称道的则是他的“咏物诸篇。”在《碧山乐府》(又名《花外集》)中,仅咏物词就占三十余篇。这些咏物之作多寓托,所谓“碧山咏物诸篇,并有君国之忧” (张惠言《词选》),“中仙最多故国之感” (周济《介存斋论词杂著》),“感时伤世之言,而出以缠绵忠爱” (陈廷焯《自雨斋词话》),等等。这几乎是清代词评家们一致的意见,然而,除咏物词之外,碧山另有几首以写离别为主的词篇,也流露了诗人的君国之忧,不无黍离、麦秀之感。  相似文献   

8.
张恨水小说的俗与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恨水的小说是高雅化和通俗化的结合体 ,他的小说既能满足上层文人、士大夫 ,并能在他们中间广为流传 ,也能在下层劳动人民中间受到热烈欢迎。小说继承了传统审美情趣 ,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 ,又在忧国忧世方面体现出作者的情怀  相似文献   

9.
古代优秀作家通过忧国忧民忧己表达出来的忧患意识 ,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他们在“立德立功”之途不顺畅时 ,以“立言传世”的表达方式 ,实现了人生价值的追求和精神上的不朽  相似文献   

10.
建安文人的忧患意识主要有两点:一是忧世不治,忧民多艰;二是人生苦短的哀叹,超越生命的感叹。他们以文学作为反映社会现实的载体,积极干预生活,唱出了慷慨激昂的时代强音。建安文人不仅饱含强烈的忧患意识,在时代的背景之下,他们还有或隐或现的人格重建。本文也将对其动因和特质进行诠释。  相似文献   

11.
《围城》包孕着丰厚的审丑意蕴,钱钟书先生把他对中西方化、对人性以及对社会的畸形、片面、病态及丑陋的的揭示,真诚地奉献给读者。这些对文化、对人性及对社会生活的审丑的新的纲领,极大地扩大了文学表现的感觉空间和思考空间,让读者睹见作家对中国现实生活、精神文化生活和人性善恶的严厉的审视乃至洞穿,从而反复引发人们的审美体验,这其实正是《围城》被认为是美的文学作品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2.
《梁书》、《陈书)历经千年,传抄过程中难免造成文字差错,后人直接引用,必然与事实不符。文章对这两部史书里面自相矛盾、不能自圆其说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进行了考证,对错误之处作了剖析,并参照有关史料予以纠正,有助于正确把握梁陈史实。  相似文献   

13.
自建党以来 ,中国共产党的新闻事业性质观念大致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 ,认为新闻事业是政党宣传工具和阶级斗争工具。第二阶段 ,认为新闻事业是政党宣传工具、阶级斗争工具、社会舆论工具。第三阶段 ,认为新闻事业是无产阶级专政工具。第四阶段 ,认为新闻事业是政党宣传工具、社会舆论工具、大众传播工具  相似文献   

14.
黄帝陵祭祀是近现代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形成和发展的重要载体。晚清以来,革命党人对传统黄帝陵祭祀加以改造利用,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初步形成作出贡献。民国时期,借由对黄帝陵祭祀的制度化,黄帝为整个中华民族始祖的身份逐渐广为人知。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祭黄帝陵的仪式进行了借用与创造,赋予了"黄帝符号"以"劳动人民性"等新内涵。改革开放后,黄帝陵祭祀越来越得到重视,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和推进祖国统一大业方面等发挥了重要作用。今后还要找到历史和现实的结合点,总结黄帝陵祭祀的有关历史经验,以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主义唯物论是一种物本主义形态的唯物论,还是一种超越物本主义形态、从实践理解世界的本质相关问题的实践的唯物主义的唯物论?这是一个我们必须搞清楚的有关马克思主义唯物论的本质规定性和精神实质的重大问题。在考察物本主义的唯物论及其思维方式的局限性的基础上,揭示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论是现代的、实践的唯物主义,并重点研讨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论关于从实践理解世界的物质性和自然世界的先在性的原理,以期为马克思主义唯物论进一步阐明人类世界的实践性原理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6.
散曲的套数成熟在前 ,对元杂剧的形式有重要作用。后为元杂剧的唱曲起了定型作用 ,并为之提供了基本的乐调和曲牌 ,奠定了本色美的艺术特征。元杂剧的形成 ,从体式到风格 ,皆与散曲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新制度经济学对国家作用分析的理论演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制度经济学对国家作用的分析是逐渐纳入其框架的 ,总体上通过组织的演进来说明。其代表人物经历了科斯、张五常、威廉姆斯、巴泽尔和诺斯等 ;其逻辑经由交易费用演进为契约合同 ,再由交易维度转向产权的“公共领域” ,最后扩展到国家的作用 ;其中心思想是 :在不同的领域和层面 ,存在着利用“公共领域”财产的各种各样的组织 ,而国家也是一大组织 ,它的存在和作用是为了利用整个社会层面的公共财产  相似文献   

18.
企业理论的发展对产业组织理论演进的影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业组织理论分析的基础是企业理论,企业异质性假定对企业同质性假定的替代和企业异质性假定的不断深化是产业组织理论获得持续发展的重要原因。20世纪70年代以来,产业组织理论沿着两个基本方向发展:一是坚持新古典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在哈佛和芝加哥学派对企业异质性假定的基础上引入博弈论等新的分析工具,着重研究企业行为及其相互依存关系,形成了以泰勒尔为代表的新产业组织理论。二是修正新古典经济学的假设前提和分析方法,在对企业的异质性作出全新假定的基础上,构造新的产业组织理论的分析框架。企业能力理论把企业的异质性归结为企业知识和能力积累的差异,并把产业组织理解为企业专业化分工和企业专业化知识与能力成长的协调机制。企业理论的创新对产业组织理论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从那些在历史和传统中一直被排除在主体和作者之外的群体--女性、黑人、被殖民者等等弱势群体的角度来看,"作者之死"理论不适合他们.不应该简单地否定主体,否定作者,而应该把被排斥的部分包括进来.不过正是因为"作者之死"理论,传统作者主体的权威地位受到质疑,弱势群体才得以在历史中发现自己的位置.而这种新型的作者主体追求并确立自身的主体性,同时也尊重他人的存在.  相似文献   

20.
现行刑事诉讼法明确规定了控辩双方享有质证权,其目的是为了加强它们之间的对抗,在对抗中澄清争议,发现案件真相,使庭审不走过场。然而,审判实践中质证大都以书面形式出现,往往流于形式,与立法初衷相去甚远。其症结在于:我国缺失有关质证权实现的保障措施。该保障措施来源于:交叉询问规则之完善和相关配套措施之构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