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略论清代前期宁波口岸的中英贸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代前期,宁波口岸与英国东印度公司的贸易曾出现过两次高潮。虽然双方的贸易量并不大,但却对全国海外贸易的发展,以及清朝海外政策的演变,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指出中英贸易有三个特点:一是鸦片贸易不断增长,二是除鸦片贸易外,中国在中英贸易中总是占优势,而且这种优势不断增长,三是第一次鸦片战争后,英国向中国输出工业品出现了一种奇怪的现象,这种现象的实质,就在于贸易的骤增,接着就是贸易的骤减。为何中英贸易会出现三个明显的特点,马克思认为影响中英贸易的主要因素有鸦片;中国社会的经济结构;对华战争;中国境内的纷乱。英中贸易的性质发生了三种不同的变化,即一般的互市贸易;侵略性与反侵略性;殖民地与宗主国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贸易是资本产生的历史前提。鸦片战争以前三个多世纪的中英贸易 ,发生在资本主义上升时期的英国与封建制度日趋没落的中国。中英之间基本上是不等价贸易 ,掠夺性贸易 ,走私贸易以及与此相关的掠卖华工、侵犯领土、破坏主权之侵略活动。中英贸易 ,对中国的社会经济秩序、人民经济生活、社会阶级结构等 ,均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对英国而言 ,中英贸易之结果 ,进一步扩大了英帝国的政治声威 ;加快了英国的资本积累及其殖民地的经济发展。殖民与反殖民的斗争 ,在中英两国贸易中表现得越来越突出 ,终于导致了鸦片战争的爆发  相似文献   

4.
通过中英贸易关系的实证研究显示,英国脱欧后,短期内对中英贸易量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但从长远分析,中英贸易占中国总贸易的比重和贸易结合度还不高,中英贸易有较大的上升空间,中英在某些产品上优势互补,而且英国脱欧后将不再享有作为欧盟成员国的零关税等优惠贸易条件,会削弱英国与欧盟成员国之间的进出口贸易,从而有利于增加中英贸易的合作机会,扩大中英贸易进出口的规模。  相似文献   

5.
南宋与金国之间的茶叶贸易,主要包括榷场贸易和走私贸易。不平等的贸易虽不利于金国经济的发展,却使南宋获益非小。尽管当时南北方分割为两个对峙的政权,但中华民族这个共同体内的经济联系却是任何力量也割裂不了的。  相似文献   

6.
清初,清政府沿袭明代的海禁政策,对外贸易的主要形式为朝贡贸易。1684年,康熙皇帝开海禁,设立江浙闽粤四海关,管理对外贸易。但四口通商对早期的中英贸易影响甚微,一方面是因为英国没有被清政府纳入朝贡体系,英商不享受相应的优待政策。对于缺少贸易中转站又不了解中国市场行情的英国商船来说,即便到达四口也难以售出货物,更无力购买大宗的中国商品。另一方面,四口都缺乏同英商长期贸易的准备,一时难以组织英商所需的货源。为了加强对英商的管理,1757年,乾隆皇帝将中英贸易限定于广州一地,并推行公行制度。同年,东印度公司职能发生转变,实力强大的“公司国家”垄断中国与欧洲的茶叶贸易,中英贸易进入大发展时期,鸦片贸易成为东印度公司平衡收支的重要筹码。  相似文献   

7.
鸦片战争前,在所有同中国进行国际贸易的国家中,英国占据首位。清政府由于观念上的落后,颁布了许多苛刻的限制措施,这些措施引起英商的强烈反弹,成为鸦片战争爆发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清朝统一台湾后,即开始弛海禁,允许福建厦门与台湾鹿耳门进行单口对渡贸易,后在闽台人民私航活动的推动下,逐步改为指定多口对渡贸易。清代闽台对渡贸易政策的实施和不断调整,有力地将海峡两岸社会经济推入了新的发展时期。  相似文献   

9.
10.
清朝统一台湾后 ,即开始弛海禁 ,允许福建厦门与台湾鹿耳门进行单口对渡贸易 ,后在闽台人民私航活动的推动下 ,逐步改为指定多口对渡贸易。清代闽台对渡贸易政策的实施和不断调整 ,有力地将海峡两岸社会经济推入了新的发展时期  相似文献   

11.
张家口作为“万里茶道”上重要的商贸节点市镇,不仅是重要的军事重镇,同时也是北方茶都。清代的张家口较之明代,其职能发生如下变化:一是由军事重镇逐渐转向以茶叶贸易为主的商业集镇;二是由最初国内各民族间的茶马互市场所转向连接亚欧茶叶市场枢纽性市镇。茶马互市的开通、张库大道的形成、榷关的设立,共同促成了张家口北方茶都的形成,张家口茶叶贸易的兴衰是“万里茶道”兴衰的缩影。  相似文献   

12.
清代是我国传统木材市场快速发展的时期,木材流通与贸易频繁。湖北地处长江中游地段,有着丰富的木材资源,是发展木材贸易的主要基础。省会城市武汉,水路交通便利,素有“九省通衢”之称,在清末发展成为全国著名的木材集散中心。全国各地的木商云集于此,有着发达的木商组织,同时拥有发达的金融机构为其提供资金周转贸易,支持长途运输木材,故木材销量大,辐射面广。湖北木材贸易集湘、黔、川之木材,输往江南、京师要地,为当时园林建设、运河堤坝的巩固、城市发展等做出了巨大贡献。通过对这段历史的回顾,有利于摸清当时木材贸易的规律,为我国当前林业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3.
明洪武五年(1372年)中国与琉球建立正式的藩属关系,此后两国密切往来五百余年,政治、经济、文化交往频繁。随着清朝政权稳固、经济繁荣及睦邻友好外交政策的实施,中琉双方的册封贸易也成为两国经济交流的重要内容之一。其结果不仅极大促进了琉球经济的繁荣及社会的进步,而且推动了福建商品经济的发展,促进了福州港的兴盛。  相似文献   

14.
《西域闻见录》载:“哈萨克人最喜中国茶叶”,然而茶叶却在乾隆时期清廷与中亚哈萨克部的贸易活动中不见踪影,这一议题至今未有学者问津。在丝绸主导全球贸易的18世纪,优质丝绸的价值意义是茶叶所无法比拟的,哈萨克人正是敏锐的观察到这一点,遂而将茶叶排除在清哈贸易之外,由此便可最大限度获取优质丝绸,从而达到贸易利润最大化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清代前期,厦门作为福建通洋正口,与东南亚的贸易发展迅速,其主要贸易国有:暹罗、吕宋、苏禄、噶喇吧、新加坡等国家,其贸易规模、贸易结构及发展经过各有特点。  相似文献   

16.
本文主要探讨了始于唐朝、兴于宋朝、盛于明朝的汉藏茶马贸易在清代逐渐走向衰落的情况及其原因。清代的汉藏茶马贸易经历了兴盛、“时兴时罢”、衰落三个时期。呈现渐衰趋势的主要原因在于政治和经济两方面 :政治上 ,随着满清王朝在中原统治的逐渐巩固对战马的需求逐渐减少 ;经济上 ,以物易物的茶马交换形式在经济逐渐繁荣的情况下 ,渐失其重要意义 ,而逐步被汉藏间的全面物资经济贸易所代替。  相似文献   

17.
论清代中俄茶叶贸易●苏全有在清代中西茶叶贸易中,中俄贸易占有相当的比例,影响举足轻重,而目前史学界却尚乏专文论及,这与其地位极不相称,故对之作一分析研究是十分必要的。一、清初中俄茶叶贸易从蒙古军统治俄国时期起,中俄贸易就已经建立起来了。俄国独立以后,...  相似文献   

18.
在明清晋商的经营活动中,茶叶贸易一度是支撑其驰骋商场赢得国内外市场和巨大利润的大宗商品。由于自然环境的影响,山西本地不产茶叶,晋商从福建的武夷山、湖南安化等地长途贩运至恰克图以获得暴利,这与用于解释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国际贸易发生原因的资源禀赋理论相悖。文章对晋商茶帮何以能够借助其他地区的资源优势,获得高额利润;这种舍弃本地资源优势发展贸易的路径对中国近代化产生了何种影响进行分析,探讨晋商与中国前近代内生性资本主义迟滞发展的某种内在关联。  相似文献   

19.
荷兰东印度公司对华直航贸易始于1729年止于1794年.在这65年里,该贸易因为茶叶而经历了1729-1734年、1735-1756年、1757-1794年三个不同发展阶段.在第三阶段,荷印公司为适应重组对华贸易运营方式的现实需要而成立的直属机构中国委员会被赋予绝对权威,对该贸易实行全权管理.为有效监管对华贸易,中国委员会通过一系列举措指挥船务官员、商务大班以及巴城政府等对华贸易参与者各司其职地服务该贸易.中国委员会的有效管理,加之诸多重要外在因素,促使1757-1794年成为荷印公司对华茶叶贸易以固定经营方式维持时间最久的时期,其中1757-1781年更是其“黄金时代”.  相似文献   

20.
受中国饮食文化的影响,国人"食鱼翅"之俗在先秦时期已具雏形,最迟在明代中期,鱼翅已为国人食用。明代后期,中国与东南亚的鱼翅贸易开始萌发,至清代,中国与东南亚的鱼翅贸易大规模展开。其时,上流社会群体对鱼翅之"味肥美""长腰力""补肾"等品性极为推崇。随着追求的增多,鱼翅的消费市场明显扩大。上自皇室,下至中产之家,无论国人、洋人,不管婚丧嫁娶、祭祖庆典,筵席所用,必有鱼翅。鱼翅消费区域亦由沿海渐至内地,由较大城市向城镇扩展。如此,清代中国市场对鱼翅之需求呈大幅增多之势。巨大的市场需求,刺激了东南亚鱼翅市场的开发,东南亚的鱼翅被大量引进。质言之,明朝中期以降的奢靡之风和国人食补理念的扩散和深入,是这一时期鱼翅贸易迅猛增长的主要动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