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兴”     
刘勰在《文心雕龙·比兴》篇中说:"诗文弘奥,包韫六义."这"六义"就是《毛诗序》里所说的风、赋、比、兴、雅、颂.对它们的含义前人曾有过不同的理解.现在大家的看法比较一致了,认为风、雅、颂指诗体,赋、比、兴指诗法.所谓"诗法"就是作诗的表现手法.是属于表达的问题.赋、比、兴这一套表现方法,两千多年来,对汉语文学创作一直起着不小的作用,特别是对诗歌创作的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2.
“意境”作为传统美学的核心范畴,不能用西方理论和思维模式简单演绎,把“意境”说成是主客观统一的典型形象。在“意欲’审美中,不是“情景”,而是“虚实”构成其核心因素。“意境”以虚实为本,典型地体现了中国哲学美学的超越精神。“‘祥境”作为中国古代艺术境界的典型表现和最后完成,在“意境”审美中具有重要意义。“意境”范畴可以进入现代美学中,它的诗意体验和超越精神,在现代审美中仍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3.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散文创作具有一定的冲击和影响,这种冲击和影响必然导致散文创作的分化,形成“雅”“俗”分流.二者间并非截然分开,而是矛盾的统一体,呈现着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我们应该从认识和实践上求新求真求美求善,以求得“雅”“俗”散文的互生共进,并存共荣.  相似文献   

4.
5.
共产党员先进性活动,不仅是一个学习、教育的活动,也是一个付诸实践的过程。要保持新时期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应把理想信念教育作为“坐而论道”的核心内容,同时应加强党性锻炼和修养,为“起而行道”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另外我们也应正确处理学习与坚持勤奋工作,坚持“两个务必”与遵守党的纪律二者的关系,深化认识,模范实践,以实际行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  相似文献   

6.
论“兴”的组合界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兴”是中国古典美学中一个具有关键性质的范畴。“兴”在发展过程中 ,形成了多元的界面 ,其中“兴趣”重在主体论的界定 ;“兴会”重在创作论的阐说 ,而“兴象”则属于文本论层面。这诸种界面的延伸 ,说明了中国古典美学范畴以一总万 ,互相兼容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浪漫主义与自然法的本质都是神秘主义,都预设了人与自然理性及永恒法的契合;二者同源分流,互相阐释;它们都试图以自己的价值关怀凌驾于现实主义与实证法的工具性之上。黑格尔、苏力都把自然法的经典文学文本《安提戈涅》作为自己的理论例证,本文从人类学的视角提供了不同的阐释。  相似文献   

8.
“兴”是“神话象征”,是一种在获得表达概念的能力之前人类特殊知觉的必然表达方式.“兴”句与正句意义联系的缺失反映着类概念形成之时必需的“简化”所造成的限制,而非人类解释的无力.  相似文献   

9.
汉代以后的文人雅诗中难觅与“赋”、“比”并列的“兴”法,这是文学史上一桩重大的艺术方法丢失案。究其故,盖因先秦诗乐一体,兴的功用主要不在诗文而在音乐方面,不在语义而在形式方面。兴作为一种引导和过渡,对唱者,有起调衬韵、铺排节奏、酝酿情绪等作用;于听者,有唤起情绪和相应心理节律,以便听好的功能。诗乐分家之后,兴随音乐而去,发展成为后世音乐中的过门。兴即过门的原始形态,过门即兴的现代形式。  相似文献   

10.
刘宁 《东方论坛》2002,(5):23-29
"意境"是中国古代美学中的一个核心概念,体现了古代和谐的审美意识.王国维在传统理论的基础上借鉴西方思维方法对意境做了一个全面的总结,并体现出了近代性的特点.体现了审美标准的现代转移.  相似文献   

11.
古今字是传统文字学领域的术语,是探求汉字字形分歧现象的,属于文字学研究的范畴。同源字是词义学领域的术语,是以声音为线索探求词源的,属语义学研究的范畴。但是,尽管二者分属于两个不同的范畴,存在着差异,但二者在语音和词义的分析上又往往存在着共同点。也就是说一组古今字之间往往是同源字关系,而一组同源字  相似文献   

12.
适宜的地理气候条件、植桑养蚕的传统、政府"种桑之利不可挡"的倡导,以及蚕桑"关系农民生计甚巨"的比较利益驱动是湖南近代蚕桑兴起的重要原因。在实业救国的推动下,湖南蚕桑不仅生产规模有所扩大,而且产量也有所增加,甚至市场也从上海、江苏等地拓展至欧美。但最终由于植桑养蚕专业人才缺乏、技术落后和战乱的影响,以致湖南近代蚕桑呈现兴而不盛的局面,不仅未能取得普及植桑养蚕的效果,反而渐趋"衰退"。  相似文献   

13.
14.
兴是中国古典美学中极富原创性的核心范畴之一。兴最初是作为阅读理论和接受方法而受到文论家们的关注。兴在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从美刺走向审美的过程,当兴淡出于美刺教化、突显文学和审美功能的时候,兴作为接受的一面呈现出蕴藉含蓄、意在言外之美,日益满足读者对作品的认知需要,使读者从更广阔的空间体味其"韵外之致"。兴的内涵与西方接受美学理论有异曲同工之妙,又与古代的言意之辨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5.
文学艺术同其他艺术一样,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主观与客观的关系问题。 对于主观与客观关系的处理,一方面是把握艺术与客观两个世界的差异,艺术真实既不能无视客观真实而臆造得荒诞不经,也不能拘泥于客观真实而进行十足的刻板模拟,它应是一个充满灵气与活力的既存在实有的真实可信,又具有虚拟的美感效应的新世界。另一方面是把握客观再现与情感表现的尺度和分寸,既不能撇开客观描述而营造情感的空中楼阁,也不能抛却主观反映而拼凑现实的模版。偏重任何一方而忽略另一方,只能成为一种充满僵气与匠气的语言文字“堆砌”或思想情感“喊…  相似文献   

16.
“咸通十哲”是活跃于晚唐宣宗至昭宗年间的寒士诗人群体 ,其诗歌不仅带有晚唐五代特有的衰飒凄苦的色彩 ,而且因其取象造境时对意象的精心选择而显现出清冷淡雅、清空朦胧、清苦萧瑟等独特的审美特点 ,从而折射出晚唐时代的精神风貌  相似文献   

17.
释“意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今天用"意境"来谈艺衡文的也多,本文则仅仅讨论"意境"的本义.由于意境的发生、发展走过了从"形象--意象--意境"的逻辑发展历程,所以本文虽题目为"释意境",其实是要解释"形象"、"意象"和"意境"三个概念,解释这三个概念的本义以及相互间的逻辑发生变化关系.  相似文献   

18.
说“意境”     
《南都学坛》2019,(5):38-40
"境"的观念来自佛教。刘勰《文心雕龙·隐秀》已有"境"的概念出现,其评嵇康、阮籍诗,曰"境玄意淡"。唐代诗论家借用"境"的观念更提出论诗的一些新思想,如王昌龄《诗格》与皎然《诗议》《诗式》中频繁谈到"境""境界""缘境""取境""造境"一类概念,吹起一股新鲜的诗论之风。唐宋的一些诗论家还触及"意境"的另外的特点:象外之旨、境生于象外、言有尽意无穷。晚唐司空图《与李生论诗书》和南宋严羽《沧浪诗话》是其代表。  相似文献   

19.
花儿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若行云流水不枯不竭,不息不灭,以其旺盛的生命力传唱在洮岷山川、临夏大地、河湟两岸,响彻贺兰山麓、天山脚下。花儿之所以具有如此强大的生命力,是与它独具的风姿所显露的艺术美分不开的。花儿的艺术美表现在多方面,但最能体现其本质的却莫过于花儿的意境和传神。  相似文献   

20.
“に"和"と"在表示对象、变化结果、比较基准时存在着相当大的差异。在表示对象时,一方面要考虑是单向进行还是双向进行,另一方面要考虑是在上下辈之间、上下级之间进行还是在同辈之间、同事之间进行。在表示变化结果时,必须考虑是实质性的变化还是一时的或假设性的变化,是强调变化的全过程还是强调变化过程中的某一时间点或时间段,是主观的变化结果还是客观的变化结果。在表示比较基准时,既要考虑是着重于表示以一方为基准的比较还是着重于表示对等关系的比较,是表示类似、合适、相近,还是表示相同或相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