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历史小说杨家将中的萧太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朝人编写的历史小说杨家将,以表现杨家将忠君报国、英勇抗辽为主题。为了突出杨家将的光辉形象,用虚构的人物、情节竭力丑化以萧太后为代表的辽朝人物。缺乏历史知识的读者,常常把杨家将小说当成信史来读,误认为契丹是野蛮落后的异国他邦,这对中华民族的团结产生了负面影响。今人不应站在宋朝人、明朝人立场上去看待辽朝和契丹人,而应站在中华民族的高度,去正确地认识辽朝和契丹人。  相似文献   

3.
中国学生在学习俄语的时候,常常受到汉语的干扰,造成母语的负迁移,从而阻碍了俄语学习。本文总结了俄汉教学中常见的母语负迁移现象,找出俄汉语存在的差异及如何促使母语由负迁移产生正迁移的转变,使母语对俄语学习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母语负向迁移与英语写作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任何学习过程都有迁移现象 ,母语的负向迁移对英语学习 ,尤其是英语写作的影响非常明显 ,涉及范围较广 ,从词汇到句法 ;从句子到篇章 ;从思维到文化。值得在英语写作教学中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5.
明朝人编写的杨家将历史小说,以表现杨家将忠君报国、英勇抗辽为主题。为了突出杨家将的光辉形象,用虚构的人物情节竭力丑化以萧太后为代表的辽朝人物。缺乏历史知识的读者,常常把杨家将小说当成信史来读,误认为契丹是野蛮落后的异国他邦,这对于中华民族的团结产生了负面影响。今人不应站在宋朝人、明朝人立场上去看待辽朝和契丹人,而应当站在中华民族的高度,去正确地认识辽朝和契丹人。  相似文献   

6.
英语学习中母语语音负迁移现象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母语语音负迁移"是中国学生在英语学习中普遍遇到的问题,其消极影响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从探讨汉语拼音的发音方法对英语语音的负迁移现象入手,揭示英汉语音的相似性与差异性。对英汉语音相似性与差异性的认知能促使中国学生在说英语时有意识地进行自我纠音,因此笔者认为在语音教学实践中引入英汉语音对比的相关知识及其研究成果将能有效地降低中国学生母语语音对目的语的干扰作用,从而提高语音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7.
8.
指出在外语课堂中适时、适地、适度使用母语是有帮助的,关键是把握好使用的尺度。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基于二语习得理论的迁移论出发,探索一种适合中国大学生学习英语的有效途径。篇章背诵模式。可以强化对语言的敏感度,有效克服中国学生学习英语过程中的母语负迁移,达到最佳学习效果。  相似文献   

10.
探寻台湾现代派诗歌的创作历程及其发展轨迹,可发现其代表性诗人的经典文本的主要特征,都包涵着关于新诗的现代性与汉语性、先锋性与民族性相统一的重要理论内核。  相似文献   

11.
正确看待母语在外语教学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关于母语在外语教学中的作用,外语教学界一直存在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本文通过对这两种观点的评析,概略阐述母语在外语教学中的作用,以期引起外语界同仁对这一问题进行深入的讨论。  相似文献   

12.
一个完整的核心家庭通常由父亲、母亲和孩童三部分组成。然而,受制于男女比例失调、物质资源匮乏、妇女婚恋观念畸形、早婚等原因,目前西部边远地区的广大农村,青少年儿童因非死亡原因失去母亲的现象逐步凸显。实践中,这种"非死亡失母"主要包括离异、离家出走和拐卖后解救三种类型。要解决这一问题,使儿童有一个完整的家庭,消除贫困、改善人居环境、及时普及高中教育是必须的介入点。  相似文献   

13.
母语在外语词汇学习中的作用:一次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外语教学研究中存在着争论 ,其中焦点之一就是母语的作用 :有人极力主张在外语教学中应以母语作为媒介语 ,而有人则坚决反对借助母语学习外语。本次实证研究证明 :母语对外语词汇的记忆速度、长时记忆以及词汇应用均具有积极作用 ,母语在外语学习中是一种不可忽略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由于所接受的农村母语教育是一种弱势的母语教育,当前政府倡导的农民工培训体系也没有母语教育的应然地位,新生代农民工出现了语言态度与使用问的矛盾、语言交际能力弱、汉语使用严重失范及缺乏良好阅读习惯等母语能力缺失的状况。母语能力的缺失直接影响着农民工的就业、维权、群体性地位。因此,应在观念引导和气氛营造的基础上,举行诸如普通话培训、演讲指导、口语交际、美文朗读等培训辅导,对新生代农民工进行以语言交际力和阅读习惯培养为中心的母语补偿教育。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介绍了国外外语界对母语迁移的两种不同观点,分析了母语迁移错误产生的根源及其特点,并从两个方面即借助母语规则减少迁移错误与利用母语作为学习策略,阐述了母语正迁移在外语学习中的作用,并着重论述了语言差异对外语学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美籍华裔女作家谭恩美的小说《喜福会》详细地描述了母女两代人之间错综复杂的情感,探寻了母亲为女儿未来的生活构建的一座精神家园,剖析两代人在中西两种文化的碰撞与交流中女儿对母爱的困惑以及最后走向和谐的过程。  相似文献   

17.
18.
古老的中国文化是以"母性"为起点的.随着父权时代的开始,中国文化中"母性"的光辉逐渐黯淡了,但母性崇拜却并未随母权时代的结束而消失,它借助于集体无意识的强大力量仍存在于人们的意识深处,由此形成了我们民族文化心理中挥之不去的恋母崇母情结.这种依恋成为"链接"中国现代文学"母性"主题的一条线索.对中国现代文学"母性"主题的探索有助于人类男女平等的人文主义理想的建构.  相似文献   

19.
母语迁移在第二语言习得理论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本文回顾了迁移的相关理论,针对大学生在学习英语过程中出现的和母语相关的问题,从语音、词汇、语法句法和语用四个方面出发,举例论证了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母语负迁移对英语学习的影响,并提出如何避免这些影响的些许对策以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20.
语言不仅是传递客观命题的工具,更是言者用来传递主观性的工具。首先,言者对命题的认识、对事件的态度、对语篇的立场构成了主观性陈述;当言者的主观性赋予话语某一部分在态度、情感、立场上的主体地位,使它们超越其他语义内容、获得凸显感知时,就形成话语中的强调形式。其次,主观性的核心参项可以表述为不具真值语义、体现言者立场的话语形式;同理,话语强调表达的核心特征可参照真值语义、句法辖域、语用意义三个维度。最后,强调表达与主观性表达是蕴涵共性关系,强调表达是主观性表达的一种表现形式。主观性是语言中更为优势、自由的概念,不一定总是表现为强调表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