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郭芳华  冯皎 《城市》2012,(4):17-19
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与"申遗"成功给殷墟大遗址文化遗产保护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与挑战,突出表现为日益加剧的大遗址保护与城市快速建设的矛盾,与土地资源高度紧张的冲突,与传统保护理念和模式的不协调.安阳市政府、殷都区政府先后编制4次规划,都没有取得较好的效果.此后,市、区政府转变思路,提出发展文化产业,以产业发展促进殷墟大遗址的保护,走发展殷墟大遗址文化产业集群的道路.  相似文献   

2.
"单位制"和"街区制"两种城市空间发展模式的社会经济基础、 特点和运行机制存在巨大差异,构成我国城市空间生产转变的关键节点.笔者基于"城市空间生产"理论,从经济体制、 产业结构、 城乡结构和政策倾向多维度对比两种模式的社会经济基础,探寻其空间生产模式下的转变.研究主要结论为:一是经济体制的变革深刻引导着城市空间生产的经济社会基础的转变.二是城市空间生产主体种类多样化发展,引发空间利益博弈,城市职能转向复杂的商服职能,单位的分解和开放街区的形成,打造了城市"微交通"网络.三是资本的来源和运作方式更加多样;生产模式由单一走向复合,由政府主导走向"市场—政府"引导;工业化和城市化耦合更加紧密.  相似文献   

3.
陆小成 《城市观察》2021,73(3):101-107
新时代行政区划调整是拓展空间生产、优化空间布局、改善生态环境的空间重构与资源配置过程.当前,行政区划调整与城市空间生产面临"行政区经济"、土地财政、跨域性治理真空、文化缺失与生态恶化等治理风险.新时代的区划调整应该加强对城市空间生产的生态治理,警惕行政区经济和土地财政现象,加快构建生态型经济空间,创新大城市群空间治理体制,构建生态平衡的跨域空间治理体系,提高空间生产的生态文化底蕴,加快区域性雾霾治理与生态保护,重构生态的城市空间格局.  相似文献   

4.
杨程程 《城市观察》2023,(2):123-135+163
作为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工业遗产成为诸多城市建设公共空间、构筑城市文化精神载体的重要手段。本研究依托实地调研所获材料,对宁波渔轮厂这一工业遗产的适应性更新实践进行评估分析,并引入归纳了时代变迁下个体情感需求及社会基础变化的“新部落主义”理论,考察该工业遗产的城市公共空间转向是否与当下个体、群体的新需求步调一致,探究工业遗产适应性更新的亮点与痛点、可能与可为。宁波渔轮厂改造案例表明,通过结构及材料的再利用为“唤醒基础的共在”与“回应社会的本能”创造了可能,然而在介入新功能以构筑审美的邻近性上,其新业态、新活动能否重构大众的情感部落具有不确定性,且在演绎社会习俗以实现文化态的延续上,“在场”与“亲近”的吸引力仍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5.
文化和文明传承的重要形式便是文化遗产,而在文化遗产中,文物遗址又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文物遗址以其存在及其承载的文化内容,向我们讲述着它所产生的那个时代的历史和文化。为了将这种历史更好地延续,便要对文物遗址进行必要的保护。通过有效的措施保护并以适当的方式予以传承,能够让其更好地发挥历史作用。本文从文物遗址保护现状入手,在分析文物遗址保护的同时,探索有效的传承方式。  相似文献   

6.
一、山洞瓷窑2010年11月5日.从景德镇市浮梁县王港乡坑口村传来消息,一户村民开山建房挖出瓷窑遗址,我和大江周刊记者汪春荣赶赴现场,果真见到这一神秘、罕见的瓷窑。  相似文献   

7.
空间生产理论是列斐伏尔的代表思想,他在前人对空间的思想理论的基础上阐述了自己对空间进一步的理解,并在自然空间和精神空间外,全面阐述了社会空间理论,提出了空间生产的伟大构思。列斐伏尔强调空间是社会的产物,并由此揭露了资本主义在发展过程中的空间生产以及资本主义空间生产对整个人类社会的危害。最后,列斐伏尔从全球化空间,都市化空间和日常生活化空间三个层次对资本主义空间生产进行了批判。  相似文献   

8.
湖南省是我国长江以南出土商代晚期和西周早期青铜器的主要地区之一。在湖南宁乡、石门、醴陵、湘乡、衡阳、资兴、更为密切了。既然商文化跨过长江来到江南地区,湖南地区自然也受到商文化的极大影响。  相似文献   

9.
空间生产不仅是物质空间的再生产,也是社会关系的再生产。以广州市猎德村为例,对全面改造村落后村民与租户两类社会群体的空间活动与社会交往情况进行深入调查分析,引入空间测度量化分析方法,探究空间与社会关系的耦合关联。研究发现:城中村改造后形成了传统遗存/再造空间与重组现代空间两种空间类型。前者属于非符号化空间,有助于延续原住村民的社会记忆与社会联系,具有排他性;村民依然有较强的心理归属感和文化认同感,社会较融合且个体间的社会联系较强,属于强势群体。后者是社区主要的公共空间,具有非排他性,但这类空间并无任何情感寄托,空间使用者很难在其中找到心理归属与文化认同,也难以实现社会关系的凝聚,新搬迁进入的社会群体出现社会原子化特性。两种空间类型导致社区出现空间异质性特征。  相似文献   

10.
王文吉 《现代交际》2023,(3):60-66+122-123
抗战遗迹遗址是日本侵华时期在中国大陆及港澳台地区遗留的现实存在物,昭示并保存了日本在中国犯下的种种罪行。保护抗战遗迹遗址是我们当代人义不容辞的责任,不仅仅是因为它们受损严重且多数没有得到适当保护,更是因为抗战精神是当代宝贵的精神财富,弘扬了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是促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不朽动力。本文追溯了抗战遗迹遗址保护的政策指引并枚举中国部分地区抗战遗迹遗址受损严重、亟待保护的情况,以此昭示保护抗战遗迹遗址的重要性和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11.
现代城市空间是地理实体存在的形式之一,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以及人们对于更高的生活质量和文化的追求,电影作为大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间承载着诸多社会文化要素,同时也暗含、隐喻诸多现实社会空间寓意。本文基于人文地理学视角,通过解读电影中空间的隐喻性,构建我们对于城市空间系统的认知模型,揭示电影空间关系指涉的深刻含义。  相似文献   

12.
随着城市向快节奏、机动化发展,体力活动缺乏引发的慢性病对公共健康造成巨大威胁。科学选择运动类型和运动量是改善慢性病的重要途径,绿色空间和体育空间是城市中重要的体力活动空间,其供需关系直接影响着体力活动水平。基于“慢性病—体力活动—空间供需均衡”的内在逻辑,以杭州市拱墅区为例,本研究量化评估了两类体力活动空间的供需特征及差异,并针对特定群体需求偏好,探究不同空间类型供给与老年人、青少年需求的格局特征。研究表明:第一,体力活动空间的供需分布不均衡,总体呈现“南北高,东西低”的态势;第二,绿色空间和体育空间供需均衡度较高的社区分别聚集在北部和南部,存在明显的空间极化;第三,体力活动空间供需均衡并不代表空间类型供给和群体偏好相互匹配,部分高均衡度的社区也难以满足老年人绿色锻炼或青少年中高强度的活动需求。建议从人与空间精细化匹配、绿色空间运动化、绿体空间耦合、完善空间共享模式等方面进行空间优化,为城市规划的公共健康促进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3.
14.
刘立钧  徐洪英 《城市》2016,(9):56-60
沧州是著名的京杭大运河沿线城市和港口城市,笔者尝试从京杭大运河和港口这两个方面研究其与沧州城市空间发展的关系,首先分析了京杭大运河对沧州城市产生以及演变的影响;其次以黄骅港发展的三个时期作为节点,分析了港口对沧州城市空间及城市发展的影响,最后总结了这两个因素对城市未来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16.
移动互联网逐步普及和金融系统化改革的双重影响下,传统城市更新的空间再生产发生转变。研究旨在揭示流量驱动下城市更新新范式的空间生产逻辑,解释资本在该过程中的内在循环机制。基于相关文献研究和对空间生产理论的演绎,提出流量取代容量成为城市更新的核心目标,市场估值取代资产价值成为城市更新中资本盈利的核心手段,新范式下的城市更新呈现出以场所精神吸引流量、以内容运营创造流量、以快闪营销维持流量的特征;选取上海市愚园路的更新实践作为案例,通过对更新过程中流量运营的策略研究,对流量驱动下的城市更新新范式的空间生产逻辑进行印证,并进一步展望流量驱动下的城市更新未来实践和理论研究的探索方向。  相似文献   

17.
张萌  宫媛  肖煜  马驰骋 《城市》2015,(6):66-69
都市区生态空间网络的构建是都市区内各个城市空间一体化和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内容。本文从宁夏大银川都市区独特的自然生态基底出发,以整个都市区为生态规划研究对象,提出不同于以往相对独立的生态城市规划实践的总体生态格局目标和理念;并结合大银川都市区的城乡发展进行了思考,从生态保护与生态建设指标体系的设立、生态空间骨架的搭建、生态要素的串联组织以及相应的政策保障措施等方面提出了构建宁夏大银川都市区生态空间网络的策略。  相似文献   

18.
新媒体立体化、全方位地融合了搜索引擎、网络电视、社交网站、视频网站、手机报刊等多种传播方式,呈现出数字化、互动性的新特点。大数据的背景下,大众在网络社交媒体上的活动数据,蕴含着丰富的公众行为信息和个性化需求信息,是可以指导其他行业发展的数据资源。辽宁地区的新媒体必须适应这种新的信息生产和传播方式,为辽宁乃至全国用户提供分众化服务和个性化体验。为此,要做到拓展新媒体发展路线,打造集新闻资讯传播和用户大数据分析为一体的新媒体大数据咨询集团,建立辽宁新媒体大数据资源库,全方位地创新新媒体的传播方式、手段和内容。  相似文献   

19.
邵继中 《城市观察》2015,(5):156-165
论文对城市地下空间形态特征进行了深入研究,通过对地下空间总体轮廓的描述、概况、分类及比较基础之上,寻找相关要素之间的联系与组织。研究概括出轴心结构,放射结构和网络结构这四种从简单到复杂逐步演变的空间结构成为地下空间形态关系中的重要特征,而根据地下空间资源合理确定的浅层、次浅层、次深层、深层竖向布局则充分体现地下空间不断向下延伸的特性。  相似文献   

20.
财政可持续是实现城市更新长期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面对城市更新与财政可持续之间的现实矛盾,空间生产理论能解析财政推动城市空间再造和价值提升的内在逻辑,促进制度建设和空间生产实践的协调统一。从空间生产理论出发,构建“制度空间重构—多元主体行为选择—社会空间重构”的空间生产逻辑框架,提出未来城市更新财政可持续的五大基本逻辑和四大基本准则。最后以北京劲松模式为例,实证分析本逻辑框架的适用性,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以期为城市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城市更新财政可持续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