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应对上海市地面公交客运量逐年下降趋势,十四五期间上海将积极推进骨干公交通道重塑、加快中运量公交系统建设,因此亟需一套全面、系统的骨干公交通道客流特征分析方法。该文基于交通卡数据等多源数据的客流OD推算技术,提出骨干公交通道客流特征分析方法,并以北横通道为例对通道公交供给服务特征,站点、线路、断面、通道四个方面的客流时空分布特征,以及公交乘客出行特征进行深入分析,为后续骨干公交通道建设工作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
一般公交规划中公交客流OD预测方法都是基于交通小区的,所以在分配时的OD出发点和到达点都是交通小区形心,这与实际的公交乘客出行特征存在一定误差。该文在交通小区公交客流OD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利用交通小区内公交站点性质的,基于公交站点OD的预测方法,可以预测站点公交客流分布和进行准确的公交分配。  相似文献   

3.
一、背景阐述静态交通是由公共交通车辆为乘客上下车的停车、货运车辆为装卸货物的停车、小客车和自行车等在交通出行中的停车等行为构成的一个总的概念,各种停车场也是静态交通的组成部分。相对于主要研究城市中车辆行驶问题的动态交通而言,静态交通主要研究车辆的停放问题。  相似文献   

4.
轨道站点周边土地利用类型、开发强度直接影响轨道站点客运量及客流时变形态。该文以青岛轨道交通为例,从用地角度出发,选取轨道站点周边1 km范围,分析站点周边用地构成对不同类型线路及站点客流的影响规律。研究发现轨道站点客流特征与车站所处城市区位、周边土地利用类型及人口岗位数量密切相关,通过深入挖掘轨道交通客流与土地利用、人口岗位关系,有助于提升客流需求预测准确性,支撑轨道交通规划建设及运营管理。  相似文献   

5.
全球特大城市的交通拥堵已成为亟需治理的社会问题,拥堵的成因涉及很多方面,如果单纯采用传统的治理方法,譬如采用增加道路和更新技术设备等手段,只会使整个交通系统陷入"当斯定律"的恶性循环。本研究从公共交通系统的公交车站的设置方法、公共交通站点的类型、站点的设计形式、公交车的车道数、公交车的停泊数量和公交车的线路数设计不合理等原因造成的静态性局部道路拥堵出发,认识到现行交通规划模式会造成很严重的道路通行效率降低,需要改革现行特大城市的公共交通规划方案,应结合各个公交站点的乘客需求数量、公交车停泊数量和公交车线路数对公共交通站点的类型和站台的设计形式做出合理的设计;将已被广泛运用到其他领域的轴辐式网络引用到公共交通领域,为缓解城市交通拥堵提供新的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6.
张壮  崔扬  周欣荣 《城市》2019,(1):55-62
笔者分析天津市轨道交通目前面临客流效果差、线路满载率偏低以及发车间隔长等问题和挑战,从客流量、运行效率、客流分布和运行情况等几个方面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进一步从车站覆盖率、轨道站点与人口分布、站点周边土地利用的合理性等出发,深入研究问题产生的根源,提出改善天津轨道交通的建议,包括优化城区线网规划、加强车站周边土地利用等。  相似文献   

7.
桑继耀 《职业时空》2008,4(7):87-87
电子商务是通过Internet技术与传统的电子票据交换(Electronic data interchange,EDI)、电子资金转账(Electronic funds transfer,EFT)等技术相结合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兴的商务交易模式。它借用先进的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和WEB数据库技术、以电子信息交换为手段实现各种商业处理及交易逻辑进行各种经济活动。相关调查数据显示,  相似文献   

8.
探讨花木地区的规划与公交发展的关系、客运量预测、线路发展规划和站点建设规划。  相似文献   

9.
地铁是促进居民低碳出行、解决城市交通及一系列衍生问题、有助于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交通方式.作为大型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和地方公共产品,地铁提高了站点地区的可达性,可能产生经济外部性,如提升土地和房地产价格.大量研究关注此话题,但是它们较少考虑站点类型的差异,比如区分换乘站、首末站和常规站.因此,本研究基于成都201...  相似文献   

10.
周岱霖 《城市观察》2011,(3):177-182
根据轨道交通车站与土地利用布局的耦合关系,车站地区圈层结构优化可分为适应和引导两种模式。以台州轨道交通1号线为例,通过GIS软件研究在这两种模式下车站地区人口分布、建设强度以及出行强度的空间特征,以此确定站点周边的土地调整方向,并得到适应型与引导型站点土地利用优化方向。  相似文献   

11.
轨道交通作为以轨道运输为主要技术特征的城市公共交通客运立体系统,成为近年来城市公共交通发展的典型代表和重大变化。随着轨道交通线路及站点快速地植入城市空间,会产生一系列的新空间、新现象、新规律。站点影响域作为轨道交通植入城市空间后产生的重要节点区域,对其加以界定并进行深入专项研究有重要的实践意义。通过对城市轨道交通与城市空间相关研究成果的梳理,总结出交通导向、环境导向、空间导向等三种概念类型;进而,在分析轨道交通站点、行人、城市空间等关键要素相互影响的基础上,站点影响域的概念自然生成;提出了多学科融合、城市设计精细化、大数据探索等时代趋势下站点影响域界定的创新机制——以"行为规律"为纽带,建立"交通方式—行为规律—城市空间"这一组科学联系,基于此提出未来精确划定站点影响域的"边界"这一重要课题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2.
当前我国正值轨道交通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城市轨道站点地区是影响城市空间结构、提高城市土地空间利用效率、提升城市环境品质的重要地区,因此对轨道站点的周边地区规划研究显得尤为紧迫。本文选取了重庆轨道交通的六个中心型站点作为研究对象,使用GIS对站点周围800 m范围进行矢量化绘制,获取基础的量化数据。分别针对站点地区的空间效率以及空间质量的建立客体紧凑度和主体紧凑度评价指标,对每个站点的指标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然后,进一步从宏观层面研究不同指标结果的影响机制,发现地理环境、区位因素、功能定位和发展模式是站点地区空间形态的主要影响因素。最后提出轨道站点地区空间的优化策略,为轨道站点地区的规划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何智龙 《交通与港航》2022,(3):51-55+62
为缓解城市交通的出行压力,以地铁为代表的公共交通已经成为城市市民出行的重要交通方式。在建设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总体背景下应用TOD模式已经成为上海城市发展的主力模式。当然由于所处区域以及定位的不同,每个TOD项目在完成基本功能的同时都有不同的实施内容,其中基于站点的综合利用改造也是研究的重点。该文通过对上海浦东龙阳路地铁站的现状交通衔接方案进行分析,指出其在路网、公交服务水平、交通秩序等方面的不足之处,为达到“高效、便捷、绿色、舒适”的出行体验,结合TOD的核心设计理念以及现有条件,从交通功能以及交通设计的不同维度提出了若干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14.
“上海2035”总规提出卓越的全球城市的发展愿景。在空间资源紧约束的条件下,依托轨道交通站点的TOD建设是优化用地布局结构、提升空间环境品质,促进土地资源高质量利用,支撑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持续提升的重要策略。该研究以面向“上海2035”实施的轨道交通第三期建设规划线路及站点为对象,通过对站点周边地区土地利用情况的梳理,指出其对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性,在集聚度、复合度、公共性等方面仍需进一步提升。结合国际经验和上海规划管控要求,从集聚的空间尺度、梯度引导开发强度、多元复合功能布局、精细灵活空间设计等维度,提出进一步提升站点周边地区的功能布局和空间品质的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15.
运用动态卡口图片数据分析静态停车特征是动静态结合分析城市交通运行的新思路,也为交通调查领域及治理停车问题提供基础数据。该文首先基于卡口数据通过图像识别算法识别车牌号等信息,结合路网拓扑提取并切分车辆出行轨迹;基于多日出行数据分析车辆职住特征,并使用机器学习KNN算法恢复缺失漏检出行。其次提出卡口对应地块的获取方法,并计算居住、岗位、其他弹性出行停车需求量,研究片区内日均停车需求分别为4.0万、2.1万、3.1万,工作日、周末、早晚高峰分别呈现不同的特点。最后根据停车场闸机数据验证算法的精度。  相似文献   

16.
都市圈是国家参与全球竞争与合作的重要载体。作为国家层面第一个获批的都市圈规划,《南京都市圈发展规划》提出到2025年,南京与各城市之间实现1小时通达。客观准确把握南京都市圈内部出行特征,有助于支撑都市圈实现更高质量发展。基于一般性统计数据、手机信令数据、高德地图API等多源数据,从中心城市与都市圈各市跨区域交通联系情况、都市圈内部出行特征、都市圈1、2、3小时圈覆盖范围及特征对南京都市圈内部出行特征进行分析,发现南京都市圈跨区域人口联系强度远低于市域内部出行,跨区域出行以东西向为主,毗邻地区出行主要分布于边界地区。南京都市圈1小时圈覆盖范围在21%左右,小时圈范围扩大主要依靠轨道交通发展。  相似文献   

17.
从目前国内公交系统的供给情况看,公交骨干网络覆盖范围有限、常规公交服务模式单一的问题仍然存在,两者之间的矛盾越来越明显,大力发展多元化公共交通已成为城市交通发展的必然趋势.定制公交是满足市民个性化需求的产物,其作为辅助公交的一种服务类型,具有"定人、定点、定时、定价、定车"的特点,通过运营时刻表、线路、停靠站、服务标准等方面的创新和优化,满足特定目标群体相对个性化的出行需求,给市民出行提供新的选择.  相似文献   

18.
大城市停车换乘系统总体发展相对滞后,与轨道交通和机动车发展水平不匹配。通过系统剖析P+R停车场在规划、建设、运营各层面存在的问题,借鉴国外城市的先进经验,从城市和交通协调的角度出发对停车换乘系统发展理念进行了思考,从规建管全链条提出了发展优化建议,以促进城市停车换乘系统良性发展,优化城市出行结构。其中优化建议包括强化停车专项规划刚性指导,结合城市空间结构动态优化布局,用地选址要考虑换乘便利性,结合轨道站点综合开发建设,通过信息化建设和差别化保障换乘专用性。  相似文献   

19.
新冠疫情自2019年年底出现以来,经历了严格管控时期、复工复产时期、常态化防疫防控和全面复工复产复市时期等各个阶段,疫情的爆发及持续对交通出行和交通运输产生了巨大冲击,给城市交通带来了极大的挑战.该文以上海为例,开展了基于多源数据的出行行为及特征分析技术的研究.基于行业统计、票务、AFC等数据,分析了新冠疫情对出行规模...  相似文献   

20.
当今消费者在网上进行购物、网上交易、在线电子支付等等交易活动、形成了一种新型的商业模式电子商务。网络又是电子商务的基础,因此安全问题是交易双方共同关注的问题。本文从介绍电子商务的概念、涉及到的范围及面临的安全威胁,归纳介绍解决安全问题的几种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