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丁明 《交通与港航》2021,8(3):20-26
邮轮母港开发片区交通集散巨大、交通需求复杂,对交通系统提出更高要求.以厦门邮轮母港片区交通系统构建为例,进行交通特征分析和交通需求预测,测算交通设施规模需求.分析借鉴了迈阿密、新加坡的先进经验,提出交通系统构建策略,并从六个方面阐述综合交通系统构建方案:轨道主导的公交优先系统、快速的对外区域集散通道、高密度的片区道路网...  相似文献   

2.
基于对上海宝山东部"一城一站一带"区域发展新格局的认知,系统梳理了区域交通现状和原有交通系统规划存在的不足,立足于区域转型发展、市级副中心打造和综合交通枢纽建设等新的功能要求,从交通系统规划和整体服务提升角度,分别围绕组合枢纽打造、骨架路网布局、公共交通廊道、慢行品质提升等方面对区域交通优化提升和完善提出了几点思考,旨在助力城市布局与交通格局更加融合、内外交通出行更加高效便捷.  相似文献   

3.
智能交通技术是一项起源于美国的新兴技术。智能交通运输系统智能运输系统的主要思想是将传统的交通系统看成是人、车、路的统一体,运用计算机、通信、人工智能、传感器等领域的先进成果来彻底改变目前被动式的交通局面,使人在驾驶过程中可以随时通过GPS/GIS、广播、发布板等手段了解目前的交通状况,而交通管理部门则可通过道路上的车辆传感器、视频像机等设备随时了解各个路段的交通情况,并随时对各个交通路口的交通信号进行调整以及对外界进行发布,使整个交通系统的通行能力达到最大。本文就智能交通体系的主要技术状况做了简要的介绍,对中国智能交通系统的发展现状和潜力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4.
“十四五”时期,上海市政府提出推进新城高水平建设的决策部署。奉贤新城作为全市五个新城之一,需研究形成综合交通系统规划方案,充分发挥交通对新城发展的引导作用。该文从梳理分析奉贤新城综合交通发展的现状和存在问题出发,结合新城总体规划和交通发展趋势,从对外铁路、公共交通、道路交通、静态交通、慢行交通等方面探讨了相应的规划方案,为奉贤新城综合交通的发展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5.
大型活动举办期间,为保障场馆周边交通系统正常运行,应对观众大客流交通出行需求,对观众车辆、步行、公交出行进行引导,通过分圈层、分方式、分时段交通组织方案及交通保障措施,充分发挥各类交通设施功能,保障观众安全、高效、有序进出场馆。  相似文献   

6.
我国城市智慧交通体系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玉勇  李璨  刘洋 《城市》2015,(11):68-73
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城市交通基础设施供需矛盾日益突出,环境压力不断增大,加快建设城市智慧交通体系成为大势所趋。在梳理智慧交通及智慧交通系统概念的基础上,总结分析国内外智慧交通发展经验以及国内面临的问题,按照需求导向性、整体协同性、设计前瞻性、技术可靠性和规划动态性等原则,提出“十三五”期间城市智慧交通系统建设的目标和内容,并建议从组织领导、规划引领、资金筹措、人才吸引及信息共享等方面保障目标实现。  相似文献   

7.
随着社会经济和城镇化的高速发展,多方式交通系统开始在城市交通中崭露头角。然而目前多方式交通系统下城市出行结构优化研究成果匮乏,各种出行方式之间缺乏协同、各成体系,且对于交通供需失衡的研究集中在宏观的供需关系方面。该研究融合多方式运行状态信息和交通出行需求预测信息,研究搭建了多方式运行状态交通供需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基于出行本征数据集使用AHP-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定量分析研究单元的供需失衡程度。该研究创新性地对细分的交通单元进行微观层面的分析,为管理者开发综合交通资源智能协同调度系统,实现交通运行状态精准感知奠定理论基础,提升出行资源及路网资源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8.
李泽新  管杰  李小寒 《城市》2016,(4):60-64
新旧城区交通协调发展已经成为历史文化名城当前面临的重要问题。笔者以四川阆中为例,在分析阆中城市交通问题的基础上,对老城区与新城区之间交通的协调关系进行探讨,提出新老城区交通衔接的发展策略,并从协调城市土地利用和交通系统的关系、多种交通方式协调、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加快道路设施建设以及交通组织管理等方面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9.
王晓华 《城市》2011,(9):24-28
传统港口城市规划是通过综合研究来确定城市发展形态,以此统筹安排城市各项建设用地,配置城市各项基础设施,交通系统的规划只是作为基础设施工程规划的一个专项。然而,随着港口城市的高速发展,特别是港城交通走廊对港口城市形态发展的影响日益扩大,港口城市交通系统规划已同环境等成为影响港口城市发展的最主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0.
曹伯虎  范小勇 《城市》2007,(8):18-21
一、引言 一体化交通是以统一规划、统一组织、统一调配、统一管理交通系统资源为目的,满足所有交通需求的综合交通系统.人性化、捷运化、信息化、生态化是一体化交通最基本的特征.而一体化枢纽是指满足一体化交通系统的需求,并能够适应和引领城市发展方向的引导性综合客运枢纽.在一体化枢纽中,轨道交通以其运量大、延误小等特征起着关键作用,这也是一体化交通捷运化的需要.因此,一体化交通是建立在轨道交通网和都市圈的基础上的引导性综合客运枢纽.设置一体化枢纽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方便城市居民出行,促进公共交通发展和城市交通资源的集约化利用.  相似文献   

11.
《安家》2007,(10):222-223
贵胄今成:建国门板块核心 建国门商圈素有"北京传统商务区"之称,是连接长安街与CBD的咽喉要地.优越的政治氛围,唾手可得的商业机会,是这个区域一直受到青睐的根本.区域周边国家部委云集,又有朝阳门、东四十条、东直门三个传统商圈咫尺呼应.区域内以二环、长安街、地铁组成立体化交通体系,进出商圈畅通无阻.CBD最早即是由建国门商圈向东延伸而成.  相似文献   

12.
<正> 休士顿的轻轨交通 休士顿是美国第四大城市。早在20世纪30年代以前,有轨电车曾是其主要的公共交通工具。但是随着汽车时代的到来而从城市中消失。到70年代后期,交通问题日趋严重,因而轨道交通的计划又开始引起关注。不过对于是否要建造轨道交通,赞成的和反对的意见一直争论不休,时间长达20年。经过各种方案的比较,最后认为建设轻轨交通是最佳的方案,不仅可以形成大容量的交通系统,缓解市中心的交通压力和改善空气质量,而  相似文献   

13.
李志平  韩宇  于春青 《城市》2022,(12):48-55
笔者回顾了城市工业园区从新建时期到成长时期的交通支撑情况变化,结合天津市宜兴埠工业园用地现状、产业现状、职住情况和交通现状,基于我国城市工业园区规划建设的既有经验和发展趋势,提出构建高效便捷、安全有序、绿色、经济的交通系统的相关对策,为城市工业园区加快转型升级、建设新型城市地区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目前,我国的许多城市仍然采用单一的地面交通系统。传统城市交通"罹病"同世界大城市的地上高架路、地铁、地面交通所组成的联合交通方式、多层次立体交通系统相比,我国存在着许多不足——在单一的平面路网中,大量的自行车  相似文献   

15.
我国快速城市化进程中不合理的空间规划和管理导致了城市蔓延和交通拥堵等问题,并带来环境污染、能源消耗以及公众健康等挑战。随着健康城市逐渐成为城市转型发展的重要理念,构建健康的城市交通要素和交通系统变得日益重要。然而,我国交通规划与管理范式仍以保持交通畅通,尤其以机动车的通行效率为主,而相对忽视了对公共交通和慢行交通健康效应的关注。在健康城市理念和实践进展的基础上,剖析健康城市与城乡规划的关系,并进一步理解公共交通与慢行交通在支持健康城市发展中的作用,最后提出基于健康城市理念的交通规划启示。  相似文献   

16.
何智龙 《交通与港航》2022,(3):51-55+62
为缓解城市交通的出行压力,以地铁为代表的公共交通已经成为城市市民出行的重要交通方式。在建设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总体背景下应用TOD模式已经成为上海城市发展的主力模式。当然由于所处区域以及定位的不同,每个TOD项目在完成基本功能的同时都有不同的实施内容,其中基于站点的综合利用改造也是研究的重点。该文通过对上海浦东龙阳路地铁站的现状交通衔接方案进行分析,指出其在路网、公交服务水平、交通秩序等方面的不足之处,为达到“高效、便捷、绿色、舒适”的出行体验,结合TOD的核心设计理念以及现有条件,从交通功能以及交通设计的不同维度提出了若干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17.
郭珉媛 《城市》2014,(7):31-34
正一、前言交通运输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交通运输体系是区域社会发展的重要载体和工具,交通系统的建设对于城市整体发展影响深远。生态城市的建设离不开绿色交通系统的发展;交通基础设施由于其占地广、关联性强、辐射范围大等特点,对绿色交通系统的发展具有基础性意义。住建部于2004年将"公交优先"列入城市交通中长期战略规  相似文献   

18.
喻勇兵 《城市》2010,(11):25-28
交通是城市的命脉,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先导型行业。交通体系的不断完善,将为区域发展提供强劲动力。综合交通体系构建是对交通系统进行整体规划、建设、运营的举措,可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区域资源的合理配置并吸引更多的发展资源,从而推动区域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19.
江丽琴 《城市》2022,(10):50-63
苏州古城历史文化资源丰富,大量本地市民和外地旅游者利用城市轨道交通开展旅游活动。笔者从使用者需求角度出发,对苏州轨道交通历史文化景区站点周边公共空间特征进行研究,提出传统街型和旅游文化主导广场型两种空间组织模式,进一步探讨历史文化景区站点周边公共空间的形态建构,通过公共空间组织,形成旅游活动的空间节点及展示古城历史文化魅力的窗口。  相似文献   

20.
城市日新月异的发展下,数量众多、建设于上世纪城市发展初期的老城区火车站从发展的增长极变成了高质量发展的痛点和堵点,有效提升老城区火车站的集疏运品质成为当务之急.在深入剖析老城区火车站集疏运布局模式特点和问题及全面总结国内老城区火车站集疏运品质提升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提出老城区火车站集疏运品质提升理念,并以阜阳站为例进行实践研究.研究表明,老城区火车站的集疏运多数存在交通需求构成复杂、周边交通环境欠佳、设施空间布局局促等问题,采用"按需定供、资源整合、外畅内达、立体交通、以人为本、碳中和"的理念优化空间布局并改善交通组织,可以有效提升老城区火车站的集疏运品质,实现城市的更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